中医健康网

肥胖的娃娃(肥胖娃娃图片简笔画)

太原天使儿童医院 0
文章目录:

长辈喜欢的“胖娃娃”真的健康吗?肥胖对孩子身体危害有多大?

马上就要过年啦,每逢春节去亲戚家拜年,尤其老人们总会准备好各种大鱼大肉来招待,并且对孩子说:“这娃娃胖乎乎的,真有福气!”“孩子还是得吃胖点,才能长得快身体好!”但“胖乎乎”真的对孩子好吗?多吃多长肉的同时真的也能长得快身体好吗?

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日常饮食营养摄入得十分充分,可身体本身维持的健康平衡状态 ,常常因为过多的能量进入而被打破,尤其体现在年幼的孩子身上。

超重

体内脂肪积累过多,可能造成健康损害的一种前肥胖状态。

肥胖

多因素引起,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累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国家卫生健康委报道的数据显示,

我国6岁—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 20%,

我国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 10%,

儿童肥胖问题已经明确上升为“国家大事”

家长对孩子的 “多一点爱”

常常会造成这样的困境。

在很多家长眼里,

孩子长得胖乎乎才健康,

为此想方设法让孩子吃好喝好。

然而从健康角度来看,

肥胖的孩子要背负着更多 健康隐患

# 家长注意了 #

肥胖男孩骨龄超前的风险较高

骨龄的变化与雌激素密切相关,肥胖可能存在雌激素分泌过多的风险,从而导致骨龄加速,最终影响到成年身高。

天使君建议家长遇到孩子肥胖、身高停滞时,及时为孩子检查骨龄!

肥胖儿童性早熟的概率很高

尤其女孩子发育提前年龄更明显,这与肥胖关系密切,研究表明,女童BMI与体脂肪含量和青春发育正相关。

儿童肥胖是一种代谢性疾病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肥胖儿童中,约30%发生高血压、66%高血糖和糖尿病、30%-43%血脂异常、13%肝功能异常、16%-26%脂肪肝。因此,天使君建议应早期进行相关内分泌代谢指标的筛查。

孩子肥胖会接受更多“异样目光”

肥胖引起心理问题的儿童很常见,比如表现为穿衣不自信,有自卑感,不喜欢人际交往及户外运动,害怕被人取笑,过于担忧自己形象等。小天使建议家长要随时关注孩子情绪变化!

家里的宝贝体重有些超标,

家长就要赶紧行动起来,get 这篇

《肥胖儿童如何进食和运动指南》吧

一、饮食三个“限制”
01限制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高胆固醇食物
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甜点、坚果类、冰淇淋、巧克力等)的摄入。可生食的食物尽量生食,这样热量低且营养成份高。使体内处于热量负平衡状态,以消耗体脂。
限制精细主食摄入02
多食糙米(糙米粉)、全麦(麦片)、玉米等。既能减少热量摄入,又可饱腹。
03限制食盐摄入
食盐摄入量为正常儿童的1/2,以减少水分储留并可降低食欲。

二、饮食三个“保证”

01
保证含蛋白质食物(鱼、瘦肉、豆类及豆制品)的摄入。以防减肥影响小儿生长发育。02
保证含维生素、矿物质食物(含水分多的蔬果:黄瓜、冬瓜、白萝卜、生菜、西红柿、西瓜;含纤维多的蔬菜:芹菜、竹笋、菠菜、白菜、胡萝卜、蘑菇、海带、木耳)的摄入。水分和纤维多的蔬果热量低、体积大,可增加饱腹感;促进脂肪代谢,使脂肪难以堆积。03
保证每日4-6杯水,以清理脂肪,输送营养。家长切记在调整孩子膳食结构时,勿禁食其喜爱的食物,免得其偷吃反而造成多食。只有在能享受(限量)美味佳肴,轻松愉快的情况下,方能避免减肥反弹而奏效。


肥胖儿童怎么动起来?肥胖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则是循序渐进、逐步加量,目的是减轻体重,促进体脂消耗,改善心肺功能。
设计原则:安全,有趣味性,价格便宜,便于长期坚持,能有效减少脂肪。

设计要素:应重视有体重移动的运动,在这些运动中距离比速度更重要。还应注意柔韧性运动。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强,忍耐性差,所以应不断变换锻炼方法、内容、路线,最好与他们一起活动。】

运动形式:少儿减肥应选择有氧运动项目,如游泳、步行、跳绳或慢跑等。运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周3~4次。随着适应能力的提高,应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次数。注意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交替进行。要解除儿童的思想顾虑,怕羞的心理,鼓励其多做适当的体力活动,并持之以恒哦。

春节将近,天使君温馨提醒各位家长,要注意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大吃大喝既可能造成儿童肥胖,还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同时,虽然正逢寒假,孩子们都喜欢在室内,看电视、玩手机,但要适度,适当的运动也还是要进行。最后,祝愿所有家长和小朋友们都能度过一个美好充实的假期,度过一个圆满健康年!

孩子胖胖的,是好事吗?

每日“蝌”普

2024年9月25日 星期三

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小孩子胖哪叫胖啊”“小时候胖不用减肥,以后长大了自然就会瘦了”。很多家长都认为把孩子养得白白胖胖的是一件好事儿,看起来不仅萌,还跟年画娃娃一样有“福气”。但是事实上,孩子过度肥胖可不是什么好事!

01

肥胖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据估算,我国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人数已超过3400万。儿童期肥胖,其实比成人肥胖危害更大!

血管硬得早。一项研究显示,肥胖青少年的动脉血管,在十多岁时就已经开始变得僵硬。

易患脂肪肝。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对1500名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肥胖儿童中脂肪肝的检出率达10.2%,是正常体重儿童的51倍,严重肥胖儿童中的检出率则高达40%以上。

性早熟。超重和肥胖是诱发儿童性早熟的重要原因。而性早熟的一大危害是孩子提前终止长个,结果导致成年身高较矮,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给孩子的心理发育、升学、就业和婚姻等带来很多不良影响。

02

哪些因素造成儿童肥胖?

肥胖具有遗传性。儿童发生肥胖的几率受父母身体形态的高度影响,研究发现父母一方肥胖其后代发胖风险是父母体重正常的4.25倍(母亲肥胖)和2.54倍(父亲肥胖),父母均肥胖,则儿童肥胖风险增加10.44倍。

不良饮食习惯。儿童爱喝的奶茶、碳酸饮料,爱吃的薯片、西式快餐,不爱吃水果、蔬菜、粗粮等都是导致肥胖的原因。

运动量少。看电视、玩手机、刷短视频及打游戏时间加重等都侵占了儿童的运动时间,而长时间的静坐会使能量代谢减缓,加速了脂肪堆积,从而导致肥胖发生。

对肥胖的错误认知。多数家长在喂养孩子的时候总是带着“胖点好”“能吃是福”的观念让孩子多吃,能量摄入过多;过分顺从、溺爱孩子,只做孩子爱吃的食物,导致营养不均衡等,都会加大儿童肥胖的风险。

03

如何预防儿童肥胖?

儿童要均衡膳食,保证食物多样化,营养素摄入充足。增加全谷物、深色蔬菜和新鲜水果摄入,增加豆类及其制品、低脂奶类及其制品、水产品类摄入。减少煎、炸等烹调方式,控制油、盐、糖摄入少喝含糖饮料,减少外出就餐。食不过量,达到能量平衡。

适量运动,减少静坐时间。加强体育锻炼,保证锻炼时间与强度,培养儿童青少年运动兴趣,使其掌握1至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经常锻炼习惯,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电脑,保证睡眠。

吃动平衡,保持体重适宜增长。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和体型认知,正确认识体重的合理增长以及青春期体型变化。通过合理饮食和积极运动,预防超重肥胖。

END

转自:中国青年报、江西卫生健康、健康天津

来源: 蝌蚪五线谱

惊!5个儿童青少年就有1个超重或肥胖!“小胖墩”有 “大危害”……

小明今年9岁,从小就比其他小朋友胖一些,胃口好,饭量大,特别喜欢吃米饭、面条。2022年在家上网课时,小明运动量明显减少、久坐增加,体重蹭蹭往上涨,运动起来气喘吁吁,跑步成绩也差。

小明的父母决定家里不再买可乐、冰淇淋,也减少了去快餐店的次数,但小明的体重还是居高不下。

忧心忡忡的父母便带小明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科寻求帮助。

医生详细询问了病史,发现小明脖子、腋窝下皮肤都有明显的条纹状色素沉着(黑棘皮症),BMI为28.5kg/m²,人体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小明的体脂率高达47%,要知道,像他这个年纪的孩子,正常体脂率在14.3%-24.3%!

医生给小明完善检查排除了病理性因素,诊断为“单纯性肥胖”。

不光如此,还发现小明伴有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等肥胖并发症。

营养科团队为小明制定了个体化的膳食和运动方案,并让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记录饮食、运动情况及每日感受。

经过小明与爸爸妈妈的坚持和临床营养科团队的长期随访干预,小明的体重逐步下降,个头高了不少,并发症也缓解了。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和肥胖率达到10%,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接近20%,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率超过50%!

“胖娃娃”虽然可爱又喜庆,但肥胖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却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肥胖的儿童、青少年中有41%~80%会发展为成人肥胖,与肥胖相关的慢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痛风、骨关节病变等)也会提早发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

什么是肥胖?

肥胖是指由多因素引起的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参考值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超重则是一种肥胖前期状态。肥胖按照病因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病理性肥胖。

儿童中绝大多数属于单纯性肥胖,主要由于不合理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所导致,比如过多的高能量食物摄入、饮食结构不合理,以及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等,同时也受遗传、环境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而病理性肥胖是指由基因或染色体异常、其他疾病和药物等因素所引起的肥胖。

儿童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儿童肥胖可以影响多个系统的健康,肥胖及其相关的健康风险有可能会持续到成年。

肥胖的危害众多,常见的有心理-行为问题、高血压、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男性青春期乳房发育、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对代谢的影响: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9倍和2.7倍,如果肥胖从儿童期持续到成年,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人群的4.3倍!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肥胖儿童的神经-内分泌调控机制紊乱,导致青春期性成熟提前,通常比其他儿童早2~3年,而性激素水平的升高,会使骨骼成熟加快、骨骺提前闭合,导致青春期儿童身高的增长量减少。

对心理-行为的影响:肥胖与自卑、焦虑症、抑郁症、多动等多种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不仅如此,肥胖还可能使小朋友出现情绪性暴食行为,反过来加重肥胖。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超重、肥胖?

儿童肥胖通常是通过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来定义的,BMI=体重(kg)/[身高(m)]²。

我国对于2~5岁、6~18岁儿童分别制定了超重与肥胖筛查的BMI参考界值点,依次参见表1、表2。

表1 2~5岁儿童超重、肥胖筛查BMI界值点(kg/m²)

表2 6~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界值点(kg/m²)

家长们可以计算孩子的BMI,再参照下图寻找孩子相应性别、年龄组(按照实足年龄)的界值点进行初步判断,BMI大于或等于“超重”界值点且小于“肥胖”的界值点则为超重,如果大于或等于“肥胖”界值点则为肥胖。

例如,小明9岁,男孩,身高149.5cm,体重63.7kg,BMI为28.5kg/m²,已经超过了9岁男孩肥胖筛查BMI界值点(20.8kg/m²),诊断为肥胖。

小明的妹妹小月今年5岁,身高100cm,体重17kg,BMI为17kg/m²,超过了5岁女孩超重筛查BMI界值点(16.6kg/m²),但是没有超过5岁女孩肥胖筛查BMI界值点(18.2kg/m²),因此诊断为超重。

怎么减肥?

首先,在饮食方面,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适当控制能量摄入。比如,尽可能减少在外就餐,减慢进餐速度,调整膳食结构,选择合适的食材,避免摄入高脂、高糖、高钠、深加工的食物,低脂烹饪。让饮食模式逐渐趋向于膳食指南推荐的平衡膳食模式。

其次,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循序渐进,培养长期运动的习惯。根据孩子的年龄、喜好、运动能力选择合适的运动,鼓励户外活动、亲子活动、团体活动,每天30~45分钟,每周3~5次,最终6~17岁儿童能每天至少累计达到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屏幕时间每天限制在2小时以内。

另外,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减肥也很重要,建议每日保证8~9小时睡眠。

相比于成人,儿童减肥较为特殊:

一方面,需要同时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求,饮食不能控制得过于严格;

另一方面,除了儿童的自主性,还需要家长、学校的配合。

如果您的孩子存在超重或肥胖,可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科就诊进行详细的评估,明确孩子是否存在代谢并发症并给孩子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

减重是一场持久战,孩子、家长和医生共同努力,小胖墩们才能够变得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1]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J].营养学报,2020,42(6):521.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营养学组,等.中国儿童肥胖诊断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儿科杂志,2022,60(06):507-51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试用)[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

[4] 马冠生. 中国儿童肥胖报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1‐58.

[5] 邓贞志,刘峥.儿童肥胖与心理健康关联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3,34(1):21-25.

[6] 李辉,季成叶,宗心南,等.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 中华儿科杂志,2009,47(07):493-498.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WS/T 586-2018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S/OL].2018.

作者: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科 赵雪林

审核:王岭玉、阮慧娟

科室名片

上海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科是全国十佳临床营养科、全国肠外营养工作先进单位,目前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科室获得国自然重大课题等科研项目16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科室具有营养支持,膳食管理,教学,科研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国内最早拥有独立NST团队的临床营养科。在合理营养支持、肠衰竭、肥胖、围孕产期营养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门诊预约

请点击链接☞:临床营养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