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胸罩品牌(肥胖胸罩品牌排行榜)
知名内衣品牌上质量黑榜!6IXTY8IGHT内衣不合格
近日,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5批次女士内衣产品抽检不合格的公告,其中包括1批次标称绰琪服装(深圳)有限公司生产的6IXTY8IGHT针织胸罩。
4月29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致电绰琪服装(深圳)有限公司无人接听,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应。同日,6IXTY8IGHT官方旗舰店客服回应南都湾财社记者称,有相关部门处理。
1批次“6IXTY8IGHT”针织胸罩
纤维含量检测项目不合格
公告显示,本次女式内衣产品监督抽查共抽样40批次,其中生产企业抽样5批次、实体店购样33批次、电商平台购样2批次。经检验,不合格5批次,不合格率为12.5%。本次监督抽查中5批不合格均是纤维含量检测项目不合格,主要表现为纤维名称标注不规范和明示值与实测值成分比例不符。
不合格产品信息显示,1批次相城元和煜轩服饰店销售的、标称绰琪服装(深圳)有限公司生产的“6IXTY8IGHT针织胸罩”(款号为BR13471、规格型号为B75、B70备样),其中纤维含量检测项目不合格。
据了解,纤维含量反映了产品所用面料的材质构成,是消费者购买时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纤维成分含量是否名副其实,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权益。
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纤维含量项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生产企业对于质量监管疏忽,生产前对于面料的纤维含量未能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生产后成品也未进行相应的检验检测,最终导致纤维含量标注与实物不符。生产企业缺乏严格的原辅料进货检验制度及成品合格检验制度,往往依靠供应商提供的数据来进行标注。
6IXTY8IGHT回应称
有相关部门处理
4月29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致电绰琪服装(深圳)有限公司无人接听,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应。同日,6IXTY8IGHT官方旗舰店客服回应南都·湾财社记者称,有相关部门处理。
公开资料显示,绰琪服装(深圳)有限公司是瑞典独资合隆集团(总部位于香港)的独资子公司,负责合隆集团旗下品牌之一6ixty 8ight在国内的销售,经营范围包括内衣、衬衣、针织衫、围巾、手套、手袋及其它服装、纺织品等。目前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武汉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及专卖店、专柜。
6IXTY8IGHT官网显示,2002年,6IXTY8IGHT由瑞典企业家 Erik Ryd 在香港创立。2003年,Erik在香港设立总部,并在北京开设了一家6IXTY8IGHT实体店。2006年起,6IXTY8IGHT开始拓展其他产品线,除內衣产品外,更陆续推出睡衣、家居服、服裝和配飾等产品。
6IXTY8IGHT全线店铺装潢均以品牌标志性的粉红色为主调,开设超200间实体店,遍布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韩国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
因甲醛含量等项目不合格
曾多次上质量黑榜
南都·湾财社记者发现,6IXTY8IGHT品牌并非首次因质量问题上黑榜。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6批次内衣产品抽检不合格。其中1批次标称商标为“6IXTY8IGHT”的针织胸罩样品被检出甲醛含量(mg/kg)项目不合格。据介绍,甲醛含量超标会对人体的呼吸道和皮肤粘膜产生强烈刺激,造成呼吸系统伤害,并引发各种炎症。
同年,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流通领域国际品牌服装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经检验,有10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其中1批次标称绰琪服装(深圳)有限公司生产的“6IXTY8IGHT梭织外套”(批号:OW08016)被检出接缝性能项目不合格。接缝性能差会导致服装产品在正常穿着过程中发生接缝断裂、开口,严重影响穿着使用。
此外,绰琪服装(深圳)有限公司曾因产品(商品)质量违法行为,于2022年5月26日被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蕾娜
大码内衣奶糖派开放联营
界面新闻记者 | 朱咏玲
界面新闻编辑 | 楼婍沁
本土内衣品牌奶糖派将迈开线下扩张的步伐。该品牌近日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放联营合作。奶糖派在2019年开出线下首店,截至2024年10月共有13家门店,分布在深圳、广州、上海和西安。
创立于2015年的奶糖派是和ubras、蕉内同一波成长起来的年轻内衣品牌,切入的是“大杯内衣”细分赛道。奶糖派最初也是从线上起家,据公开报道,奶糖派在2020年GMV突破1亿元,2021年超3亿元,曾在天猫平台做到细分类目第一。
但由于大杯文胸的细分程度很高,消费者更依赖试穿来找到合适的产品,品牌也更需要面对面的交流来完成消费者教育、反哺产品开发,向线下发展从一开始就在奶糖派的规划中。在开出首店之前,奶糖派曾通过私域社群的线下活动来做产品测试、与用户交流。
而奶糖派自2019年才开出线下首店后,时隔五年再开放联营扩张,这个速度与同行比并不算快。同样是从2019年、2020年涉足线下的ubras和蕉内,目前门店数量分别为70多家和40多家。
奶糖派的开店节奏与资金压力和疫情影响有关。
奶糖派曾在官方公众号中提到,品牌创立早期资金、人力等资源匮乏,耽搁了线下开店的计划。2018年奶糖派还一度走到了需要合伙人“东拼西凑200多万借给公司”才能维持经营的境地。奶糖派在2019年拿到天使轮融资后才开出首店,但随后到来的疫情也让品牌暂缓开店,将精力更多放在打磨门店模型上。
据天眼查APP,奶糖派成立至今共经历4轮融资,最近一次是2022年的近亿元B轮融资,该轮融资的主要用途就是布局线下服务网点,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零售体系,全面提升用户体验。据自媒体“创业邦”报道,当时奶糖派的计划是在未来三五年将重点放在线下,至少覆盖100个城市,且扩张到的城市都能做到全域覆盖。
这至少是数百家门店的规模,仅靠直营显然难度很大。除了开设门店的固定成本外,奶糖派庞大的SKU也加剧了财务负担。大杯内衣面对的是长尾需求,奶糖派的产品覆盖65到100的8个底围码数、从C到K的9个罩杯,多达60个尺码;而传统内衣大多是做3个底围、4个罩杯,共12个尺码。另外,奶糖派的产品还有多种杯型和颜色之分。据公开报道,奶糖派的SKU最高峰时一度过万。
这也解释了奶糖派为何选择开放联营,而非靠直营模式逐步拓店。除了需要引入合作伙伴共担成本、保障稳定的资金链外,在短期内快速扩张以形成规模化,也有利于提高供应链效率、扩大利润空间。
据奶糖派的招商公告,该品牌的联营模式包括纯财务投资和联营开店两种形式。不同合作方式的资金要求也不同,在购物中心开一家独立门店的投资在50万到100万元间,较低门槛合作的投资额可以压低到10万至20万元。
奶糖派现有门店面积大约在80至120平方米。奶糖派称,根据历史数据分析,一家奶糖派门店平均在1年左右可以回本。
奶糖派线下门店找到的差异化优势是专业的服务体验,奶糖派称之为品牌“首创的胸型顾问管理服务”,包括测量胸部数据、分析胸型、挑选试穿、介绍正确穿戴方法等流程——更像是传统内衣店导购服务的升级版。这套服务已经在奶糖派的现有门店中落地,据自媒体“CEO品牌观察”,该服务使奶糖派的线下成交转化率高达90%。
但高转化率背后的成本也不低。这套一对一的顾问式服务平均耗时40分钟,明显低于一般内衣店的接待效率。
奶糖派尝试在服务体验和经营效率之间找平衡,目前其线下门店的一对一服务均需要预约。另外奶糖派也曾表示,不会将线下门店开在人气特别旺的地方,其中一个考虑就是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尤其是试衣间的翻台率。
奶糖派未来要将这套服务输出到全国的联营门店,有一些挑战也不难预见,包括如何确保服务质量不打折扣,以及这种耗时较长且私密的深度服务对消费者来说是否有接受门槛。
近年来,受到新锐品牌冲击的传统内衣品牌都不同程度地收缩线下门店,为如奶糖派这样的年轻品牌留出了机会。举例来看,爱慕股份、安莉芳控股、汇洁股份在2024年上半年分别净减少62家、100家、51家门店;都市丽人的门店收缩幅度还要更大。
不过,考虑到奶糖派的定位——其文胸产品定价多在200元上下,其大概率仍要依赖高线城市及购物中心门店,而难以深入到都市丽人等品牌盘踞的下沉市场。
据“CEO品牌观察”2023年的报道,奶糖派当时表示未来将探索标准店、社区体验店、旗舰店三种不同店型。界面新闻就开店策略及未来规划等相关问题联系奶糖派,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推2000元滑雪服,内衣品牌NEIWAI“盯上”冰雪赛道
卖内衣的盯上户外高端滑雪行得通吗?
1月6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NEIWAI天猫旗舰店内上线了NEIWAI ACTIVE系列滑雪服产品,定价在2000元以上,这意味着NEIWAI从一个内衣品牌跨到了户外滑雪运动。
近两年户外风口不小,滑雪经济同样繁荣,NEIWAI的入局不论是蹭热度寻增长还是真想做一个多元化户外品牌,或许都不太容易,毕竟当下冰雪赛道的竞争不小。
布局冰雪赛道
NEIWAI天猫旗舰店内上新的一款NEIWAI ACTIVE女士滑雪服,定价为2599元,目前三款颜色多种型号都处于缺货状态。从旗舰店销量来看,已售15,似乎并不理想。
根据旗舰店销售信息,NEIWAI内衣产品基本在300元以下,此番上线超两千元的滑雪服,引发关注。不过,单从市面上滑雪服的价格来看,NEIWAI滑雪服的价格与高端户外运动品牌北面滑雪服的价格不相上下,未来在市场主攻消费客群可能与类似品牌一致。
其实在2024年12月底,NEIWAI就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对NEIWAI ACTIVE将推出滑雪服进行了预热宣传。在NEIWAI的宣传中,NEIWAI ACTIVE冬季滑雪系列以雪季户外运动为灵感,精选防风、防水、保暖等科技面料,辅以专业细节设计,陪伴女性更舒适自在地使用自己的身体,拥抱雪场开放的生命体验,感知自由流动的生命力。
同时,NEIWAI披露该系列滑雪服产品采用Dermizax科技面料,防水抗风,透湿耐磨,释放动感,无惧挑战。根据公开资料,Dermizax面料来源于日本的Toray(东丽)公司,户外运动品牌伯希和、DESCENTE 迪桑特等都曾推出过运用该面料的产品。
NEIWAI ACTIVE,是NEIWAI于2018年推出的运动子品牌,该品牌于2019年末在上海开设了首家线下体验店,如今在北京、上海、武汉、天津、重庆和成都拥有了近十家独立门店。其实,NEIWAI ACTIVE不只有滑雪服,该品牌主要分为三个系列——以芭蕾为灵感的MOVE舞动系列、室内外综合健身训练衣物ON SPOT健身系列,以及ON THE GO户外探索系列。在某种程度上,该品牌代表着NEIWAI布局户外运动领域的决心。NEIWAI创始人此前对外表示,2023年NEIWAI active营收已经超过1亿元,2024年重点做好这个副牌。自2024年以来,NEIWAI active开始在自己的微信账号上频繁发布品牌内涵和新品内容,此番入局滑雪赛道显然也是其想要“做大做强”战略的一环。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对NEIWAI的印象更多是一个内衣品牌,与户外以及滑雪似乎不大沾边。NEIWAI自2012年成立以来,一直围绕“贴身衣物”来做品牌建设,凭借对无钢圈内衣的营销,迅速赚取热度,获得消费者和资本青睐。根据公开数据,当时NEIWAI新系列上线3个月各款销量均过万件,其中零敏玲珑款单品销量在天猫同价位产品中位列第三。在资本市场,NEIWAI更是获得8轮融资。而在渠道方面,NEIWAI已在中国40个城市的超一线和一线商场拥有超过150家门店。
在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看来,从内衣转型户外运动再到更关注核心技术的滑雪,NEIWA的转型显然不会太容易。“内衣起家的品牌布局滑雪运动赛道,这在一定程度上令消费者难以产生品类联想,此类别产品不容易成功,千元以上的定价对于消费者而言,更难以接受。但另一侧面也反映出企业自己在努力寻找新增长点,是积极的心态,但方法上或者不太具有可行性,还需拭目以待”。伍岱麒说道。
不过在时尚产业独立分析师、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看来,单从NEIWAI滑雪服的定价来看,比近两年动辄万元的羽绒服接地气。NEIWAI的转型及品类延伸,更多是为了抢夺冬季生意,寻找内衣销售淡季的替代品类,如同羽绒服品牌夏季做防晒服一样的道理。
就涉足冰雪经济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对NEIWAI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竞争加剧
户外风口正当时,不只是NEIWAI想要分食,专业的不专业的都纷纷入局想要分一杯羹,NEIWAI想要在冰雪赛道寻求新增长的战略或许不会太容易。
单看冰雪经济,在飞速增长的巨大户外市场中,冰雪消费正“高调”成为消费热门趋势。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冰雪装备相关的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销售收入也从2015年不到50亿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220亿元左右。具体到企业,2024年1—6月,核心业务紧密围绕滑雪运动的迪桑特品牌迎来业绩飞涨,其所在的安踏其他品牌板块获得同比超40%的高增长。
市场繁荣下,跨界转型者不少。防晒品牌蕉下同样布局了滑雪赛道,推出了多款滑雪服产品意欲入局一搏。另外像快时尚品牌ZARA等也都入局竞争。2023年12月底,ZARA在中国市场正式上线了包括基础的滑雪服、雪靴等单品在内的滑雪系列ZARA Ski产品,价格定位在百元到千元之间。H&M、优衣库也在近两年间布局了滑雪领域,推出系列产品,相比较NEIWAI动辄2000元的定位,这些品牌的滑雪系列产品定价在百元到千元之间。
抛开“不专业”的跨界选手,运动界的“专业选手”则早早准备。在2024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下旬的滑雪季即将开始之际,多家户外品牌已经开始热身,相继推出了全新滑雪系列及周边产品。如安踏集团旗下的高端户外品牌迪桑特推出了一款全新“RWSB S.I.O”单板滑雪服,该系列采用了著名的GORE-TEX PRO科技面料,具备防风、透湿、防水等顶尖专业滑雪服通常要比拼的功能性。专业户外品牌北面(The North Face)也推出了滑雪相关新品Steep Tech系列,该系列采用了与GORE-TEX PRO同一厂商生产的GORE-TEX面料,强调防风、防水、耐磨实用等性能。此外像耐克、阿迪达斯等运动巨头也不会放过冬季最热的项目。如2024年底,阿迪达斯探锐(adidas TERREX)与滑雪运动员苏翊鸣发布共创款滑雪服系列。
对于NEIWAI而言,其入局意味着必然要与这些品牌直面竞争,无论是在消费者认知还是自身专业技术等层面,NEIWAI想要脱颖而出甚至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业内人士看来,NEIWAI如今推出滑雪系列产品,或许更多是为了迎合消费者在滑雪市场大热下的消费需求。与专业滑雪品牌相比,NEIWAI没有足够的优势。
“当下国内市场运动户外一枝独秀,所有风口都随着运动户外而翩翩起舞,这和国内大部分消费者一直以来一边倒的盲从消费观念分不开,非理性的消费需求导向推动了运动户外场景可以无限延伸到时尚、休闲等生活场景,看似专业生活化、休闲化,实际上国内消费圈层的培育周期也就几十年历史,和欧美成熟的理性市场比较起来,国内市场依然是沉淀不够,故而导致了当下各种场景体验都在运动户外化,专业的品牌不专业化,不专业的品牌也跨入专业运动市场布局竞争”。程伟雄补充道。
(记者 张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