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长短与肥胖(肥胖和身高比例)

新知辽沈 0
文章目录:

肠子的长度和肥胖的关系

国人近些年的肥胖比例迅速上升,这既说明了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带来诸多的副作用: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栓等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发病率也随之大幅度升高,不但造成无数的病人及其家庭的痛苦,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肥胖所产生的负作用,已经为更多的人士所认识,更多的人士也开始了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讲究科学饮食,合理搭配食物,但众多人士的肚囊并没有随之减小,相反仍然日渐沉重。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于是许多人开始采用医学技术减肥:吸脂肪、服用减肥药物、针灸等等,但短期效果可观,长期却容易反弹。困惑呀!发愁呀!郁闷呀!

吃同样的食物,为何欧美人士体形要好过我们?这还要从根源上说起。简言之,国人有过漫长的食物匮乏的历史,在五千年文明史中,大半时间是食不果腹,即使勉强能够吃饱,也多半是以素食为主,因此,国人的肠胃功能异常发达,凡是能够吞到口中的食物,都要来个彻底消化干尽,初期这只是处于状态的肠胃的本能反应,但长此以往,肠胃就形成功能式的改变:吸收消化能力超强。

这在解剖学上,应该有所体现,国人所代表的黄种人的肠子长度大约是5.5米左右,而长时期以肉食为主的民族,其肠子的长度仅有5.1---5.2米。肠子的长度直接影响到食物吸收能力的强弱。这点在哺乳动物身上也有比较明显的表现:以肉食为主的动物例如虎豹狼等,体型矫健,肚囊较小;反之,牛马驴骡等食草动物,无不大腹便便。看来,肥胖是天性,若要在改变食物构成的过程中,仍保持先前的体形确实是一件难事,也许将肠子变短一点是唯一的出路!

文/贪图斋主 王德柱

眉毛长、耳朵长……这真的是“长寿相”吗?

来源:【健康时报】

点亮星标

,不错过每一次推送

眉毛长、耳朵长、寿斑、生命线长……民间对“长寿相”的说法一直流传已久。就连电视剧里老神仙的扮相,也往往是长眉毛或是大耳垂。

不过,湖南省长沙市老年医学研究所调查了344位长寿老人,或颠覆我们对“长寿相”的认知。

这些不是“长寿相”

该调查中,344位老年人的年龄分别在90~109岁之间,采集了如下特征后发现:

1. 眉中长毛

眉中长毛,即眉毫,古有“血气盛则美眉”一说。不过,虽然长寿组中有眉毫的人要多于对照组(60~69岁),但长寿组中仍有72.7%的人无眉毫。

研究指出,眉毫可能是在老化过程中,毛发生长细胞由于退行性变而出现的一种异常生长现象。①

2. 耳长

耳长是指从上耳轮最高点至耳垂的长度,“耳长者长寿”为民间流传的另一种见解。确实90岁以上老人的耳朵要长于60多岁老人的。

不过,研究也指出,耳部下单由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老年人体内脂肪积聚相对增加,结缔组织也较松弛,故耳长相应增长,可视为老化必然趋势。①

3. 有寿斑

一些长寿老人面部皮肤会长出黑斑,研究中60~69岁组有寿斑者占61.3%,90岁以上达94.8 %,百岁老人全部有寿斑。研究指出,寿斑随增龄而增加,是皮肤老化的象征。①

4. 生命线深、长

对于生命线深、长而明显者, 90~109岁长寿组与60 ~69岁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且还有31.2%的长寿老人生命线短、浅、紊乱。可见长的生命线未必是长寿的征兆,手纹更多决定于遗传。①

曹子豪/摄

有这4个特征,才能真正长寿

1. 平时走路步速快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2021年发布的《湖南麻阳长寿乡老年人长寿的体质学特征研究》发现,麻阳长寿乡各年龄组男女老年人步行速度均显著大于1米/秒②。如果老年人的步速低于0.6米/秒,就可以说“走得慢”③。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杨秉辉2022年在个人公众号刊文表示,腿的功能是行走,走路的姿势、速度,能反映人体衰老的状况:若能健步如飞,至少不显老;若是步履蹒跚,肯定老态龙钟。

走路的姿势或许还与习惯、以往的训练等有关,而走路的速度则主要与肌肉的力量、平衡能力与心理状况等人体的机能有关,所以“步速”成了衰老的一个重要指标。④

2. 正常范围内心跳慢

一项老年人静息心率与寿命关系的研究,对65~70岁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老年人进行了长期跟踪随访,结果发现,心率是长寿的强烈的预测指标。⑤

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郭艺芳2023年在个人公众号刊文提醒,理论上讲,成人的心跳范围是每分钟60-100次。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心跳处于每分钟50-80次范围内最健康。这就意味着,如果每分钟心跳总是超过80次,就算偏快了。与心跳50-80次/分的人相比,每分钟心跳超过80次的人更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因此需要予以关注。⑥

3. 体重微胖且稳定

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施小明团队在《自然·老化》上发表一项为期20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揭示:我国80岁及以上的老人,超重或轻度肥胖者可能更为健康长寿,即BMI(体重指数)在24.0~31.9这个区间。⑦

对于无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轻度肥胖可能并非坏事;而老年人如果过瘦,或者突然体重下降快,也不是一件好事。

4. 握力不能低于标准

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刘欣2015年在接受扬子晚报采访时介绍,握力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全身的力量状况,所以也被列入我国国民体质测试的项目当中。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握力测试还有助于反映出机体衰老变化的程度,值得重视。⑧

如果一个人的握力较低,这是可能存在潜在健康问题的迹象。60岁以后,肌肉流失会进一步加快。如果握力男性小于28千克,女性小于18千克,则要考虑肌少症。⑨

更多健康新闻

下载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更多精彩文章:

做好6件事,能降低九成痴呆风险!尤其是吃对了它,大脑年轻10岁!

甲流后确诊“白肺”!关于甲流这7点要知道!

胃病向胃癌转变有5个信号!很多人错过才后悔!

七成糖尿病,都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这5种吃法太害人!

本文综合自:

① 朱兵, 刘科颖, 朱志明. 344例长寿老人眉毫、耳毫、耳长、寿斑及手掌生命线的调查检测[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0, 20(3):2.

② 王军力, 吴亿中, 雷鸣枝,等. 湖南麻阳长寿乡老年人长寿的体质学特征研究[J]. 体育科技, 2021, 42(4):5.

③ 2016-06-06 北京晚报《走路快慢可以预测寿命长短?专家:想长寿别久坐》

④ 2022-07-09“医学科普与文艺创作”《步速变慢提示衰弱》

⑤ 林治湖, 杨延宗. 心率与寿命[J]. 医师进修杂志, 2005, 28(1):2.

⑥ 2023-03-01 郭艺芳心前沿《心跳多么快最好?总是超过80次是不是太快了?如何处理?》

⑦ Lv, Y., Mao, C., Gao, X, et al., (2022). The obesity paradox is mostly driven by decreased non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in the oldest old in China: a 20-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Nature Aging, DOI: 10.1038/s43587-022-00201-3

⑧ 2015-05-27 扬子晚报《国外研究发现握力越弱 死亡风险越高》

⑨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

编辑:任 璇

审稿:杨小明

本文来自【健康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寿命长短与肥胖没关系?调查9871名长寿老人,终于有了答案

  •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

“老刘,你这身材保养得不错嘛,看来退休后没少锻炼吧?”刚从医院下班的医生李大夫笑着对老刘说。

老刘正是小区里的知名人物,退休前是个小学体育老师,平时总是满脸笑容,走路带风。这天早上,他正准备下楼买早点,碰巧遇上了刚下夜班的李大夫。

老刘摸了摸自己略微发福的肚子,苦笑道:“李大夫,别提了,这几年体重是见长,锻炼倒是见少。今天早上起来照镜子,看着自己这身材,心里着实担心会不会影响寿命。”

李大夫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别太担心,老刘。最近我们医院做了个调查,发现肥胖和寿命的关系没你想得那么大。

老刘一听,眼睛一亮:“哦?这话怎么讲?”

李大夫正色道:“我们调查了9871名长寿老人,发现他们中不少人其实都有点胖,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心态却有很多共通点,这些可能才是他们长寿的关键。”

老刘听了来了兴趣:“那你给我讲讲,这些长寿老人到底有什么秘诀?

李大夫笑了笑,开始详细讲解:“首先,这些长寿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心态好。他们普遍乐观开朗,不轻易生气。

研究表明,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助于延长寿命。”

老刘点头称是:“这倒是,我那些胖胖的老朋友里,有几个就是脾气特别好,整天乐呵呵的,身体倒真挺硬朗。”

李大夫继续说道:“第二,他们的饮食习惯也很重要。这些长寿老人虽然有些胖,但他们吃得很健康。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品。你看你这早上买油条、喝豆浆,偶尔可以,但还是要注意控制油脂摄入。”

老刘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看来我这早餐也得改改。”

李大夫接着说:“还有一点,这些长寿老人普遍有良好的社交关系。他们喜欢和朋友家人聚在一起聊天,保持良好的社交生活。研究发现,良好的社交关系对身心健康有很大帮助,可以降低压力,减少抑郁,提高生活满意度。”

老刘一听,笑道:“这倒是,我这退休后,天天和老朋友们打牌下棋,心情一直挺好。”

李大夫赞许地点点头:“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适量运动。虽然这些长寿老人不一定每天都进行高强度锻炼,但他们都保持着一定的活动量,比如散步、打太极等。这些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心肺功能,降低血压,保持身体灵活。”

为了让老刘更加信服,李大夫还举了个例子:“我们医院有个病人,王大爷,85岁了,体重偏重,但他每天坚持散步,饮食上也特别注意。他平时乐观开朗,经常和老朋友们聚会聊天,结果身体状况一直很好,医生每次见了都夸他。”

老刘听得连连点头:“看来我这身材不用太担心了,只要保持好心态,注意饮食,多活动活动,还是能长寿的。

李大夫笑道:“正是如此。其实,身体的健康是综合因素决定的,不是单靠体重就能判断的。”

然而,问题来了:对于那些已经存在肥胖问题的中老年人,有哪些具体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体重,同时保持健康呢?

首先,合理饮食。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控制体重首先要从饮食入手。多吃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少吃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适当控制饮食的总热量摄入,可以帮助控制体重。研究表明,每天摄入的热量减少500-1000卡路里,可以每周减重约0.5-1公斤。

其次,增加体力活动。中老年人不一定要进行高强度的锻炼,但要保持一定的活动量。每天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有助于消耗热量,控制体重。同时,力量训练也很重要,可以增加肌肉质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帮助控制体重。

第三,保持规律的作息。良好的作息习惯对控制体重也有很大帮助。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调节身体的代谢功能。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导致体内激素紊乱,增加食欲,导致体重增加。建议中老年人每天保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第四,减轻心理压力。压力大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老年人要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可以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法来放松身心,保持心态平和。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调节身体的代谢功能,减少脂肪的积累。

最后,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中老年人要定期去医院体检,了解身体的各项指标,如血压、血糖、血脂等。通过健康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医生可以根据检查结果,给出科学的饮食和运动建议,帮助中老年人更好地控制体重,保持健康。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已经存在肥胖问题的中老年人可以更好地控制体重,保持健康。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