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下肢重度肥胖(下肢肥胖是什么病)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胖”到窒息,上海多学科合作救治两例极重度肥胖姑娘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3月18日电(记者仇逸)两位“胖"到窒息,命悬一线的姑娘日前先后被送到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急救。经多学科会诊,医院普外科精准“施策”,为两人分别减重约40公斤达到围术期安全后,成功施行了3孔微创减重手术,已先后痊愈出院。

新春伊始,一位重达210公斤的东北姑娘小王辗转多家医院,最终被救护车紧急送到了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无巧不成书,上海的一位160公斤重的小张姑娘也因胖到躺下就觉得要窒息被送来医院急救。

两位姑娘的问题除了严重的肥胖外,更糟糕的是,还都被诊断出患有重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引起的呼吸衰竭和心功能衰竭。真是“胖”到窒息,命悬一线!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发病隐匿但后果严重的疾病,主要表现是打鼾和夜间呼吸暂停;易造成患者夜间呼吸道塌陷而无法吸入氧气或不能排出二氧化碳,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可造成严重的持续性组织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轻则白天易犯困、头晕目眩睡不醒、血糖不稳、血压飙升;严重时,夜不能寐、呼吸困难、下肢浮肿,并可致夜间猝死,是名副其实的夜间“杀手”。

成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大多是肥胖引起的。两位姑娘都是极重度肥胖,体重指数(体重/身高²)分别达到了75kg/㎡和60kg/㎡,远远超过了正常(23.5 kg/㎡)的界限。

如此肥胖伴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心脏既无法承受大体重负荷又得不到足够的供养,导致衰竭表现。与此同时,她们还面临着肥胖常见的代谢紊乱: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凝状态。

两位姑娘被收治在了一个病房。入院进行初步救治后,在医务处的协调下,普外科协同口腔颅颌面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手术麻醉科、神经内科、外科重症监护、消化内科等多学科专家为两位姑娘进行了会诊,专家组为两位姑娘拟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

首先,普外科通过精准的能量代谢平台测定,对两位姑娘进行了严格的住院期间能量摄入管理和药物治疗,三周不到将两人的体重分别减去约40公斤;经过近两周的抗心衰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两位姑娘的心肺功能衰竭逐渐得到缓解,高凝状态、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也得到有效控制,围术期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同时,手术麻醉科还为两位姑娘制定了细致的围术期气道管理、心功能监控、镇痛和补液方案。

在疫情级手术防护下,局麻下困难气道插管一气呵成,普外科王兵主任医师团队历时仅1个多小时,为两位高危患者分别实施了3孔微创腹腔镜减重手术,整个手术出血量不到10毫升。术后,两位姑娘在普外科重症监护和外科病房医护的精心照护下,心肺功能逐渐恢复稳定,分别在术后3天和7天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分别出院。

相关医务人员表示:肥胖问题已经是全球性健康问题,肥胖致死的病例也屡见不鲜;肥胖症患者逐年增加并有年轻化趋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一条腿突然发胖?医生说高温天要当心,这种毛病会致命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张苗 通讯员 宋黎胜 陈乐高

“在大马路发发小广告,居然有生命危险!”40出头的男子满面愁容对满头大汗赶到医院的家人说,遭车撞了?不像啊,浑身上下没点伤痕,要不烈日下中暑了,男子又摇摇头。原来,该男子突然发现自己的左大腿比右大腿莫名其妙明显“胖”’了一圈,且伴随肿胀,疼痛,行走困难。到浙江省人民医院一检查,医生说,亏了来得早,不然恐怕有生命危险。医生也提醒,高温天存有这样危险的人千万别掉以轻心。

男子一腿突然发面似“胖”很多

“怎么可能,就是走路有点不利索,身体棒棒的怎会一下子有送命可能呢?”面对医生严肃的忠告,包某(化名)一脸惊诧,百般不解。

两天前,一位中年男子在朋友陪同下一瘸一拐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左腿几乎不能动了,且明显的看出左腿要比右腿粗许多。左腿怎会突然一下“胖”这么多呢?包某叙述,朋友在一旁补充,让医生了解其左腿突然长“肉”的来龙去脉。

近两天,包某在忙着发小广告,一整天在杭州某路口站着,给来来往往的人发送。烈日下,也顾不上喝水,后背的衣服是被汗浸湿了又晒干,反反复复,后背都有一层白白的盐了。由于人体的水分都从汗液处理,导致尿液量明显减少,整个白天也就一次小便。这其实就是人体重度缺水的一个信号。

但包某并没在意,“我也想休息下,饱饮水,但生怕去阴凉处休息会,某个客户从眼前溜走,只想着待广告纸发完后回去猛喝水。”包某委屈地回答了家人的疑惑。

这天下午,好不容易把手里的广告纸都发完准备回去的时候,觉得左脚很沉重,几乎抬不起来。坐下来一检查,发现左脚已经肿的都发红了,赶紧告知朋友将其送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包某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医生根据包某的严重情况,给出介入取血栓的治疗方案。

医生表示,静脉是回流血管,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就怕脱落。静脉血是要回流到心脏的,一旦血栓脱落,很有可能阻塞肺动脉。到时候患者会呼吸困难,咯血,严重的会窒息死亡,连抢救都来不及。而70%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可在下肢形成深静脉血栓。

高温天存有这样危险的人不少

浙江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蒋劲松介绍,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

“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长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些病人可能并发肺栓塞,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该疾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

蒋劲松表示,一般情况下,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有一个过程。

比如一位50多岁出租车司机,平时爱好点烟酒又不怎么爱运动。为了避免老是找地方上厕所,耽误生意,很少喝水,基本上在车里一坐就是一整天。然而,他近来感觉小腿肚子又酸又疼,还有些肿,坐着难受站着也不舒服。回到家泡泡脚、揉揉腿想会好些,结果实在忍不住了,来医院一检查,诊断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但临床上,也会见到几天甚至久站久坐一天,就可以形成深静脉血栓。像前面这位包某由于天气炎热,出汗比较多,人体的水分丢失会比平常多不少却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这样会导致血液的粘稠度增加,血液就容易像果冻一样凝结,深静脉血栓于是就发生了。

今日出伏,但高温天还会有,蒋劲松因此提醒,类似包某在烈日下工作的群体,要补充充足的水分,让血液稀释;久站久坐要趁隙适当活动,必要时穿着医用弹力袜。治疗上基础是抗凝治疗,还会根据病情采取吸栓、溶栓等治疗。

肥胖过度,“肾”为可怕

今天是世界肾脏病日,这一届世界肾脏病日的主题为“肾脏疾病与肥胖症”,呼吁大家“让我们动起来,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肥胖,远离肾病”。

上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联合营养科、普外科,在医院的小礼堂外举行了一上午的义诊。义诊时虽然飘着蒙蒙细雨,但是还是有不少肾病患者都带着自己的问题前来咨询义诊的医生,此外,医院还提供了免费尿蛋白及血压检测,免费资料发放。

义诊医生为患者答疑解惑

那么肾脏疾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肾内科的童玉娜老师告诉我们:肾脏病的发生是悄无声息的,并且没有任何的不舒服。因此早期筛查非常重要,只有早期阻断了才不会引起后续的一些问题,甚至更为严重的肾脏疾病。所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定期去医院筛查一下尿常规。

如果还有朋友觉得自己已经有肾脏病了,童老师告诉我们,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面部水肿,和双下肢的水肿,以及伴随而来的腰痛。

在日常生活中,不运动和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密切相关,这三个问题统统都可能引起肾脏疾病。高血压会引起高血压肾病,更严重就会引起尿毒症。

义诊现场

如何预防肾脏疾病呢,肾内科和营养科的老师分别从药物和食物方面给我们进行了指导:有一些中药和消炎药都有伤肾的危害,在日常用药是要注意,如马兜铃酸。饮食方面,营养科的张君懿老师告诉我们:主食方面粗细搭配,白米饭里面尽量多加一些杂粮,如玉米渣或者燕麦,各种蛋白肉要搭配着吃,长期高蛋白对肾脏是有损伤的,并且正常人每天都要吃一斤蔬菜,建议一天吃12种食物。另外,一周中等强度的运动3-5次也是很有必要的哦,办公室一族也要避免久坐。总之,健康的生活方式,清单饮食,适当的运动,管住嘴迈开腿是没错的啦。

“肥胖影响的不仅是美观,更是健康。”市三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刘雁军表示,因为肥胖问题引发高血压、高血脂、肾脏疾病等问题的患者,已经不再是少数。目前,就有一位70岁的老太太正在接受治疗,1.58米的身高加上97KG的体重计算出的BMI指数达到38.85,已经属于重度肥胖,更是带来了重度脂肪肝、2型糖尿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一系列问题,其中肾脏健康也是受到了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系列因为过度肥胖带来的问题,老太太今日下午将接受减重手术。术后,老人的体重预计将下降至65kg左右。据了解,目前西南地区尚无65岁以上年龄者接受外科减重手术文献报道。

成都商报四川名医记者: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