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节奏(肥胖的him)
为什么会越来越肥 帮你分析了这5个原因
肥胖是当下人们存在的较为常见的问题,容易导致人们出现亚健康甚至疾病,比如脂肪肝、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生活方式的便捷,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肥胖的群体越来越庞大,其引发的不良后果也越来越明显。
那么肥胖是怎么引起的?
1、遗传问题
肥胖遗传是一种先天性因素,其主要表现为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或者两人均肥胖的情况下,那么其子女肥胖的可能性是较大的,而且也可以认为其子女较常人更容易肥胖,所以如果有家族遗传肥胖的情况下,你的肥胖可能会比常人要更容易。
2、饮食问题
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大家对于美食的标准不断上升,而且经过了饥荒年代后,很多长辈对于下一代的营养问题格外关注,在没有专业指导下,很容易出现营养过剩等问题,所以导致肥胖问题也越来越年轻化。
3、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也是引发肥胖的主要因素,这主要是现在大家生活的压力很大,为了缓解不良情绪,很多人选择暴饮暴食来疏解烦恼。所以想要减肥的朋友,建议在情绪不好时,选择健身、爬山等方式来消除烦恼,而不是通过饮食,这不仅会使人肥胖,最可怕的是暴饮暴食背后的隐患。
4、运动问题
随着大家生活方式的便捷,需要消耗能量的运动越来越少,与过去相比,大部分人消耗热量的机会越来越少,而摄取的能量却日渐增多,从而引发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而肥胖的发生也会导致运动的懈怠,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增加减肥的难度。但是运动是减肥一个重要手段,只有消耗的能量大于吸收的能量时,人才会减肥成功,所以想要减肥的群体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增加运动量。
5、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也会导致肥胖的发生,比如内分泌紊乱、抑郁症、肝功能异常等,这些疾病的存在是导致肥胖的间接因素,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从原发疾病下手,先治疗原发疾病,再解决肥胖问题,但如果肥胖程度严重的话,可能也会造成原发疾病病情的加重。
以上几点是引发肥胖的常见因素,随着目前肥胖人群的增加,及肥胖所引发的诸多健康问题,减肥已经成了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想有效、健康的减肥,最好了解一下肥胖的原因。
来源: 华商网
白黄红黑!你是哪种“颜色”的胖子
511,我要腰! 世界防治肥胖日
5月11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防治肥胖日。
“511”,谐音是“我要1”,最后的那个“1”代表苗条,通俗地讲就是“我要瘦”,“我要腰”。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事——除了发胖。肥胖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人和近20%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
预防控制肥胖,迫在眉睫,今天,你努力减肥了吗?
我国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
肥胖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是当今社会仅次于吸烟的致死原因,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
2016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联合美国内分泌学会建议将“肥胖”更名为“以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
肥胖不仅仅是让人身材走样,更严重的是,因超重和肥胖引发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代谢性疾病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肥胖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若不及早干预、治疗,任其发展下去不但会引起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代谢性疾病,还会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自身免疫疾病和多种癌症等,同时还会影响到下肢关节、脊柱等,严重时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对于女性来讲,肥胖还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及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45岁就跨入“胖的年龄坎”
据了解,江苏省疾控中心曾经做过统计,在江苏,18岁以上成人体重平均为61.5公斤,男性为65.8公斤,女性为58.4公斤。总体体重超重率为33.6%,总体肥胖率为11.3%,两者之和为44.9%。
进入45岁,江苏人就迈入了“胖的年龄坎”。在江苏居民的BMI(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情况曲线图中,45-59岁是BMI的最高峰“年纪段”,不管男女,而此年龄段的超重肥胖率也达到了一个最高值,接近60%。
过了这个年龄段,BMI值慢慢下降,其中,女性的BMI值一直到74岁以后才有明显的下降。
很多人觉得,人到中年更容易发胖?除了吃得多,代谢能力下降,运动量偏少也是现代人的一个“通病”。
来自江苏省疾控中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江苏居民真正运动的其实并不多。江苏省疾控中心曾对部分15-69岁江苏居民的身体活动情况进行过调查,每日活动量来自主动锻炼的不足9%。由此可见,江苏居民主动锻炼的意识不高。
专家说,现在虽然看电视的人少了,可是每天下班后、空余时“刷手机”的时间太久了。另外,现代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节奏加快,一些人已经没有时间去锻炼了。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胖子”
目前通常是靠BMI指数判断: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成人的BMI数值对应体重情况:消瘦:低于18.5,正常:18.5-23.9,超重:24-27.9,肥胖:28以上。
肥胖的临床分型分为腹型肥胖、周围型肥胖和混合型肥胖。
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肥胖,也是人们常说的“苹果型”身材。多余的白色脂肪主要分布于腹部,尤其是腹部、皮下、网膜和内脏器官。
我国定义腹型肥胖的最新标准为,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腰围(也称“苹果型”身材)大于臀围,腰臀比=腰围/臀围:男性WHR大于0.9,女性WHR大于0.8。
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腹型肥胖的患病率平均年增长1.1%,显著高于肥胖的增长速度。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腹型肥胖患病率31.5%。腹型肥胖发生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脑血管病的风险高于周围型肥胖和混合型肥胖者。
周围型肥胖:其多余的白色脂肪主要分布于髋部、大腿和下部躯干的皮下,也称“鸭梨型”身材,多见于女性。
混合型肥胖:兼有腹型肥胖和周围型肥胖的特征。
看看你是哪种颜色的胖子
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的专家还有一种用颜色分类的方法:根据肥胖者的不同症状和体征,分为白、黑、黄、红四种颜色。每种颜色都有其特殊的病理变化,对应的减肥方法和治疗手段也各有不同。
白胖子(代谢正常型肥胖):皮肤白润,体型均匀,皮下脂肪增多但分布基本正常,各项代谢指标及激素分泌正常。这类胖子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科学减重以防止体重增加带来的物理性损伤,如关节炎症,心肺功能负担加重。
黄胖子(低代谢型肥胖):皮肤萎黄无弹性、无光泽;脂肪分布多以腹型肥胖为主;低代谢率、低激素水平,可伴有严重脂肪肝和其他代谢异常。精神萎靡、气血均乏。
红胖子(高代谢型肥胖):多为红胖血淤之人,血供丰富、皮肤菲薄,体表可见紫纹及毛细血管增生等;脂肪分布以内脏脂肪为主,代谢率高、激素水平偏高,易发生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
黑胖子(炎症代谢型肥胖):皮肤色素沉着(黑棘皮病多见)、皮厚肉多;脂肪肌肉均丰富;代谢率高,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高瘦素血症及高尿酸等炎症状态。
【相关】
“局部瘦身”不科学
“管住嘴,迈开腿”是健康减肥的核心六字真言。如何做到科学地“迈开腿”?有没有专门瘦腰瘦腿的局部瘦身运动?最近火热的毽子操,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练习?运动医学专家一一回答减肥热点问题。
运动减肥也有科学讲究。所谓“减肥”,准确地说,应该是减脂。广东省中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杨伟毅表示,运动不仅能消耗体内脂肪和糖原,还可以改善神经与内分泌系统,调节新陈代谢,减少脂肪沉积,从而健康减肥。
怎样运动能更高效安全减脂?“一般情况下,有氧运动比无氧运动更利于减肥。”杨伟毅解释,在有氧运动初期,身体供能更多依靠燃烧糖原;而持续有氧运动时,则更多通过燃烧脂肪供能。因此一般建议运动强度保持在有氧运动最佳心率区间内,每次持续40分钟以上,更有利于减脂。而无氧运动主要消耗糖原而非脂肪,且容易造成乳酸堆积,也就是说,运动后3天内会产生延迟性肌肉疼痛的,则是进行了无氧运动的表现。
“运动减肥贵在坚持,应选择能使锻炼者感兴趣、能长久坚持的方式,配合饮食管理。”杨伟毅表示,选择具体运动方案时要视年龄、心肺功能、健康状况及肥胖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对于从不运动或体能基础较差的人,刚开始运动时,可采用低强度、多组数的方法;当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逐渐提升,再逐步加量。比如快走与慢跑穿插进行,跳绳分为间断多组完成。
“局部减肥的方法是不存在的。”杨伟毅提醒,“运动时的卡路里消耗是全身性的,脂肪的分解也是全身性的,所以并不会练哪儿瘦哪儿。”
那么,针对特定部位的运动,意义何在?杨伟毅表示,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有不同意义。例如一些针对腰腹部的力量训练,属于无氧训练,虽然燃脂效率不如有氧运动高,无法让你直接减掉腰腹赘肉,但可以增强特定部位的肌肉力量,令身体线条更紧实精干。同时身体肌肉含量增加,也会增加基础代谢率,能令你的基础能量消耗增加。
不少人最近都迷上了毽子操,觉得看起来简单易学。杨伟毅表示,毽子操的动作看起来容易跟学,对腹、髋、臀、腿部等部位肌肉力量训练都有好处。不过,这其实是一种高强度间歇性运动(HIIT)。尽管燃脂效率很高,但可能更适合基础条件较好的年轻人。而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若简单重复某个动作时间过长,要当心因疲劳和动作僵硬带来的运动损伤风险。
综合《扬子晚报》《羊城晚报》报道
来源: 羊城晚报
肥胖日,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适逢3月4日世界肥胖日,面对肥胖这种疾病,面对诸多胖友们的问题和困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肥胖与减重专业团队,会在线上与您交流,为您揭开肥胖的秘密。
1、扎心的事实——肥胖真的是病吗?
在大家的观念里,肥胖跟疾病有关,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但并不认为本身是个疾病状态。实际上,早在2012年、2013年左右美国内分泌学会和糖尿病学会都把肥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对待。并且提出来“肥胖是一种需要终生治疗和随访的慢性病,需关注肥胖相关并发症”。所以为了避免出现各种肥胖相关的并发症,我们也应该认真对待肥胖症。
2、肥胖是众病之源么?
肥胖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1)骨关节炎(因为体重过重,使得骨头关节长期承受的重量比较大,尤其是脊柱和下肢关节,因此肥胖人群髋关节及膝关节骨关节炎患病率较高);(2)糖尿病(肥胖会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什么叫做胰岛素抵抗呢?通俗地讲,就是我们的胰腺分泌的胰岛素的工作效率下降了,不能高效地处理葡萄糖了,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血糖升高)(3)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4)睡眠呼吸暂停(5)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6)肿瘤风险增加。
3、肥胖的成因是什么?
肥胖包括单纯性肥胖和病理性肥胖,我们这里指的是单纯性肥胖,主要与遗传、生活环境相关。而生活环境主要包括饮食和生活节奏。其中主要是饮食,比如摄入过多,消耗太少,出入不平衡。现代人也面临生活节奏紊乱也是肥胖的原因之一,比如晚睡,进餐太晚,久坐,饮食不规律等等。
4、导致肥胖的食物都有什么?
只要是热量高的食物过量摄入就会导致肥胖。那么哪些食物热量高呢?简单来说就是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例如含有大量糖分的糕点、糖果、饮料、甜点,油炸的食物。另外,在现代社会中更需要注意的一点不是食物本身的成分,而是食物的加工方式。例如深度加工或者说精致加工的食物,和未加工的原型食物相比,减少了大量的膳食纤维,从而使这些食物的饱腹感降低,能量密度增高,而且这类食物的美味感是非常高的,会导致不断地进食,最终摄入了更多的卡路里。无糖食物对减肥有用吗?市面上的无糖食物很多,无糖往往指的是不添加蔗糖,但是会添加其他甜味剂,对代谢健康也没有太大好处。并且无糖和零卡是两个概念,无糖食物热量并不一定低,如无糖糕点,制作过程中的碳水化合物和油脂一点也不少,热量照样很高,对减肥并没有好处。
5、压力会导致肥胖吗?
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压力肥”“过劳肥”。从生理机制上来说,压力过大,会导致应激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升高,而这个激素会导致血糖升高,血糖的升高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人体产生饥饿感,增加高糖等食物的摄入。另一方面,压力过大,人们往往没有心思去挑选适宜的食物,而是随意进食一些速食、快餐,胡乱填饱肚子,同时也不能规律运动,这样能量的消耗也会减少,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脂肪囤积和肥胖。
6、睡眠不足会导致肥胖吗?
人的一天24小时激素水平有规律有节奏的释放。其中有一个激素就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它统管着我们身体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调节机体水、盐代谢和维持电解质平衡和营养三大物质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和生长发育等有关。过多和过少都会导致身体出现疾病。当我们睡好了一觉,早晨起来,感觉到精神饱满、神清气爽,这是因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水平最高,当夜晚来临,我们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就会逐渐降到最低,让身体进入睡眠休整状态。如果我们这时候熬夜,人体就会被动地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个激素也叫“升糖激素”,会导致血糖升高,血糖的升高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人体产生饥饿感,增加高糖等食物的摄入。
7、肥胖可能会导致癌症么?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肥胖与癌症风险增加相关。主要表现在:肥胖的男性易患前列腺癌,而肥胖女性患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及乳腺癌的风险增加;无论男女,只要是肥胖者都易患结肠癌和直肠癌,且肥胖程度越高,患以上几种癌症的几率也就越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肥胖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增加、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升高、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及慢性炎症状态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8、轻断食对减肥有好处吗?
答案是肯定的,有好处,但是,需要注意采用科学的方法,在合适的人群中来进行轻断食。轻断食指的是间断的在一定时间内不进食,也叫间歇性断食,在大量的动物和人群的实验中都看到了间歇性断食对减体重,改善代谢,改善炎症指标,甚至延长寿命都有好处。比较常用的方法如一周7天选择不连续的2天仅摄入平时热量的1/4,大概500-600kcal,剩下5天正常进食。也可以采用如一个月间断断食4天或2天等。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是适合的人群,轻断食不适合青少年、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有严重慢性疾病的人等,对于身体基础条件比较好,没有严重疾病的希望减重和控制体重的人比较适合。第三点就是需要做出详细的规划,计算好食物的热量,坚持下去,才能看到获益。
9、减肥期间每天只吃一顿饭可以达到减肥目的吗?
这种方法对减肥来说不可取。首先,减肥最重要的就是总热量摄入的限制,如果只吃一顿,但是这一顿饭的热量超标,也前功尽弃。另外,一天当中很长时间不吃,会造成饥饿感加剧,容易更快速地摄入了更多热量,还可能对情绪产生影响,造成暴食。所以,减肥的关键是少吃,少吃并不是指吃东西的次数减少,也不是肉眼衡量的食物体积的减少,而是食物总热量的减少。
10、食品的的配料表怎么看?
法律规定食品的外包装上必须标注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营养成分表标注每100g/100mL该食物所含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和其他可选的营养成分。旁边是营养素参考值NRV%:指这些热量和营养成分占全天所需的百分之多少。减肥的朋友要学会看这个营养成分表,了解自己吃了什么,吃了多少。注意能量的常规单位为KJ(千焦),该数字除以4.18就可以换算成我们常用的千卡。另外,营养成分表中还会标注出反式脂肪酸,最好选择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注意有一些食物标注的是每份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一定要看清,不要误认为热量很低。配料表就是食品中全部的配料,一般来说越简短干净越好,最好除了食材本身和其他天然调味料比如盐、食用油等,没有其他看不懂名字的添加剂。
如果您有以上困惑有待解答,请关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公众号”、“钟姐说医”和“与胖拜拜”,听我们专业的医生娓娓道来。当然,除了上述这些内容,我们的专业医生还会有其他一些专业知识,都将在3月4日世界肥胖日活动中呈递。
如果您需要更加个体化和专业化的减重诊疗,请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肥胖与减重门诊来就诊。
出诊时间:
拥有专业减重专家团队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肥胖与减重门诊,自开诊以来受到广大胖友们的热烈欢迎,目前每周一全天、周三全天、周四上午、周六上午均有肥胖与减重专业门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