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实证型肥胖(肥胖中实胖和虚胖有哪些区别)

云南中医 0
文章目录:

肥胖的根源在于气虚,活血化瘀才是关键

所谓治标不如治本,治病要先求因,减肥亦是如此。只有找到肥胖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中医认为,肥胖是一种虚证,其根源为气虚,宋代杨仁斋就曾提过:“肥人气虚生寒。”

另外,我们还常说,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气赖血以附,血为气之母,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故要想减肥,活血化瘀是关键。

那生活中有什么好的措施有助于活血化瘀呢?一起来了解下!

肥胖根源在于气虚

有篇文章里面曾经提到肥胖是为虚证而非实证。一般来说,肥胖者多气虚、阳虚、痰湿。

宋代杨仁斋就曾提过“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痰,故肥人多寒湿”的观点。转至清代,名医叶天士指出“夫肌肤柔白属气虚,外似丰溢,里真大怯,盖阳虚之体,惟多痰多湿”。

由此可见,肥胖的病理属性是本虚标实,气虚阳虚为本,多痰多湿为标,故减肥要以加法为主,补气补阳,活血化瘀是为关键。

气虚为什么会导致肥胖

所谓气虚,是人体虚证的一种。在中医中,虚证与实证相对,共有气血、血虚、阳虚、阴虚四种,各种虚证病因不同,所呈现的症状也不一样,其中气虚一般是指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

中医临床上,气血的具体症状多表现为免疫力低下、身体虚弱、四肢无力、头晕、呼吸短促、运动易出汗等。

中医中,气为宏观的概念,具体还可分为肺气、肾气、肝气、脾气、卫气、营气、宗气等,这些气存在于人的五脏六腑之中,是人体内外各种活动的原始动力。

人体一旦气虚,机体脏腑功能便会减退,使得脾胃受纳运化失健,肝胆疏泄分解失职,肺不能主治节、朝百脉,肾无法藏精纳气调水。

各脏腑功能失健,所食之物便不能被有效利用,人体既未吸收到相应的营养物质,也没有将代谢的废物及垃圾排出,对于该气化的物质也未进行气化。

结果,这些没有被气化掉的物质就被转化成脂肪,滋于皮下,造成肥胖。

如何快速判断气虚?

气虚除了会出现肥胖、有气无力、心虚胆小、无精打采等症,我们还可以从一个人的舌头来判断这个人是否为气虚。

如果一个人舌体胖大,舌淡红,边有齿痕,又有肥胖之症,多半可以判断其为气虚。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常说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但根据中医临床经验,很多患者都会出现气血皆不足。

中医常说:“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血无气的统帅和推动,就无法到达身体需要的地方。

气无血作为基础,气就变成了身体里的邪火。所以对于气虚者,一般要气血双补,而对气虚肥胖者,要以活血化瘀为重点。

活血化瘀是减肥关键

在中医中,减肥虽为“减”,但我们更讲究做加法,既然肥胖根源在于气虚,那么减肥就要先补气、补阳,阳气足,则气化功能增强,痰饮浊毒水饮等可自动排出体外。

早在《灵柩·卫气失常》中就曾将肥胖者分为膏型、脂型和肉型3种,其中膏型、脂型肥胖的原因在于痰湿,肉型肥胖的原因在湿热。

所谓痰湿,其实指患者身体内有痰和湿,二者相互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导致气虚,造成肥胖。

《说文解字》中说:“凝者曰脂,释者曰膏”,意思是说,凝聚在一起的肥肉叫脂,松软的肥肉叫膏,膏人就是身上的肥肉松松垮垮,所以古人称这类胖子为“膏人”。

湿热,则是指身体内的湿和热相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从而造成了气虚,造成肥胖。

《灵枢·卫气失常》中说:“肉人者,上下容大。”这类胖子圆乎乎的,浑身上下,一眼望去全是肉,古人称这类人为“肉人”。

正如叶天士所说:“气虚阳虚为本,多痰多湿为标”。无论是膏型、脂型还是肉型,其减肥重点无非除湿、祛痰、清热,最终的结果便是活血化瘀。

在食疗中,活血化瘀的食疗方非常多,今天推荐大家海带绿豆汤,方便易做,亦可有效除湿、祛痰、清热,活血化瘀。

食材:海带(15g)、绿豆(15g)、甜杏仁(9g)、玫瑰花(6g)、红糖(少许)。

烹饪及食用方法:将各种食材一同入锅,加水,熬汤,最后加红糖调味,一日一次,25天左右为一个疗程。

肥胖之症,古已有之,与其他病症一样,也需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达到良好的减肥效果。

尤其是依靠果蔬减肥的朋友,更需注意,寒凉食品助湿,长期如此不仅不利于减肥,还会积痰致胖,故减肥要做加法,补气补阳才是根和本。

肥胖是一种需要长期防控的慢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近日,“健康城市 健康体重”肥胖防控主题系列活动启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公共卫生医疗管理处处长黄欣在启动会上表示,肥胖不仅是一种慢性疾病,也是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多种癌症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肥胖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一半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表示,在营养管理临床工作中,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多数肥胖患者无法靠一腔热情“管住嘴”,这是因为人的本性决定了“吃是快乐的源泉”。

面对减肥这个“顽疾”,去年5月11日,“健康城市 健康体重”2022年肥胖防控活动启动会发布了《中国家庭健康体重倡议书》,成立了健康中国行动肥胖防控联盟。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应在健康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把健康体重等健康生活方式作为重要抓手,特别是要持续加大肥胖防控的工作。“健康城市 健康体重”活动已经纳入健康中国行动工作要点。

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在启动会上致词。主办方供图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四川省预防医学会肥胖防治分会主任委员赵莉认为,公共卫生的实质是政府主导,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全民共同努力,共建共享健康的环境,改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可通过研究相关政策、实证研究、综合国内外肥胖防治成果,提出肥胖防控政策建议,让健康体重更具科学证据支持,有保障、可持续。

赵莉表示,目前还没有将肥胖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纳入医保,但已有研究建议将肥胖纳入慢病防控示范区建设,从而使肥胖研究、肥胖防控政策有机结合服务更多人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郑华光表示,肥胖会通过影响血脂、血压和血糖以及其他分泌物来增加心肌梗死、心衰、脑卒中和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临床研究发现,肥胖儿童从8岁就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脂纹期。可以说肥胖是“万病之源”。

普通公众该如何防控肥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何丽在启动会上分析说,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作为人体能量主要来源的三大营养素,对减重同样重要:优质蛋白质是减重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主食要控制,但不等于完全不摄入碳水化合物,而是用杂粮、杂豆等既补充能量又能长时间有饱腹感的食物替代;第三,每一餐建议先饮用少油少糖的汤,再食用叶菜,然后摄入肉类,最后吃主食。

责任编辑:姜蕾,齐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名医名家」任志云:专家支招,打破“肥胖”的魔咒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17已经接近了尾声

眼看着辛辛苦苦减肥减了一年

结果一到了冬天

不仅有了放缓了脚步

还有要胖回来的趋势

肥肉和脂肪

正在悄无声息的….

疯!狂!增!长!

减肥很久的小伙伴哭着表示绝望了,

自己瘦不下去的体质又增添了不少重量。

不过,

你造吗,

其实胖也是分虚实的!

一定要对证治疗呀!

患者提问

肥胖到底啥咋回事呢

专家解答

我院主任中医师任志云介绍说,中医认为肥胖的病机是肥人多痰湿,而脾虚痰湿偏盛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肥胖的实证

1. 气滞血瘀

主要表现为:形体丰满,脸色为紫色或暗红色,因体内有瘀血,胸闷胁涨,心烦易怒,晚上睡眠不安,大便秘结,舌头暗红有瘀点瘀斑或舌下有瘀筋,脉沉弦或涩。

中医治疗:活血祛瘀,行气散结

三花减肥汤

食疗法:三花减肥汤

材料: 三花(玫瑰花 茉莉花 代代花9克,川芎(活血)9克,荷叶(降脂减肥)9克)

做法:研磨后每天用热开水冲泡,每天两三次,早晚吃

2. 胃热滞脾

这一类以胃热表现为主,主要表现除肥胖外,多食消谷善饥。因胃火较旺,胃口特别好,食后脘腹胀满,脸色潮红,口干口苦,心烦头昏,胃脘灼痛嘈杂,吃了东西会缓解,舌质较红,舌苔黄腻,脉弦滑。

中医治疗:清胃泻火,佐以消导,即消食导滞

食疗法:郁李仁粥

材料:郁李仁1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郁李仁挑选干净,捣碎放入锅中浸泡加水煎,煎出的水煮大米,煮成稀粥。

3、痰浊内盛型

这一型以体内有痰浊为主,主要表现为肥胖伴有体内有痰有湿,身体感到非常的重,肢体无力困倦,胸膈痞满,常有痰,且感到头晕目眩、恶心想呕吐,不想吃东西,口干不想饮水,喜欢吃肥肉甘甜的东西,喜欢喝酒,没有精神总想睡觉,舌苔白腻白滑,脉滑。

中医治疗:燥湿化痰,理气消积

食疗法:萝卜窝蛋粥

材料:白萝卜二两,鸡蛋一个

做法:将萝卜去皮切丝,萝卜的叶子清洗备用,萝卜丝放入白粥中煮沸,加盐等调料关小火,打入鸡蛋,煮熟后放入碎萝卜叶。

肥胖的虚症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如果脾不运化,则体内的垃圾,都会积聚在体内,会越来越胖。

1、脾虚不运

主要表现为肥胖臃肿,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胸闷脘胀,四肢可有轻微浮肿,早上轻微,下午加重,劳累后明显;饮食正常,或因脾虚而吃得比正常人少,既往有暴饮暴食损伤脾胃的病史;小便不爽,大便较溏,或便秘;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薄腻脉濡细。

中医治疗:健脾益气,渗利水湿

食疗法:米仁粥

材料:米仁30克,适量的白糖或冰糖(更佳)

做法:将米仁放入砂锅,加水后武火烧滚再用文火熬,烧烂后加糖

任志云建议肥胖病人每天早上喝粥,一年四季都可服用

2、脾肾阳虚

除身体肥胖之外,还会颜面虚浮,整天无精神,想睡觉,大便稀,出虚汗,还会气喘,一动气喘更厉害,怕冷,手脚冰凉,早上小便少,晚上多起夜,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中医治疗:温补脾肾,利水化饮

食疗法:姜末味噌汤

材料:味噌90克,姜末2勺,鲣鱼碎8克,豆芽50克,水150毫升,辣椒粉适量

做法:鲣鱼碎、生姜、味噌放在碗里后可以放在冰箱里保存,取一勺混合物,加豆芽和水放在耐热的容器里,用微波炉加热,再加入一点辣椒粉,即食。

任志云

主任中医师

诊疗范围:痹痛、疲劳、肥胖等

坐诊时间:星期二、星期四、星期日

坐诊地点:总院门诊部四楼

坐诊电话:8079608

临沂市中医医院

长按左边二维码

感谢您的关注

临沂市中医医院官方微信

挂号预约:0539-8215121

体检预约:0539-8078378

急救电话:0539-8238116

总院地址:临沂市解放路211号

北院地址:北城济南路与仁和路交汇处

北城医院:0539-8608016

国医堂地址:广州路和汶河路交汇处鲁商中心A2-102号

北城国医堂:0539-8078896

杏花院区地址:临沂市兰山区柳青街道杏花玉苑社区北50米路东杏花医院电话:0539-70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