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的权利(肥胖的优势)

红网·红视频 0
文章目录:

国际观察丨全球20亿人超重却有7亿人挨饿 联合国呼吁改革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5日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首届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上指出,全球有30亿人买不起健康饮食、20亿人超重或肥胖、4.62亿人却体重不足;在这同时,三分之一的粮食却白白浪费掉,大家必须改变看待粮食的态度。

古特雷斯在这场通过视频举行的峰会上说,为了人民,为了地球,为了繁荣而“改变粮食系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他认为,“我们需要改变我们在农业补贴和工人就业支持方面的做法……而且,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如何看待和评价食物——不仅仅当成商品,而是作为每个人都享有的权利。”

全球超过20亿人被肥胖困扰

肥胖在全球来说都是很严重的健康问题。要知道全球超过20亿人超重或肥胖,这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人口受超重或肥胖相关健康问题的困扰。

在全球超过20亿的肥胖人群中,有1.08亿是儿童,有6亿是成年人,即5%的儿童和12%的成年人肥胖。虽然看起来儿童肥胖人数不多,但是儿童肥胖人数增长的越来越快。

自1980年以来,超过70个国家的肥胖率增加一倍,最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的青少年肥胖率增加了两倍,这意味着青少年糖尿病、高血压和慢性肾病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在全球人口最多的20个国家中,青少年肥胖率最高的是美国,接近13%;最低的是孟加拉国,约1.2%;成年人肥胖率最高的是埃及,约35%;最低的是越南,约1.6%;肥胖儿童数量最多的是中国和印度,分别达到1530万人和1440万人;肥胖成年人数量最多的是美国和中国,分别达到7940万人和5730万人。

不要以为肥胖仅仅会对生活有影响,事实上过于超重和肥胖对人是没有一点好处的。因肥胖而导致的并发症是特别多的,甚至很容易威胁生命。每年全球约400万人因超重或肥胖问题死亡,其中近40%发生在超重人群。

超7亿人挨饿,世界陷入粮食危机

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在五年几乎保持不变之后,2020年,世界饥饿和营养不良人数增加了约1.18亿人,达到7.68亿人,多数为新冠病毒疫情所致。

受各种原因影响,世界陷入粮食危机。在国际贸易市场上,6月份世界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3.9%。

相关资料显示,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为了确保本国的粮食供应,俄罗斯、越南、埃及、印度等多个国家限制甚至停止粮食出口,全球粮食供应链受到很大冲击,一些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更是陷入了极大的被动。由于越南在疫情中限制了粮食出口,导致了菲律宾粮仓告急,储存的粮食最多只能维持3个月。如果疫情不能尽早结束,菲律宾将面临粮荒,因为菲律宾平时吃的大米有很多来自越南。

需要提及的是,新冠疫情造成全球航运暂停,并不是粮食短缺的唯一因素,极端天气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才是重要因素。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等机构表示,自2009年以来,干旱、高温等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就远高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的粮食供给。在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影响下,全球粮食安全问题近年来日益凸显,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严重打击农作物产量,推高粮食价格,而这对低收入国家与人群的影响尤其严重,甚至可能危及很多人的生存。

触目惊心!全球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浪费

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的数字显示,全球每年供人类食用的粮食有大约三分之一被白白浪费或损失。

报告显示,世界各地在收获后到零售前的供应链环节内损失的粮食占总产量14%;在同一商品分类和同一供应链环节中,中亚和南亚地区粮食损失率最高,达20.7%。

气候条件、处理方式、储存和运输不善等都会影响损失,收获环节则是粮食损失的关键节点。

联合国粮农组织强调,要对供应链中损失比例最高、对粮食安全影响最大、产生最大经济影响的关键节点进行及时干预。

同时,在零售和消费环节减少粮食浪费同样非常重要,各国政府应通过充分指导减少食物浪费,奖励节约食物行为等措施,实现对消费者行为有效干预和影响。

而“暴食”(overeating)也属于粮食浪费的范畴。与暴食和营养不良相关的公共和个人成本相当巨大,在美国等富裕国家,这些成本相对较高,而在贫穷国家营养不良仍然是一项基本挑战。

肥胖不等于懒惰和贪吃,百余机构共同呼吁:停止对肥胖污名化

肥胖就意味着懒惰、贪吃或是缺乏自制力吗?事实上,当前科学证据表明,体重调节并非完全受个人意志控制,生理、遗传和环境因素是导致肥胖的关键因素。

3月4日,顶级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的一份共识声明呼吁停止对肥胖的污名化,号召医疗人员、学术单位、公共卫生机构以及媒体等对肥胖提出一种新的公开表述。

声明提到,当下流行观点认为肥胖是一种选择,可以通过少吃多运动来完全扭转,这使得超重或是肥胖人士通常被认为是懒惰和不自律的。他们在面临严重并发症风险的同时,也要承受工作、教育和医疗环境中的一些歧视和误解,职业发展以及获得高质量医疗护理和教育的机会也受影响。

此外,外界对肥胖的歧视也会使他们的身心皆受伤害。其中,心理状况不佳会持续造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导致体重进一步增加,某些情况下还会发展成进食障碍等。

为此,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糖尿病系教授Francesco Rubin等36名专家组成了一个国际专家组,对体重污名的原因及影响的现有证据进行了重新审视,并联合发布了一份共识声明,建议消除对体重的偏见。100多个机构、单位、社团和期刊签署了这份声明,包括美国糖尿病学会、世界肥胖联盟和自然科研期刊等。

Francesco Rubin表示,“对肥胖的污名化是一个公共健康问题,损害了相关人士的人权和社会权利,是对抗肥胖症流行的主要障碍。”他提到,这一声明的目的是召集专家学者和科学组织,一致谴责体重歧视,并揭露引起体重偏见的一些错误观念。

声明中提出了终止肥胖污名化的13条建议,包括承认肥胖是一种慢性病并予以治疗,提高临床环境中医务人员对污名的意识,增加对肥胖和Ⅱ型糖尿病的研究经费等,同时还呼吁媒体对肥胖进行公正、准确和非污蔑性的描述。公共卫生和政策层面,声明建议有关部门加强肥胖相关政策的科学性,并建立强有力的公共政策,禁止基于体重的歧视和不平等。

对于一些常见误解,声明也予以解释。比如,传统观点认为肥胖主要是由于暴饮暴食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引起,但现在有更多证据表明,遗传、昼夜节律紊乱、心理压力以及药物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体重,“暴饮暴食、缺乏锻炼可能只是肥胖的症状,而不是其根本原因”。

同样,声明认为,“通过自觉少吃多运动,严重肥胖通常可逆”的观点也没有证据支撑。体重和脂肪量由许多生理机制调节,仅靠控制食物摄入和体育锻炼来减重并不可行。大量临床证据表明,对于严重肥胖症患者而言,少吃多动对其体重影响并不大。

美国“大码”女星节食引争议,网友:你不是提倡包容身体吗?

作为美国流行乐圈一位“重量级”女歌手,体重曾达280斤的莉佐(Lizzo)一度凭借着对自己体型积极、自信的姿态,与提倡身体包容与自爱(body positivity)的态度而圈粉无数。

但如今,这位格莱美奖得主在上传了一系列记录自己连续10天只喝果昔及少量食物排毒的视频后,引发了舆论争议。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12月16日报道,莉佐参考畅销书《10天瘦7公斤,风靡全美的绿果昔排毒法》( 10-Day Green Smoothie Cleanse)及营养师的建议,进行节食计划,10天内只喝绿果昔、保健补品、以及坚果、小黄瓜等食物。莉佐在视频中表示对10天排毒法感到很不可思议且对成果自豪。

莉佐拍摄了这一过程,并在网上上传了系列视频片段。在视频中,莉佐展示了她的饮食,称第四天、第五天和第六天是最困难的时候,但她从来都没有因此感到很饿过。莉佐还表示对10天排毒法感到很不可思议,且为自己的坚持与成果感到自豪。

然而,作为一名以提倡身体包容和接受不同体型而广为人知的女歌手,莉佐节食排毒的做法引起了美国网友们的争议。有人批评,也有人支持。

不少网友认为她的做法背弃了她长期倡导的“要爱各种尺码身材”的理念,指责她鼓励“节食文化”(diet culture),美化了失衡的饮食习惯。

莉佐的一些粉丝留言表示对此感到难过与失望,她的一位粉丝写道:“看到你推广节食文化,我的心都碎了。”

另一位粉丝写道:“看到你的页面出现这些节食内容真让人失望。”

更网友留言称,莉佐把节食的内容分享给粉丝看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并反问她:“你的公共团队在哪儿呢?”

但同时,也有许多粉丝以健康为由称赞她的努力,支持她的选择。

“很好的选择”,一位粉丝在莉佐的Instagram专页下回复。

还有粉丝留言维护称,“你做你的!每个人对自己的照顾都不一样。我们永远为你骄傲!”

面对争议,莉佐后来也发布了一段视频回应。她解释称,10天排毒法并不是为了在短期内瘦身,而是因为她在11月因为压力很大,喝了很多酒、吃了很多很辣的食物,让自己的胃受不了。她希望借着这样的饮食让自己的健康回到平衡状态。

莉佐补充称,自己的睡眠因此改善了,内心平静且精神稳定。她强调,自己从中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每个“大码女孩”都有随心所欲对待自己身体的权利。

今年早些时候,火遍全球的英国歌手阿黛尔(Adele)也因瘦身事件引发热议。有媒体称她暴瘦90斤,广大网友更是一度认不出来这个身材消瘦的阿黛尔。

不过,据消息人士说,阿黛尔在与前夫离婚后,新的锻炼方式给了她“新的生活”, 体重的减轻是额外的收获。

版权声明

本文系用户独家授权发布风闻社区的稿件,转载请联系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