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腿溃烂(如果腿溃烂了怎么办)

胃肠肿瘤外科王伟医生 0
文章目录:

溃疡、长期不愈合?传说中的“老烂腿”原来是这样形成的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疾病,但是许多人对它还不是特别了解。

什么是下肢静脉曲张?

血管分为动脉和静脉系统,动脉系统就是把血输入出去,静脉系统就把血输回心脏。

对于下肢来说,就有两套静脉系统:

一套是深静脉系统,伴随动脉系统,行走于肌层下方,我们的肉眼看不到;

另一套就是浅静脉系统,我们平时看到的这些暴出的青筋,当然我们平时说的静脉曲张,就是指我们的浅静脉系统发生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在皮肤下面形成一个隆起的肿块或团块,像蚯蚓状一样,这个就是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会有哪些表现?

平时看到我们皮肤下面的血管像青筋一样,一般是比较平整的,当静脉曲张的时候血液不断地逆流,血液逆流导致静脉壁就会不断地扩张,扩张之后早期就会暴露在我们皮下隆起来,像蚯蚓一样。

早期对于个人而言没有明显的不适感,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血液逆流越来越多,淤积得越来越多,进一步长时间的站立之后,出现双下肢的酸胀感,走着走着就出现酸胀感。通过休息抬高我们的下肢之后血液回流,能够很顺利地到心脏症状就会减轻

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加重,长时间的淤积在浅静脉的血液,是缺少养分、氧气的,这个时候我们静脉的通透性增加,组织液渗出增多,我们皮肤就会出现瘙痒的感觉或者色素沉着等等。

当病情进一步的加重,长期的缺氧,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皮肤湿疹、溃疡,出现感染的时候就会溃烂,有的甚至溃烂之后长期不愈合,到最后这个疾病就发展成为我们说的“老烂腿”,腿上面到处都溃疡,还有色素沉着等等,这种情况就会一直愈合不了。

什么人容易得静脉曲张?

这个得静脉曲张有三个因素:

一是静脉瓣膜的功能不全;另一个就是腹腔压力增加;再一个就静脉壁的发育不好,结合这三个因素可以知道,父母容易得这个病的,家里有遗传现象的,天生就是静脉瓣膜的功能发育不太好,这种人容易得。

体型比较肥胖的或者孕期的妇女由于腹腔压力增加下肢静脉血液的回心障碍,也会造成静脉的一个回流困难,也容易得静脉曲张。

特殊的职业,比如司机老师长期站立或者长期坐着的状态,小腿没有得到有效的运动,对我们小腿的静脉的回流会有一定的影响,这种人比较容易得静脉曲张。

如何预防静脉曲张的发生、发展呢?

针对它的三个患病因素,有一定的办法进行有效的预防,比如说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以通过现在比较流行的医用弹力袜套来改善,医用弹力袜套可以在我们穿戴的时候呈现一个梯度压力,在我们最远心端的时候它的压力最大,然后随着它逐步靠近心端的时候,它的压力是逐步逐步地降低,这样就可以有效地缓解因为静脉瓣膜不全的逆流。

弹力袜对于早期的病例,是比较有效的。随着疾病的进展,到比较晚的时期,出现了皮肤的色素沉着、溃疡这种长期的缺营养的状态,这种物理的方式就效果欠佳。

对于一些职业,比如司机、老师等长期站立或者久坐的职业习惯的这些人来说,适当地增加我们的小腿的活动,主动活动之后,通过小腿的肌肉肌泵作用促进下肢血液的回流,从而缓解静脉曲张的进一步加重。

静脉曲张手术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一般是对浅静脉进行了一个闭塞或者剥离,手术相对简单,术后住院时间较短。

手术后皮肤下面会有一个相应的隧道,早期要进行弹力绷带的加压或者弹力袜的穿套、穿戴,虽然这个手术对于季节没有特殊的要求,但是考虑到术后需要穿戴弹力袜或者弹力绷带,我们建议天气比较凉爽的时候更合适,假如夏天做的话,出汗很多,穿上袜力袜之后出汗更多,可能会影响我们手术伤口的愈合。

我是胃肠外科医生王伟,和大家一起关注胃、肠、疝、肥胖和糖尿病等医学知识。

@今日头条 @头条健康 #静脉曲张# #弹力袜#

老同学胖到200斤双脚溃烂,38名初中同学自发捐款送他就医

每天,都有同学们来病房照顾刘毅

15年前,一群学生在学校教室里共同学习和成长;15年后,这群同学再度聚首于医院病房里,共同救助一位生病的老同学。这一幕发生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当得知老同学刘毅病危的消息后,昔日同学们一个个站了出来,组成一支照顾他的特别“行动组”。他们说,要用行动兑现儿时那句承诺:“我们班同学一个也不能少。”

同学探望,发现他生命垂危

4日中午,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来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才动了气胸手术的刘毅虚弱地躺在病床上,旁边守候着的是他父亲刘志勇和几位初中同学,“多亏这些同学呀,救了我儿子的命。”身体瘦弱的刘志勇噙着泪水告诉记者。

“那时候好久没见过面了,他一直在微信告诉我他过得还好,只是好久没工作有点愁,我知道他的家庭情况,就想去看看他,顺便给他介绍个新工作。”6月28日,刘毅的初中同学冉崇林来到刘毅家中探望。眼前的刘毅令冉崇林极度震惊:刘毅发胖至200斤,正瘫坐在轮椅上,双腿双脚溃烂,说起话来上气不接下气,“看起来病得好严重,可以说是生命垂危,这哪里是我记忆里的刘毅啊。”

刘毅这才说,自己此前患了严重肺病,因为家里贫穷又不想耽误自己从事的电话销售工作,他就通过诊所开了廉价的激素类药物止痛。但今年春节后,病症竟严重至让他无法行走,他只好在家修养。“不要紧,我再坚持一段时间,我爸爸今年9月就有退休工资了,他就带我去看病。”刘毅的母亲早年去世,他一直与腰部受伤的父亲相依为命,在这个穷得连空调都没买的家里,31岁的刘毅至今仍单身。

自发捐款,送他入院治疗

涂文静每天都会将大家要为刘毅做的事写进备忘录里。

“离开他家的时候,我心里就像压了一块石头一样难受。”冉崇林身高约1米9,但那天他差点哭了出来。当晚,他在66中初2003级2班的微信群里,发了刘毅的照片并讲诉了目睹的情况。

冉崇林说,这个微信群成立后,得知同学有难,老同学们一个个浮了出来,纷纷表示,一定要送刘毅去医院接受治疗,“咱们小时候就说过,我们班同学一个也不能少!”当晚,38名同学一共捐了12000元钱。

6月29日,其中5位初中同学一起来到刘毅家,将刘毅接到医院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在长期自行服用的止痛药物和激素药物的刺激下,其肺部感染严重,肾脏也出现严重问题,病情非常危重。

6月30日,同学们陪同刘毅父亲,用他们为刘毅捐的款,为其办理入院手续。

成立小组,病房分工照顾他

“我们现在成立了特别行动组,利用工作间隙,一起合力照顾他。”刘毅的老同学涂文静的手机备忘录里,是同学们每天需要为刘毅做的事情的安排表:XX负责为刘毅领医保卡、XX负责管理账目、XX负责陪同刘父了解治疗方案等。

当年班级集体合影

涂文静说,备忘录写的都是幕后的事宜安排,每天会根据具体情况更新。而没有被安排到的同学也都在参与,每天都有同学利用午休、下班时间轮流来病房帮忙照顾他,帮他翻身、擦洗各种杂事。

涂文静统筹起事宜来井井有条,实际上,她和刘毅自初中毕业后一直没有再见过面,“好多同学和我一样,十几年都没见过面,都是这次在病房里再聚首。”

另一位同学李方圆告诉记者,在她的记忆里,刘毅并不是同学中耀眼的一位。儿时的他因家庭原因沉默内向,但对学习特别认真刻苦,成绩始终保持在中上游水平,谁找他帮什么忙,刘毅总会毫不犹豫答应,“在群里看到他照片的时候,我们好心酸,必须要救他。”

冉崇林说,除了初中同学以外,现在刘毅的小学、高中同学们也都陆续来探望刘毅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另外,“行动组”还为刘毅在轻松筹、水滴筹发起了筹款,“现在通过这些平台共筹到了3万多元,但对于他的后续治疗还是不够,我们会继续给他想办法,一定要让他好好的。”

医护人员,为同学情感动

刘毅的主治医生何文雯介绍,刘毅目前主要病症为肺部感染、气胸、痛风、肾功能不全、血流感染、糖尿病,经过治疗,病情已经从病危状态转为病重状态。

何文雯回忆,她第一次在诊室见到刘毅时,以为陪同他身旁的是刘毅的兄弟,当需要交费时,刘毅父亲面露难色,而兄弟二话不说就去交了费。后来,何文雯才得知,“兄弟”竟是刘毅别后多年第一次相见的初中同学,目前全部的治疗款项也都是同学们自发为其募捐、筹款所得。

“我当时真的很感动,我们医院的医护人员们知道这事后,也都为这样的同学情感动。”何文雯还说,按照当时刘毅的病情,如果再晚两三天入院,就不可能是现在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而是必须住进重症监护室,并且不确定有出来的希望,“他此次入院费用大约需要5万元,但以后数年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后续治疗,相关费用也相当具体。”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王薇 摄影报道

没剧烈运动没受过伤,年轻小伙大腿大块肌肉竟腐烂化成血水

没有激烈运动,也没受伤过,可腿就是痛得厉害,拍片一看肌肉竟然融化成血水了?

小贾是义乌邻近县市的一名年轻医生,前段时间腿痛得厉害,刚开始以为是肌肉拉伤,可休息了好几天,症状丝毫没有缓解。

他每走一步都觉得疼痛异常,大腿摸着还有硬块,于是小贾特地从老家赶来浙大四院就医。

在磁共振影像中,小贾左侧正常的大腿是清晰的黑色,而疼痛的右侧大腿影像出现大量泛白信号,且高低不均匀呈现。

在浙大四院骨科专家门诊,副主任医师毛建水向小贾解释分析了影像结果,也让他确定——这个病“不简单”,甚至非常罕见。

“这些高低不同的白色信号都在提示,肌肉已经严重化脓了,部分可能已经化成血水了。”

腿部没有经历过剧烈运动,更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为何会突然出现大面积感染呢?

最终,小贾确诊为非常罕见的“化脓性肌炎”,这种疾病多由化脓性菌感染所致,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这种疾病好几年才遇到1例。”毛建水说,这种感染可见于以下几类免疫力低下人群:

1.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好;

2.肝病或者肾病患者;

3.长期过度劳累、长期睡眠不好;

4.肿瘤患者。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一旦体质下降,体内感染可能出现恶性循环,1-2周便可能大面积感染,所以要警惕身体变化。

小贾正是一名糖尿病患者,长期以来血糖控制不佳,经过综合筛查分析,他的基础糖尿病就是造成烂腿的“罪魁祸首”。

骨科医生一边联合内分泌科医生,为小贾控制血糖,一边为他计划手术治疗。

由于小贾右侧腿部的肌肉2/3溃烂坏死,需要安排多次清创手术。

术中,医生们也表示相当触目惊心,“切开进去以后,里面的脓液咕咕咕往外喷,拳头那么大块的肌肉全都腐烂化成血水。”

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感染

对此,浙大四院内分泌科张韶君主任医师表示,糖尿病与化脓性肌炎密切相关。

感染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引起糖尿病死亡明显上升的重要原因,引起糖尿病患者容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相关感染?

1.糖尿病的血管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广泛存在,使得糖尿病人群抵御细菌侵犯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容易出现破损、裂缝。

2.高浓度的血糖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而且会抑制“守护型”细胞的杀菌能力。

3.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失水,失水有利于细胞的生长繁殖。

4.由于血管硬化、血流减少,组织缺血、缺氧,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

糖尿病患者一般会发生哪些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的有无症状菌尿,部分患者也可合并严重并发症,如肾盂肾炎、肾及肾周脓肿、肾乳头坏死和败血症。

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是肺部及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是肺炎球菌感染的菌血症高风险人群。

结核:糖尿病患者结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并且多见非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消化系统感染:幽门螺杆菌、肝炎病毒,肝脓肿、胆道感染。易合并胃肠道功能紊乱、菌群失调,发生急性胃肠道细菌感染的患者屡见不鲜。

其他感染:皮肤葡萄球菌感染是糖尿病患者常见感染之一,多见于下肢,包括丹毒、蜂窝织炎、糖尿病足溃疡合并感染、骨髓炎。还有牙周炎、外耳道炎、生殖系统感染等。

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要规律就医,良好控制血糖,提高自身免疫力。

要做到早诊断、早教育、早治疗,可以减少由于对糖尿病认识不足或血糖控制不佳而诱发感染。尤其是在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尽早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糖前期。

①改善血脂异常、血压、高尿酸、肥胖等危险因素,预防或延缓其进展为糖尿病。

②充分认识糖尿病前期的潜在危害,掌握糖尿病前期自我管理。

③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合理膳食、控制热量摄入,并进行每周>150min中至高强度的体育运动。

来源:橙柿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