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正常体温(肥胖体温会偏高吗)
最新!男女“标准体重表”来了,来看看你有没有拖后腿?
关注马拉松赛报名,带你了解第一手赛事信息
挖空心思地减肥,却还是越减越胖?
减肥,在这两年一直都是热门话题。为了减肥,大家可谓是挖空心思,但即便这样,还是有不少人会抱怨——“我明明都已经吃很少了,为什么就是没有变瘦?”、“我都有运动啊!为什么反而还是胖了?好心塞啊”
“最新的男女标准体重表”已经新鲜出炉了,不知道你是否比去年更拖后腿了?
(胖胖的我看看而已,从不当真)
1
女神标准体重表
▼
2
男神标准体重表
▼
新的一年到来,相信有很多想要变瘦的小伙伴都记得一句话:要么瘦,要么瘦!!!
如果不想在过年回家的时候接受七大姑八大姨的“咋又胖了呀?”的问候,那么,趁现在,还来得及!
下面介绍几个减肥时候应该遵循的原则,赶紧跟着学习吧!
有氧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消耗身体内大量多余的脂肪,尤其是像跑步这类既简单还高效的。
而力量训练,则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基础代谢,因为肌肉越多,需要消耗的热量也就越多。把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结合起来,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理想减脂运动。
聪明的减肥饮食,不应该是节食,而是应尽量拉长用餐时间(一餐至少花20分钟以上),细嚼慢咽,每口都至少要咬10~20下。
吃太快了,就容易吃得太多了。
3、增加摄水量多喝水喝茶,对减肥也是有好处的。
有科学研究指出,每喝500毫升的水,身体的新陈代谢率就会在10分钟内就上升30%,并可维持高达30-40分钟。
而且据说喝茶还能提高人体代谢率,有助于对抗肥胖哦。
有同学忍不住好奇了,诶?洗热水澡还能减肥?
其实是这样的,洗热水澡,能使身体温度上升,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从而提高新陈代谢,长期以往,基础代谢率也就提高了。
睡眠真的非常重要啊亲!
睡觉也能减肥?可别小看睡觉的作用。
每天只睡6个小时,会导致人体基础代谢降低,一年就会增胖12.6斤,可见充足的睡眠对于减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提示:但也要适度哦,睡得过多也同样会使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
6、科学营养的早餐告诉你个事情:不吃早餐会变胖!
研究显示,不吃早饭的人肥胖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出4倍,经常吃早餐的人相较于不吃早饭的人肥胖的可能性减少了43%。所以,减肥的人更要重视早餐,当然,早餐要吃好,少油腻,味清淡。
这一点因人而异。
有些人经常称体重,就会把要胖的趋势扼杀在摇篮中。有的人就会感到焦虑。
所以时都要经常称体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习惯和个人情况来。
对于部分人来说,定期称体重,可以及时发现哪怕是轻微的反弹迹象,发现苗头就采取说是,将反弹扼杀在摇篮中!
这一点还是吃饭问题!
所以你看吃饭对体重多么的重要呀。
我们说早饭要吃好,晚饭要吃少。有很多人喜欢在吃完晚饭之后再加一顿饭。不瞒你说,我变胖就是因为晚饭吃得多且晚了。
宵夜是很多人都有的坏习惯,如果你晚饭过后还继续进食,身体就会在睡眠时间还忙着消化你刚刚吃进去的食物,而不是做它原本该做的工作。所以如果你想更快速地减重,那忍住,晚上吃完饭后,就别再吃宵夜了,最起码这段时间别再吃夜宵了!
但还要记得一点,要吃晚饭的话,晚饭就吃早一点,最好是六点多(不要找借口,克服一切困难!)。
9、少看电视,多走路、跑步、运动少看电视,当然,也少玩手机、少打游戏,减少你坐在沙发上的时间。
把躺在床上玩手机的时间用来出去走一走,你会发现,就是这一点小小的改变,也能有效阻击「体重反弹」。据统计,80%的减重者仅依靠散步或者快走这种方式就保卫了自己的减肥成果!
如果你没有时间出去走走,那么就在家参与一些家务劳动吧,也是很有效果的。
记住,只要你能下定决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点个关注,不迷路
#话题讨论
你对2022年的马拉松有什么期待吗?
#每日一问
晚上吃水果,可以减肥吗?
在【马拉松赛报名】中回复1231,即可查看答案
7个习惯可能是导致肥胖的“元凶”,现在改还来得及
曾经网上有人调侃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除了“容易胖”。的确,肥胖太常见了,甚至已经成了困扰现代人的主要疾病之一。
而众多的研究证明,肥胖是“万病之源”,三高、冠心病、脂肪肝、癌症等多种疾病都与它相关。甚至有研究发现,超重可能缩短预期寿命,20-30岁时严重肥胖的人,预期寿命可能会缩短10年。
但更令很多人苦恼的是:自己明明也没怎么吃高脂高糖的食物,为什么还是一年比一年胖?
一、不被重视的7件小事
竟也可能是长胖“元凶”
其实,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也可能是你变胖的“推手”!
1、长期不吃早饭
现代人普遍睡得晚,早上起不来是常事,早餐也就干脆放弃了,特别是周末。但不吃早餐可能让你“越饿越胖”。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习惯性不吃早饭的人,肥胖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4倍。
首先,不吃早饭带来的饥饿感,更容易渴求高热量食物,导致中午、晚上食量增加,全天热量摄入过多,更易肥胖。
其次,早餐消耗的热量比其它两餐更多,而且能明显提高代谢率。如果不吃早餐,热量需求被分摊到中、晚餐上,代谢效率相对较差,也更容易发胖。
【建议】早餐必不可少,7~9点进食较好!一般早餐热量和营养素摄入最好能占到一天总摄入量的30~40%。
而优质早餐应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如:面包 牛奶 新鲜蔬果。
2、喜欢重口味饮食
重甜、重盐、重辣、重油等重口味食物能带来更大的味觉刺激,因此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红油火锅、奶油甜品等。
但糖、油摄入过多,都会转化成脂肪堆积在体内;重盐、重辣等刺激会让人胃口大开,吃得更多,也就更容易肥胖了。
2014年发表在《中华疾病控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饮食偏辣、偏咸者出现超重、肥胖的可能性分别是不吃辣、咸淡适中者的1.41倍和1.31倍。
【建议】日常饮食要做到“三减”:减油、减盐、减糖,每人每天摄油量不宜超过25g,摄盐量不宜超过5g,添加糖摄入量不宜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提示:一些饼干、糕点,即便吃起来不油不甜,但也可能加了不少油盐糖,注意观察配料表。
3、吃饭顺序不对
吃饭顺序不合理,也容易增加肥胖几率。实验表明,就餐时先吃米饭等碳水化合物,餐后血糖会陡然升高; 一口菜一口饭混着吃,虽然餐后血糖略有降低,但存在明显峰值。
而血糖升得太快、太高时,胰岛素大量分泌,更容易产生饥饿感,多余的糖分还易转化成脂肪囤积,增加肥胖、三高风险。
比较合理的吃饭顺序应该是:先喝汤(清淡的汤),再吃肉类和蔬菜,最后吃碳水化合物。这样一来,餐后血糖更平缓,最高值也相对理想,不容易长胖。
4、经常吃饭太快
有些人吃一顿饭10分钟就搞定了,但很多实验结果都表明,吃饭速度快的人群比吃饭慢的人群患肥胖症的风险增加2.15倍!这是因为:
一方面,大脑接收到“我吃饱了”的信号大概要20分钟左右,如果吃饭太快,大脑来不及收到信号,就会继续进食,等感觉到饱的时候,往往吃撑了。
另一方面,快速进食会让体内血糖的升高速度增快,胰岛素分泌增多,多余的糖分被转化为脂肪存于体内,更容易发胖。
【建议】吃饭宜细嚼慢咽,不仅有助于控制食量,还能减轻胃部负担。一般建议早餐用时15~20分钟,中、晚餐用时30分钟左右。
5、“无糖食品”不节制
不少人认为“无糖食品”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不易长胖。但其实未必。
首先,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每100ml或100g食品中含糖≤0.5g就可以称为无糖食品。也就是说,无糖食品也可能含有蔗糖等,只不过比较少。
其次,即便没有额外添加蔗糖,也可能含有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蜜素等甜味剂。有研究发现:它们也会促进胰岛素分泌,引起血糖升高,过量摄入增加肥胖风险。
更何况,“无糖食品”也含有碳水化合物,吃多了都会胖。
【建议】无论是不是低糖、无糖食品,都应适量食用。害怕长胖或血糖升高的人,可适当选择天然代糖,比如赤藓糖醇,既可以改善口感,又不会被肠道内的酶代谢而升高血糖。
6、长期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不仅会降低基础代谢率,还会增加饥饿素(促进食欲)、减少瘦素(抑制饥饿)的分泌,从而让人吃得更多,更渴望高热量饮食。
同时,睡眠不足的人精神状态也比较差,身体疲惫就更不想运动,就更容易长胖了。
有研究发现,平均每天睡6小时的人比睡7小时的人体重增加得多;而相较于每晚睡眠不足5小时的人,睡7~9小时的人发生腹部肥胖的风险降低28%~35%。
【建议】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睡前不要玩手机,以保证7~9小时的睡眠时长和良好的睡眠质量。而周末补觉要适度,睡得太多也会减少能量消耗,易增加肥胖风险。
7、习惯开灯睡觉
有些人睡觉时喜欢开着灯,觉得更有安全感,却也可能促进肥胖。
2019年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内科杂志》上的研究表示,夜晚睡觉时暴露在人造光下的女性,肥胖的风险比没有灯光暴露者高19%。
这是因为有光线刺激时,视网膜会向大脑里的生物钟发出信号,提醒松果腺减少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睡眠。时间久了,肥胖的几率就更高了。所以,晚上睡觉还是关着灯比较好。
二、秋冬季节气温低
相对更容易长胖
经常称体重的人可能会发现,一进入秋冬季,体重秤上的数字就蹭蹭蹭地往上涨,你以为是衣服越穿越多造成的,其实可能是秋冬季本来就更容易长胖,因为:
1、脂肪合成加快、分解减慢
脂肪有减少体内热量散失、防止外界热量侵入的作用,从而帮助保持体温恒定。秋冬季节气温降低,为了维持正常体温,人体会本能地储存更多的脂肪来抵御寒冷。
此时,人体脂肪合成速度比平时快2~4倍,分解速度却低于平时的10%。如此一来,脂肪合成多于代谢,就容易造成脂肪囤积,进而导致肥胖。
2、喜欢趁热吃
天气一冷,大家都想吃点热乎的,但食物的温度,尤其是淀粉类食物,对消化吸收有重要影响。
热的淀粉类食物更容易被消化吸收,进食后很快就会从胃部排出,造成饱腹感下降,饿得相对比较快。因此,人们往往会摄入更多的食物,体重就更容易上升了。
而淀粉类食物放凉后会产生抗性淀粉,这是一种膳食纤维,相对不易被消化吸收,饱腹感更强,吃得少了就不容易长胖。
3、吃得多,动得少
天气寒冷时,为了维持体温,身体需要补充更多热能;而且天冷会促使胃酸分泌,让人胃口大开,吃得更多。
另一方面,温度下降,人的惰性开始滋生,越来越不愿意运动,只想窝在床上或者沙发上。吃得多动得少,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变成脂肪囤积起来。
三、减肥越早越好
4招助你轻松瘦
很多人长胖往往会先胖肚子,这是因为腹部的肌肉对脂肪的抗拒能力较弱。但一旦变成“大肚子”,就很可能导致内脏脂肪过多,进而影响脏腑功能,危害更大。
《JAMA network open》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越早减肥,死亡风险降低越多。因此减肥刻不容缓。少吃多动是减肥的必要条件,而结合一些减肥“窍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高蛋白减肥食谱
减肥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控制饮食,即控制全天热量摄入。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曾在节目中分享了一种高蛋白减肥食谱,让150斤的姚女士在两三个月减重42斤,而且脂肪减少、肌肉增多。有需要者,可以参考一下。
【高蛋白减肥食谱】
早餐:“小三样”,即蛋白粉 膳食纤维 复合维生素,具体的食用量得根据男女体重而定,可咨询营养师。
午餐:小红 小黄 小绿,即2两红瘦肉 4两薯类(大约1个土豆) 半斤蔬菜;
晚餐:小白 小黄 小绿,即比中午稍多的白肉或豆制品 4两薯类(大约1个土豆) 半斤蔬菜。
2、“燃脂菌”:益生菌
研究发现,肥胖与肠道菌群有关。厚壁菌属(胖菌)多的人容易胖,分支杆支菌属(瘦菌,如:乳杆菌)多的人容易瘦。
所以,建议日常适当增加酸奶、泡菜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补充肠道益生菌,有助于减肥。
3、“燃脂肚”:腹式呼吸
人体的呼吸方式有两种: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其中,腹式呼吸法能辅助燃脂减肥。这是因为吸气时膈肌下移;呼气时膈肌上移,相当于我们在锻炼膈肌,在呼吸的同时也能帮助消耗热量。
【腹式呼吸动作要领】吸气时肚子鼓起来,呼气时肚子缩回去,速度放缓,每分钟6次左右。
4、山楂玉米须饮
中老年人常见的向心型肥胖,与饮食过多、过于油腻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有关。针对这种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医内科李贻奎主任医师给出了一款代茶饮——山楂玉米须饮。
【方法】取山楂10g、玉米须2g,热水冲泡即可饮用,能健胃消食、化湿,辅助改善肥胖。
比周围人更怕热,你可能要查查「甲状腺」了
夏天有多难熬?出门多走一步就像上刑,涂好的防晒霜很快就被汗水冲掉,别人不热自己却汗流不止……
内分泌科医生提醒:如果你比周围人更怕热,最好查一查甲状腺。
甲状腺是一个“恒温器”,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体温,一旦它的功能异常,就会出现怕热或怕冷。
甲亢让你比别人更怕热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在人体内负责合成及分泌甲状腺激素,从多方面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维持新陈代谢。
甲状腺被称为“人体生命腺”,因为甲状腺激素是维持机体基本活动的激素,对各个器官系统功能几乎都有不同程度影响。
甲亢全称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因为人体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导致的。甲亢会使机体神经、循环、消化等多个系统兴奋性增高、代谢亢进。
能量代谢旺盛的甲亢患者基础体温比一般人高,加上夏季气温炎热,会热上加热。
除了怕热,甲亢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都有影响,会让人出现多汗、易怒、手颤、心悸、心率快、消瘦、食欲亢进、失眠、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多数患者还伴有甲状腺肿大、突眼等症状。
女性患者有月经减少甚至闭经等表现,男性患者可能会性欲减退、阳痿、精子减少。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体内的甲状腺激素不够用,就会引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也就是甲减。
甲减患者由于血液循环差以及能量产生不足等原因,会出现异常怕冷、无汗、体温偏低等表现。但因甲减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几乎98%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
8类人更容易怕热
除了甲亢患者,以下几类人也容易被暑热“打败”,甚至会成为“中暑高危群体”,在高温天需要格外注意。
喝水太少
水分补充不够,不利身体排汗散热。身体过热时,建议补充温水。注意不要喝冰水,否则对胃肠、血管收缩都有影响。
不爱出汗
先天汗腺不发达,或是使用了抑制排汗药物的人,身体散热功能失衡,更易被暑热困扰。
吃了含抗组织胺成分的感冒药,会抑制副交感神经系统,而排汗需要靠副交感神经系统运作,一旦被抑制,会影响排汗功能。
睡眠不足
排汗需要良好的心肺功能,心脏输出血液的量才够。常熬夜或睡眠不足时,通常心肺功能较差,会影响排汗。
经常腹泻
拉肚子容易因流失过多水分导致身体缺水,进而易引起中暑。
肥胖
胖人皮下脂肪厚,比较不容易散热。
好胜心强
压力大、有强迫性格、事事求胜者,夏季容易发生“情绪中暑”。
剧烈运动
运动会加速体内产生热量,运动量越大,产热越多。此外,身体有大块肌肉的人,运动时产热的量比一般人多,也是中暑高危人群。
有代谢疾病、慢性病或心肺功能不佳者、使用安非他命(精神类药物)者也容易怕热。
上了年纪
由于衰老,老年人循环功能减退,皮肤汗腺萎缩,机体散热不畅。
怕热的人怎么过夏天?
因为疾病或不良习惯导致的怕热,需要及时就医,调整生活习惯。除此之外,做好以下几件事也有利于健康应对暑热。
减少外出
高温天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尽量避免太阳长时间直射,老年人如果需要单独外出,要带好水、毛巾及一些急救药物。
不要贪凉
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过低,26℃~28℃为宜,不要直吹冷风,还可以将空调调到除湿档,缓解闷热感;在外时别睡卧石凳、湿地,以免风寒伤身;淋雨后要及时擦干;不要洗冷水澡,37℃~39℃水温洗澡最宜。
饮食清淡
夏季饮食以清淡温和为主,喝温热汤水,吃当季水果,如西红柿、西瓜等。平时脾胃虚弱者,尤其是老年人,可适量食用鸡汤、羊肉汤。
调整心态
夏季怕热的人,应注意调节精神,尽量不发火。遇事沉着冷静,不要着急、烦闷。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来给情绪“消暑”,让自己保持心情舒畅。
适当运动
进行适量运动,让身体出出汗,有利于身体散热,但运动要适度,避免大热大汗。
对一般人而言,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建议选择游泳或强度相对较低、节奏较缓的运动,如瑜伽、太极、散步等。有基础疾病者需要遵医嘱量力而行。
午睡一会儿
夏天昼长夜短,很多人早晨起得早,晚上睡得晚。中午可以睡个“子午觉”,以缓解睡眠少带来的疲乏。
少量多次补水
不要一次补充大量水(大于500毫升的水)。建议先喝一两杯水,隔半个小时再继续补充。
常备中暑药
家中可准备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片)等,这两者都含有酒精,不建议两种药同时服用。
资料:生命时报
编辑:俞岚婷(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