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亲年肥胖(年青肥胖有什么害处?)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少年胖则终生胖?不节食的减肥方法看过来

俗话说:少年胖,则终生胖。近十几年来,国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青少年肥胖已呈全国流行。长辈常说的“能吃是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

“小胖墩”的身心危害?

“小胖墩”背后的健康隐患不容忽视,“小胖墩”容易缺乏自信,更易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并且,青少年时期的超重肥胖还会增加成年后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对身心健康均造成威胁。

“小胖墩”怎么办?

在长个子的关键时期,节食减肥肯定是不合适的。那么,如何能保障吃得多,营养均衡,还合理控制体重呢?

1、科学饮食,父母是孩子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对于孩子的饮食,既要控制过多热量的摄入,又要保证日常所需要的营养。食物多样,合理搭配。主食粗细搭配,注意多食用绿色新鲜蔬菜配肉、蛋、奶,保证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矿物质等。对于严重肥胖的青少年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定制减肥食谱,并坚持遵医嘱执行。

2、积极运动,营造良好的家庭运动氛围

体育锻炼也是减肥的一个好办法,对于青少年超重肥胖来讲,合理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控制体重。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游泳、跳绳、跑步之类,持之以恒。良好的运动计划,有助于更加顺利地减肥。

“小胖墩”怎么预防?

《黄帝内经》曾说过:“上医治未病”。如果等孩子超重肥胖以后,再恢复到正常体重,需要付出更大努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超重肥胖最好的办法是预防。

每年的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希望“小胖墩们”能够告别肥胖,重塑健康,拒绝“终生胖”!

作者: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营养科穆仪冰、陈霞

本文由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杨桂莲进行科学性把关。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大学生宅家体重调查:超四成假期变胖,超六成返校后会减肥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11日电(记者 李华锡)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高校延期返校。那么,仍在家里的大学生有没有变胖?变胖的原因是什么?返校后会不会减肥呢?

近日,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围绕大学生假期体重变化话题,对全国1631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四成大学生假期变胖,近四成胖了4-6斤;缺乏运动、美食诱惑、作息不规律成变胖主因,近六成大学生假期偶尔进行过体育锻炼,近九成担心变胖影响形象,近九成认为适当运动和合理饮食有利于保持健康体重,超六成开学后会减肥。

大学生假期体重变化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超四成大学生假期变胖,近四成胖了4-6斤

中国青年网记者发现,在接受调查的1631名大学生中,43.1%表示自己假期变胖了,34.7%体重没变化,还有22.19%表示自己变瘦了。在假期变胖的703名大学生中,有257人胖了1-3斤,占36.56%,有254人胖了4-6斤,占36.13%。

自从变胖以后,华中师范大学学生林穆伟就经常被爸妈“嫌弃”。整个假期,由于在家多吃少动,导致他胖了10斤。“在学校还会经常运动,但在家不太喜欢跑步等单调运动。”看着身上的赘肉,他心情比较郁闷。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学生许建兴寒假前体重是127斤,经过四个多月的宅家生活,他体重增到了140斤。之前在学校时,他每天通过跑步进行减肥,受疫情影响就很少运动。眼看着体重增加,他表示很难过,“十多斤肉长在我身上太累了,都拖不动了”。

大学生假期体重增长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缺乏运动、美食诱惑、作息不规律成变胖主因

变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中国青年网调查显示,46.11%受访者认为是缺乏运动导致的,其次是美食诱惑和作息不规律,分别占比22.5%和18.88%。

“每天除了吃,就是坐着,想不胖都难。”今年寒假,潍坊科技学院学生张满意胖了20斤。实习期间,他选择骑车或步行上下班,但还是没能阻挡赘肉的产生。“假期变胖的主要原因是运动较少和吃得多,如果再不管住嘴和迈开腿,我就超重了。”

与张满意情况相反,辽宁科技大学学生于莎莎不仅没有胖,反而瘦了6斤。问及原因,她说,由于怕胖,自己每天减少食物摄取,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月。她认为,假期大学生容易变胖,主要原因是不运动,其次是作息不规律、熬夜等造成的。“只要改掉这些坏习惯,加上运动和合理饮食,就可以有一个良好的身材。”

大学生假期体重增加主要原因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近九成担心变胖影响形象,超六成开学后会减肥

“在家里,天天鸡汤、骨头汤、猪蹄汤,伙食太好了,吃了就躺在沙发上,也不运动,最终导致胖了6斤。”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孙晓倩表示,自己的脸部和腿部有明显变胖。“天气越来越热了,太影响形象了。”为此,她决定,开学后进行适当减肥,“根据以往经验,只要坚持适当运动,回到学校就会瘦回去”。

和孙晓倩一样担心变胖后影响形象的大学生不在少数。调查数据显示,86.33%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变胖后会影响形象,其次为影响心情、引发疾病和生活不便,分别占比75.9%、63.7%、46.41%。同时,在调查中,有62.17%的大学生表示,开学后会通过减肥恢复身材。

“实习期间有工资,我就放飞自我了。”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学生石伟强假期里曾经实习,经常点外卖,返校前体重从120斤到了130斤。目前他已经返校,希望通过这段时间抓紧锻炼,尽快恢复到之前的体重。

大学生身体变胖带来的影响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高校教师支招:保持合理营养、适量运动及良好生活方式

华北理工大学教师李旺泽认为,超四成大学生假期变胖,这个调查结果太真实了,不仅学生有这种现象,包括老师也这样。他表示,受疫情影响,大家宅在家中,很多同学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运动量在下降,美食和零食成为无聊时的“伴侣”,有些同学还熬夜,作息不规律,体重很容易超标。

随着疫情的好转,部分高校发布返校通知,一些公园也开放了。李旺泽表示,可以适当加大运动量,做好规划,养成好习惯,管住嘴,勤锻炼,合理作息。同时,他还建议要树立正确的减肥观念,科学减肥,保证健康。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天一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大学生控制体重,要从合理营养、适量运动及良好的生活方式方面着手。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膳食平衡和健康,尽量不吃或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减少过度能量的摄入。在运动方面,由于家中场地的限制,瑜伽和简单拉伸可以重点考虑。“拉伸运动有助于肌肉活动,促进肌肉代谢、增强力量。俯卧撑一类的力量型运动和舞蹈等有氧运动,也比较适合疫情期间在家锻炼。”在生活作息方面,同学们可以尝试找回学校的生活节奏,制定保持原先生活节奏的计划,并去执行,以获得稳定感和掌控感,同时要保持作息规律,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林穆伟、孙晓倩为化名)

来源:中国青年网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

本报北京12月2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齐征)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发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该报告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持续改善,但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

李斌介绍,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持续改善,6-17岁男孩和女孩各年龄组身高均有增加,平均增加值分别为1.6厘米和1.0厘米,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降至7%以下,低体重率降至5%以下,均已实现2020年国家规划目标;特别是农村儿童生长迟缓问题已经得到根本改善,农村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从2015年发布的11.3%降低至5.8%,6-17岁儿童青少年从4.7%降至2.2%。

李斌指出,我国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2月24日 03 版)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