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当肥胖正在(当肥胖威胁了健康)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肥胖挥之不去,问题可能出在嗅觉上

当你路过街角的面包店时,可能会被店铺门前飘荡着的甜味所吸引。人类会依此做出购买决定,这不仅会发生在你身上,一些面包店也会利用这一点——他们会让店里充盈着烘焙的香味,从而使得销售额大幅飙升。

近期一项发表于《PLOS生物学》的研究指出,人们是否会在路过一家面包店时停下来购买甜点,可能会受到之前吃过的食物的影响。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人们会因先前吃过这些食物,而对它们气味的敏感度降低。例如,如果你在路过这家店之前吃过同事给的烘焙零食,那么你就不太可能会光顾那家散发着甜味的面包店了。

该研究发现,在实验中,刚吃过肉桂面包或披萨的参与者不太可能感知到与食物相关的气味,但对其他气味的感知不会受到影响。这一发现也得到了大脑扫描结果的证实。扫描结果显示,参与者大脑中处理气味部分的神经活动模式以类似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这些发现说明,食物的气味能调控我们是否会吃某样东西,而我们吃的东西也会反过来调节我们的嗅觉。

食物摄入和嗅觉系统间反馈或有进化意义

美国西北大学费恩伯格医学院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助理教授、论文的通讯作者Thorsten Kahnt说,食物摄入和嗅觉系统之间的反馈可能有着有利的进化意义。“试想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森林中漫游寻找食物,他们发现并吃掉浆果,随后就会对浆果的气味不再那么敏感。”Kahnt说,“但也许他们对蘑菇的气味仍然很敏感,所以理论上这有利于食物和营养摄入的多样性。”

Kahnt说,虽然我们无法看到当时的狩猎—采集者在日常决策中表现出的适应表现,但了解我们的鼻子和我们用鼻子能发现的东西之间的联系,仍然非常重要。举例来说,假如鼻子无法正常工作,那么这个反馈回路就会被扰乱,从而导致饮食紊乱和肥胖等问题。这种联系甚至可能与睡眠中断有关,这是Kahnt实验室正在研究的另一个与嗅觉系统相关联的问题。

通过脑成像、行为测试和无创脑刺激,Kahnt的实验室研究嗅觉如何引导学习和食欲行为,特别是它与肥胖、成瘾性和痴呆等精神疾病的关联。在过去的研究中,该团队发现睡眠不足会使参与者的大脑对气味的反应发生变化。他们接下来想知道食物摄入是否会,如是的话如何改变我们感知食物气味的能力。

不同状态下人类对气味敏感程度也有不同

根据该研究第一作者Laura Shanahan的说法,关于人类对气味感知如何因不同因素而变化的研究很少。“有一些关于气味愉悦度的研究。”Shanahan说道,“但我们的研究重点是,在不同状态下,人类对这些气味的敏感程度。”

为了进行这项研究,该团队开发了一项新方法,即向参与者提供一种混合了食物和非食物气味的混合气味(例如披萨和松木或肉桂面包和雪松的混合气味)。从纯食物气味到非食物气味,他们使得每种混合气体中食物和非食物气味的比例各不相同,并让参与者来闻这些混合气体,并回答哪一种气味占主导地位,是食物气味还是非食物气味。

参与者需要在MRI扫描仪内分2次闻这些气体,首先是在饥饿情况下进行第一部分实验,随后在他们吃了混合气味中相匹配的食物后,再进行第二部分实验。“在MRI扫描仪中,进行实验的第一部分的同时,我正在另一个房间准备食物。”Shanahan说,“我们希望所有的食物都是新鲜的,因为我们希望参与者尽可能多吃,直到他们吃饱为止。”

随后,研究团队对两部分实验进行了比较,分别计算了混合气体中需要多少食物气味,参与者才认为食物气味占主导。他们发现,当参与者饥饿时,他们更容易将食物气味视为主导气味。例如,在饥饿条件下,肉桂面包气味占比仅需50%,但在饱餐后,肉桂面包气味的占比需要提升到80%,才会被认为是主导气味。

(文章来源美国西北大学,王东岳翻译,据《环球科学》)

来源: 科技日报

当肥胖遭遇新冠病毒,风险指数急剧飙升

当肥胖遭遇新冠病毒,风险指数飙升

保健时报记者 燕声

根据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最近发布的一项审计报告显示:在英国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新冠患者中,有60%以上的人为超重或病态肥胖。现有数据表明,抵抗力差的人更易感染新冠病毒。根据之前的研究,肥胖人群往往更容易患上流感,这是因为长期肥胖正在降低身体的免疫力,使抵抗病毒的能力逐渐变弱。

更易感染

肥胖诱发身体炎症,免疫力“压力山大”

该研究由英国重症监护国家审计和研究中心进行,研究调查了一段时间内进入ICU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的情况。在这期间,共有194位重症患者进入ICU,其中大多数为男性,占比71%。然而,在这194位重症患者中,有高达64%的患者超重,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25;其中,还有7%的患者BMI超过40,被定义为肥胖者。而且在这些超重的重症患者中,有37%的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下。这意味着,年轻的肥胖者也处于高风险之中。

此前,据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一项全球性研究发现,肥胖已成为人们容易染上流感的一大新危险因素。美国梅奥诊所医学教授高利·波兰德也根据过往研究调查得出结论,他认为,肥胖削弱了免疫反应。免疫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当身体遭受病菌侵袭时,先天免疫系统首先反击入侵者;适应性免疫系统随后产生抗体,防止入侵者在未来攻击;同时,身体形成记忆细胞,帮助免疫系统识别未来的病原体。

在这三个层次上,肥胖者的免疫系统反应都很弱,因为他们的整个免疫系统受到了破坏和抑制。

在2009年席卷全球的甲型H1N1流感传染病浪潮中,肥胖就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明显的危险因素,与BMI在正常范围的人相比,BMI>30的人死于流感病毒的可能性要高出3.1倍。人体免疫力或抵抗力往往与身体的健康程度有关,健康的身体是抵御病菌入侵的保障。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体重管理中心主任邬亦华认为,肥胖诱发的炎症促进免疫系统功能失衡。肥胖的本质是脂肪的过度增加和分布异常,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炎症,也就是说肥胖者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和过量的脂肪作斗争。这就导致身体的抵抗能力要比体重正常的时候更低,让病菌有了可乘之机。肥胖情况下,血液和组织内部正常的免疫细胞族群和数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原本抗炎免疫环境演变为促炎环境,同时免疫细胞的分泌因子也会变化。

重症几率高

肥胖者带毒时长是常人2倍,抗病毒能力“力不从心”

2018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发布在《传染病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肥胖的人较易得流感,且携带病毒的时间是BMI正常人的2倍,而且更具传染性。该研究团队在3个流感季节对尼加拉瓜320个家庭的成人和儿童,共计1800名志愿者进行研究,发现经诊断患流感的肥胖者,体内病毒存活时间比非肥胖者高出42%,且若肥胖者体内带有流感病毒,仅有轻微症状或是没有症状,病毒存活期依然比非肥胖者多出2倍。

不仅如此,肥胖者感染新冠肺炎还易发展为重症。上海首批赴鄂医疗救治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周新教授介绍,在工作中发现肥胖的新冠肺炎病人更容易成为重症或危重症患者,或是因为肥胖者体内炎症反应强烈进而造成对肺部的损伤。

每个人都有对抗病毒的能力,人体的抗病毒免疫机制是机体针对病毒的免疫,包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机体免疫模式,能够有效对抗、遏制、消除病毒对机体的感染和破坏。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减重及糖尿病外科主任吴良平在其文章中指出,肥胖症患者通常伴随着多种代谢综合征,基础代谢率低,这样就可以给病毒提供一个天然的培养皿,让病毒在慢性、低度炎症的环境中繁殖。研究显示BMI大于30的人,与住院率、继发感染和死亡率的增加有关。并且,这种关联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证实,肥胖的人现在被认为是流感感染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

伤及全身

肥胖导致慢性病身体机能“千疮百孔”

通过刊登在《柳叶刀》上的新冠肺炎早期患者分析数据可以发现,早期病患中危重症病人比例占15%,多为基础慢病患者、老年人及肥胖者。而常见的基础慢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等都与肥胖密切相关。肥胖患者有比较严重的肺负担,这也是病毒感染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恶化的帮凶之一。这些都说明,肥胖让整个机体功能变差。

考虑到肥胖者的危险处境,上周,英国政府更新了“高危”人群名单,除了70岁以上的老人,还纳入了BMI超过40的超级肥胖者和孕妇,官方建议他们不要轻易外出,最好居家隔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研究员常翠青认为,在流感袭击时,肥胖者的确是高危人群。苍翠青解释说,肥胖者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较差,而且脂代谢紊乱。据统计,80%的肥胖者患有脂肪肝,70%患有血脂高,他们中还有高比例的糖尿病、高血压。所以他们更易感染病毒,复原能力也比较差。此外,胖人的心肺功能会下降,比如很多胖子动一动就会喘粗气,以致他们的呼吸系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常翠青表示,从1992年、2002年、2012年三次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肥胖人群的数量在20年内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其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国人膳食的不合理,很多人一日三餐摄入高油高盐高脂的食物太多;二是现代人活动量过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静态的生活方式。因此,对肥胖人士来说最重要的是减肥;其次,为预防流感,肥胖人群要注意合理膳食,增加运动,保持日常的活动量。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燕声 李娜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 010-62969002转8486

邮箱:ln8103@cnki.net

当肥胖来袭,你的健康还能 “撑” 多久?

在城市的喧嚣中,35 岁的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中层,正被肥胖带来的阴影笼罩。他身高 175cm,体重却达 100 公斤。因工作忙碌,他常吃外卖,运动更是寥寥无几。

起初,他只是爬几层楼梯就气喘吁吁,但他并未在意。直到有一天,在公司组织的体检中,结果如同一记重锤。他的血糖值高达 10mmol/L,远超正常范围,被诊断为 2 型糖尿病。医生严肃地告知他,肥胖是罪魁祸首。过多的脂肪在体内堆积,干扰了身体正常的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最终引发糖尿病。

祸不单行,没过多久,他总感觉腹部隐痛。去医院一查,是重度脂肪肝。肝脏原本是人体的 “代谢工厂”,可肥胖使大量脂肪在肝脏内堆积,肝脏不堪重负,功能受损。医生警告,如果任其发展,可能恶化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肥胖还让他的关节备受折磨。他的膝关节时常疼痛,尤其是上下楼梯时。由于体重超标,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是常人的数倍,软骨磨损加剧,出现了早期关节炎症状。

面对这些健康危机,他才如梦初醒。他开始调整饮食,拒绝外卖,多吃蔬菜、粗粮,控制热量摄入。同时,他每天坚持运动,从最初艰难地走上几百米,到后来能慢跑几公里。在与肥胖的抗争中,逐渐找回健康。

他的经历并非个例。肥胖就像一颗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各种健康问题。它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威胁生命。为了自己的未来,我们都应重视体重管理,别等健康亮红灯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