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冰(肥胖冰激凌)

中国经济网 0
文章目录:

喝冰饮料致“炸肺”?男子运动后吃夜宵突然猝死,医生这样说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7月17号晚上,九江一名男子在之运动后在吃夜宵的过程中,突然猝死,网上流传死因为他运动后喝了冰饮料,炸肺而死。

据了解,死者姓但,今年48岁。当晚就是在这和几个球友一起吃夜宵。此时这家店的大门紧闭。据附近小店的人说,事情发生在当天晚上九点左右 。死者生前的球友称,当天晚上他们一起踢完球之后,就相约在阿连烧烤吃宵夜。这位球友表示,死者当时坐在那状态就不是很好,所以没有喝酒,只拿了一瓶冰镇饮料喝,喝的也不是可乐,而是尖叫。哪知没喝几口就倒下去了。他们立即拨打了120,120赶到把人抬上救护车,人还没有送到医院就去世了。

在120急救中心获悉,男子的死因并不像网上流传的那样,具体死因需要鉴定。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是心源性猝死,其次考虑脑源性的中暑这些病因。

虽然死因不考虑炸肺,但是医生对于网友说的,运动后不能喝冰饮料这一点是认同的。医生建议,运动过后如果身体出现不适,比如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头晕等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到医院进一步检查。而四十岁以上的人,做一些竞技性的运动需要格外谨慎。

运动猝死

运动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八成以上的人平时没什么症状,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心脏有隐疾,相对患者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年轻人往往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了解,以为自己可以“拼”,但当身体承受不起运动负荷时,心血管就容易出问题。

1.夏天天气热,全身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心脏为了跟上新陈代谢的步伐不得不加大泵血量、加快泵血速度,这种情况对心脏来说在超负荷工作,有诱发心源性猝死的风险。特别是在天气热,湿度大,没有风的天气里做运动,最容易出意外。

2.剧烈运动会使人大量出汗,造成体内水分和钾、钠等丢失,易引发电解质紊乱。低钾状态容易触发恶性心律失常,如果本身有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诱发猝死。

3.感冒如果长达两周没有好,还伴有咳嗽、胸闷、心慌、憋气,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避免诱发心脏病。像病毒性感冒,会诱发心衰和心肌炎。脸色红扑扑的,腿脚浮肿,可能是心脏在“报警”。

以下人群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1.饮酒的人

因为喝完酒后酒精进入血液,酒精造成血液循环加快,心跳加强,一旦器官超过能承受的压力,那么很容易诱发潜在的疾病。

2.有“三高”的人

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人,若剧烈的运动很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3.肥胖的人

肥胖的人通常会隐藏一些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如果被剧烈的运动诱发,那将是很危险的。

4.心脏有问题的人

高强度运动,需要心脏有强力的收缩和扩张,但心脏有问题肯定承受不住这样的工作。

5.感冒的人

如果感冒后剧烈运动,就会导致一种叫柯萨奇的病毒诱发心肌炎。预防感冒发展为心肌炎,切忌感冒后进一步劳累!

6.不热身的人

运动时热身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降低肌肉的粘滞性,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心脏慢慢适应接下来的剧烈运动,而不至于上来就是剧烈的运动。

7.过度劳累的人

身体得不到恢复,就是在透支身体,这样因疲劳出现猝死的机率非常大。

小贴士

警惕脑溢血,封闭的环境,运动时间过长,强度过猛,会导致血压发生变化、血液中氧气含量过低,极可能出现脑溢血。出现这种情况,一定注意去通风的场下休息,如果情况得不到好转,要去就医。

运动时出现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大汗淋漓、晕厥、胸痛、胸闷、胸部压迫感、眩晕、头痛、极度疲乏等不适症状时,就要停止运动,在场边休息。

孩子爱吃冰凉食物 需要减减“内热”

门诊时常遇到家长诉说孩子喜欢吃冰的东西,如冰淇淋、酸奶、饮料冰水。家长们认为吃冰的食物对孩子身体不好而采取限制的方法,搞得孩子心情不爽而闹事。

厦门思明瑞来春第三门诊主任医师高树彬分析,孩子喜欢吃冰,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天气炎热身体也感觉热,冰凉的食物会给人带来愉悦感,但孩子自制力较薄弱,感觉吃下去舒服就一直想吃。

二是冰冻的食物除了冰凉的感觉很爽外,还口感好风味多,如冰淇淋、雪糕、酸奶、水果等,对孩子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

三是体内热引起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孩子饮食结构偏西化,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增多,消化能力不足,又缺少运动的平衡,体内热重,需要吃冰凉的饮料及食物来缓解。

应引起注意的是,国人的基因与欧美国家的人体质不同,国人吃冰的东西,历代传下来就是在夏天吃,量不多,见好就收,身体应对寒量食物的机制不足。如果经常吃冰凉的食物,首先是伤害到胃功能,容易生成胃部疾患;其次当进食的食物温度远远低于体温时,人体必需调动身体的阳气来缓解消化道的不适,对消化道进行保温。久而久之,体内阳气不足了,呵护不了胃肠道,就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造成腹痛、腹泻、吸收不良等疾患。

再者,现在的冷饮大都是含糖量高、热量高的食物,进食多了容易造成厌食挑食、肥胖、身体代谢紊乱等状况。

高树彬说,当家长发现自家孩子喜欢喝冷饮、喜欢吃冰的食物时,应及时将热量高的食物减少,清淡饮食,增加运动,使孩子的内热减轻,这样才能有效减缓孩子吃冰的欲望。

(记者 白丽)

作者:白丽

来源: 厦门晚报

“雪糕品尝师”每天尝20根雪糕 发胖靠锻炼减重

“雪糕品尝师”每天尝20根雪糕

揭秘:经常喝姜茶、红糖水驱寒气 发胖靠锻炼减重

封媛媛工作时的场景

炎炎夏日能够有雪糕无限量供应,或许是许多人的梦想,但对于95后女孩封媛媛来说,则是甜蜜的事业。8月初,因为一段工作视频,“雪糕品尝师”封媛媛走红网络,不少网友都对这个特别的工作岗位表示了好奇与羡慕。做“雪糕品尝师”究竟什么滋味呢?让我们来一一揭晓。

科学品尝

区分雪糕前、中、后调

这个8月,“雪糕品尝师”这个新鲜的职业突然走红网络。对此,主人公封媛媛在8月5日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完全没想到会火,当时就是有记者觉得我这个工作内容挺特别的,所以拍了一段视频,没想到大家会这么关注。”

她解释说,自己目前在一家雪糕企业工作,主要负责的就是产品测评,而品尝只是其中一种很重要的工作方式,并不是自己的职位名称。据封媛媛介绍,不同于普通人品尝雪糕,公司对雪糕的品鉴有很严格的维度划分。“我品尝雪糕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评测自家产品。一般每种雪糕上市的时候,研发部门会对雪糕的前调、中调、后调有一个明确设计,那我的工作就是品尝不同生产批次的雪糕是否符合预定设计。一方面算是‘人工’质量检测,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公司确定保质期提供辅助意见,毕竟只靠检测确定保质期的话虽然可以保证产品不过期,但未必能保证最佳口感。经我们调整后的保质期,严格来说,应该是最佳赏味期。”她介绍,为准确分辨雪糕的口味,每支雪糕至少需要品尝三大口,“最多时候一天可能要尝20多支,每尝一支就得用温开水进行漱口,得确保味觉的灵敏。”而另一种情况则是对市面上其他品牌新品的品尝。

月入一万

品尝只是工作的一部分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雪糕品尝师相关视频被大量转发后,网友评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是:“这么好的工作去哪里找?”此外,“女孩子天天吃雪糕,不会肚子疼吗”也是大家较为关注的一个话题。

对此,封媛媛介绍说,自己大学所学专业就是食品检测,毕业后也一直在食品相关领域工作。进入现在这家企业后,公司一开始也并没有相关岗位,“但是老板平常会问,你喜欢吃哪个口味啊,现在出的这个新品感觉味道怎么样。我觉得,如果当时我不敢回答,或者就含糊过去的话,可能后来也不会专门让我去做雪糕品尝这一块。”

她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其所在团队主要负责雪糕品尝的只有她自己。

“品尝师对一个人的味觉敏感性,以及是不是真的喜欢吃雪糕,还是要求挺高的。很多人一旦爱好成为职业的话,可能很快就吃腻了,所以并不是特别好找。我自己的话,也是机缘巧合才从事这个的。”

此外,相比同专业其他同学,品尝师这个工作的薪资水平还算不错,也让她觉得付出是值得的。“我们这个公司在上海,每个月工资的话大概一万多,和其他行业相比肯定不算多,但跟我其他大专同学相比,应该算是中上了。”

加强锻炼

经常会喝红糖水姜茶

至于天天吃雪糕有没有影响自己的健康,封媛媛说,自己觉得还好,“我平时挺注意的,吃过雪糕后都会喝红糖水、姜茶,而且也会加强锻炼。”但她也坦承,父母在知道自己的工作需要大量品尝雪糕后一度非常反对,担心女孩子吃冰身体寒气太重,而且也特别容易发胖。“但我自己真的很感兴趣,虽然前后胖了十斤左右,但之后天天锻炼减重,也已经不算是烦恼了。”

封媛媛说,“朋友们都羡慕我夏天有一冰柜雪糕可以吃”,而她自己也对工作内容很满意,“雪糕完全不会吃腻。”

封媛媛说,经过一年多的历练,自己已经能够凭借口味分别一款产品是否添加了香精之类的添加剂,但远到不了尝一口就列出整个配料表的境界,“可能还需要多和研发的老师学习几年,多尝一些雪糕才能做到。”

作为专业品尝师,封媛媛还特意分享了一些选购雪糕时的注意事项:“第一要看背后的配料表信息,新鲜的好产品添加剂会少;第二要闻闻看拆袋后里面有没有浓烈刺鼻的香精味;第三要看整个雪糕的回味怎么样,如果整根雪糕吃完没有让人觉得‘齁得慌’,还让人留下好口味的印象,那就是好的。”

文/本报记者 孔令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