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问医生肥胖(肥胖怎么看医生)

文汇 0
文章目录:

越来越胖了,别不当回事!患病医生现身说法,肥胖请积极就医干预

“我吃饭、活动都很注意,为什么还在持续地变胖?这两个月又胖了10多斤!”老金慕名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下文简称“仁济医院南院”)肥胖专病门诊,满怀困惑。

医生因病致胖,病愈,更加胖

原来老金自己也是一名内科医生,4年前查出患有成人Still病,一种少见的风湿病,需要长期服用激素。激素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副作用,包括激素导致的“药源性肥胖”。所幸经过仁济医院南院风湿科4年多的规律治疗,病情控制稳定,终于可以采用小剂量免疫抑制药物替代激素治疗。

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激素停用后,体重却依然在不断增长,血压、血糖也像进入了“牛市”,一路走高,服药也很难控制。尽管他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然而情况愈加严重,白天总是昏昏欲睡,走路步伐稍快就会气喘吁吁,睡觉呼声震天让家人身心饱受困扰。

仁济医院南院肥胖症MDT团队接诊后,一致认为老金“胖”得确实很蹊跷,基于老金复杂的风湿病病史,以及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团队敏锐地发现老金的胖并不是“躺吃”而来的单纯性肥胖,可能是病理性肥胖,病理状态不解除,减肥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三大“天团”打破壁垒,通力协作

肥胖症MDT团队采用标准化肥胖临床诊疗路径,通过细致问诊,排除了肥胖症常见的病因,怀疑可能是由于垂体疾病导致的,便邀请垂体疾病MDT团队会诊。结合专科化验和检查,发现造成老金肥胖的“元凶”果然是颅内生长隐匿的垂体肿瘤,肿瘤不断分泌一种名叫ACTH的激素,作用于全身,导致老金出现了一系列症状。

病因查清了,治疗又是一个新的难题。老金的颅内肿瘤,理论上只要转入神经外科做手术将肿瘤去除就能解决问题了。但是两个难题摆在老金和团队的面前:第一,老金的风湿疾病稳定,可能是因为肿瘤分泌的激素替代了原来服用的激素药片,要是手术切除了肿瘤,他所患的成人Still病会不会复发或者恶化?第二,老金的肥胖已经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包括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高血压、高血糖,同时肿瘤导致的高皮质醇血症状态增加手术后感染、血栓等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

围绕这样的疑难特殊患者,如何进行科学规范的围手术期管理,以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风险。为此,仁济医院南院肥胖症MDT团队、垂体疾病MDT团队及风湿病MDT团队,三大“天团”一起开展病例讨论,围绕老金的手术方案、围手术期内分泌管理、围手术期风湿疾病治疗、术后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等制订综合管理计划。科室间打破壁垒,通力协作,为老金实施了精密的颅内微创手术。随后,团队密切的围术期监测和管理使老金快速恢复,各项内分泌激素和生化指标明显改善,血压、血糖恢复正常,术后1月体重就下降了整整10公斤。

患病医生现身说法:肥胖请积极就医干预

老金激动地表示:“我是一名行医几十年的医生,这次以患者的身份住院,我切实感受到仁济医院南院以患者为中心的‘医者仁心’,体会到多学科间精诚合作的‘妙手回春’,这段就医经历也给我的行医理念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仁济医院南院内分泌科执行主任胡耀敏指出,老金是幸运的,因为他是一名医生,特别关注自己打呼、憋闷、白天嗜睡等症状,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其实,这一系列症状是由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导致的,很多胖友都深受其害,有些病情较重的患者会在睡眠中呼吸停止,导致不可挽回的悲剧。所以肥胖问题不可忽视,需要积极干预治疗。而肥胖症MDT团队的建立,正是通过明确肥胖病因、评估全身代谢情况、系统筛查肥胖相关并发疾病,帮助患友制定个性化科学减重策略,进行综合性医学管理。

最后,老金还想提醒各位胖友,减肥并不只是靠“节食 运动”,弄清楚肥胖的病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减重。

作者:杨嘉麟

编辑:王星

你咋又胖了?这声问候成了“魔咒”!医生支招→

来源:【厦门日报】

今年29岁的王女士去年增重了10多公斤。身高仅1.63米的她,体重直接飙升到73公斤,成了一个“小胖子”。原本好看的衣服都穿不下了,亲朋好友见面时总会说出“你最近是不是又胖了?”这句“问候”成了她的“魔咒”,让原本热情开朗的她,产生自卑。

在医生的帮助下,今年王女士成功减重,并养成了科学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肥胖,影响健康、影响自信,但是减肥需要极大的意志力。不过,方法总比困难多,科学减重,迎来崭新的自己。

增重过程

吃完晚餐后喝奶茶 还要再来一顿夜宵

“胖起来真的太痛苦了!”王女士说:“走路的时候,两条大腿的赘肉会产生摩擦,脖子上的赘肉好像压迫气管一般,常常让我感觉喘不上气,睡觉时打呼噜的声音更重了。胖了之后,皮肤也变差了,长痘更频繁、更严重,整个脸就跟猪刚鬣似的,油光发亮,油腻极了。”

即便有这么多的痛苦,但是她仍旧一天多餐。因为上班缘故,早餐和午餐都吃得比较简单,为了减轻点“班味”,下班后就想着吃一顿好的,晚餐吃完了不满足,还要喝杯奶茶,到了夜里,再来一顿夜宵。“控制不住自己的嘴。而且越胖越不想动,内心特别难受,越难受就越想通过吃来缓解情绪,就成了恶性循环。”

减重过程

药物、饮食、运动相结合 尿酸正常脂肪肝消失

“考虑患者是腹型肥胖,我们联合多个学科,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饮食、运动、药物等治疗。”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陈宁介绍。在收集患者体测数据、进行相关指标检查后,对其给出了专业的综合处方,包括药物处方、饮食清单、运动处方等,王女士的减肥就此“拉开帷幕”。

王女士说,药物的作用抑制了食欲、食量,对荤腥、油腻食物的欲望也大大减少。以前只吃肉不吃蔬菜的她,开始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同时,她也开始了运动。虽然做不到医生建议的运动量,但是保持着一周两次运动,下班之后会去跳绳,或者跑步、游泳,“看到体重下降,运动也更有动力了”。

药物、饮食、运动,三者结合,第一个月下来就瘦了七八斤。三个月下来,现在已经减回了原来的体重。王女士告诉记者,去年体检时尿酸偏高,还查出了脂肪肝,今年体检,尿酸正常了,脂肪肝也消失了。“真是意外之喜”。

10月初,医生让王女士停了药,食欲也在逐渐恢复。不过,王女士已经养成了新的饮食习惯,保持着前两个月的食谱、食量。“现在和朋友聚餐,都会尽量选择清淡一点的料理,多喝水,多聊天,我可不想再胖回去了,胖起来真的太难受了!当然,如果未来还能再瘦一点,就更好了。”王女士期待着。

医生提醒

均衡饮食循序渐进 碳水化合物不可少

减肥最重要的一定是饮食,但很多人在饮食上有许多误区,比如,节食、不吃碳水。“这些方式是不可取的。”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李尚建解释,过度节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甚至导致抑郁情绪和神经性厌食。

同样,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需且重要的营养素,一味追求短期效果而选择一些极端低热卡或成分单一的食谱,很有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身体虚弱等不良反应。

因此李医生建议大家在减重过程中需要均衡饮食,循序渐进,不可盲目求快。

勿盲目滥用网红药品 使用后不适及时就医

李医生特别提醒,网红药品司美格鲁肽虽然已被批准使用于肥胖症的减重治疗,但切不可盲目滥用,自行注射剂量过大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胃肠道反应,更有甚者会出现胰腺炎危及生命。

因此,在使用司美格鲁肽减重前,依旧要严格把控适应症并且排除相应的禁忌症,进行详细地评估,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遵医嘱剂量使用。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单纯靠大量运动 并不能科学减重

李医生提醒,运动也是减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有人因此盲目加大运动量,实际上并不可取。合适的运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减少肌肉的流失。

但运动消耗热量有限,单纯的靠大量运动并不能科学地减重,反而会造成疲劳、肌肉损伤,甚至损伤肾脏等人体重要器官。只有科学饮食和合理运动双管齐下,才能最终达到减肥效果。

链接

胖人更易营养不良 减肥吃够5种营养

有人觉得,胖人应该是“营养过剩”,其实,肥胖是一种营养不良的表现,盲目节食或忌口,不仅不会瘦,还可能加重营养不良。专家提醒,减肥的时候,下面这5类营养物质必不可少。

❶ 必要的糖类

身体里如果缺乏必要的葡萄糖,脂肪就无法彻底“燃烧”,只能分解成酮体,而酮体会对健康造成伤害。每人每天至少要摄入100克的碳水化合物,相当于150克左右的大米或小麦。

❷ B族维生素

充足的B族维生素摄入,是保证身体运动过程中能量代谢旺盛的前提。燕麦、牛奶、鱼类等含较高B族维生素。

❸ 维生素C

运动过程是机体内部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会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维生素C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分子,可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减轻身体伤害。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

❹ 矿物元素

减肥时需要摄入充足的铁,以保障造血功能和氧的运输。摄入足够的锌,才能保证运动过程中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的顺畅。动物肝脏中含铁较高,贝类、鱼类和虾等海鲜是锌的良好来源。

❺优质蛋白质

优质的蛋白质是促进肌肉生长的物质基础,充足优质蛋白的摄入,可以提高肌肉对脂肪的燃烧效率。减肥期间牛奶和鸡蛋等必不可少。

(据人民网)

(文/厦门晚报记者 匡惟 通讯员 陈嘉俊 漫画/小牛)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杭州姑娘刻苦减肥,结果半年胖10斤!医生一问发现不对劲……

管住嘴,迈开腿

一直是减肥的黄金法则

杭州姑娘李女士就是这样坚持的

平日里吃得少,动得多

可即便如此

她的体重却不降反增

在短短半年内胖了10斤 !

真的是喝口水都能长胖?

医生一查发现

事情并非如此...

刻苦减肥半年,却越减越肥

医生:这不是胖,而是病!

正值青春年华的李女士本来也是大家口中的“小美女”。在减肥的这段时间,她吃得少,动得多,夜宵更是一次都没碰过,但她的体重却从55kg猛增到了60kg。

“我仿佛喝凉水都在长胖!”百思不得其解的李女士在好朋友的陪伴下,来到杭州市中医院就诊。

在内分泌科门诊医生的询问下,李女士吐露自己减肥这半年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即使晚上睡得很早,白天也依然每天都昏昏欲睡,反应也迟钝了,记忆力也减退,好像人都变“傻”了。

医生进一步询问月经情况,李女士说自己月经时间变很不规律,甚至有2个月根本没来月经,她以为自己怀孕了,结果检查结果也只是显示月经不调…

结合李女士半年里的异常身体状况,门诊医生怀疑她的是甲状腺出了问题,立即为李女士安排了甲状腺疾病相关检查。

检查结果出来后,不出医生所料,李女士患上了甲减。 同时因为一直食欲不佳,李女士还患有轻度的贫血。

内分泌科医护团队立即为李女士开了优甲乐激素治疗,并为李女士“私人订制”了一套全新的日常饮食以及生活方式,要求李女士严格执行,建议她定期随诊检查激素水平。在几个月的治疗并配合饮食运动后,李女士体重终于回到了大半年前的水平。

甲减患者同样比例很高

被忽略的甲减跟“胖”有什么关系?

甲减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的简称,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在人体调节新陈代谢。甲亢患者表现为代谢增快、手抖、体重下降。相反甲减患者代谢会变慢,出现浮肿、怕冷和体重增加。

而事实上,甲减患者出现的比例同样很高,也属于常见病症。

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身体代谢减慢,能耗减少,多余的能量被储存,可导致脂肪堆积,同时导致体内水分和钠盐在体内不正常地聚集,人会“浮肿”,所以甲减会表现为体重增加肥胖。

如果在下列问题回答中

有5项或5项以上为“是”

说明你有可能患有甲减

最好可以去医院内分泌科咨询就诊

1. 感到疲乏,常常犯困,体力和精力不足;

2. 大脑思维迟钝,注意力很难集中,记忆力下降;

3. 体重增加;

4. 皮肤变得干燥,指甲变脆,灰白易折断;

5. 常常觉得冷(即使其他人觉得温度适宜的时候也如此);

6. 情绪低落、抑郁;

7. 代谢慢了,有时候会便秘;

8. 肌肉骨骼僵硬疼痛,手感麻木;

9. 血压增高或心跳变慢;

10. 胆固醇水平增高。

甲减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甲减可导致全身各个系统的损害,主要表现为:

影响新陈代谢。 表现为畏寒怕冷,乏力不适,外在可表现为皮肤干燥蜕皮,毛发脱落增加,脱发甚至胡须、眉毛也会脱落。

影响身体循环。 可导致心律减慢、水肿甚至心衰。

影响消化系统。 表现为腹胀、便秘、食欲减退等。

影响神经精神系统。 可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抑郁严重可出现精神失常。

影响肌肉运动系统。 可导致肌肉疼痛甚至血液中肌酶病态升高。

影响到循环系统 可导致贫血 。

对于儿童可影响智力发育及骨骼发育。

对于女性还可导致月经失调、月经量增多 甚至导致不孕不育 。

患了甲减要如何治疗?

杭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金剑虹介绍,其实甲减的治疗不算太困难,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预防、治疗甲减。

1.及时到医院就诊选择药物治疗,遵医生的嘱托补充适当的甲状腺激素 ,定期复诊维持甲状腺激素在标准范围内。

2.清淡少吃盐 ,吃得过咸可加重水钠在机体内潴留,导致机体水肿加重。

3.增加高膳食纤维食物及富含维生素食物摄入 ,甲减患者常合并便秘腹胀症状,高膳食纤维食物摄入可增加胃肠蠕动,如杂粮、红薯、紫薯、新鲜蔬菜水果等,同时食物烹饪尽量软烂减少腹胀发生。

4.低脂饮食 ,限制高脂肪、胆固醇食物摄入 ,如:蛋黄、奶油、动物内脏、坚果、肥肉等,同时减少食物油的使用,控制在20g以内。

5.控制 热量摄入,适当补充高蛋白食物 ,可适当吃些精瘦肉、鸡蛋、去皮的禽肉以及鱼肉等高蛋白食物摄入,但要控制摄入量不要过多。

6.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 ,如瘦肉、动物血等,纠正贫血。

甲减患者如果要减肥,应在医生指导下先把甲状腺功能纠正,再按照一般的减肥流程来做,比如:饮食控制、加强运动 或者药物治疗。

综合杭州市中医院、健康杭州

来源: 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