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患者食盐(肥胖的人吃什么盐)
高盐对人体的杀伤力更强,你知道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各种慢性疾病的出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三减三健”对于我们来说,是迈向健康最“触手可及”的方式。说到高盐、高油、高糖的危害,有人可能会有疑惑,今天说说摄入过多食盐对人体的危害。
食盐有度不可不记
盐被誉为“百味之首”,大部分菜可以少放盐,却不能不放盐。不仅如此,食盐所提供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维持着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在保持神经和肌肉的应激性、调理生理功能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食盐是个科学问题、适不适度的问题。
“健康中国行动”中推荐,每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克,但实际上大都远远超标。过量的盐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
很多研究都已证实,吃盐量与高血压的发病率密切相关。当摄入过多的盐后,为了保持体液平衡,细胞外液就会随之增多,血容量也会增加,血压也就升高了。而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导致心血管疾病。
摄入过量食盐加重肾脏负担、易致骨质疏松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而人体约95%的盐分是以尿液形式经过肾脏排出体外的。摄入过量食盐,若不能及时排出,会导致水肿,这又进一步加重了肾脏负担。
此外,研究显示,盐过量会使得尿液中的蛋白质升高,而尿蛋白升高正是肾脏功能受到损害的危险信号。
钠离子在排出体外的同时需要钙离子的协助,而每排泄1000mg的钠,同时损耗大约26mg的钙,也就是说需要排的钠越多,钙的消耗越大,罹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也就越大。
另外,若尿液中的钙离子过多,还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增加胃病、血管疾病及肥胖风险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中的氯离子会使胃酸浓度升高,高浓度的胃酸会腐蚀胃黏膜,进而诱发各种胃病。
过量的食盐会抑制呼吸道细胞活性,减少口腔唾液分泌,从而降低呼吸道系统的抗病能力,增加病毒和病菌在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如感冒、咽喉炎等上呼吸道炎症都可能经常发生。
我们都知道多吃糖会胖,殊不知,过多的食盐也会让你发胖。高盐饮食会促进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脂肪储存,不仅会导致肥胖,还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每3个成人中有1人腹型肥胖 专家:低盐饮食 不要熬夜
中新网广州10月8日电 (记者 蔡敏婕)今年10月8日是第25个全国高血压日。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大于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也应尽快就医进行健康管理。
广东省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冯颖青提醒,超重和肥胖可促使血压上升,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其中,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有更强的相关性。
限制钠盐摄入,戒烟戒酒
盐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因为饮食习惯的不同,有的地区居民喜欢高盐、高油的烹饪方法,却不知患高血压的风险正在增加。
“建议大家控制每日食盐量,并且选用低钠盐。”冯颖青介绍,盐的成分是氯化钠,食盐中钠离子过量,与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的患病率直接相关。当食用过量的盐后,人体血液中的钠离子浓度迅速上升,血管外的肌肉组织中水分也会大量进入血管内,使血液容量迅速上升。此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也随之升高,也就是血压升高。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倡导,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小于等于5克。根据文献报道,减少盐的摄入从而减轻血容量,不但有利于预防高血压,还能让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并减少发生卒中、冠心病、心肌肥大、血管硬化和蛋白尿及肾病的风险。
除了高盐饮食,中度以上的饮酒也是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此外,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以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及动脉粥样硬化,同样引起血压升高。冯颖青建议,应尽早戒烟戒酒,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但可以降低血压,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规律生活,适量运动
根据我国2012年至2015年的统计资料,血脂异常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年人群中已经相当普遍,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34.7%。冯颖青介绍,血中游离脂肪酸的增加,可反射性地引起血压上升。因此,控制血脂水平对预防高血压很重要。
中国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对270万名35岁至75岁人群的调查显示,女性年龄标化腹型肥胖(腰围≥85厘米)率为32.7%;男性(腰围≥90厘米)为36.6%,估计全国每3个成人中就有1人为腹型肥胖。
肥胖病患者应如何预防高血压?冯颖青建议,首先要规律生活,不要熬夜。熬夜后人体容易饥饿,饿了就想吃东西,越吃越上瘾。其次,要坚持耐力运动。最后,要让自己心情舒畅。研究显示,精神紧张、抑郁、失眠等因素,也有增加高血压的风险。平时应保持乐观的心态,必要时接受心理干预。
适量运动能够放松心情,也能降低高血压的风险。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显示,我国居民经常参加锻炼率为33.9%。除70岁以上人群外,20岁至39岁人群经常参加锻炼率最低,60岁至69岁人群最高。
冯颖青建议,大家可根据自身条件每天坚持进行适量有氧运动,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运动强度以中等强度为主,比如可以打球、跑步、骑车、游泳、跳绳、跳操、快走等。“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能够坚持下来的运动。每周5次左右,每次不少于30分钟。”(完)
变胖太容易!每天多吃1克盐,肥胖风险增加29% 开灯睡觉、家里灰尘太多都是变胖的原因
吃太咸也会发胖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JCN)》近期发表一项研究称,吃得太咸,也可能是肥胖和超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这是一项对日本、中国、英国、美国共计4680名40~59岁男女进行的横断面研究。研究人员发现,食盐的摄入量,与日本、中国、英国和美国人的BMI和超重/肥胖患病率呈正相关。
日、中、英、美的志愿者每天多吃1克盐,超重/肥胖的额外风险分别增加21%、4%、29%和24%。
研究人员分析,高盐摄入可能刺激口渴和食欲,导致更多的能量摄入,从而增加肥胖风险,但该机制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变胖太容易了
除了摄入过多热量、糖分和盐使人发胖,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可能也会让你变胖:
开灯睡觉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子刊的一则新研究表明:在睡觉的时候关掉一切“人造光源”可以减肥,包括阻挡窗外的光线,或者关掉电视机。
与不开灯、使用小夜灯相比,喜欢在房间开着电视,或者开灯睡觉的女性更易变胖——她们增重5公斤(或以上)的可能性上升了17%。
不吃早饭
英国《每日邮报》刊出的一项调查显示,不吃早餐的人一年可能增重26磅(约22斤)。
吃饭太快
日本冈山大学研究生院和保健管理中心的一项共同研究表明,与喜食油腻、吃太饱等其他进食习惯相比,吃饭过快更影响体重。
研究显示,在热量水平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快食”(吃饭速度快)者与吃饭速度正常者相比,发胖风险高了4.4倍,吃饭快的男性比女性受影响更大。
不爱晒太阳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专家们指出,体内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脂肪在肌肉内堆积,可体内的维生素D只有在阳光下才能合成。那些喜欢过“夜生活”的人都有变成大胖子的危险。
周末爱补觉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周末补觉会让人发胖,损害健康,甚至比睡眠不足还要糟糕。研究人员表示,工作日睡不够、周末补觉的人通常会比持续睡不够觉的人吃更多零食,这不仅让人变胖,还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家里灰尘太多
《环境科学与科技》上一项研究显示,家里不干净、灰尘多,会令人变胖。杜克大学研究人员收集了11间住宅的灰尘样本。结果发现,其中9间的灰尘会刺激细胞分裂、产生大量脂肪细胞;7间会使脂肪细胞转化为成熟脂肪细胞,产生新的脂肪细胞,且该转化不可逆。
常在这四个位置吃饭
美国《健康生活》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称,吃饭的地点也会影响体重,在四个地方吃饭可能让你变胖。
车内。边开车边吃饭时,为避免长时间一只手握方向盘,经常会狼吞虎咽,吃得更快更多。厨房内。走进厨房就陷入了食物的“包围”,最终吃得会比预想的要多。尤其站在冰箱或食橱前吃,或直接从包装袋里拿出来吃,这样容易让你很难记得自己究竟吃了多少。电视机前。饥肠辘辘的晚上,电视里的食品广告更能能激起食欲。办公桌旁。一边工作一边快速吃饭,会让大脑“记不住”吃下的食物,所以你最后还是感觉饿,还会吃下更多的东西。营养专家的减肥“食谱”
很多人为了减肥主食不吃、热量过高的不吃、含淀粉的不吃……殊不知,这种减肥方法可能肥减不下去,身体也毁了。
主食追求质量
减肥时的确需要减少精白淀粉的摄入量,但不用寻求淀粉低的主食。如果一味地追求淀粉含量低,只喝稀粥、羹汤等,身体会提出“抗议”,让你疯狂投入各种甜食、点心的怀抱,吃起主食来也无法克制。
给食物淀粉含量排个名:
大米、面粉、小米、玉米等淀粉含量大同小异,大多数在70%~80%之间。
一般来说,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略高,淀粉就略少点。比如小麦(面粉)和荞麦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两三个百分点,它们的淀粉含量就比大米低两三个百分点。
红豆、绿豆、芸豆等杂豆和大米、白面相比,血糖指数低,淀粉含量占50%~60%。淀粉少了,蛋白质就多了。大米只含7%的蛋白质,而各种杂豆高达20%。且豆子顶饿,在节食减肥期间,主食里加点杂豆能做到减热量而不减饱腹感。
马铃薯、甘薯、芋头、山药等薯类含16%~24%的淀粉,如果按干重来算,土豆粉和大米的淀粉含量基本一样,但鲜土豆、鲜红薯水分含量高,平均大概4斤鲜薯才相当于1斤大米的淀粉含量。1斤大米能蒸出2.3斤的米饭,熟米饭的淀粉含量约为34%,所以,1碗白米饭还是会比一碗蒸土豆淀粉多。
提醒:吃蒸红薯、炒土豆丝和拔丝山药等食物时,一定要扣减米饭、馒头等主食,否则两项加在一起,淀粉就吃得太多了。如果用同样数量的蒸土豆来替代米饭,是有利于减肥的。
减肥时不如放弃对淀粉含量的苛求,改成追求淀粉食物的质量。把一部分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含量低的淀粉食物,替换成营养质量高的淀粉食物。
比如,杂豆的蛋白质含量是大米的3倍,B族维生素也高很多,钾含量更是高出十几倍。薯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钾,膳食纤维也比较高。用它们替代一部分精白米面,就可以做到减量而不减饱,减量而不减营养了。
控制总热量,低脂饮食
成人应按身高标准体重控制每天总热量的摄入,注意全天热量的合理分配:
早餐占全天热量的30%,午餐占全天热量的40%,晚餐占全天热量的30%。
限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适当增加植物油,每人全天植物油用量以20~25克为宜。
少吃或不吃肥肉,烹调时不用动物油,尽量避免高能量食品,如糖、甜食、油炸食品、肥肉、烧烤、卤货等。
减重时适当减少钠盐的摄入,并忌食腌渍食品。全天食盐总摄入量小于等于5克。
饱腹感强的食物更减肥
很多人容易将饱足感和饱腹感混淆。易吃饱的食物提供的是“饱足感”。在吃完饭一段时间,或者下一餐之前仍能让人不饿的才叫食物的“饱腹感”。
例如糯米食品,吃时胃部负担大,容易饱。但进肠道后消化很快,不一会就又感觉到饿了。提供良好“饱腹感”的常见食物包括:杂豆、蔬菜、瘦肉、水产等高纤维或高蛋白食物。
多喝水
有些人认为喝水会使身体发胖,其实饮水不足才会引起人体不断积储水分作为补偿,并使体内更容易积聚脂肪,导致肥胖。
坚持运动
每天应累计活动30-60分钟以上。注意刚开始的运动量要少一点,让身体慢慢适应,然后再适当地增加运动量,在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不适感,一定要及时停止运动。
提醒:减重速度不宜过快,控制在每周降低0.5-1千克,使体重逐渐降低至目标水平。过于快速的减重会伤了骨密度,还会给身体各个部位造成负担。
编辑: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