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重度肥胖中风(肥胖 中风)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0
文章目录:

体重飙升后高强度运动减重, 260斤小伙突发中风

来源:【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4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肖玲 秦璐)近日,29岁的蒋杰(化名)在高强度运动后突然出现头晕、左侧肢体乏力,来医院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俗称中风。听到医生的诊断,蒋杰简直不敢相信:“我没有‘三高’等基础疾病,怎么会29岁就中风了?”医生分析,过高的体重是小伙脑卒中的一大诱因。

据悉,家住天心区的蒋杰曾是一名专业的篮球运动员,现任职高校体育老师。近期,为了减肥,蒋杰加大了运动强度,4月13日晚8时,他正在户外运动时,突然出现头晕、左侧肢体乏力,言语不清,约持续2分钟以后缓解。回家以后,一晚上他又发生了2次乏力、头晕的情况,其中1次持续了10分钟。第二天上午,他来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经过卒中评估、颅脑 CT 检查,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

该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贺国华介绍,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神经系统常见病、高发病,包括脑梗死和脑溢血。发病时会出现头痛、呕吐、说话含糊不清、口角歪斜、肢体无力、晕厥等症状,这时应立即就医。卒中的高危因素除了常见的“三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房颤、抽烟、酗酒、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也都是卒中的危险因素。

通过仔细分析患者的病史,医生了解到,过去两年由于新冠疫情的缘故,蒋杰的运动量减少,体重增加,193cm的身高体重达260斤。不仅如此,患者有10年的吸烟病史,还经常熬夜,晚上睡觉打鼾明显,偶有憋醒。由此可见,患者中风的危险因素有重度肥胖(体重指数34),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高同型半胱氨酸,吸烟,生活作息不规律等。目前,患者正在神经内科积极接受治疗,恢复状况良好。

贺国华提醒,近年来,卒中人群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一方面与该年龄段人群的工作生活特点密切相关,如工作压力大、吸烟、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等,长此以往,血管极易发生动脉硬化和血管内膜损害。另一方面,糖尿病、肥胖、慢性房颤、运动不足、高钠饮食也是该年龄段人群诱发卒中的常见因素。

贺国华建议,如果发现有卒中症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越早越好。平时应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控制体重,定期体检。如有打鼾明显,要到医院就诊,检查是否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并积极治疗。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研究称胖人中风后生存率高?专家:“最好从一开始就不要中风”

美媒称,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超重者在遭遇中风这类“大脑攻击”后死亡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据合众国际社3月6日报道,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分析了1000多名患有所谓缺血性中风的人。缺血性中风指血栓阻挡血液流向大脑。研究人员发现,严重肥胖的中风患者死亡的风险比体重正常的患者低62%。

此外,体重过轻的中风患者死亡率比体重正常的患者高67%。

但研究报告的作者说,这并不意味着长胖是安全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的神经学家和中风研究员刘作璐(音)博士说:“我们仍然希望确保公众知道,最重要的是,最好从一开始就不要中风。”

刘博士指出,所谓的“肥胖悖论”——即肥胖可能对某些人起到保护作用——以前在心脏病和肾病患者身上显示过。

她说,在中风患者中,额外的体重可能会成为一种“营养储备”,帮助他们挺过艰难的恢复过程。

刘博士及其同事对1000多名(平均年龄71岁)凝血性中风患者进行了评估。参与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五类:体重不足、体重正常、超重、肥胖和严重肥胖。

BMI是一种基于身高和体重的指数。如果BMI在25到29之间为超重,在29以上为肥胖。研究对象的平均BMI为27.5。

其他研究结果显示,被归为肥胖的中风患者死亡的风险比体重正常的患者低46%,而超重的中风患者死亡的风险低15%。

肥胖人群更易“中风”

【来源:浙江老年报】

本报讯(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吴玲珑)近日,在浙江医院举办的“体医融合 战胜卒中”2024年世界卒中日主题宣传暨大型公益义诊活动上,该院副院长、脑科中心学科带头人万曙教授指出,卒中可防可控,如何有效筛查高危因素,对高危人群实施精准管控,最大限度降低发病率是当务之急。“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过高体重、冠心病和房颤等心脏病相关疾病,都是脑卒中高危因素。

万曙表示,缺血型卒中的发病率在近期有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脑梗塞在肥胖人群多见,平时运动少,血液容易发生粘滞,在天冷季节容易发生。老年人偏爱起早锻炼,进入秋冬季,早间气温相对较低,如果没有做好御寒工作,血管收缩和饮水不足都可能增加卒中风险。他建议选在阳光初升时进行锻炼,运动期间也要注重保暖。

“患者往往是在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后才来医院。”万曙说,通过早期识别和筛查高危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冠心病、房颤等与卒中相关疾病的患者在门诊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医生提醒,居民发现卒中风险症状,应迅速前往最近具备紧急救治的医院,尽可能减少神经功能的损伤,挽救脑细胞。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