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膝盖发热(很胖膝盖疼)
肥胖可引起骨关节病,大体重人群要注意了?
从30年代开始,人们就发现肥胖人群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据统计,1930~1976年,国外的肥胖患者中,患有12-43%的骨关节疾病。或者是由于肥胖导致的代谢紊乱,骨关节疾病是肥胖的一种并发症。肥胖人群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但一些学者认为,与机械因素(体重过重会导致关节软骨的静态和动态负荷增加,从而导致关节内部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损伤)、脂代谢、糖代谢、嘌呤代谢等。
与肥胖有关的骨关节病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一、肥胖可见于所有的骨关节,但多见于脊柱和下肢。主要表现为疼痛,轻度僵硬,活动不灵活,骨关节畸形,活动时有骨磨控音。患有髋内翻、膝外翻、股骨骺滑脱者,在肥胖的孩子中最常见;50岁及以上的肥胖人群容易出现骨折;神经或动脉受压可能是由于生长性脊膜炎和椎间盘脱出引起的。
二、肥胖伴糖尿病骨关节病。1、神经源性关节疾病.主要侵犯下肢关节,84%的患者仅有单侧肘、跖、趾关节者,而脊椎极少见。病灶的特征是没有疼痛,肿胀,无力,松弛和摇晃,即使是关节内的骨折,也不会感到疼痛,并且会出现溃疡和坏死。2、强直性脊柱肥大。多见于50岁及50岁以上的男子,通常没有任何临床表现,有时会出现关节僵硬或轻微的运动限制。3、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偶尔会有骨头疼痛,也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类型的病理性骨折,并伴有骨溶解性缺损和骨质增生。
减肥是治疗肥胖患者多种骨关节疾病的基本方法,但手术对其效果不佳。对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可以采用镇痛药和局部物理治疗;而对于糖尿病合并关节病变的患者,除了要积极地进行糖尿病的控制外,还应该使用一些可以防止和治疗的药物;对于患有痛风性骨关节的肥胖患者,可以选择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如秋水仙碱、丙磺舒、别嘌醇等。
三、肥胖性痛风性骨关节病在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夜间突然出现的剧烈关节疼痛,主要表现为侵犯拇趾、跖趾关节。其次是踝关节、指间关节、手腕关节、膝盖关节和肘关节。一般是单关节发炎,可伴有发热、血沉快、白细胞增多等症状,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运动障碍,一般在几天至几个星期后可减轻,关节运动功能恢复,炎症也会消失,但会出现脱屑、瘙痒等症状。其后,发作次数愈多,累及的关节愈多,愈积愈成慢性。在这个阶段,超过一半的患者会在关节周围的组织中发现痛风石,随着疼痛的增加,可以穿透皮肤,将白尿酸盐晶体排出。其关节损伤较大,可发生畸形和僵硬。
减肥是治疗肥胖患者多种骨关节疾病的基本方法,但手术对其效果不佳。对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可以采用镇痛药和局部物理治疗;而对于糖尿病合并关节病变的患者,除了要积极地进行糖尿病的控制外,还应该使用一些可以防止和治疗的药物;对于患有痛风性骨关节的肥胖患者,可以选择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如秋水仙碱、丙磺舒、别嘌醇等。
你的膝盖怕凉吗?为什么会膝盖疼?预防膝痛病,一文读懂胜服药
每年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膝关节疼痛是骨科临床上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约占门诊患者的五分之一。膝骨关节炎又称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膝关节疼痛为主症的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约有1.1亿膝骨关节炎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中骨性关节炎发病率约为60%-70%,而75岁以上人群高达85%。许多骨关节炎膝痛病患者因为膝痛,限制了上下楼活动和出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膝痛病临床表现具有疼痛、拘挛、活动受限、重着无力、畏寒怕冷等风寒湿邪气特点,中医属“痹症”范畴。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膝骨关节炎,患者数量越来越多,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骨科主治医师韩良为大家介绍膝关节骨关节炎及其他膝关节疼痛的相关知识。
膝盖为什么特别怕凉?
许多朋友有这种问题,就是膝关节特别怕凉,一年四季都觉得膝盖得捂着。稍有天气变化或者开空调就觉得膝盖难受。隐约觉得膝盖骨缝里“冒凉风”,恨不得大夏天都得戴护膝,穿秋裤。
这种膝关节怕风怕冷,见热得缓的情况属于“膝痹病”的一个特点。现代医学诊断的膝骨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痛风、滑膜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疾病都可能有类似表现。
膝痹病的特点包括:疼痛,关节挛缩活动不利,疼痛,反复肿胀或变型。又称“骨痹”、“鹤膝风”等。
《素问·宣明五气》中指出:“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肝肾不足,邪气留滞,导致筋骨脉络不通而成病。膝关节周围肌肉,关节、皮肤发凉,固定性剧痛或挛缩拘急许多是因为肾阳不能温煦下焦,复加外斜风寒侵袭,或外伤损伤血脉,气血不得濡养所致。就是说,人体自身温热不足,和体质身体状态有关,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同样环境下,有的人膝盖特别怕冷,有人觉得热。
另外,自然界中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特征,人体体质虚弱不能适应自然界六气变化的时候就被其侵袭,风寒趁虚而入,侵袭人体,流注膝关节,就成膝痹病了。
现代医学也观察到,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包裹较其他部位少,而且活动多,离心脏较远。如果有过外伤或者骨关节炎等炎症状态,会对寒冷刺激特别敏感。这也就是为什么膝盖怕凉是许多膝关节疾病的前兆,也是许多疾病的长期伴随症状。
膝关节疼痛怎么办?
不同原因的膝关节疼痛有不同处理方法,膝盖受过伤的,一定要注意避免再次损伤,减少剧烈活动,比如蹲起跳跃登山等等。如果是明确有骨关节炎风湿性疾病的,一定要控制炎症因素,注意饮食和休息,增强自身免疫力。同时在温暖舒适的环境做适量的锻炼,比如骑车游泳散步等活动,增加肌肉力量。一定注意平时保暖,避免过渡耗散卫气,秋冬适当的选择一些温补的食物药物。症状明显的话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一些外用中药、治疗,比如中药外敷、膏摩艾灸、穴位贴敷等等。
女人过了40岁就膝盖疼?
很多女性朋友过了40岁,就觉得膝盖经常出现疼痛,上下楼不舒服,或者白天穿高跟鞋的时候晚上会膝盖隐隐作痛,担心是不是自己得了关节炎,更有人甚至会担心自己会不会过几年就要做手术了?老年时候会不会就得关节置换了。
其实可以明确的是,膝关节的相关问题是和年龄、性别、工作生活运动习惯密切相关的。
女性身体有特殊的代谢特点,四十岁左右的女性朋友,许多人会因工作生活节奏快,运动量减少,身体自然代谢速率降低而影响激素水平。会陆续发现自己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睡眠质量减退,容易肥胖等状态。而这些状态都是因为随着身体雌性激素水平变化而产生的。
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是人体的一个正常过程,40岁以后的女性进入了一个相对快速变化的阶段。关节软骨和骨质当中胶性物质受雌激素水平影响开始逐渐流失,导致膝关节踝关节周围软骨弹性减退,软骨下骨的骨质脆性增加,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强度降低。这些慢慢发生的变化都会导致膝关节的不舒服。
遇到这种膝关节疼痛不舒服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有问题呢?怎么防止这种情况加重呢?
一般来说,如果轻微的膝关节不适,症状比较轻,通过休息就可以缓解疼痛。发作不是很频繁的话,就不用太担心。可以通过调整运动喜好,偶尔自行外用药物即可。如果频繁出现疼痛肿胀,而且越来越重,反复发作,休息后也得不到缓解,就需要及时就医咨询检查。
如何防止情况加重?
30岁左右或者更年轻的时候,关节骨、软骨、肌肉韧带强度弹性都非常好,关节是个稳定结构,在这个年龄段的朋友即使有过量运动、寒冷刺激、穿高跟鞋等情况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而40岁以后就要尽量避免这些不良刺激,减少穿高跟鞋,适量运动,不要过量的让膝关节负重撞击摩擦,比如登山,过量跳绳或者没有基础训练就去长跑等等。可以选择骑车,慢跑,游泳等相对柔和适量的运动,提高局部肌肉韧带强度,又不至于磨损关节软骨。平时饮食注意清淡合理搭配,避免肥胖,减少关节负荷,注意膝关节周围保暖等等。注意到了这些,离骨关节炎就更远了一些。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可能导致年轻女性膝关节疼痛,比如先天发育不良,由于青春期发育骨关节或者半月板发育不良导致的膝盖异常受力,在一定年龄段才出现症状也是比较常见的。很多都是三十岁左右才发现的。如果大家觉得自己的膝盖疼痛的比较剧烈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或者疼痛前有明显诱因如外伤,那么就需要及时求助你身边的医生朋友了。
膝痛病——冬季防寒胜服药
许多膝痛病患者反映:疼痛症状的加重也与寒冷潮湿刺激有很大关系。
自古许多医家认为痹症成因多以“肝肾不足,邪气妄入”为主。《素问•气穴论》篇中与骨痹相关的论述也说道“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于溪谷也。”指出了骨痹发病因素主要是寒邪久积。目前研究也表明与生活环境、寒冷潮湿刺激有关。
许多年轻人爱美,穿着不注意腿部防寒,裤子比较单薄。这就给了寒邪可乘之机。初入冬季的时候,阳气下沉内敛,人体的刚悍之气——卫气会被不断损耗,对于一些中老年人,肾阳不足或气血不能濡养关节时,关节局部就会是一个大的漏洞。膝关节处于人体下焦,本身寒凉湿气就容易侵袭下盘,一旦保护不好膝关节,极易引邪入里。所以预防膝痛病,冬季防寒胜服药。
工人日报记者 姬薇
来源: 工人日报
总是感觉膝盖发凉,是冻出来的吗?3个建议,让膝盖安稳过冬
大家最近有没有感觉,这个气温像是坐上了跳楼机,降得那叫一个快。明明国庆期间还是烈日炎炎,热得人都不想出门,这国庆一过,气温直接骤降十几度,也是把人冻得够呛,纷纷拿出了压箱底的厚外套。
在气温骤降的同时,也有不少的朋友们反应,自己手冷脚冷就算了,为什么这膝盖也一直发凉呢?难道气温真的对膝盖影响这么大?别急,今天就来解答大家的疑惑。
总是感觉膝盖发凉,是冻出来的吗?说实话,不一定。有可能是这个原因,但也可能不是冻出来的。
可能性一:低温刺激
有一些人,在秋冬季节没做好保暖措施的人,比如说一些“要风度不要温度”的人,他们秋裤不穿,护膝不戴,如果早上骑车、开电动车去上班,那么冷风就会穿透裤子,直接影响到膝盖部位,众所周知膝盖部位的脂肪层很少,所以在低温刺激下,膝盖部位的血液流动减慢,自然就会发冷,就跟我们的手脚部位一样。
但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对于膝盖发凉的人来说,大多还有一种情况,接着往下看。
其实,膝盖发凉我们还可以当做是膝关节炎的信号。
可能性二:膝关节滑膜炎
膝关节滑膜是膝关节囊的内层结构,能够分泌润滑液,并且帮助膝盖软骨提供营养、代谢废物,当滑膜吞噬细胞产生炎性因子的时候,就会引起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和膝关节损伤。
众所周知,人体的日常行动,膝盖都需要承受着上半身的压力,而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会对膝盖软骨进行一次磨损。这样的磨损是很细微的,只要我们注意一点,就能保持膝盖健康,但也有的人,运动过度,产生了很多小颗粒,再进入滑膜细胞后,就会产生炎性物质,而这就是导致膝关节滑膜炎的重要原因。
对于正常人来说,膝盖处血液循环及时,可以解决掉炎症因子,保持膝盖处在一个温热的状态,但是对于有关节炎的人来说,膝盖处的血液循环就会明显减弱,营养物质供应不足,膝盖摸起来就会有发凉的感觉。
所以,膝盖发凉从短时间看,可能是受冻了,但明明已经注意保暖了,还是发凉,那么就有可能是膝关节炎的信号了。
3个建议,让膝盖安稳过冬现在天冷了,很多人都出现了膝关节发凉的情况,而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办法,可能就是用热毛巾敷膝盖,这确实是一个办法,对于膝盖受冻,或者膝关节不好的人来说,可以尝试每晚泡脚的同时热敷膝盖,用40℃左右的温水热敷,15分钟左右即可。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别的办法,一起来了解下。
建议一:秋裤、护膝,该穿就穿
前面说到过,膝盖不像我们的腹部、腿部,膝盖部位的脂肪层很薄,所以也更容易受冻,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注意给膝盖保温,尤其是早上上班,在电动车前加个防护罩,或者是戴护膝,哪怕是开车上班,也要不能忘记穿秋裤,免得出车门的时候被寒风给冻着。
建议二:适量运动,重点是适量
冬天想要促进血液循环,最好的方式自然就是运动了,每天慢跑15分钟,或者是做一些针对性的肌肉锻炼,身体就能够感受到源源不断的热气,全身都会变得很暖和,膝盖也不例外。
不过冬天运动,厚外套记得脱掉,减少负重,在出汗之后要及时穿上,以免感冒。除此之外,建议运动时间不要太早,最好在6点之后,等天亮些再出门,而且每天的运动量不能过多,也不要太激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能够暖身体就够了。
建议三:控制体重,减轻膝盖受力
在膝关节炎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是肥胖人群,膝盖的受力较大,而且在冬天本来就穿衣更多,所以冬天也是膝关节炎的高发季节。还有的人,喜欢在寒冷的冬天吃火锅,吃烤肉,这无可厚非,但前提是得控制体重,不要让高热量的饮食带来肥胖的后果,对膝盖来说可能会不堪重负,所以控制体重还是有必要的。
体重的控制标准可以根据BMI来计算,BMI=体重/(身高*身高),数值在18.5到23.9之间为佳。如身高161 公分,体重55公斤的女性,BMI=55/(1.61*1.61)≈21.2,在标准范围内,属于正常体重。
以上这些就是关于冬天养护膝盖的一些建议,当然想要养好膝盖,光靠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还是得足够重视膝盖健康,比如说定期做检查,出现问题及时治疗,多吃点肉蛋奶补充营养等,只有通过全方位的综合护理,膝盖才能安稳过冬,我们才能远离膝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