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对男性(肥胖对男性健康的影响)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2023中国肥胖地图发布!全国41.1%男性体重超重

转自 |健康时报

8月17日,《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报告发表于学术期刊Diabetes,Obesity and Metabolism(IF:5.8),绘制出了一幅数字版的“中国肥胖地图”,按照我国超重和肥胖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1580万成年受试者中超重人群占比34.8%,肥胖人群占比14.1%。

关注“大肚腩”,全国41.1%男性体重超重

报告数据显示,从肥胖的“性别差异”来看,超重和肥胖在男性中比女性更普遍,超重男性占比41.1,女性占比 27.7%,肥胖男性占比18.2%,女性占比9.4%。

“男性更容易肥胖有几方面的原因,通常与其在生活或工作中所受压力和情绪有关。一是长期的过高压力和不良情绪易导致内分泌激素分泌紊乱,主要是应激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既公众通常所指的激素)分泌大量增多,起到对抗胰岛素作用,增加腹部脂肪堆积,引起以“将军肚”为特征的腹型肥胖。二是为缓解压力和释放情绪,男性常常会采取喝酒和过多进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为手段。除过量进食外,酒精往往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样也会促进肥胖形成。三是睡眠问题。长期的睡眠不足或不规律,也会通过打破能量平衡而导致男性肥胖。”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伍学焱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另外,从肥胖的“年龄差异”来看,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在不同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差异,男性的“肥胖高峰年龄”通常比女性小。男性超重患病率在50至54岁达到峰值(55至59岁保持不变),女性则是在65至69岁达到峰值;男性的肥胖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则是70-74岁。

糖尿病前期、脂肪肝,近九成肥胖患者存在并发症

整体人群中,最常见的肥胖相关并发症是脂肪肝(34.9%)、糖尿病前期(27.6%)、血脂异常(24.9%)和高血压(17.6%)。与健康体重参与者相比,超重/肥胖参与者的并发症患病率明显更高(趋势P<0.001)。

“现代人因饮食不节和久坐少动,以腹型肥胖为主要特点的代谢综合征人群剧增。代谢综合征是2型糖尿病的关键预测因素,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代谢综合征早期就存在血管功能的病变,随着病程延长,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会相继出现。”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内分泌免疫科副主任李步满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伍学焱教授向记者分析道,实际上,肥胖很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在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我们需要胰岛素协助摄血糖进入细胞线粒体产生能量。如果胰岛素抵抗,就会使得血糖不能被组织细胞的线粒体所利用,于是就在脂肪组织内以脂肪的形式被储存起来而加重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的因素之一。

“很多肥胖的患者,早期比较明显的症状是脖子上会出现‘黑棘皮’,‘黑棘皮’是高胰岛素血症所导致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警示,预示着糖尿病的正在靠近。所以,肥胖的患者,如果胰岛素异常高,应尽快就医,医生会建议改变生活方式,甚或使用增强胰岛素敏感的药物,例如二甲双胍,减少胰岛素在血液中的量,从而延缓甚至阻止糖尿病的发生。”

李步满认为,预防肥胖并发症,早发现、早评估、早干预是重要策略。代谢综合征是生活方式病,管住嘴、迈开腿、中医药综合干预调理等是必要的措施。

来源: 潇湘晨报

男科古今丨不容忽视!肥胖,还会对男性造成这些伤害!

开栏语

【男科古今】是广东省中医院男科团队开办的科普专刊,主要针对男性的“难(男)言之隐”,宗上工之旨,博古采今,奉上专业指导与建议,为男性健康保驾护航。

刘先生,男,61岁,因“确诊前列腺癌1年余,神疲乏力明显1月余”来到广东省中医院男科陈志强教授门诊就诊。刘先生自诉2022年体检发现前列腺癌特异抗原指标升高,穿刺病理确诊前列腺癌并已经有骨转移,经过内分泌药物治疗后各项指标基本正常,骨转移灶也己消失,主诊医师认为效果良好。但是陈先生陈述全身乏力、疲倦等症状未见改善,而且近一个月有加重趋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陈教授详细了解病史发现,刘某除了患有前列腺癌正在药物治疗之外,从2014年开始就发现有“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BMI 30 kg/m²,医生劝诫他适当控制体重,清淡饮食,增加运动,但因工作原因,刘某应酬较多,饮酒、暴饮暴食得不到纠正,平素从不运动,2015年又并发中风,好在发现和治疗得及时,遗留左侧肢体轻度偏瘫,但刘某仍然未能调整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

陈教授在中医四诊时发现,刘某体型肥胖,尤其腹部肥胖明显,神疲乏力,胃口一般,小便调,大便时有便秘,眠差,舌淡,苔白,脉沉。

结合目前抽血指标,明确西医诊断:1.前列腺癌;2.高血压(极高危组);3.2型糖尿病;4.高脂血症;5.肥胖症;6.疲劳综合征。

中医诊断:1.前列腺癌(积聚类病);2.虚劳。病机为气血两虚,脾肾两虚,痰瘀互结。其疲劳原因除了前列腺癌等疾病之外,与肥胖也有关。遂予中药内服,并嘱其适当锻炼,清淡饮食,服药2周后,神疲乏力症状好转,继续调方服药1月后,刘某精神好转,轻度乏力,胃纳可,二便调,每晚睡眠可达6小时。嘱其继续保持规律作息,适当增加抗阻力运动,定期门诊复诊。

健康科普

01 判断肥胖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1. 一般指标: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和腰臀比,体脂含量(BF)、内脏脂肪面积(VFA)、标准体重百分率;

2. 代谢指标及肥胖并发症评估:需要由专业的人员,比如医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器官功能测定(如心、肺、肝、肾),代谢状态(糖脂代谢指标)和内分泌指标(如甲状腺功能、性腺功能及下丘脑-垂体功能)评估,必要的时候还应测定炎症因子和免疫指标,从而根据代谢异常程度或并发症多少对肥胖程度进行评估。

02 测量肥胖最常用的指标BMI是怎么计算的?怎样判定为肥胖?

计算公式:BMI(kg/m²)=体重(kg)/身高²(m²)

根据WHO BMI分类:

①低体重:BMI<18.5 kg/m²

②正常体重:18.5 kg/m²≤BMI<25kg/m²

③超重:25 kg/m²≤BMI<30 kg/m²

④肥胖:BMI>30 kg/m²

根据中国BMI分类:

①低体重:BMI<18.5 kg/m²

②正常体重:18.5 kg/m²≤BMI<24 kg/m²

③超重:24 kg/m²≤BMI<28 kg/m²

④肥胖:BMI>28 kg/m²

03 男性肥胖容易患哪些疾病?

1. 糖尿病高发。男性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美国糖尿病协会曾调查研究显示:轻、中、重度肥胖者发展成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2、5、10倍。因为体脂的堆积会造成胰岛素抵抗降低肌肉和其他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最终发展为2型糖尿病。

2. 高血压高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率为78%,肥胖人士饮食无节制,高糖饮食会引发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长期就容易导致高血压。

3. 高血脂高发,进而引起冠心病。肥胖容易引发高血脂,这很可能会导致血管动脉硬化,进而引起冠心病。而且,肥胖还会促使左心室肥大,可能引起心脏舒张功能障碍,甚至导致心脏衰竭。

4. 容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会使上呼吸道因软组织和脂肪过度发育,而使呼吸道变得狭窄。这也致使上呼吸道的肌群变得松弛,所以极易发生上呼吸道阻塞,导致睡觉时出现呼吸功能障碍,甚至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研究显示,大部分患者减肥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5. 肥胖影响关节及骨骼生长。肥胖者的体重对骨骼和关节等运动系统,特别是对脊椎和下肢会造成额外的负担。骨骼、关节等组织长期支撑着过重的体重,久而久之必然积劳成疾,引发关节炎、肌肉劳损等疾病,从而使你感到腰腿肩背酸痛,甚至造成关节变形,严重影响肢体活动。

6. 肥胖可能造成不育。肥胖可能会降低男性精子的质量,影响生育能力。

因此,男性朋友们,别再让自己胖下去啦,保持好身材,做健康男性!

更多专业问题,请关注“广东省中医院男科”微信公众号,或通过“广东省中医院服务号”挂号男科专家咨询问诊。

学术带头人

陈志强教授

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原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兼大外科主任,外科学术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擅长:

泌尿外科和男科疑难病症的中医与中西医结合诊疗。包括前列腺疾病、不育症、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及感染、性功能异常、生殖系统相关器官与肾上腺病变、尿石症等病症。

出诊时间及地点:

周一上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前列腺专科

周四下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泌尿外科

周五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男科

男科古今丨前列腺癌广泛转移,中医蜂针解难题

男科古今丨立夏节气,男性如何保健?

男科古今丨新婚遭遇这个尴尬后……

供稿:陈志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

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王军飞

责任编辑:陈佳佳

41.1%男性体重超重!2023“中国肥胖地图”发布

转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8月17日,《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报告发表于学术期刊Diabetes,Obesity and Metabolism(IF:5.8),绘制出了一幅数字版的“中国肥胖地图”,按照我国超重和肥胖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1580万成年受试者中超重人群占比34.8%,肥胖人群占比14.1%。

关注“大肚腩”

全国41.1%男性体重超重

报告数据显示,从肥胖的“性别差异”来看,超重和肥胖在男性中比女性更普遍,超重男性占比41.1,女性占比 27.7%,肥胖男性占比18.2%,女性占比9.4%。

“男性更容易肥胖有几方面的原因,通常与其在生活或工作中所受压力和情绪有关。一是长期的过高压力和不良情绪易导致内分泌激素分泌紊乱,主要是应激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既公众通常所指的激素)分泌大量增多,起到对抗胰岛素作用,增加腹部脂肪堆积,引起以“将军肚”为特征的腹型肥胖。二是为缓解压力和释放情绪,男性常常会采取喝酒和过多进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为手段。除过量进食外,酒精往往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样也会促进肥胖形成。三是睡眠问题。长期的睡眠不足或不规律,也会通过打破能量平衡而导致男性肥胖。”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伍学焱教授告诉记者。

另外,从肥胖的“年龄差异”来看,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在不同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差异,男性的“肥胖高峰年龄”通常比女性小。

男性超重患病率在50至54岁达到峰值(55至59岁保持不变),女性则是在65至69岁达到峰值;男性的肥胖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则是70-74岁。

糖尿病前期、脂肪肝

近九成肥胖患者存在并发症

整体人群中,最常见的肥胖相关并发症是脂肪肝(34.9%)、糖尿病前期(27.6%)、血脂异常(24.9%)和高血压(17.6%)。与健康体重参与者相比,超重/肥胖参与者的并发症患病率明显更高(趋势P<0.001)。

“现代人因饮食不节和久坐少动,以腹型肥胖为主要特点的代谢综合征人群剧增。代谢综合征是2型糖尿病的关键预测因素,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代谢综合征早期就存在血管功能的病变,随着病程延长,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会相继出现。”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内分泌免疫科副主任李步满告诉记者。

伍学焱教授向记者分析道,实际上,肥胖很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在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我们需要胰岛素协助摄血糖进入细胞线粒体产生能量。如果胰岛素抵抗,就会使得血糖不能被组织细胞的线粒体所利用,于是就在脂肪组织内以脂肪的形式被储存起来而加重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的因素之一。

“很多肥胖的患者,早期比较明显的症状是脖子上会出现‘黑棘皮’,‘黑棘皮’是高胰岛素血症所导致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警示,预示着糖尿病的正在靠近。所以,肥胖的患者,如果胰岛素异常高,应尽快就医,医生会建议改变生活方式,甚或使用增强胰岛素敏感的药物,例如二甲双胍,减少胰岛素在血液中的量,从而延缓甚至阻止糖尿病的发生。”

李步满认为,预防肥胖并发症,早发现、早评估、早干预是重要策略。代谢综合征是生活方式病,管住嘴、迈开腿、中医药综合干预调理等是必要的措施。

来源: 浙江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