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肥胖疫苗(长胖的疫苗)
多地开打第二剂加强针,专家称预防重症作用显著
中新网北京12月17日电(韦香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14日公布《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这也表示,我国新冠疫苗第四针接种来了。专家们呼吁,加快推进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从国内外新冠肺炎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这部分人群接种疫苗获益明显。
12月16日,北京市朝阳区东风乡疫苗接种点,市民入内准备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多地启动第四针新冠疫苗接种
目前,北京、广州、杭州等地已经陆续启动第四针新冠疫苗接种。
据“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消息,15日,万寿路街道新冠疫苗接种点就为辖区144位符合条件的市民进行了第二剂次加强免疫的接种,其中44人为60岁以上老年人群,100人为感染高风险人群。为了照顾年龄较大老人,该街道还准备了“暖心巴士”把居民送到接种点接种。
据“广州疾控i健康”微信公众号14日消息,中国疾控中心在广州市提前开展新冠病毒疫苗第二次加强免疫接种研究,现公开招募1.4万人(18-59岁7000人,≥60岁7000人)参加。招募入组条件为已完成第一剂加强免疫(俗称的第三剂接种)后满6个月的18-59岁和≥60岁人群,且之前未感染过新冠病毒者。15日消息称,各区还有少量招募名额。
据浙江新闻客户端消息,15日,杭州各区、县(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新冠疫苗接种点均已开始提供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图为一位市民通过鼻喷方式进行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哪些人要打第二剂加强疫苗?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现阶段可在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第二剂次加强免疫与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时间间隔为6个月以上。
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表示,从国内外新冠肺炎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60岁以上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以后容易发生重症甚至危重症,因此这些人接种疫苗获益是最大的。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继明接受中新网采访时也说道:“我们国家的政策,包括我们作为专业人士一直在呼吁,60岁以上老人、有基础疾病、免疫缺陷或者重度抽烟、肥胖、糖尿病等高危人群一定要打疫苗。”
张继明介绍,今年3-6月份,他所在的定点医院中,危重型新冠感染者中将近90%没打疫苗。
“实际上,疫苗对重症的预防作用非常显著。”他还提到,高危人群即使得过新冠,还有可能会再感染,因此开展第二剂次加强疫苗接种非常必要。
为什么推荐序贯接种?
根据实施方案,所有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的疫苗均可用于第二剂次加强免疫。目前所有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的疫苗均可用于第二剂次加强免疫。优先考虑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即选择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进行加强接种),或采用含奥密克戎毒株或对奥密克戎毒株具有良好交叉免疫的疫苗,实施方案推荐了9种组合。
制图:韦香惠
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我国就已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在此之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等专家也曾多次呼吁进行序贯接种。
张继明表示,序贯接种是非常重要的举措,效果更好。他建议,如果前三针接种了灭活疫苗,第四针可以接种国内已有的腺病毒载体、CHO重组蛋白、流感病毒载体等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肌肉注射和吸入式两种接种方式都可以选择。
不过,目前所有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的疫苗中,有一部分还需地方进一步部署。据“浙江新闻客户端”消息,杭州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所所长刘艳介绍,目前杭州除成都威斯克重组新冠病毒疫苗(sf9细胞)、北京万泰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浙江三叶草重组新冠病毒蛋白亚单位疫苗(CHO细胞)、神州细胞重组新冠病毒2价S三聚体蛋白疫苗尚待省级部署下发外,其他种类新冠疫苗均有提供。(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日本研究人员找到“抗肥胖疫苗”?
据《朝日新闻》报道,由大阪市立大学和东京大学等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23日宣布,通过向人体内跟肥胖有关的肠道菌群注射某种特定疫苗,可以让试验用的小鼠做到吃不胖。这项最新研究发表在美国消化器官病学会杂志上。
日本研究的“抗肥胖疫苗”工作原理示意图(图据《朝日新闻》)
据了解,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它们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还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可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由大阪市立大学和东京大学等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以肠道菌群为重点,研究出了可以提高肠粘膜免疫力的一种疫苗。
在试验阶段,研究人员把肥胖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移植到16只无菌小鼠体内,并每天给它们吃高卡路里饵料。研究人员对其中9只小鼠注射一种特殊疫苗,让这些小鼠体内的肠道菌群作为粪便排出体外,从而减少肠道菌群的数量。最后,这9只小鼠体重比那些没有被注射特殊疫苗的小鼠轻了约12%。
大阪市立大学植松智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新疫苗,它可以减少特定的肠道菌群,让小肠对于葡萄糖的吸收变得不活跃,从而能够起到减肥和控制糖尿病的效果。它将来有可能成为一种让人吃再多也不会变胖的疫苗。”
据了解,这并不是世界首个试验阶段的“抗肥胖疫苗”。美国Braasch制药公司于2012年研发了一种减肥针剂,它能利用人体免疫系统对抗体重增加。可以使人们在食用高热量食物的同时,还能保持身材。它的工作原理在于,使人体免疫系统制造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的抗体。生长激素抑制素是由大脑和消化系统生成的一种激素,这种激素能抑制人体内其他的生长激素从而减慢新陈代谢,导致体重增加。重要的是,对人体至关重要的一些激素并不会受肥胖疫苗影响。
据了解,对于肥胖疫苗的研究仍旧处于早期,产品至少需要7-10年后才能上市,所有种类的疫苗仍需要大量研究来确认长期使用后的临床结果。
红星新闻记者 范旭 罗天 编译报道
编辑 彭疆
日本研究人员找到“抗肥胖疫苗”?
据《朝日新闻》报道,由大阪市立大学和东京大学等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23日宣布,通过向人体内跟肥胖有关的肠道菌群注射某种特定疫苗,可以让试验用的小鼠做到吃不胖。这项最新研究发表在美国消化器官病学会杂志上。
日本研究的“抗肥胖疫苗”工作原理示意图(图据《朝日新闻》)
据了解,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它们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还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可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由大阪市立大学和东京大学等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以肠道菌群为重点,研究出了可以提高肠粘膜免疫力的一种疫苗。
在试验阶段,研究人员把肥胖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移植到16只无菌小鼠体内,并每天给它们吃高卡路里饵料。研究人员对其中9只小鼠注射一种特殊疫苗,让这些小鼠体内的肠道菌群作为粪便排出体外,从而减少肠道菌群的数量。最后,这9只小鼠体重比那些没有被注射特殊疫苗的小鼠轻了约12%。
大阪市立大学植松智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新疫苗,它可以减少特定的肠道菌群,让小肠对于葡萄糖的吸收变得不活跃,从而能够起到减肥和控制糖尿病的效果。它将来有可能成为一种让人吃再多也不会变胖的疫苗。”
据了解,这并不是世界首个试验阶段的“抗肥胖疫苗”。美国Braasch制药公司于2012年研发了一种减肥针剂,它能利用人体免疫系统对抗体重增加。可以使人们在食用高热量食物的同时,还能保持身材。它的工作原理在于,使人体免疫系统制造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的抗体。生长激素抑制素是由大脑和消化系统生成的一种激素,这种激素能抑制人体内其他的生长激素从而减慢新陈代谢,导致体重增加。重要的是,对人体至关重要的一些激素并不会受肥胖疫苗影响。
据了解,对于肥胖疫苗的研究仍旧处于早期,产品至少需要7-10年后才能上市,所有种类的疫苗仍需要大量研究来确认长期使用后的临床结果。
红星新闻记者 范旭 罗天 编译报道
编辑 彭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