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大便干结(肥胖多便)
糖尿病肥胖、大便不畅,送你一个方子,刮脂通便,体重也降了
你是否知道,糖尿病肥胖患者常常伴随着大便不畅的问题?
长期大便不畅,使得肠道内的废物和毒素无法及时排出,这些有害物质在体内积聚,不仅加重了糖尿病的症状,还会导致体重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糖尿病肥胖者的大便不畅,往往是因为痰湿内蕴,使得肠道功能受阻。痰湿不除,大便不畅,体重自然难以减轻。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中医认为,糖尿病肥胖患者的大便不畅,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01痰湿内蕴
糖尿病肥胖之人,多因饮食不节,痰湿内生。痰湿阻塞气机,导致大肠传导失司,形成便秘。
表现为形体肥胖,大便黏腻不爽,排便困难。
治则燥湿化痰,理气通腑:通过燥湿化痰,恢复气机的通畅,使大肠传导功能得以恢复。
方子参考:泽泻 荷叶泡水
02气阴两虚
糖尿病肥胖者,往往因为气阴两虚,导致大肠推动无力,从而引起便秘。
常见症状有口干舌燥,神疲乏力,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
治则益气养阴,润肠通便:通过补益气阴,增强大肠的推动力,同时润肠通便,缓解便秘症状。
方子参考:生地黄 麦冬泡水
03湿热内蕴
糖尿病肥胖者若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易生内热。湿热内蕴,导致大肠失润,大便干结。
可伴有口苦口干,腹部胀满,小便短赤等症状。
治则清热利湿,润肠通便:清除湿热之邪,滋润大肠,使大便通畅。
方子参考:茵陈 栀子泡水
案例分享
张先生,身高175cm,体重却高达85公斤。糖尿病和肥胖问题一直困扰着他。除了体重过重,张先生还深受便秘之苦,大便干燥,排便困难。
经过详细的诊断,我为他开具了一个方子:泽泻、荷叶、生地黄、麦冬、茵陈、栀子。
方中泽泻、荷叶利水渗湿,生地黄、麦冬养阴润燥,茵陈、栀子清热利湿。全方共奏燥湿化痰、养阴润燥、清热利湿之效,助力减肥。
同时,我还建议张先生调整饮食,增加蔬菜的摄入,适当增加运动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张先生的便秘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体重也逐渐下降。他的血糖控制也更加稳定,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胖、胃口差、腹胀便溏都是「湿」的警告!别让一时安逸摧毁余生
本文导读
千里之提溃于蚁穴,身体长久的小隐患总想着熬一熬就过去,熬一熬可能就熬到了尽头。文章带你了解常见的脾胃小不适如何产生并慢慢影响人体,进而酝酿疾病危机,并给出了三种调理的思路,希望能有所裨益。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经常食欲不振、吃东西后容易腹胀、容易消化不良,然后大便经常稀溏,经常感觉无力,身形肥胖浮肿或者消瘦,相比上班挣钱,却经常不在意,总说熬一熬就过去。
反正没接触中医以前,我也是这样觉得的,那时我比现在胖20斤,舌上白厚厚的苔也是现在的两倍,舌体也比现在胖大的多。
刚开始没在意,实在不舒服就吃点藿香正气水就熬过了,久而久之就生了一场大病,让我开始了中医的探索之路。
后来我知道了,胃口差、腹胀便溏、发胖这些很可能是湿气在体内集聚的信号。别小看湿气,常年缠绵的湿气积累可能就是让你生一百种疾病的开端。
现代人为何总易被湿困扰
天天听人说湿气重,你肯定是脾胃不好了。到底为什么湿气那么爱和脾胃纠结?!
这和它的生理功能有关。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供应各方面的需要,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活动的能源依靠于脾胃对每日摄取食物的消化转化能力,精气血津液的产生和充实都以脾胃的健运为基础。
如果脾失健运了,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往四肢肌肉输送,就会出现四肢乏力,形体消瘦或者肥胖;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往上输送,就会出现头晕、精神不振、视物模糊、耳聋耳鸣的症状,中医称之为清阳不升,清可以理解为一种由脾胃吸收食物营养转化的能量。
那么清气去哪了呢?清气这股能量当然没有少,只是能量没有很好地实现「脾精四布」,后果就是那些有能量有营养的东西都集聚在了中焦脾胃自己身上,这也是为什么脾虚会发胖。
有人说这不是好事吗,这样脾营养就充足了呀?然而需求总是有限度的,多余的营养物质囤积久了,就会腐烂变臭转为秽浊的垃圾——生痰生湿,「脾为生痰之源」「脾虚生内湿」就是这个道理。
现代人营养丰富不像以前的人粗茶淡饭,还干农活劳作很多,体内的湿气能经常通过出汗排掉一部分。所以那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进入人体后,没有运动又待在空调房里汗也没出一点,多余的营养经常会产生堆积变成「湿气」给脾胃带来很大负担。
现代人很少有人能饿着了,所以很多都是痰湿的体质。
很多人顶着个大肚腩说没问题啊,我体检很健康。只能说如果体检都能在检查早期100%发现隐患的话,现代医学就不会有这么多棘手的难题了。
从中医的角度看,脾胃虚弱两三天没问题,但如果一直处于虚弱的状态久了,那些没能运化的过剩营养就会泛益肌肤,堆积起来变成肚子上的脂肪或者内脏的脂肪,甚者肿物之类的结聚。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写道,「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就是这个道理。
抓住两点看脾虚
食物在胃里面腐熟以后,就交给脾来吸收营养了。脾主运化的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运化食物,一部分是运化水液。所以判断自己有没有脾虚可以通过以下这两个方面来作为简单的参考。
脾虚食物不运化(消化):容易出现消化不良、不想吃东西、或者吃东西后肚子发胀。因为脾自己消化的能力减弱了,所以主动发出身体的信号,告诉你不要吃那么多了,消化不了。
脾虚水液转枢不利:容易出现不喜欢喝水,小便次数少,大便中水份比较多、大便次数多拉不干净而且很黏。脾虚消化不了水液,都集中在脾胃那里,这时脾胃就像一个水库,再往水库里注水就要决堤了,所以身体告诉你不能喝水。
然后脾虚不能把水导引利用起来,水液就只能从排便中流失了,肠道中变成十分潮湿的环境,就会出现大便粘滞不爽,或者水太多运不走大便稀溏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外在表现来判断。
脾虚的外貌:皮肤偏暗黄蜡黄、大肚腩、体重超标肌肉松松垮垮、嘴唇暗淡无华、眼袋重等等。
顺应喜好健脾,不做无用功
人困的时候不是说吃鲍鱼燕窝就能补了,人困了休息就是补,人渴了喝水就是补,顺应脾特性的才是补。
而脾喜燥恶湿,在中医里面有说:治脾不治湿,非其治也。
所以治脾的基本思路就出来了:
一是补气以健脾。
任何脏器功能的减退都以气虚为先兆,气虚久了就变成了阳虚。我们说阴成形,阳化气。有形的食物可以理解为一种有形的阴份,而消化这些阴的东西就需要阳份的火力。而气属于阳,就是扮演这样一个角色,所以补足脾气为健脾第一要务;
二是化湿以健脾。
脾是营养精微转枢之地,稍有疏忽就容易让过剩的营养集聚而产生湿气,干燥的坏境是脾所喜欢的,所以清化湿气的方法能让脾恢复生机;
三是消食以健脾。
有人说,脾本来就是消化食物的。对的,但有时候脾胃功能虚弱的时候,就像人馁了,除了给他补充营养外,得让他早点下班休息才能恢复元气。
帮它做完消化食物的工作,减少工作的负担,才能让脾胃有多点时间休息,有自我修复的时间,不然每天食物消化不了产的生内湿反过来又会把脾胃给困厄住。
治脾的方子有很多比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理中汤等。
但是对于普通的养生人士来说,一是太复杂严重的情况就直接就医了,容不得自己用药的机会;二是喝中药的方式与慢慢调理身体的原则有点不协调,担心中药用力过猛而变生他疾;三是现代人普遍工作忙碌,若不是病入膏肓,想必是不可能有慢工细活来熬中药的时间了。
如果觉得熬中药麻烦,又不想太正式的喝中药调理,可以尝试一些药食同源的养生食材,随时随地不受限制。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每逢佳节重三斤?吃对也能助消化
每逢佳节重三斤,加上今年春节冷空气来袭,很多人不知不觉就吃多了。
不用慌,中医食疗不仅可以通过吃来消滞,还能细致地针对不同种类的食滞,给予不同的简单食疗方。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艳教授,教你聪明运用不同中药制代茶饮,节后消滞饮,还可根据不同状况不同体质来选择。
中药代茶饮,简便又百搭李艳表示,健胃消食的中药有很多,具体功效略有不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选用一种或多种药材配伍使用,每种药材10-20g为宜,开水冲泡3-5分钟即可饮用。
麦芽、神曲以及大麦茶
等主要针对米面等淀粉类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包括各类糕点或精制点心,汤圆甜品、油条馒头、炒粉炒面等。
山楂
主要针对食肉过多所致的消化不良,如肉类制品、油脂、奶酪、平素多食肥甘厚腻,山楂尤其适合。
莱菔子
也就是萝卜子,除了健胃消食外,还有降气化痰的作用,对于饱食后胀气,胸闷胸堵,或喉间有痰的人效果好;
陈皮
有行气健脾,燥湿止痛的作用,对于寒湿腹痛者效果明显。
清炖萝卜
材料:
白萝卜1个,高汤料适量,油、盐适量,葱花适量
做法:
锅中加入清水及高汤料,大火煮10分钟,白萝卜切块,油锅煎至微黄,放入汤中,加盐中火炖煮至软烂,撒上葱花,出锅。
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菇片、海带或者豆腐等。
功效:
白萝卜性凉、味甘,入肺,具有开胃健脾、清热降火、下气宽中、顺气化痰之效。
现代营养学认为,白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帮助机体增强免疫力,还有抗病毒、抗癌的作用,健康又美味。
决明子降脂粥
材料:
炒决明子15克,山楂50克,白菊花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炒决明子和白菊花同时入锅,加水煎煮2次,滤出药液后与洗净的粳米、去核的山楂同时煮成粥。
功效:决明子和菊花具有清肝泄火、明目的作用,山楂则可降脂化浊,适用于体格壮实、肥胖,或大便干结者。大便稀溏者慎用。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宋莉萍
图/视觉中国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