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率增加(肥胖率变化动图)
全球肥胖人口超十亿 青少年肥胖率增加了三倍多
世界卫生组织3月1日援引一项研究结果说,2022年全球肥胖人口已超过十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其中,约1.59亿肥胖人口为5岁至19岁儿童或青少年,8.79亿为成年人。
研究论文2月29日由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刊载。论文写道,1990年到2022年间,全球5岁至19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增加了三倍多;成年人肥胖率达43%,增加一倍多。从性别上看,成年女性肥胖率增加了一倍多,成年男性则增加了近两倍。
世卫组织营养和食品安全司司长弗朗切斯科·布兰卡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过去,我们总是认为肥胖是富人的问题。如今肥胖是个世界性问题。”
这项国际研究由来自多个国家、逾1500名研究人员参与,从3000多项研究中收集了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计超过2.2亿人的数据,被认为是颇具权威的独立调查。研究人员以身体质量指数(BMI)为衡量标准,即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BMI在18.5至25之间代表体重正常,25至30为超重,不低于30则为肥胖。
结果显示,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包括许多先前长期存在营养不良问题的中低收入国家,肥胖已变得比体重不足更常见,越来越多国家因此面临营养不良的“双重负担”。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说法,体重不足、超重和肥胖都属于营养不良。
截至2022年,全球约5.32亿人体重不足,其中包括1.83亿成年女性、1.64亿成年男性、7700万女孩和1.08亿男孩。与1990年相比,女孩、男孩和成年人中体重不足者占比分别下降了五分之一、三分之一和一半。
论文指出,一些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面临的营养不良“双重负担”增加得最为严重,包括加勒比海和中东部分地区。这些地方的肥胖人口比例甚至高于许多高收入国家。
研究报告主要作者、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马吉德·伊扎蒂说,儿童肥胖率的上升“非常令人担忧”,而与此同时,仍有数以亿计的儿童食不果腹。“要解决这两种形式的营养不良问题,我们必须大力提高健康营养食品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
专家指出,肥胖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提升糖尿病、心脏病、部分癌症等的发病风险,而幼年肥胖影响更大。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为遏制肥胖人口增长,需要采取多项措施,如对高糖食品征税、推广健康的学校餐饮等。“重要的是,这需要私营部门的合作,它们必须对其产品的健康影响负责。”
研究:美国肥胖率上升 尝试减肥成年人增加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据英国路透社12月19日报道,美国一项新修订的报告表明,随着美国肥胖率的上升,尝试减肥的美国成年人比例略有增长。
基于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人员最初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报告指出,在过去三十年中,超重和肥胖的成年人比例从53%飙升至66%。他们还表示,在同一时期,减肥人群的比例从56%下降到49%。
但今天研究人员对上述报告进行了修订,并指出他们没有考虑调查1999年之后减肥方面工作发生的变化。研究人员考虑到调查问题的变化后,计算出截至研究期结束时,超重和肥胖的成年人比例实际上升至58%。
高级研究报告作者、佐治亚州南部大学的公共卫生研究员张健(音译)表示,“看起来成年人尝试减肥的比例略有增加。”张健指出,“然而,今天的成年人实际上比几十年前的受访者要更加重。我们发现对于体重完全相同的超重成年人,近来受访者与几十年前的受访者相比,尝试减肥的可能性偏小。“
修订后的报告还指出了撤回前报告的局限性。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国受访者的体重和任何减肥的尝试都可能是不可靠的。因为许多人所报告的体重低于实际体重,并且报告的减肥后体重也比实际减肥后体重要轻。其所做的调查,从本质上来讲,也不是旨在证明任何特定的减肥尝试是否或如何直接导致人们减掉多余体重的受控实验。(实习编译:郭星 审稿:刘洋)
扎心!官方公布:过去五年,中国人长胖了
12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李斌在会上提到,我国居民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居民平均身高持续增长。我国18-44岁的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厘米,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1.2厘米和0.8厘米。6-17岁的男孩和女孩各年龄组身高平均分别增加了1.6厘米和1厘米。
同时,《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
李斌在会上也指出,我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慢性病患病/发病仍呈上升趋势。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和癌症发病率与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说:超重肥胖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种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一轮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所以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较快、流行水平较高、全人群均受影响来描述当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势,这也预示着这项工作将面临巨大挑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只要努力,超重肥胖的防控还在机遇期。
国家癌症中心主任:
中国癌症5年生存率上升到40.5%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大家对癌症都很关注,癌症也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这一方面国家有没有什么考虑?
中科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加上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环境暴露等一些原因,使我国癌症发病仍然处于逐渐上升的态势。目前,我国癌谱正处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癌谱过渡的阶段,像发达国家高发的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不断上升,以发展中国家高发的消化道癌症比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有所下降,但整体负担仍然较重,癌症整体防控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关于癌症生存率问题,赫捷介绍,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在近十年来已经从30.9%上升到40.5%,提高了将近10个百分点。但是与发达国家5年生存率还有一些差距。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国家癌症发病的前几位恶性肿瘤大部分是预后比较差的,比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像刚才提到的食管癌、胃癌、肝癌都是预后比较差的。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人群还相对比较少,大众主动参加防癌体检的意识还不够强,大多数患者在发现癌症的时候就已经是中晚期了,因此它的治疗效果比较差。此外,临床规范化诊治以及同质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赫捷表示,要想提高癌症生存率,预防和早诊早治是比较关键的。国家近年来在推进癌症防治方面下了大力气,将癌症防治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15个行动专项,先后颁布实施了两轮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去年,10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提出实施八个重大行动,其中早诊早治推广行动是八大行动之一。未来,将从优化服务供给和引导服务需求两大方面同时发力,推进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向纵深发展。
本文综合自中国新闻网
来源: 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