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进去困难(肥胖遇到的九大尴尬)
中年男子310斤 重度肥胖引发心衰伴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25日电(李晓晖)代谢综合征、心脏衰竭、严重的肝硬化、呼吸困难,这可不是一位老年患者的身体指标,310余斤的赵先生(化名)是一名重度肥胖患者,由于体重巨大,他的身体机能每况愈下,情况危急。近日,经过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肥胖症与代谢病多学科诊疗中心全流程诊疗后,改善了心肺功能与身体机能,体重也逐渐下降,重获健康的赵先生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据了解,今年1月赵先生来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肥胖症与代谢病多学科诊疗中心就诊。徐东升主任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患者不仅体重超重,BMI为52Kg/㎡,还伴随严重的喘息,心脏超声显示射血分数为34%,正常人群为50%-70%,患有代谢综合征、心脏衰竭。于是,专家与赵先生充分沟通,为其制定了全流程诊疗模式方案,即院前减重:体重个案管理师跟踪随访病情变化、营养师给予饮食指导配合药物治疗,让患者先行降低一部分体重,改善患者的一般状态,使心肺功能适应手术的要求,同时保证患者的安全,当身体指标达标后,再进行后续治疗。
半年来,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肥胖症与代谢病多学科诊疗中心、心内科、营养科、精神心理科团队的共同指导下,赵先生的身体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体重下降了50余斤,BMI下降到42Kg/㎡,腰围由163cm缩小为141cm,心肺功能稍有所改善,喘息症状好转,性格也开朗了起来。
7月15日,赵先生为寻求手术治疗再次住院,完善入院检查后,患者心功能不全依然存在,麻醉风险极大。于是,普外一科徐东升、心内一科郝刚、麻醉科刘丽君等专家组织MDT讨论,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手术预案。经过术前周全的准备,在手麻科的配合下,为患者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手术中探查患者伴有严重的肝硬化,术中一旦出血,止血将相当困难。面对巨大的挑战,多科室团队密切配合、临危不惧,专家们用精湛细腻、操作娴熟的技术顺利完成手术。麻醉苏醒后的赵先生感慨万分,第一时间对医护人员表达了感谢,是医护人员的全力付出让他重获新生。
据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专家介绍,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肥胖往往伴随着多种疾病,如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黑棘皮病等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会导致患者的心脏、肺脏、脑部、血管、肝脏、肾脏等发生损害,严重时甚至死亡。
专家建议胖友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做到适度的运动、良好的睡眠、稳定积极的心态等,来达到一个稳定健康的体重,一旦出现体重进行性增加且伴有其它疾病时,要及时就医治疗。(完)
31岁男子体重220.5公斤 连走路都困难
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状况
近日,一名体重220.5公斤的超级肥胖症患者李先生,来到西京医院寻求医护人员帮助,希望通过减重手术解决困扰他多年的肥胖烦恼。
今年31岁的李先生身高178.5厘米,体重却达到了220.5公斤,被诊断为超级肥胖症。由于肥胖,李先生同时还有代谢合并症、重度脂肪肝、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度低氧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
为了减肥,李先生这些年没少下功夫,但都没控制住体重的增加,后来他还尝试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减肥,依然没有效果。2020年,李先生的体重更是飙升了30斤,不仅睡觉会憋醒、活动后会气促,还出现了黑棘皮症,就连走路都成了困难,严重影响他的正常生活。
李先生入院后,西京医院组织消化外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呼吸内科、心脏内科、营养科、心身科、内分泌科等进行术前多学科会诊,制定诊疗方案,最大程度保障手术安全。
消化外科主任季刚介绍说,将为李先生实施的“钥匙孔”手术会在腹壁打3至5个直径0.5-1.2厘米的小切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疤痕就会消失。但难点在于腹腔镜手术操作因为受到孔道数目的限制和手术部位的局限性,对邻近脏器的牵引有一定困难,影响手术视野,而且器械和光源同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术者对深度和距离的判断,同样增加了手术难度。尤其是具体到李先生这样的超级肥胖症患者,需使用加长的手术器械,对医生来说更是考验。最终,在医护人员默契熟练的配合下,为李先生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手术”。
术后第1天,李先生便可下床活动;术后第5天,李先生身体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肥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季刚主任介绍说,超重或肥胖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可引起一系列的全身性疾病,尤其腹部肥胖是导致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集聚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管住嘴、迈开腿是超重人群的瘦身良方。但对于诊断为肥胖症的患者,运动时有诸多限制,如有不慎有关节损伤风险,还可能会加重心肺负担,所以建议采用手术方式解除肥胖问题。
文/图 记者 高瑞
来源: 西安晚报
专家面对面丨重庆新冠肺炎专家顾问组副组长:肥胖也会导致重症
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重医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述良 资料图
最近几天,重庆新冠肺炎新增确诊人数增速放缓,这是否意味着市民们可以暂时松口气了?2月8日,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重医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述良在接受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越到防控的关键阶段,我们越要持续做好“防、控、管”,目前还没有到可以放松的时刻。
还没有到决胜阶段,该隔离还是得隔离
郭述良介绍,因为管控得力,重庆的输入型病例明显减少,但接下来我们会迎来返工返学的浪潮,他们在外接触人的情况是不清楚的,所以仍然需要高度警惕,要对返渝人员进行网格化筛查,隔离疑似的病毒携带者和疑似的病例。
郭述良说:“面对新冠病毒,需要做的是‘防、控、管、治’。”他说“防、控和管”远比“治”更加重要,治疗只是针对病例的特殊手段,大家需要共同努力的事情,是防止疫情蔓延。
目前全社会的重心是防止并切断病毒的传播路径,筛查管控疑似病毒携带者,并妥善管理本地的二代病例。普通市民也要管住自己,虽然新增确诊病例增幅下降,但也没有到可以随意外出的时刻,大家还是需要在家自行隔离,没有到决胜阶段就都不要放松。
市民仍需做好防护,增强自身免疫力
郭述良表示,我们对新冠病毒还有好多不知道的地方,比如说仍不知道它真正的来源,病毒本身的出现和消除等等,也没有特效药,所以广大市民需要做的仍然是做好防护,比如戴口罩、勤洗手和消毒,同时注意粪口传播,不要与病人共用卫生间。
郭述良认为,普通人不要随意给自己开药来预防新冠病毒,市民需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免疫力来消灭病毒。大家要多睡觉,熬夜会使免疫力明显下降。同时注意舒缓自己的情绪,不要紧张焦虑,保持良好的心情,否则也会使得免疫力下降。营养的膳食也对免疫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避免重症需要做到“五早” 肥胖也是原因之一
面对新冠病毒感染,及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郭述良打了一个比方,病毒相当于“攻城”的敌人,自身的免疫力相当于“守城”的卫士,如果一旦拖延,让体内病毒增多,战斗力增强,那么自身免疫系统排出的“兵力”也会增多。两强相遇在体内战斗,最终会伤害自己的脏器,目前很多新冠病毒致死的病例都是因为脏器遭到损伤。
郭述良表示,大家需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要在病毒增多前及早就诊,等病情严重了才去治疗就容易变成重症患者。“针对新冠病毒,医院都采取了流程化和标准化的操作模式,工作重心之一是在确诊病例中识别容易重症化的病例。”
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都是容易“重症化”的人群,这类人群在确诊后要做到早期预防,不能出现感冒等叠加疾病,否则很容易让病情加重。郭述良表示,肥胖也是导致重症的原因之一,此前一位患者身高1米7不到体重却有80公斤左右,平时就会处于一个缺氧的状态,被新冠病毒感染后呼吸更加困难,脏器便容易受到影响。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钱也 实习生 王兴元 摄影 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