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的好吃(肥胖的宜食食物)

养生使者 0
文章目录:

提示:肥胖的人,瘦下来会有十几种好处,你可能知道的不全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想象一下,如果你能在一夜之间瘦下来,会发生什么?这个听起来有些荒唐的想法,实际上折射出许多人对减肥的期待。我们都知道,减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不过,当我们真的成功瘦下来后,确实会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当那些曾经肥胖的人成功瘦下来后,会收获哪些令人惊喜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仅局限于体重数字的下降,更涉及身心健康的全面提升。

最直观的变化莫过于外表的焕然一新。当多余的脂肪逐渐消失,人们会发现自己的面部轮廓变得更加分明,下巴线条更加流畅。这就像是为自己的脸庞进行了一次天然的"整形手术"。与此同时,身材也会变得更加匀称,曾经被脂肪掩盖的肌肉线条逐渐显现。这种变化不仅能提升个人魅力,更能增强自信心。

但外表的改变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好处隐藏在身体内部。当体重下降时,心脏负担会显著减轻。想象一下,如果你每天都要背着一个沉重的背包行走,突然有一天卸下了这个包,你会感觉多么轻松自在。这就是心脏在你减肥成功后的感受。血压和心率都会趋于正常,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不仅如此,关节也会感恩戴德。过重的体重就像是关节上的一个无形的重担,日复一日地增加磨损。当这个重担被卸下,关节仿佛重获新生,膝盖、髋部和脚踝都会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这意味着你可以更加自如地奔跑、跳跃,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各个系统相互影响。当身体减轻负担后,新陈代谢也会随之加速。这就像是给汽车换上了更高效的发动机,不仅运行更顺畅,还能提高燃料利用率。代谢加速意味着你的身体能更有效地燃烧热量,维持健康体重变得更加容易。

睡眠质量的提升是另一个令人惊喜的好处。肥胖常常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有关,这会导致夜间反复醒来,影响睡眠质量。当体重下降,这个问题往往会得到显著改善。你会发现自己睡眠更加香甜,醒来时更加神清气爽。良好的睡眠不仅能提高白天的工作效率,还能改善心情,增强免疫力。

说到免疫力,这也是减肥带来的另一大好处。脂肪组织不仅仅是能量的储存库,它还会分泌各种影响免疫系统的物质。当脂肪过多时,这些物质会导致慢性炎症,降低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减肥后,免疫系统功能会得到优化,使你更能抵御各种病菌的侵袭。

荷尔蒙水平的调节是减肥带来的一个鲜为人知但极其重要的好处。肥胖会扰乱体内多种激素的平衡,包括胰岛素、雌激素和睾酮。当体重回归正常,这些激素水平也会趋于平衡。对于女性来说,这可能意味着月经周期更加规律;对于男性,则可能带来性功能的改善。

减肥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试想一下,当你不再需要购买那些尺码特大的衣服,不再需要频繁就医,甚至可能减少某些药物的使用,这些都意味着实实在在的经济savings。更不用说,健康的身体可能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和职业发展机会。

心理健康的改善是减肥后最令人欣喜的变化之一。当你看到镜子里焕然一新的自己,当你能轻松完成曾经力不从心的任务,当你收到他人的赞美,这些都会极大地提升自尊心和自信心。抑郁和焦虑的症状可能会减轻,社交恐惧感也会逐渐消失。你会发现自己更愿意参与社交活动,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减肥成功后,你的味蕾可能会经历一次"重生"。长期的高糖高脂饮食会麻痹我们的味蕾,使我们对更微妙的味道失去感知能力。当你开始选择更健康的食物,逐渐远离垃圾食品,你会惊讶地发现,水果的甜美,蔬菜的清香,都变得如此鲜明。这不仅是味觉的重塑,更是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全新认知。

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常被忽视的减肥好处。研究表明,肥胖人群通常需要消耗更多的食物和能源。当大规模人群实现健康体重,这将显著减少全球粮食需求和碳排放。虽然个人的影响可能微不足道,但从全球角度来看,这无疑是对环境保护的一大贡献。

最后,让我们谈谈寿命。虽然长寿不是唯一衡量生活质量的标准,但它确实是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多项研究表明,保持健康体重可以显著延长预期寿命。这不仅仅是多活几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额外的时光将以更健康、更有活力的状态度过。

减肥带来的好处是全方位的,涵盖了身体、心理、社交和经济等多个层面。它不仅能改善当前的生活质量,还能为未来的健康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每一个成功减肥的人,都像是重获新生,拥有了重新定义自己人生的机会。

我们必须记住,健康的减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持续的努力。它不应该是一场短期的"战役",而应该是一种长期的生活方式的改变。通过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积极的心态,每个人都有潜力实现健康体重,享受减肥带来的诸多惊喜。

让我们以一个形象的比喻来结束这篇文章:想象你的身体是一座美丽的花园。肥胖就像杂草,遮蔽了花园的美景。当你通过科学的方法除去这些杂草,花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会焕发新的生机。鲜花绽放,果实累累,蝴蝶翩翩起舞。这就是减肥为你的人生带来的蜕变,一个全新的、更美好的你正在等待绽放。

参考文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2020).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人民卫生出版社.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意想不到!胖还能带来这些好处!网友:动摇了我减肥的决心!

意想不到!胖还能带来这些好处!网友:动摇了我减肥的决心!![看][看][看]

瘦子进医院就成盒子,胖子进医院好歹成瘦子[大笑][大笑]我以前感冒10多天直接掉到80斤[笑哭]那你体质更好!冷水澡我不行[呲牙]也是不能太胖,身上稍微有点赘肉没事我之前骑电瓶车被撞也是 只是皮外伤[微笑]之前手术,三天不吃不喝,进去108出来96,吃了一年才110[泪奔][泪奔][泪奔]闺蜜身高170,23年体重105斤,那时候免疫力很低很低,动不动就生病,支原体肺炎,一个月才好,瘦了20斤,感觉整个人都轻飘飘的,冬天风一吹能穿透骨头,今年胖到140没生过病,也不怕冷了[捂脸]本来这个体重就不胖 除非你是脂肪多肌肉少的人 那需要增肌 也不需要减体重 不然的话其实这个体重挺健康的人家消耗完脂肪才到肌肉[捂脸]只有肌肉的指不定饿死了那是过度肥胖,她这个体重是正常的不要节食减肥,节食减肥后面一吃就反弹的[捂脸]我那个时候是不在家,在别人家里想吃没得吃当时都很闹,我也不敢吃[捂脸]就硬饿着回家就狂吃然后都长回来了[捂脸]但是我忘不掉当时真的很没力气那种感觉要嘎一样[捂脸]起床走路都累的喘气[捂脸]之前小时候瘦摔下楼梯脚腕骨折了,现在胖了几年没生病了我这种 怕是直接进医院了[流泪][流泪]剖腹产三天没吃饭,除了第一天有点饿,后面慢慢也就习惯了[九转大肠]胖也是有好处的

千金难买老来瘦?微胖可能更健康

■记者 张楠

80岁以后,人体的最佳体质指数(BMI)应该是多少?

中国学者一项为期20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8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重或者轻度肥胖,可能是最有利于健康长寿的。这个现象被科研人员称为“肥胖悖论”。相关研究成果4月2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衰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副研究员吕跃斌和研究员施小明分别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发现“肥胖悖论”

当代人几乎谈“胖”色变,被认为“肥胖”的人往往面临歧视,肥胖甚至被视为一种世界性的流行病。在健康领域,超重(24≤BMI<28 kg/m2)或肥胖(BMI≥28 kg/m2)往往与慢性病和死亡风险关联甚密。

与既往认知相反的高龄老人“肥胖悖论”也许会让你吃惊。此前施小明团队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开放网络》和《美国医师学会会刊》的研究成果就报告了这一现象。

施小明团队基于1998年至2018年我国2.7万余名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随访数据分析发现,与BMI正常(18.5~23.9)的高龄老人相比,BMI小于18.5的低体重老人,死亡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失能风险增加30%左右,而超重和轻度肥胖者(24.0~31.9)相应风险却降低约20%。

然而,自“肥胖悖论”现象被发现以来,学界始终对其合理性存在争议。

此次该团队发表于《自然—衰老》的论文则基于死因别死亡风险、不同体成分容量指标、体重变化,确认并阐释了前期的“肥胖悖论”研究成果。

应有个体化体重管理策略

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该研究发现,BMI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全因死亡风险均呈“倒J形”关联,相应风险切点均处于超重和轻度肥胖区间。尤其是超重肥胖不再增加高龄老人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同时降低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在腰围方面也发现了类似的关联:较大的腰围对非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有保护作用。这可能因为脂肪为高龄老人提供了保护性能量储备。

吕跃斌告诉《中国科学报》,按照我国现行基于BMI的标准,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中20%为超重,一半左右是低体重,“很多低体重其实就是营养不良”。

文章分析指出,“倒J形”关联的原因,可能是脂肪容量过低会增加非心血管死亡风险,保持适宜的肌肉容量能够降低非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

因此,显而易见,不同BMI的高龄老人应有个体化的体重管理策略。文章建议,医务人员和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应更加重视老年人营养支持,预防体重不足,并保持高龄老人适当的体重和体成分。

对现行公共卫生指南提出挑战

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发现,对于低体重者,体重增加会降低死亡风险;对于超重和肥胖者,体重增加会大大升高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对于正常体重者,保持体重稳定时死亡风险最低。

《自然—衰老》同期配发的评论文章认为,这一结论对在高龄老人中应用现行基于BMI判定超重和肥胖标准的公共卫生指南提出了挑战。

2020年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高龄老人数量已达3580万人。这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其健康的庞大群体,其规模超过多数国家的总人口数。各国制定的体重管理指南主要基于一般成年人群证据,可能不适用于高龄老人。

这一问题已越来越得到业内同行关注。据吕跃斌透露,中国营养学会于2021年专门就“中国高龄老年人适宜体重与体重管理指南”进行正式立项,该指南有望年内发布。

谈及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施小明对《中国科学报》表示,老年人首先应当注重膳食多样化,尽可能吃多种食物,别凑合;其次注意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肉类(瘦)、蛋类、豆类、鱼类和海产品等;此外,多参与休闲活动,积极融入社会,有益于老人保持身心健康。

来源: 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