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李渊肥胖身体(李渊长得丑)

镜鉴青年 0
文章目录:

冷知识|唐朝的杨贵妃究竟有多胖?真实情况可能比你还轻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苏东坡的这首《孙莘求墨妙亭诗》知名度并不高,不过他创造性地将汉代的赵飞燕与唐代的杨玉环比作书法,并由此新生了一则成语“环肥燕瘦”,将两位史籍里的美女,贴上了固定的形象标签。

身轻如燕能作掌上舞的赵飞燕,基本符合封建时代以清瘦矍铄为主流的审美观。

至于杨玉环,虽然没有明确的体重记载,但仅凭白居易在《长恨歌》中那句“温泉水滑洗凝脂”,就能看出,这位独宠后宫十余载的美人,至少算不上骨感。

杨玉环本是唐玄宗的十八子李瑁的宠妃,后来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自此,世人以杨贵妃代称。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

这位以丰腴闻名的美人,若是真的如后人揣测的那般肥胖,又怎会让唐玄宗“从此君王不早朝”呢?,若是被误传,她的真实体重又该是多少呢?

01以肥为美

公元618年,唐国公李渊定都长安,建国号为唐。这个有胡人血统的王朝,在根源上的审美就与中原汉人有明显的差异。

李渊的祖父李虎曾因参与政变有功,官至太尉,被赐予鲜卑族大姓“大野氏”,死后还被追封为唐国公。

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鲜卑贵族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信一生显赫,他的长女是北周明帝的皇后,另一个女儿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而且李渊的妻子窦氏,也是鲜卑贵族出身。

由于要适应逐草而居的生活,游牧民族的女性需要剽悍的体魄,故而以健硕为美。

此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所创积累的的民间财富,也为盛唐女子的饮食提供了丰富的物资基础。

毕竟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无肉不欢的时代,谁也别嫌弃对方没减肥。

此前北方的汉人饮食以面食为主,口味也较为清淡。

而随着李唐王朝的建立,民间逐渐兴起了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风气,虽然牛羊这类高规格的肉食仅限于上层社会,但平民百姓用百鸡鸭鱼充作荤菜食材,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譬如孟浩然在《过故人庄》首句就写道:“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说明当时的食物中至少有鸡肉和小米饭。

在江南地域,民间对鱼肉也情有独钟,唐诗中有大量的诗词反映吃鱼的情形。

王维在《洛阳女儿行》中写:“侍女金盘脍鲤鱼”;白居易在《盐商妇》中写“红脍黄橙香稻饭”;就连世人心中以生活清苦而知名的诗圣杜甫,还是兴致勃勃的吃起了生鱼片“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

众多文人墨客笔下的生活印记处处都在暗示,在那个盛行吃货的年代,想要保持纤细的身材,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基于这样的背景,体态丰满的杨贵妃能得到唐玄宗的独宠,也就不足为奇了。

02 盛唐舞者

需要指出的是,以肥为美的“肥”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一身白花花的肥肉,在唐朝人的审美观里,美人都是体态健壮面容艳丽的。

那些幻想着穿越回唐朝,胡吃海塞后以一身臃肿的赘肉入宫的现代女性,还是算了吧。

唐玄宗的艺术修养很高,杨贵妃能让年过半百的他心旌神摇,说明她本人绝不是一个徒有其表的花瓶。

至少她独创的《霓裳羽衣舞》,就令唐玄宗沉迷不已。

《霓裳羽衣舞》是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可以称作唐玄宗前往月宫见到仙女的情景剧,耗费巨资描绘了虚无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

如果由满身肥肉的杨贵妃饰演仙女,闭上眼都能想象那画风有多辣眼,更何况是唐玄宗这样的品位不俗的文艺老炮呢?

自幼练舞的杨贵妃,全身应该多为匀称的肌肉,诗圣杜甫曾经远距离目睹过她的风采,并写诗称赞:“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这可比白居易在《长恨歌》里的描述更真实。

毕竟白居易出生时,杨贵妃已经去世了二十多年,经过安史之乱的洗劫,见过杨贵妃的人也难有幸存者,《长恨歌》所勾勒的杨贵妃形象,大多源自前辈人的道听途说。

写完《长恨歌》不久,白居易仍意犹未尽,于是怂恿朋友陈鸿写了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关于杨贵妃的身形,陈鸿是这样描述的:“纤秾中度,胖瘦适中,丰而不满,艳而不妖……”

通过这几句,至少能说明,杨贵妃是体态适中的肉感美人。

《开元天宝遗事》曾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63岁那年,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阴凉处的纱帐中避暑,几个宫女倚着栏杆看池里两只鸳鸯戏水。

唐玄宗见状,一把将杨贵妃抱过来向宫女们炫耀道:“你们羡慕水里的鸳鸯,可它们哪里比得上朕和贵妃这对被底鸳鸯呢?”

这里先略过唐玄宗的秀恩爱,单说63岁的老头,不费力地抱起正值青年的杨贵妃,就能证明杨贵妃不可能是个肥硕的胖子。

唐武宗时期的宰相李德裕,也曾写过一部《柳氏旧闻》,其中有这样一则:正宠爱着杨贵妃的唐玄宗给太子选妃,明确提出标准:必须是“细长洁白”的女性,意指非高挑肤白者不选。

能提出这样标准的唐玄宗,又怎会忍受自己的枕边人是个满身赘肉的胖子呢?

03后人诋毁

现代有考古学家,根据寥寥数语的文字记载以及唐代选妃的规则,推算出杨贵妃的身高大约1.65米,体重65公斤左右,用演艺界的流行语来形容,算得是“微胖界的女神。”

这样一个体重不算太过分的杨贵妃,怎么一步步发福,成了后人眼中的肥美人呢?

这需要从正史对她的态度说起。

出于避尊者讳的思想,《旧唐书》对唐玄宗的昏聩误国避而不谈,却将杨贵妃定格为祸国殃民的祸水红颜,再经过杜甫的《丽人行》、《哀江头》的渲染,几乎就奠定了后世文人抨击杨贵妃的基调。

诋毁一个女人最快捷的方式,当然是攻击她的容貌和身材。

自此一直到宋朝,文人们便开始变着花样的贬损杨贵妃的形象。

成书于五代时期的《开元天宝遗事》,是最早写杨贵妃肥胖的文献,说她一堆肥肉,到了酷暑时节,几个侍女在一旁扇扇子,杨贵妃还出汗不已。

到了明清时期,经过各类演义小说的传播,杨贵妃肥胖的形象已经完全被定型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杨贵妃的体态,不是取决于自己而是取决于文人。对其抱有同情的态度,杨贵妃就是杨柳细腰的柔弱美人;若是对其口诛笔伐,她只能是肥硕惑主的贵妃。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马嵬坡前的一抔泥土,不仅埋葬了杨贵妃的绝代风华,也埋葬了封建时代的巅峰盛世。

那个包容万象的大唐,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作者:我方团队特邀作者沧海月明生

参考资料:《旧唐书》、《长恨歌传》、《开元天宝遗事》、《柳氏旧闻》

唐朝“以胖为美”是不是真的?看到杨玉环的体重,再不想梦回大唐

导语:唐朝“以胖为美”是不是真的?看到杨玉环的体重,再不想梦回大唐

转眼间,已经到了夏季,这个季节真的是一个爱恨交织的季节。爱是因为人们可以吃冰激凌喝小酒。另一方面恨,则是因为在这个穿着单薄的季节胖女孩又会有很多麻烦,如果出生在唐朝,以胖为美,那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唐朝真的“以胖为美”?

唐朝视肥胖为美,这句话似乎已经流传很久了,但历史上是这样吗?如果我们想知道唐朝对美的看法,就看真实历史中的杨玉环到底是不是一个胖女人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将把时间追溯到公元618年,当时李渊成功拿下长安,建立了唐朝。据当时的史料记载,在初唐时期,整个古代人对美的审视仍然是以纤瘦为基础的,从这一幅画中可以看出,画中的女子都很苗条,并没有以胖为美。

此时,有人会说,初唐并不代表唐代的审美观念。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整个唐朝是怎样看待美这一观念的。

李唐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最强大的王朝之一。唐朝有一个特殊的观念,认为胖就是美,这导致了现在很多胖女孩的一句口头禅:如果我穿越唐朝,也一定是一个美少女。唐朝的美人是不是真的很胖?

事实上,在古代很难生产谷物,而且肥胖人口的比例比现在低得多。即使在出土的文物中,也很难找到胖胖的人。

一般在出土的唐朝文物中,胖子的形象是罕见的。多年来,在出土的文物中有许多人的雕像,包括战士、女士、官员等。这些人物是唐代社会的中间层。这些雕像中,大多数男人身体瘦削,身体肥胖,甚至连肚子都难以看清。女人更丰满,苗条和优雅。

但是唐人真的把胖当成美了吗?从敦煌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唐代,身材臃肿的人还是很少。

例如,陕西博物馆收藏了几尊唐代女性的雕像。同时展出的有三件作品,其中一件是一位身材苗条、长着一张丰满脸的高个子女士,而另两件侧面的彩绘雕像没有丰满脸。可以看出,大多数出土的唐代雕像都是细长的。即使在被称为美人的胖女人中,她们最多也只是长着一张丰满脸,而不是胖胖的身材。

在李渊刚建立起大唐的时候,美被认为是正常体态的美,而不是身材肥硕的美。随着当时经济的发展和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人民越来越舒适,身材也越来越胖,但是那时仍然没有以胖为美。

杨玉环真实体重

直到玄宗时代,因为美人杨玉环体格肥硕,加之能唱歌跳舞而受到皇帝的喜爱,每个人都说她因为肥胖而受到宠爱。从那以后,大唐就刮起了一阵丰腴审美的热潮。

从唐代独特的审美视角来看,唐代所提倡的对“肥美”的观念不仅仅是女性身体上的丰腴。而最重要的,这种审美取向其实是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审美观念,呈现出一种强大的、开放的、兼容的文化视野。相比之下,杨玉环的身高和体重并不算太胖,只是稍微有点胖。否则,李白不会称赞她“春风拂槛露华浓”了。

此外,杨玉环能歌善舞,是唐代著名的舞蹈家和音乐家。其中,胡旋舞是杨玉环最精通的舞蹈。这种舞蹈很特别,需要穿上长衣服然后在大殿上旋转。如果杨玉环很胖的话,她怎么能轻盈的跳舞,甚至吸引皇帝爱慕呢?

后来,一些研究唐代历史的专家,通过一些出土文物,粗略地判断出杨玉环的身长在1.6至1.65米之间,体重也有120斤左右。根据这个比例,只能说杨玉环很丰满,跟胖是完全不着边的。

杨玉环其人

杨玉环,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和四大古代美女之一。在安史之乱中,在兵变的逼迫下,她在38岁时被迫自缢。一个女人背负着“安史之乱”的罪孽,在一棵美丽的梨树上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而唐玄宗和成群结队的男人继续逃跑。这是历史,这也是杨皇妃的悲凉和悲哀,遇见这样一群男人。一个弱不禁风的女人怎么能用一个小小的肩膀扛得住整个大唐的江山呢?在杨玉环短暂的历史记录中,或许能从那里找到一丝根源。

杨玉环,祖籍永乐,蒲州,唐开元七年(719年)诞生,父亲杨玄琰。当杨玉环10岁的时候,她的父亲被陷害而死。杨玉环后来被安置在她叔叔杨玄璬家,杨玉环从小在洛阳长大,因才华横溢,使得她在洛阳也小有名气。

在杨玉环十六岁的时候,她有幸认识了唐玄宗的女儿成宜公主,也因为公主的关系间接结识了成宜的弟弟李瑁。那年十二月,她被收为李瑁的妃子,也就成了唐玄宗的儿媳妇。

杨玉环和李瑁生活了三年多,也就是在她十九岁的时候,偏偏被李瑁的父亲唐玄宗看上,唐玄宗喝令杨玉环进入道观修行,然后再让杨玉环回归世俗。这时唐玄宗似乎就能名正言顺地接受他的儿媳妇为自己的女人,而杨玉环也是在尚未明确身份的情况下就进入了皇宫。

于是就这样,前儿媳杨玉环,和前公公唐玄宗,就在宫内以夫妻的身份生活了五年之久。到了杨玉环 27岁时,才被正式授予皇妃称号,受到唐玄宗的青睐,可见唐玄宗册立杨玉环为妃还是历经了不少阻碍的,可谓是好事多磨。

又过了一两年,杨王妃因与其他妃子争宠,两次被唐玄宗驱逐出皇宫。然而,杨玉环很快又被召回。杨玉环和唐玄宗两个人的分离所产生的“距离”实际上加强了两个人的感情,所以说不打不闹的话,感情还从何而来呢?

杨玉环和唐玄宗因为几次分离,又几次复合,感情可以说是相当深厚,不过这种甜蜜的日子没过多久,安禄山就发动了一场叛乱,即安史之乱。杨皇妃跟随唐玄宗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跟随的士兵们愤而叛变,最终使杨皇妃软弱的肩膀上背负了安史之乱的罪恶。

杨玉环十九岁作为儿媳进入皇宫。她和老丈人唐玄宗住了五年。在剩下的11年里,可以说,杨贵妃在这一时期的地位仍是不稳定的。

杨国忠和杨玉环是远亲。当杨玉环受到青睐时,比杨玉环大20岁的杨国忠,仍在担任督尉的职务。这对兄妹当时没有什么书信来往。后来,剑南节度使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他们俩的这层关系。于是他提拔杨国忠为采访支使,然后用朝廷的金银购买当地的珍馐特产,送到皇宫。

杨王妃一定在唐玄宗面前美言几句,杨国忠才能替唐玄宗办事。不过杨国忠和唐玄宗交好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送的那点东西,而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樗蒲”。当时,这种游戏非常流行。此外,杨国忠生来就是一个小混混,他口才很好,很会看人的脸色办事。他先被任命为金吾兵曹参军,几乎有自由出入宫殿的权力,并在没事时还可以和玄宗玩玩樗蒲。

由于杨国忠的精明和能力,唐玄宗非常欣赏他。他很快被提升为监察御史,还被提升为校度支员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杨国忠就经历了15个职位。杨国忠替玄宗出主意,州县的谷物和布料应该以货币形式出售,而租金和地方税也应该以货币或布料的形式出售,并送往京城充实国库。

次年,唐玄宗召见朝廷官员视察国库。当他看到硬币和货物堆积的像山一样高,他非常高兴,并命令杨国忠负责朝廷的重要事务和财务。

杨国忠的原名叫杨钊。也就在这时唐玄宗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才给他赐名“国忠”。752年11月,李林甫死后,杨国忠成为宰相,并同时担任了40多个职位,在朝廷和民间都有权力。杨国忠依靠唐玄宗的支持对公卿以下的官员发号施令。官员们都害怕他,同时也有许多和他作对的人。

杨皇妃没有野心,但杨外戚的崛起与她的喜好有关,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其中也不缺少擅长官场运作的兼琼式官员。对于娶了一个郡主和两个公主的杨氏家族来说,这应该算是锦上添花。杨国忠,是一个远房表亲,自始至终凭借自己的力量被提拔为首相。另一个是安禄山,这个人是耍阴谋诡计的高手,认杨玉环为母亲,并且利用杨玉环,这是让所有人都不难猜到的事情。

杨贵妃之死的根本原因是安史之乱的爆发和杨国忠与朝廷的内讧。然而,杨皇妃的过错在于她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美貌,来让唐玄宗做他应该做的事情,为国家的发展而努力,而不是沉迷于美色。结果,事变发生后,唐玄宗带领太子大臣和杨贵妃逃往南方。当时所有的抱怨都集中在美丽的女人杨皇妃身上。马嵬驿佛寺前的一棵开满白花的梨树旁,一堆黄土埋葬了这位美丽的女人。

杨贵妃到底有多胖

杨玉环,她天生丽质,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原籍广西容州。开天宝四载,27岁的杨玉环被李隆基册为贵妃,杨贵妃堪称大唐第一美女,此后千余年,无出其右者。

入宫便深得唐玄宗宠爱

杨玉环,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与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与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此时她才22岁,玄宗则56岁,玄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己的母亲窦德妃荐福,并赐道号“太真”。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杨玉环自入宫以来,以自已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

杨贵妃体重达到69千克?

唐人以肥为美,世人公认。唐朝第一美人杨贵妃身材就很丰腴,据野史考证称:杨贵妃身高1.64米,体重69千克,也有说杨贵妃身高1.55米,体重60千克的,但杨贵妃究竟有多胖,至今无法考证,只能从唐代诗词、书画、雕塑、陶俑及各类艺术作品中寻得一丝痕迹,比如唐人绘制的“贵妃出浴图”。

另有“环肥燕瘦”这一成语的来源,也与杨贵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身材是丰腴的,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身材是清瘦的,这两位历史上有名的美人的胖与瘦,被苏轼老先生用来比喻书法作品风格各有所长,据苏轼的《孙莘老求墨妙言诗》言:“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瘦谁敢憎。”美人的胖瘦本与书法隔着十万八千里,居然也被苏老先生联系到了一块,真是够别出心裁。此后,“环肥燕瘦”这一成语也就流传开了,不过慢慢跟书法毫无瓜葛了,回归到它最本真的含义,说的就是女人的身材。

另有白居易的《长恨歌》,虽说对杨贵妃肥与不肥没多的描述,但一句“温泉水滑洗凝脂”,可让人从字里行间体会到杨贵妃的丰腴。

“环肥”之美寓意国家昌盛

唐朝是个富有的朝代,杜甫有诗记载“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国家繁荣昌盛,人们丰衣足食,大多可放开肚皮畅快淋漓地吃香的喝辣的,具备了身强体胖的外在条件,也就保持了健康丰满的体格。

“环肥”之美,兴于盛唐,起自北方。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独孤如愿,李唐皇室的血统中至少有一半是鲜卑血统,李唐王室由鲜卑游牧部落的关陇军事集团起家入主中原后,依然是保持着游牧生活的一些习性的,喜欢欣赏牡丹,崇尚壮硕之美。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需要的就是剽悍、健硕的体魄,丰腴的杨贵妃受欢迎,得到宠爱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说,唐人自信,无忧患,当时的唐代是高度开放的国家,与130多个国家交往着。唐代的长安城是一座雄伟壮观的都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会,是东方文明的中心,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国的商人、旅行家、学者和不同信仰的宗教徒。譬如波斯就与唐朝交往很是密切,唐长安城里有着大量的波斯人居住。

随着西域人大量涌入,长安城中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变化,模仿“胡人”成为时尚。比如在服饰上,长安受西域风气的影响就较深,远自波斯、吐火罗,近至突厥、吐谷浑和吐蕃都为唐人模仿的对象。而西域人的块头都比较大,估计唐朝的“以肥为美”与此也有着一定的关联。(来源|《读者报》)

走过万水千山

我依然眷念您

欢迎订阅2019年《读者报》

邮发代号:61—98

订阅方式

1. 拔打11185或到当地邮政所订阅

2. 关注“读者报官方微信”,进入微店下单订报

3.淘宝店铺:https://shop269196912.taobao.com

4.《读者报》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userid=357720529&wfr=wx_profile_wxh5&share_relation=fe55d9279dc1de63_791158084_2

5.《看熊猫》杂志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244146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