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碌型肥胖(劳累肥胖什么意思)
低收入群体易肥胖是真的吗?低收入群体易肥胖原因是什么?
[海峡网]
或许在我们以往的观念中,只有富人才会大鱼大肉,不容易控制体重导致肥胖,其实并非如此。据研究表明,低收入群体更容易肥胖,简直太扎心了!
利物浦大学夏洛特-哈德曼博士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低收入人群可能更容易因心理困扰导致肥胖,情绪化饮食应对。研究表明,较低的SES(社会经济地位)与较高的心理痛苦有关,较高的痛苦与较高的情绪饮食有关,而这又预示着较高的BMI(体重指数)。
肥胖不再是“富贵病”
中国城市低收入人群超重现象增多
有钱人每天大鱼大肉所以比较容易发胖,没钱人整天劳碌想胖都难?这样的传统思想可能要转变一下了,近期,英媒《金融时报》称,城市低收入人群正逐渐成为肥胖人群的主力…
中国健康监督机构最近表示,中国成年人的超重率达到30%,即约3.2亿成年人超重;肥胖率达到12%,约有1.3亿人。随着中国摆脱数十年的贫困,肥胖一度与收入的增加有关,但正如西方国家的情况,越来越多的表明肥胖与富裕的连结正在断开——低收入城市居民更容易出现肥胖问题。
过度思虑、劳碌皆伤脾,脾虚该如何调理?
“脾虚”这个中医术语大家应该都听过,但却不一定真的了解。其实,脾虚对人的健康会产生诸多影响,不仅会造成腹胀、腹泻等常见疾病,还会让人衰老得快。
在中医里,脾有多重要?
一句“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就能体现出脾的地位。人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脾的功能旺盛,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骨、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润养。
所以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李东垣的《脾胃论》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脾的生理功能及特性
1.脾主运化,运化谷食与水饮
饮食物是人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是生成精、气、血、津液的主要物质基础。脾气将饮食物化为水谷精微,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充足的原料,故称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还能将水谷精微吸收并转输至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为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并能充养先天之精,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故又称为“后天之本”。
2.脾主升清,升举内脏
升即上升、向上输送;清就是指水谷精微等物质。脾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后上输至头面清窍、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经脉络输送到全身各处,营养脏腑组织,维持其生理活动。脾气上升能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是防止内脏下垂的重要保证。
3.脾主统血
脾气有统摄血液运行于脉中,不使其逸出于脉外的作用。
4.脾在体合肉,主四肢
《素问·痿论》有 “脾主身之肌肉”之论,全身肌肉赖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营养滋润,才能壮实丰满,并发挥其运动功能。
人体的四肢需要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营养滋润,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脾气健运,则四肢肌肉营养充足,活动轻劲有力。
5.脾在志为思
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故思为脾志。思又与心神有关,《灵枢·邪客》言:“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故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之说法。脾气健运,化源充足,气血旺盛,则思虑、思考等心理活动正常。
6.脾藏意;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脾在液为涎;脾应长夏与脾主四时
脾虚都有哪些表现?
● 脾胃虚弱的人,脸上总会出现一些油光发亮的现象,而且头发也总是油腻腻的。
● 在嘴巴里面经常出现口臭,而且睡觉过程中经常会不自主的流口水。
● 注意力总是不集中,而且容易感到身体的疲倦,没有精神。
● 容易在感冒以后,出现咳嗽痰多的现象,而且睡觉的时候还容易打呼噜。
● 脾胃虚弱的人容易出现肥胖的情况,而且每次减肥以后总会快速的反弹,眼袋还会出现下垂。
● 面色会变得比较苍白。
● 头发会变得非常毛躁,而且在梳头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掉发的情况。
脾虚从何而来?
清代《王旭高医案》中说:思虑伤脾之营,劳碌伤脾之气。归脾汤,补脾之营也;补中益气汤,补脾之气也。
现代人爱久坐、三餐不定时、熬夜加班、疲劳过度、思虑过度等都会对我们的脾造成伤害。
× 饮食不节
李东垣在《脾胃论》里总结了损伤脾胃的原因不外乎“饮食劳倦”,所以,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才是保护脾胃的根本。现代人嗜食肥甘厚味、生冷等食品及暴饮暴食、过饥过饱等不规律饮食习惯都增加了脾的负担,即《内经》言“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导致“脾失健运”,影响食物消化和精微物质吸收以及转输布散,而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以及倦怠、消瘦等精气血生化不足的病变。
×情志失调
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普遍较大,思虑过度。“过思”导致脾病的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曰:“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在过度思考之时,因神凝气止太过,而导致气机不畅、气滞等,情志抑郁,肝气郁结,肝木旺而侮土则土病。
二是“思则气血损耗”,其一基于“思则气结”,脾胃升降障碍,腐熟受纳及运化不力,终致气血化生无源;其二气血原本遍布形体官窍,以发挥濡养作用,过度思考之时则气血尽聚于心以供神之用,过度忧思损耗心血,耗伤脾血,气血必将耗损太过。从而表现出不思饮食、脘腹胀闷,甚至会出现头目晕眩、气短、健忘等症状。
× 过逸、过劳、少动
现代人普遍运动不足,久坐久躺,过逸少动,致脾虚气弱,运化不健,气血生化乏源,气机不畅致气滞血瘀、水湿痰饮内生,则肌肉、四肢失养,软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食少胸闷等。
如何调理脾虚?
√ 规律作息,良好生活习惯,饮食适宜
饮食适宜便是对脾胃很好调养。饮食有时;谨和五味;清淡为上;甘咸勿过;饮食宜洁;适温而食;食宜缓细;饥饱适中;餐后养生。
另外起居上,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作息规律。
√ 纾解情绪,心情愉悦
中医认为“脾在志为思”,有“思虑伤脾”的说法,认为人思虑过多,压力过大,也会影响脾的正常功能。因此,我们平时要注意给自己减压,避免压力过大,工作注重劳逸结合,凡事不强求。积极向上,轻松乐观的情绪可以让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神志清楚,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或促使疾病痊愈。
√ 适当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中医认为,久坐伤肉,进而伤脾。脾主肌肉,而久坐者缺乏运动,肌肉失于濡养,脾运化的精微不能舒布,聚而生痰成为脂肪,反过来累及我们的脾脏。
因此,适当的运动可提高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有助于促进脾脏功能。可以每日安排小段时间的以四肢肌肉锻炼为主的运动,如太极、八段锦、站桩、慢跑、快走、游泳等。
√ 注意腹部的保暖
脾喜欢温暖的环境,最怕受凉。而办公室人员,常吹空调的人,腹部容易受冷,容易导致脾虚,所以要注意保护容易受凉的部位,防止着凉而引发病痛。
√ 常按四穴健脾益气
足三里
足三里是补脾胃的要穴,常按足三里穴,可温补脾阳,增强体力。
定位:正坐屈膝,于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
神阙
神阙当元神之门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按揉神阙穴具有调理脾胃、调和阴阳,扶阳固脱,养生延年的功效,自古即是保健要穴。
定位:位于肚脐中央。
中脘
腹胀不通,寒中伤饱,食饮不化,中脘主之。
定位:在腹白线上,当脐中直上4寸处。
脾俞
本穴为脾气输注之所,是治脾疾之重要腧穴,故名。
定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督脉)旁开1.5寸处。
√ 常食健脾食物
粳米:粳米是健脾益气的常见主食。
山药:山药具有补脾益肺、养阴润燥的作用。
红枣:红枣富含维生素C和铁质,能够补脾益气。
黄豆:黄豆富含优质蛋白质、植物性脂肪和大量纤维素,对于调养脾胃有益。
莲子:莲子具有健脾益胃、安神养心的作用。
山楂:山楂有助于健脾消食、促进胃肠蠕动。
生姜:生姜能温阳散寒、健脾开胃止呕。■
【来源:本文综合整理自四川省中医院、山西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
“过劳肥”可不是过度劳动所致!五招教你巧应对
央视网消息(记者 及玥 张恪忞 编导 张玉玲):“过劳肥”不是医学专有名词,但是一说老百姓就懂。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表示,“过劳肥”不是过度劳动造成的,而是过度劳累所致。过劳是原因,肥胖是结果。“过劳肥”的高发职业有哪些,又该如何应对?
“久坐办公室、工作压力大的人群,都是‘过劳肥’的高发人群。”陈伟表示,IT工作者、广告行业工作者、金融行业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媒体从业者以及律师等人群,较容易出现“过劳肥”。
“过劳肥”的五大诱因:第一,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第二,久坐,缺乏运动。长时间窝在座位上不动,很容易造成脂肪蓄积,催生肥胖和大肚腩。第三,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睡眠不佳造成激素水平失调。“瘦素” 荷尔蒙是维持体重不超标的重要元素,缺觉会影响 “瘦素”分泌。此外,睡眠不足往往会引起精神不振,“懒得动”使得脂肪蓄积。第四,很多人释放压力靠吃。在久坐、熬夜时,一些压力激素如大脑皮质醇激素、肾上腺激素会增加分泌,而压力激素分泌旺盛会让人靠不停吃东西来减少这些压力的释放。另外,由于工作忙碌,一些人饮食不规律,晚上应酬较多,饥一顿饱一顿,这些都会给长胖埋下隐患。第五,喝水少。水分摄入量不足会造成消化吸收受阻,使得脂肪更容易在体内被蓄积。
针对诱因进行相应的对症管理,有助于降低过劳肥的发生。第一,保证每天进行有效、积极的体育锻炼,哪怕只有10分钟。积极的运动有助于释放大脑的内啡肽,减少压力。第二,尽量减少外食或聚餐,远离高盐、高油、高糖饮食。第三,选择零食时,建议选择黑巧克力、香蕉或一些富含纤维的主食等,这些食物有助于释放5-羟色胺,可能会有效缓解紧张。第四,保持有效饮水。每天喝水1500—1700毫升,每次可以喝150—200毫升,多喝几次,这样有助于食物在体内获得更好的消化和吸收。第五,尽可能在23点之前睡觉,每天尽量保持7小时以上睡眠,这对减少“过劳肥”有很大好处。希望办公族能通过科学、简便的方式,在有限的非工作时间内,有效减少让自己“过劳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