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肥胖天涯(全身胖好减吗)
她们为何执意“切胃”:被放大的身材焦虑
“杨天真切胃”的话题,曾一度带着切胃手术走进公众视野。将视线投向切胃的,除了肥胖患者,还有体重指数低于手术规定的小基数人群。其背后是身处大环境下,人们怎么也逃不开的身材焦虑。据《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2020年度报告》,80%的切胃患者都是女性。
实习记者|刘田
记者|李秀莉
胖意味着丑
压低了白帽子的帽檐,白外套浅蓝长裤搭了双帆布鞋,苏提手上拿着杯梨汁,慢慢地走进了上海某艺术展展厅。这个身高1.62米的姑娘,看上去清瘦,讲话干练有中气,丝毫看不出微信聊天里说了好几次的“体力不支”,只有偏慢的步伐能看出端倪。
因为这周去外地出差,一连吐了好几天,什么都吃不下,她在来展厅的地铁上差点低血糖。她今年刚满30岁,是名策展人。见面当天,她切胃手术术后刚满三周,体重104斤,瘦了15斤。
苏提所做的切胃手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减重手术,全称“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但出于对复胖的恐惧,她还做了另外一个手术,也就是使用手术方法,将大部分小肠闲置,重新建立肠道更短的消化道,来缩短食物在肠道上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吸收。
在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减肥手术的患者(黄宇 摄)
“我今天上午刚去做了皮肤管理,还做了黑眼圈激光,下午找医生复诊看了胃,”苏提说,“我以前不化妆不能出门,但我今天出门完全素颜。”我才发现她脸上的眉毛、眼线和嘴唇全部都是纹的,因为时间久了,边缘微微泛红。几年前做的双眼皮有点小瑕疵留了疤,她想着等过两年眼皮下垂后找家靠谱的医院做修复。
说起切胃,她毫不避讳,“我感觉这个手术救了我。”
苏提从小和奶奶一起长大,父母在外地工作。上初三时,母亲选择回家照顾她和弟弟,一起到来的还有“发胖”和青春期。母亲管她管得严,每天会在校门口等她放学,不让她和“坏孩子”玩,遇见她和男同学说话,还会上前去责骂对方。从那时起,除非要钱,苏提几乎不再和母亲说话,还开始自残,用刀子割伤自己。
高二时,苏提胖到130多斤。班上同学都说她是班上最胖,胸最大的。出于对胸大的敏感自卑,她习惯性含胸。母亲给她买的内衣偏小,上高中后她和朋友去买了合适的内衣。但内衣买回家,她又被母亲说胸太大,该找束胸把胸勒起来。
因为胖,在苏提的成长里,容貌焦虑和身材焦虑如影随形。她从高二就试过每天不吃午饭,等中午12点放学,偷偷打车去美容院做针灸减肥。后来学业紧张,没时间去美容院,就买针,自己给自己针灸。因为节食减肥,她在学校饿晕过4次,最有成效时,她瘦到过104、105斤。但到高三体检,又回到了130斤。
上大学后,苏提还是班里最胖的那个,减肥成为生活的主旋律之一,吃减肥药,断食,她啥都尝试过,体重却稳定在140多斤,衣服不好买,常常只能买男装,为了显得瘦一点,她每天穿束胸,喘不过气也坚持穿。
即便如此,还是阻止不了身边的亲人变着法说她胖。苏提的字典里,胖就意味着丑。回想起来,只有高二瘦到105斤的那短暂一两个月,她才觉得自己像个正常人。
大学毕业后,她倒是瘦了。2019年,苏提回乡独自创业,工作上的压力太大了,整个工作室的所有活都得她一人包办,每天从早上8点多一直到晚上11点,高强度的工作让苏提不知不觉就瘦到了109斤。她开始健身,靠着跟运动APP上的视频教程锻炼和每天爬山,搭配健身餐,一度瘦到104斤,还有了马甲线。
但“自律”并没有带来自由,反而让苏提更焦虑了,因为她心里总绷着一根弦,觉得只要自己一不吃健身餐,就会立马胖回来。比如有两次她去了上海,她都失去了马甲线。
为了更加立竿见影地减脂,去年3月,苏提第一次走上手术台,最开始做的是四肢吸脂手术,手术后整整五天,她没法下床,两条腿全是淤青,肿得面目全非,没有办法弯腿没有办法坐,没有办法躺,走路感觉里面就是刀割一样。但恢复以后,夏天时,苏提敢穿短裤了。11月,她又去做了腰腹妈妈臀。
但手术虽然带来了好身材,却无法带来更好的生活,今年1月,苏提确诊重度抑郁症。服用抗抑郁药物后,苏提无法再克制自己的食欲,体重随之暴涨到121斤。抽脂手术的副作用随即显现,因为抽脂部位,脂肪不能均匀生长,复胖的腿部、臀部是肉眼可见的凹凸,有很多结节,还发紫。
药物还让苏提无力运动,而她无法忍受自己的肥胖。随即,她背着医生偷偷停药,而代价是无法正常工作,她甚至攒下某处方药准备自杀。最严重时,她的脑子里出现了幻听,有个声音一直跟她说去厨房拿把刀。
想在抗抑郁与减肥之间达到平衡,正是这一想法让苏堤把切胃当成了根救命稻草。去面诊前,知道自己体重不及格,苏提拼命吃了一两天,把自己从110吃到了114斤,结果还是不行。为了说服医生,苏提搬出了自己十几年的减肥史,从针灸拔罐、眼型针灸、点穴减肥药,到两次抽脂和抑郁确诊后的再次挣扎。
医生问:“你家里人知道吗?”
她说:“我都已经30岁了,我可以决定自己的事情。”
切胃手术
苏提了解切胃手术的契机和大部分网友一样,都是来自于“杨天真切胃真的瘦了”的大数据推送。据去年8月,网红明星经纪人杨天真所发布的微博,她本人患糖尿病六年,还有并发症。做切胃手术,是为了快速降血糖。
事实上,切胃所属的减重代谢手术可分为3类:吸收不良型手术、限制性手术、和限制结合吸收不良型手术。据《从术式变迁看减重代谢外科发展趋势》,袖状胃切除术发明于2002年,属于限制型手术,目前在美国占比已超50%,在美国和我国均是最常见的减重手术。
袖状胃手术切除的胃部大约为原始大小的四分之三,留下的残胃大小如香蕉,形状像袖子,因此称为“袖状胃”。其原理是通过切除胃大弯及大部分胃底,缩小胃容量,同时去除胃底的大多数食欲刺激素生成细胞,促进体重减轻。
21岁的大学生齐妙是三年前刚高中毕业时做的袖状胃切除。由于高中生病,服用激素类药物,加上学业压力,身高1.68米的她一口气胖到了210斤。家里当护士的妈妈包办了有关手术的一切准备工作,齐妙是在做完手术之后,才开始慢慢了解切胃到底是什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减重及代谢外科负责人吴海福教授告诉本刊,上个世纪减重手术就已经引进国内,真正开始有大起步是在2012年左右。吴海福解释,胃大弯是胃部容易扩张的一部分,而袖状胃手术则是切除胃大弯和胃底,保留了不容易扩张的胃小弯。术后袖状胃的体积一般是60毫升到120毫升,相当于新生儿的胃的大小,能有效控制进食,所以如果不是有意识去撑大,并不容易长大。
“因为这个手术我们现在就通过微创,所以体表看的伤口比较小。手术从难度来讲,属于大手术的难度了,是属于4级手术,所以不是所有的医生都会做手术,他要有一定的技术,对外科医生的要求会比较高。”
在减重科,像齐妙这样的200斤属于小体重,大体重起码要300斤、400斤以上。吴海福说:“国内要求体重指数(BMI,即身高除以体重千克的平方)在 32 以上才考虑做手术,如果病人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者高血脂,就是我们所谓的代谢综合征,如果出现这个情况,指征可以放宽,现在宽的可以放到27.5以上。”
《小胖妞》剧照
虽然手术从国外引进,但手术标准之所以比国外要求更低,是因为国内外肥胖情况不一样,人种也不一样,所以肥胖导致的代谢紊乱情况也不一样。美国人肥胖多为皮下脂肪丰富,而国内的肥胖,特别是男性肥胖大多是内脏脂肪。内脏脂肪对人体的伤害较大,皮下脂肪伤害较小。
吴海福在国内做了将近十年的袖状胃手术,在他看来,“这个手术上手容易,做好难。”袖状胃手术近期并发症主要有胃漏、出血及呕吐。其中,胃漏最严重,术后呕吐最常见,其中胃漏指的是,胃内压力过高时,进入肠胃的食物就可能像挤牙膏一样,从两个空腔脏器的吻合处或者切缘缝合处被挤出来。吴海福告诉本刊,相比其他减重手术,袖状胃手术更容易发生胃漏。
据《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近期并发症与处理对策》,术后胃漏一旦发生,可能会造成局部及全身化脓性感染,甚至可能穿过膈肌,形成胃支气管瘘,若诊治不及时,除导致病情迁延不愈,也有死亡风险。胃漏多数发生在胃食管结合部,发生率约为0.7%至7.0% ,平均发生率为2.4% 。
谁来决定做手术?
和苏提相仿,于冰也有过漫长的减肥史。“针灸,埋线,抽脂,节食,私教……统统都试过。我瘦过很多次,但是都反弹了,”她说。做手术时,于冰1.58米高,体重113斤,22.63的BMI,远不达国内允许切胃手术的最低标准。手术前一晚,医生还在劝她,于冰直接哭了求他,最终以医生“妥协”告终。
在与小基数做手术的患者的交流中,像苏提、于冰这样说服医生的故事并不罕见。2019年修订的《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明确表示,在有代谢综合征的情况下,允许手术的最低BMI标准为27.5,但在现实中,能否做手术的决定权似乎并不取决于标准。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减重及糖尿病外科主任戴晓江告诉本刊,一般情况,他都会坚持减重手术指南。但他也经常受到煎熬,尤其是遇到模特、空姐、演员等职业的患者,他们的体重数值会直接影响到工作。有过一个网红主播告诉他,她老板跟她说,如果她再不瘦就换人了。
在一家整形美容诊所内,主治医生与助理正在为求美者进行抽脂手术(李伟 摄)
他也遇到过很多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比如暴食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绝大部分都是年轻女性,抠吐也是常态。每一次,他都试图劝退,但他也表示,她们的问题“并不是单纯心理身份的问题,她的体重如果解决不了,看什么医生都没有用。”
“2016年,当时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来广州开学术会,我就问过这样的问题,我说其实我们碰到很多困扰,这些女性该怎么办?他给我一个说法是他说我个人的意见是我不支持,但是如果真要做,我们就选择最简单的手术,做袖状胃手术。”
“小体重我不支持也不反对”是本刊记者以患者的身份向上海某民营医院咨询时反复听见的话术,紧接着这句话的总是“但你一定要做的话,我们也做过类似体重,手术很安全很成熟”。由于记者体重刚过一百斤,接待咨询的医生还向记者推荐,袖状胃的效果可能不佳,不如再加一个旷肠减肥双保险。
能做什么,要做什么,这项四级手术的决定权都被医院模棱两可地引导后又交还给了患者。
于冰告诉本刊,她术前也曾咨询过该医院,其商业推广现象严重,工作人员还主动跟她说手术价格能便宜。辗转咨询了4家医院后,她选择了湖南某三甲医院,做了医生推荐的“手术效果差不多,但是可逆的”胃折叠手术。胃折叠术是模拟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将胃大弯向胃腔内折叠缝合,从而减少胃体积。
但胃折叠手术并不在《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推荐的减重代谢手术方式的选择中。而《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库:2020年度报告》显示,研究员整理了来自全国肥胖代谢外科医生的125份有效问卷,有124位受访者积极推荐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只有2位受访者在备注栏表示积极推荐胃折叠术。
图 | 视觉中国
胃折叠手术推出于2010年前后,最早被认为是取代袖状胃切除的手术方式。当时的医学界认为,由于不需要切割胃部,可以规避袖状胃切除术后伤口愈合不好的并发症。据《腹腔镜胃折叠术:一种高手术修复率的新兴手术》(Laparoscopic Gastric Plication: An Emerging Bariatric Procedure with High Surgical Revision Rate),美国研究员追踪了2011年到2013年间56名胃折叠术患者术后两年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32.4%,有30名患者需要做修正手术,其中12名患者对减重效果不满意选择二次手术,18名患者胃垂脱,即胃黏膜向外移动,向上进入食道或向下进入十二指肠。
高手术相关并发症和高手术修复率让胃折叠手术逐渐退出主流的视野。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胃折叠虽然改变了胃的容量,但是胃酸分泌并未减少,反流反而会更加严重,因此胃折叠手术已被业内主流淘汰。
数字的执念
已经术后三年了,几乎每次在外面吃饭,齐妙都会吃一半就想吐。她说:“毕竟胃就那么大,忍不住吃多了,感觉食物堆在胸口,搞得呼吸都困难,只能去吐。”她的医生让她少食多餐,一顿别吃那么多。可她一遇到喜欢的食物,还是会忍不住嘴馋吃多。吐了将近一周的苏提,复诊时,医生告诉她这是因为她嚼吐,给了大脑和胃部错误的指令。人在咀嚼的时候,胃会分泌胃酸,所以引起了“反流”。苏提慢慢开始尝试着学习克制对食物欲望。喝不完的果汁会选择扔掉,而不是强行塞进嘴里。
最近她不再吐了,体重暂时稳定在100斤左右,也开始喝粥吃肉。出差回家后,她给自己买了个和胃容量一样大的小碗,直径看上去就只有正常的汤匙大小。她的理想体重是95斤,“(比起体型的话,还是)数字更重要。我现在觉得我也有很多肉,如果我能瘦到95的话,肉应该没有这么多。”
齐妙最大的改变还是和食物的关系,“做手术以前,觉得食物少一顿不行。现在不吃也无所谓吧,反正也不会饿。”只是她还是不能戒掉可乐,就算喝可乐烧心也要喝。感觉不到饿和熬夜上网课的作息,是在家云留学的齐妙始终无法规律饮食的主要原因。
图 | 视觉中国
前段时间体检,齐妙的身体机能正常了,为此动刀的病也好了。但是暴瘦之后,她也同时面临着肚子上和大臂上的肥胖纹,营养不良导致的掉发,日常低血糖,脸色差,以及需要长期服用的胃药。身材焦虑也并未远离,最近她正在考虑做面部和腰腹的吸脂手术。谈到理想身材,她说:“我想再瘦个20斤吧。”
于冰两个多月瘦了17斤,她仍觉得不理想。她卡在96斤的平台期有段时间了,距离目标体重82斤,还要减掉14斤。平常每顿饭吃五六口就饱,吃猛了也吐,可体重就是不动。她对瘦的执念,在背上的肉,在希望再小一个杯罩的胸部,在八十几斤也看不到的锁骨,也和其他患者一样,在体重秤的数字上。
据《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2020年度报告》,当年有效病例3693例,其中,女性病人2975例,占总数的80.6%。与2019年年度报告相比较,2020年度的报告有效病例增加了1434例,其中女性病人增加了1320例。
五月底接受采访那天,苏提去上海看的是一个以“身材焦虑”为主题的艺术展。但她看的时间不长,在所有展品前绕了一圈,就直接走了出去,原因是觉得“这个展没什么太大的意思,基本没有留给观众可以互动的地方,就是一些科普性的东西。”
苏提有点失望,她看起来高度顺从主流的身材评价体系。但作为策展人,她也强烈地希望找到一种形式,能把自己的抑郁情绪全部摊开,把她人生因为容貌,因为身材,因为家庭,因为疾病陷入的至暗时刻,全部展现给世人。
(文中苏提、于冰、齐妙为化名。)
7年狂赚4200万!胖小伙连载小说,白天是公务员,晚上是著名作家
文 | 青菀杳声闻
编辑 | 青菀杳声闻
白天上班的时候,石悦是白白胖胖的公务员,顶点儿不引人注意。
但晚上坐在电脑前时候,这个胖小伙有一个震动网络的名字——当年明月!
靠着这个笔名,石悦短短数年挣了数千万资产,却一点不声张,这是为什么呢?
2005前后,正是中国网络文化野蛮生长的时期。在当时的网络上,新鲜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冒起,博客和论坛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不少才子开始在论坛上连载作品,并慢慢演变为如今的网络文学,石悦也就是其中一员,而且是非常有毅力的那一批。
27岁那年,石悦开始在博客上连载《明朝那些事儿》,一直到作品完结,石悦几乎没断更过。
喜欢历史小说的朋友都知道,《明朝那些事儿》是中国最有名的明史科普小说,其戏谑调侃的风格在国内独一份,深受历史爱好者的喜爱。
在这段时间,石悦每天要在电脑前坐4到6个小时,写2000多字。每周闲下来一会,石悦还要翻查史料,尽量保证贴合史实。
作者每天写作超过12小时,收益只有50多块,故而在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写作不易,希望观众老爷们理解
如此高的更新强度,一般的工作很难与之平衡。所幸,石悦考上了海关的公务员,零几年的时候就拿到6000多元的工资、吃喝不愁,这才敢考虑小说创作。
值得一提的是,石悦在写作之初,就没有使用本名,而是用“当年明月”这个笔名。
石悦对此次的解释是,不知道写出来火不火,但万一火了,他不想变得太出名,还是“遮掩”一下比较好。
而石悦的考虑,还真有远见之明!《明朝那些事儿》上线之后,很快迎来一批拥趸,随后带来的经济利益,更是远超石悦的想象!
《明朝那些事儿》连载之初,石悦并没有发在博客上,而是在天涯客论坛的“煮酒论史”专区。
第一章《朱元璋卷》发表后,石悦和几个新锐作家受到“论坛老人”的挤兑,更新活动受到很大影响,石悦干脆将阵地转到个人博客,不再受外界干扰。
“朱棣靖难”写完后,《明朝那些事儿》彻底大火,当年明月这个名字,成为各大网络论坛的明星词儿——石悦的担忧成真,他真的名扬天下了!
同时,石悦极其稳定的更新频率,也让出版商对其充满信心,第二卷没写完,《明朝那些事儿》便开始出版了。
如此三年时间,石悦终于将书写完,了却自己一桩心愿。
海关出版社经过一系列校对、整理,也推出《明朝那些事儿》一套七卷,在全国范围内大卖。
这本书在当时火到什么程度呢?那段时期的“十大好书”也好、“推荐读物”也罢,各种官方、商家的头衔都给到了《明朝那些事儿》头上,在历史读物领域,这本书没有对手!
销售量就更不必说了,光是线下销售就达到大几百万册,网上更难以计数了。凭借这本书的版税,石悦30出头就有了4200万身价!
石悦这个作家很有些少年老成的味道,暴富之后他仍然非常平静,好像写了畅销书只是一个小任务。
上了几次访谈后,石悦便不再抛头露面,甚至不再写作。而他的职位也从一个海关公务员,变为上海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堪称事业财富双丰收!
石悦的巨大成功,让不少人对这本书推崇备至,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真的没有缺点吗?
石悦写书的时候参考了大量的史料,整部书的真实性是很有保障的。但这部书并非考究严谨的历史著作,细节和大局观略有欠缺。
此外,石悦对一些历史人物、一些历史群体的感情非比寻常,书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有争议的评价和描写。因此,石悦身上从来不缺少争议。
有人认为石悦的明史写得很棒,有人认为石悦过于美化某些人物,但人们都会承认,《明朝那些事儿》对于历史读物的普及,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这本书轻松诙谐的写作方式,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目光。
一些在校大学生读了此书后,对明史大感兴趣,专门考了历史方面的研究生;一些上班族看了此书后,又找了《万历十五年》这样的严谨历史读物来看。
从传播普及的角度来说,《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成就巨大的历史读物。此外,当年明月的在这本书中展现的写作技巧,也是网络作者中非常顶尖的技术。
每每写到重大历史事件,当年明月都会展现极强的情绪感染能力,让读者沉浸其中。这份功力不仅需要对历史的感同身受,还要有很强的写作技术。
很多人对此感叹:一个27岁的年轻人,第一次动笔写历史读物,怎么会这么高超成熟的写作技术?甚至写作风格都相当少见!
而这些技能,都来源于石悦从小开始的历史积累。从24史开始,石悦一点点接触中国历史,并将锚点选在了明史上,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已经有十几年的读史经历了。
漫长的读史生涯,让石悦有了极高的历史敏感度,他对历史的感悟也越来越多。
也许是因缘际会,也许是厚积薄发,石悦在命运的推动下,开始了《明朝那些事儿》第一卷的创作。
用石悦的话说就是,突然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我该写写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中央电视台《面对面》2009年04月13日:“当年明月”上央视《面对面》 讲自己那些事儿
新浪财经2024年07月17日:《明朝那些事儿》爆火后,赚到4200万版税,他却封笔12年,后来怎么样了?
盘点那些巨胖美食博主——胖猴仔、胖龙还有恩克,你都认识吗?
有这样一群美食博主,他们以惊人的体重占据了整个屏幕,满脸横肉,“腰间三环”尽显在食物海洋的奋战过往;
清一色的诙谐幽默,相声大师级的演绎功底,让他们的视频让人爱不释手;
肥肠、腰子、五花肉等油腻大套餐是他们的最爱,每次的炫肉过程都如风卷残云,让人惊掉下巴,也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健康暗暗担心;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些巨胖博主能够得到大家关注,赚到这份钱,源于他们的体重和他们近乎不要命的表演,但是如果再不控制终究会被这样不加控制的放纵生活而反噬。
传奇第一胖——胖猴仔
“人狠话不多,想吃什么跟我说”,标志性的口头禅,胸脯拍拍,烦恼走开的幽默风格,让河北主播胖猴仔的粉丝以指数级的增长速度疯狂增长,但同时增长的还有他的体重。酷爱油腻食品,无肉不欢的胖猴仔,腹部的赘肉已经让人咋舌,体重也一度飙升到近600斤,甚至呼吸已经不太顺畅,甚至要佩戴呼吸机进行辅助。
大肚腩
胖猴仔一度幡然醒悟,加入健身训练营,挥汗如雨地锻炼,也一度瘦了近200斤,整个人的状态明显提升。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据网上传言,他因为训练态度问题被逐出了训练营,他的励志之旅也因此戛然而止。
减肥前后的胖猴仔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历经减肥痛苦的胖猴仔竟然重操旧业,再度开始吃肉喝油,玩命吃播,作为美食博主届的“传奇第一胖”,可说是 不遑多让了。
励志第一胖——胖龙
五大三粗,接近300斤的体重,他是典型的莽夫;
脸上两道刀疤,一个断指,尽显传奇履历;
火锅底料重度爱好者,肥肠,腰子狂魔,他是凶狠吃法届的扛把子。
他就是河南美食博主——胖龙。
胖龙和儿子
胖龙是一个单身父亲,一个人带着父亲和儿子生活。生活的重担,没有把他压垮,他努力挣钱,做搬运工,卖苦力。后来,他在抖音上发他狂吃美食的视频,油泼面、恰烙面还有烩面等等,胖龙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了体力劳动者恐怖的食量和辛劳过后大快朵颐的满足,让一众社畜顿感共鸣,也让他的人气蹭蹭上涨。
胖龙的断指
但是,人红是非多,因为刀疤和断指,很多人造谣胖龙曾经在道上混过,为此胖龙特地录视频澄清,原来他的刀疤和断指是他小时候去爸妈工厂,发生事故造成的。另外他可爱的小儿子——胖小龙,体重也是肉眼可见的上涨,真是遗传了爸爸的肥胖基因。
单身父亲,苦命天涯人,淳朴的胖龙,无愧“励志第一胖”。
恐怖第一胖——恩克
扎根于广袤的大草原,他一言一行尽显内蒙古汉子的洒脱爽朗;
巨大滚圆的肚子,步履蹒跚,走两步,喘三步,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牛羊肉是他的最爱,吸食羊尾油是他的美食仪式,韭菜花酱是他的最佳伴侣。
他就是内蒙古吃播——恩克。
下肚包肉的恩克
恩克进入美食博主行业,源于毛子哥,之后也是上演了和毛子哥兄弟背刺的爱恨情仇。恩克的美食视频还是独具个人风格的:美丽的大草原,兄弟们来做客,炖上一锅羊肉,香喷喷、热腾腾的上桌,小刀划下一块肉,蘸上韭菜花酱,一口大满足。如此美景,如此美食,真是让人暗自羡慕,这也是恩克的视频可我们传递出来异域风情与平凡的感动。
但视频中恩克的面容却暗暗发肿,说话喘不上气,甚至在某次直播中有疑似吐血迹象,真是让人为他的健康而担忧,可说是“恐怖第一胖”。
疑似直播吐血
当然,这只是小编的个人看法,还有很多美食巨胖博主,比如樱木花胖,都市陈大胖等等,喜欢他们的人也不在少数。
各位铁子们,美食博主届的“传奇第一胖”——胖猴仔、“励志第一胖”——胖龙和“恐怖第一胖”——恩克,你们有意见吗?
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