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女人肥胖率(女性肥胖的比例)

界面新闻 0
文章目录:

国民体质监测报告:肥胖率明显增长,女性体质水平总体向好

记者 | 席小丹

编辑 | 翟瑞民

2021年12月30日,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简称《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比例为90.4%,与2014年监测相比,提高0.8%。其中,城镇为91.1%,乡村为89.3%。

此前在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教育部等10个部委为系统掌握我国国民体质状况,定期了解我国国民体质的变化特征,决定在全国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国家体育总局成立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挂靠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我国已于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连续四次进行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此次《报告》介绍,本次监测对象为3至6岁幼儿、20至59岁成年人、60至79岁的老年人。监测覆盖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8月至12月从全国173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幼儿园及行政村中抽取监测对象,获得有效样本202123人。

《报告》称,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力量素质的城乡差异较2014年均进一步缩小,乡村人群体质水平的增长为主要原因。

《报告》显示,我国居民身高水平城镇平均高于乡村,且城乡差异随年龄增长而增大。体重、体脂率、腰围和臀围平均值女性乡村高于城镇,男性城镇高于乡村。城镇成年人肺活量高于乡村成年人,心肺耐力的城乡差异不明显。

此外,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体质合格率比不参加体育锻炼者高6.1%。对老年人来说,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抑郁、焦虑得分均比不参加体育锻炼者更低,表现出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和情绪状态。

提高儿童体质方面,《报告》显示,父母锻炼身体的行为对幼儿的体质有积极影响,其中母亲的影响尤为明显。母亲每周参加两次体育锻炼的幼儿,其各项身体素质均比母亲不体育锻炼的幼儿要好,体质测试合格率比母亲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幼儿高1.5个百分点。

不容忽视的是,“纵观2000以来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我国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但本次监测显示的肥胖率明显增长。”《报告》称,202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5.0%和14.6%,较2014年分别增长了2.3和4.1个百分点;2020年老年人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41.7%和16.7%,较2014年分别增加了0.1和2.8个百分点。

成年人超重肥胖率的增长,以乡村人群超重肥胖率的快速增长为主要变化特点,且成年男性的城乡差异已不再明显,但进入老年期后,乡村老年人超重肥胖率迅速降低,城乡差异增大。

另外,我国成年人力量素质仍然呈下降趋势。男性握力和背力继续下降,女性背力继续下降,但握力有所改善。与2014年监测相比,男性肌肉耐力指标的平均水平也在降低。女性体质水平总体向好,与2014年监测相比,成年女性的心肺耐力、最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以及平衡能力的平均水平均有所提高。

《报告》还介绍了典型工种人群的体质特点,比如金融行业的柜员,肺活量、柔韧性、反应能力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男性下肢爆发力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女性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45-49岁组男性上肢肌肉耐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煤炭行业的采掘工人,肺活量和最大肌肉力量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心肺耐力40岁后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平衡能力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不大。公安行业的治安警和交通警,背部最大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反应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女性超重肥胖率较低,下肢爆发力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建筑行业的房建工人,超重肥胖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心肺耐力、柔韧素质较好,最大肌肉力量在35岁前好于或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全球肥胖人口超十亿!计算公式来了,算一算你是哪个档?

世界卫生组织3月1日援引一项研究结果说,2022年全球肥胖人口已超过十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其中,约1.59亿肥胖人口为5岁至19岁儿童或青少年,8.79亿为成年人。

研究论文2月29日由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刊载。论文写道,1990年到2022年间,全球5岁至19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增加了三倍多;成年人肥胖率达43%,增加一倍多。从性别上看,成年女性肥胖率增加了一倍多,成年男性则增加了近两倍。

世卫组织营养和食品安全司司长弗朗切斯科·布兰卡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过去,我们总是认为肥胖是富人的问题。如今肥胖是个世界性问题。”

这项国际研究由来自多个国家、逾1500名研究人员参与,从3000多项研究中收集了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计超过2.2亿人的数据,被认为是颇具权威的独立调查。研究人员以身体质量指数(BMI)为衡量标准,即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BMI在18.5至25之间代表体重正常,25至30为超重,不低于30则为肥胖。

结果显示,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包括许多先前长期存在营养不良问题的中低收入国家,肥胖已变得比体重不足更常见,越来越多国家因此面临营养不良的“双重负担”。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说法,体重不足、超重和肥胖都属于营养不良。

截至2022年,全球约5.32亿人体重不足,其中包括1.83亿成年女性、1.64亿成年男性、7700万女孩和1.08亿男孩。与1990年相比,女孩、男孩和成年人中体重不足者占比分别下降了五分之一、三分之一和一半。

论文指出,一些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面临的营养不良“双重负担”增加得最为严重,包括加勒比海和中东部分地区。这些地方的肥胖人口比例甚至高于许多高收入国家。

研究报告主要作者、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马吉德·伊扎蒂说,儿童肥胖率的上升“非常令人担忧”,而与此同时,仍有数以亿计的儿童食不果腹。“要解决这两种形式的营养不良问题,我们必须大力提高健康营养食品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

专家指出,肥胖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提升糖尿病、心脏病、部分癌症等的发病风险,而幼年肥胖影响更大。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为遏制肥胖人口增长,需要采取多项措施,如对高糖食品征税、推广健康的学校餐饮等。“重要的是,这需要私营部门的合作,它们必须对其产品的健康影响负责。”

转自:新华社

来源: 天津日报

我国18至49岁职场女性超重率达30% 专家提醒合理膳食最关键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等单位日前发布了全国18—49岁职场女性健康膳食调查分析,与过去十年相比,我国女性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烹调油和盐的摄入量依然高于推荐值,超重率明显升高,达到30%,专家提示合理膳食最关键。

调查显示,我国18—49岁城市女性食物摄入种类日趋多样化,粮谷类、蔬菜、畜肉摄入充足,但畜肉摄入比例为79.7%,尤其是猪肉为主的畜肉摄入过多;新鲜水果的摄入量不足推荐值的30%。

城市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0%和12.5%,尤其是40—49岁城市女性的超重率较高。城市女性贫血患病状况得到改善,贫血率为11.1%,与2012年育龄女性贫血率15%相比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教授 赵丽云:也就是说我们过多地摄入脂肪、动物性的食物会导致我们的超重肥胖,另外作为白领女性,她们的特点就是比较忙,然后还要照顾家庭,她们平时的生活方式可能不太科学,比如说经常熬夜,经常吃外卖,没有更多的体力活动时间,对于这些城市的白领女性来说,我们就是要求他们,一定要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6点来进行合理的膳食摄入,另外还要做到吃动平衡,控制油盐。

专家指出,人体自身分泌的雌激素能修复受损皮肤,促进钙的吸收,还可以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浓度,保持雌激素水平,平衡膳食最关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职场女性每天必须摄入250—300克谷类,500—750克蔬菜水果,150克鱼肉蛋类,奶豆类适量,油不超过25克,盐不超过5克。尽量少吃太甜的食物,腌制品和油炸食品。

(编辑 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