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做饭容易肥胖(做饭容易使人变老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这些做饭习惯 危害全家健康

无论外面的饭菜多可口,一般人都还是在家吃饭的多。但做饭的人可小心了,你的一些做饭坏习惯,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危害全家人的健康!

许多人炒菜讲究“够锅气”,认为油一定要烧热,冒烟了再下菜,这样炒出来的菜才更俱色香味。但是,我们所使用的色拉油和调和油在开始大量冒烟时,温度可高达250℃,此时极有可能导致油质发生高温劣变,也会使菜肴中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及必需氨基酸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遭受破坏。而食油在高温中更会产生一种名为“丙烯醛”的气体,对人体鼻、眼均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正确做法:最好在油冒烟前下锅,如果自己无法判断油温。可伸一只筷子进油里,细看油表面如果有波纹,筷子周围气泡密集没有响声,这时便适合下锅炒菜。

蔬菜切碎,本就容易流失原有的菜香,若再经过水焯,易使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和部分矿物质大量流失。这其实跟先切菜再洗菜是一个道理。而且像白灼青菜,都是大颗青菜焯水,加点调料,直接拿来摆盘,其实这样很大程度保留了蔬菜的营养,操作又方便,做出来的菜又好吃~

正确做法:先焯青菜再切,焯绿叶菜的时候,可加点盐和油,防止氧化酶破坏叶绿素,保持蔬菜的鲜亮颜色。

为了追求菜肴美味下饭,不少人做饭加了不少的调料品,这也在无形中加进了不少的盐。像酱油含盐量为15%~20%,鸡精含盐量为10%,豆瓣酱、蚝油也都含有不少盐,而有些人做饭,几乎样样都加。还有人喜欢炒菜放糖,然而甜味和咸味能互相抵消,导致炒菜味道变淡,最后结果反而是加入了更多的盐。

正确做法:炒菜只放一点盐或海鲜酱油,鸡精味精也少用。怕炒出来的菜不好吃,可以多用葱、姜、蒜或花椒等调味,这样炒出的菜清淡可口,还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

说起这煎炸、烧烤,危害可不少。首先,高温产生的油烟中可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其中苯并芘、丁二烯、苯酚等,都已经被证实是致突变物和致癌物。这些物质都是引发肺癌的高危因素。另外,油温超过180℃,经反复油炸,还会产生反式脂肪酸。长期食用经反复油炸的油,人会出现乏力、血压升高、肥胖等不适。

正确做法: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的健康,家庭做饭还是多用炖煮、蒸、烤箱烤、凉拌等烹调方式。 (时 光)

What?网上说米饭容易长胖要少吃?这是真的吗?

“白米饭吃不得,会长胖的”

“垃圾食品啊,瘦不下来就是白米饭吃多了”

……

在临床营养科门诊,我曾遇到多个持这种观点的年轻人。

白米饭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任何花里胡哨的菜色都无法动摇的。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拒绝吃白米饭,甚至说白米饭是垃圾食品。

然而,营养学专家告诉我们,在科学营养界从来就没有“垃圾食品”的概念,也就是从来就没有所谓的“垃圾食品”,只有“垃圾”的吃法,增肥食品这个锅,白米饭可不背。

白米饭到底是不是增肥食品?

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熟悉又陌生的白米饭。

白米饭营养价值较高

白米饭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烟酸、维生素C及钙、铁等营养成分,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热量。中医认为,大米性平、味甘,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等功效。

吃白米饭更容易均衡营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吃白米饭时总会与蔬菜、豆制品、肉类搭配,营养均衡又健康。

吃白米饭不会吃出糖尿病

对于血糖调节能力正常的健康人来说,白米饭的升糖指数并不会影响健康。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主要还是营养过剩、营养失衡、运动不足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白米饭怎么吃才健康?

既然白米饭不是“垃圾食品”,而且还有这么多优点,那它到底应该怎么吃才健康?

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成年人每天摄入的谷薯类及杂豆是250克~400克,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以上。注意以下几方面,米饭也能吃出健康来。

一、少吃白米饭,换糙米,加粗粮杂豆。

煮饭时不要总用白米,不妨换点糙米,或者在白米饭里加上绿豆、红豆、豌豆和莲子等粗粮杂豆,可以降低血糖反应,减慢消化速度。

二、米饭不要煮太烂、太软。

大米浸泡过久或蒸煮时间延长,都会加快米饭的淀粉消化速度,影响血糖水平。平时做饭一次不要太多,最好当天吃完,减少反复加热。

三、米饭少加油加盐。

煮米饭时加油会增加米饭中的能量,还会降低饱腹感,容易多吃;而加盐会使米饭中的快速消化淀粉含量增加,消化速度加快,食用后会导致血糖反应更高,对糖尿病人都是非常不适合的。

四、进餐顺序要讲究。

建议先吃一些蔬菜,再搭配些豆制品和鱼、肉、蛋,然后再开始吃米饭。

文:武汉市中心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许淑芳

整理:黄征宇 张梦婷

编辑:管仲瑶

审核:曹政

女同胞必读:经常做饭易“醉油”可致肥胖

今天,冒着被广大男同胞痛扁加鄙视的风险,

表达一个观点:爱她,就让她远离厨房的油烟侵害吧!

◆ ◆

经常做饭的家庭主妇容易“醉油”

很多家庭主妇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每天给家人做好晚饭后,看着他们吃得津津有味,自己却一点食欲都没有,严重的还会难受恶心、喉咙发干。其实这是经常做饭的人共有的体会。有人认为这是劳累所致,但不知这些其实都是“醉油”的症状。

醉酒尽人皆知,而“醉油”还鲜有所闻。其实,生活中的醉油者十分普遍。“掌勺的反而没有食欲,这不是个案”,经常有一些人在烹饪过后却没有食欲,出现嗅觉迟钝,口渴,头晕头痛、胸闷、眼、鼻、喉受刺激的症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黄连珍表示,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醉油综合征”,简称为“醉油”。

◆ ◆

“醉油”伤呼吸系统损皮肤

醉油的祸首就是高温下产生的油烟。油烟中含有醛、酮、酸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丙烯醛。丙烯醛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催泪性,吸入刺激呼吸道,可引发喉炎、咽炎、气管炎、肺炎等。不仅如此,油烟附在皮肤上,会影响皮肤的正常呼吸,久而久之,皮肤会变得松弛无弹性、灰暗又粗糙。

为了证实“醉油”对人体的危害,科学家曾做过两项实验:一是把上述油烟收集起来稀释30倍后让小白鼠吸入体内,结果发现小白鼠的敏捷度和食欲明显下降,并有不同程度的痉挛,证明油烟中的“丙烯醛”对人畜均有毒害作用;二是发现当油温超过200℃时,还会聚生出黑色样沉淀物,这种黑色样沉淀物被证实有一定的致癌性。

◆ ◆

女性肺癌高发和过量吸入厨房油烟密切相关

早前已有研究证实,女性肺癌的高发,和过量吸入油烟有直接关系。长海医院呼吸内科董宇超医生说,“醉油综合征”是家庭主妇常见的一类症状。炒菜时冒出的油烟中有害物质可以损伤人体细胞膜,食油加热温度过高,尤其是加热冒油烟时能产生大量有害的致癌物质;特别是油炸食品时,满厨房都是油烟,对身体危害很大,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容易诱发呼吸和消化系统癌症。

董宇超解释,“醉油综合征”除了恶心头晕这些人体即时反映出的伤害之外,高温油烟中的挥发物质吸入刺激呼吸道,也可能引发喉炎、咽炎、气管炎、肺炎等病症,最严重的甚至会诱发肺癌。据统计资料显示,厨师职业肺癌的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3~5倍。近几年来,女性也成为肺癌的高发人群,除了吸烟和环境污染的原因之外,有很大原因是和厨房油烟相关的。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更要远离油烟,有害气体的刺激性可能会促使哮喘或者类似疾病发作的危险。

◆ ◆

保证通风控油温,家庭主妇应学会避免油烟危害

对于经常泡在厨房里“煎炒烹炸”的主妇们而言,减少油烟吸入最根本的方法是减少油烟在厨房中的停留时间,对一般家庭来说,厨房一定要经常保持自然通风。

董宇超医生建议,“醉油综合征”的发病和食用油的品质有直接关系,劣质油在加热后会释放更多的丙烯醛,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在选购食用油时要选用杂质少、油烟小的油。另外,主妇们烹饪后要用香皂加温水充分清洗脸部及手部,去除附在手、面部的油烟残渍,从源头上避免“醉油综合征”的产生。

对于厨房的硬件如何设置,

专家也给出了具体的要求:

1.厨房结构要合理。厨房应有独立对外窗户,以产生对流让油烟尽快散出。装修时要考虑风向和气流的走向,避免逆流。在打开窗子时要关闭厨房通往餐厅的门,以免油烟吹入室内。

2.控制油温。中国人烹饪做菜重油,有油就有烟。炒菜时温度越高,油的分解、氧化速度就越快。因此,炒菜时油温要控制在五成热以下,油炸食物时油温不要超过七成热。

3.选择合适的油烟机。烟机安装高度要距灶台60厘米至70厘米,其排风管长度不超过3米,拐弯不宜多于3个,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排烟效果。薄型、深型、柜式三种类型中,深型吸油烟机的深型外罩能最大范围地抽吸油烟,且能装大功率电机,使其吸烟率也大大提高。

4.升级厨房设备。西方人常用的微波炉在中国往往只是热菜,可以尝试用微波炉做菜;用电磁炉、红外线燃气灶代替普通燃气灶,能够减少燃烧的黑烟;用不粘锅代替传统炒锅,其蓄热涂层能够稳定温度,少生烟。

5.保持炉灶的清洁。保持炉灶的清洁,有利于燃料的充分燃烧,减少有害气体的生成。另外,还可选用一些用于改善厨房空气条件的厨具设备,最大限度改善厨房环境。

主编介绍:巩宏斌

五味尚膳品牌创始人

健康中国.2012优秀营养师;中国营养联盟特聘营养讲师;

CCTV、BTV营养嘉宾;《营养界》《京华日报》《健康与营养》等专栏作者

巨蟹座的超级奶爸,一个为了让孩子吃的更健康而创业做食品的八零后实业型营养师,江湖人称“营养老爹”,在健康食品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客户运营方面有八年实战经验的创业老兵!欢迎对营养及食品领域感兴趣的朋友相互交流,一起成长!

个人微信号:1067296981(添加请注明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