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高腰酸(肥胖导致腰酸)

内分泌糖大夫 0
文章目录:

“糖胖病”你听过吗?肥胖+糖尿病,危害加倍

糖尿病听多了,但糖胖病是个什么 ?没错,糖尿病大家相对熟悉,而“糖胖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比较陌生。

“糖胖病”实际上就是肥胖2型糖尿病,也就是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是糖尿病与肥胖并存的表现。

简单的理解公式:“糖胖病”=2型糖尿病 肥胖=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这个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由外国人Sims和他的同事提出的,它的英文名称为“diabesity”,是由糖尿病(diabetes)和肥胖(obesity)两个单词所组成。

“糖胖病”主要是用以强调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代表了肥胖2型糖尿病这一特殊人群。

“糖胖病”可怕么?

随着现代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糖胖病”成为了一种现代流行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9,糖尿病已进入前10名死因,自2000年以来显着增加了70%。糖尿病也是导致前10名男性死亡人数增幅最大的原因,自2000年以来增加了80%。

临床上肥胖患者易合并代谢异常性疾病,比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尿酸血症等,而这些代谢异常问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肾病等,而其中很多疾病也恰恰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合并症或并发症。

当肥胖 糖尿病,糖尿病病情易加重,使血糖更难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往往血压不正常且难以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升高。

所以肥胖 糖尿病的危害,不是1 1=2,而是1 1>2!您说可怕不可怕呢?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糖胖病”?

第一步:判断是否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第二步:计算体重指数BMI及测量腰围。

腹型肥胖:男性腰围 ≥ 90 厘米或女性腰围 ≥ 85 厘米。(腹型肥胖不容忽视;特别注意“将军肚”的人士。)

符合以上两步者,就可以断定为:糖胖病。

中医怎么看“糖胖病”?

按照中医相关文献报道及临床经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01脾胃湿热型:表现为食欲强,形体壮实,面红,口臭口渴,便秘尿黄,有痤疮。

02脾虚痰湿型:表现为胃口时好时坏,舌苔白厚,大便稀溏,乏力,懒言少动。

03脾肾阳虚型:表现为腹臀部胖,浮肿,畏寒肢冷,小便多,腹泻腰酸,耳鸣。

04肝郁气滞型:表现为情绪易怒,面暗身痛,睡眠差,月经不调。

以上四种类型,唐咸玉主任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更多的是脾虚痰湿兼有肝郁气滞的类型。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

胖了容易腰痛,腰痛了又容易胖!扒一扒腰痛与肥胖的“爱恨纠缠”

众所周知,肥胖除了影响颜值以外,还会给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比如会引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脏病、关节炎……而我们今天要讲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伤害——那就是肥胖对腰椎的伤害!

进入中年,大多数人开始发福,不少人体重超标甚至肥胖。而中年同时又是腰椎变化的分水岭,不注意保护腰椎,就可能导致腰椎间盘退变突出,引发腰痛。

腰椎不能承受之重——挺起来的大肚腩

肥胖带来的体重增加,尤其是肉肉长在腹部,会使得腰椎出现前凸,为维持身体的直立,腰椎后方的肌肉就会不停的用力。而你首当其冲的“大肚腩”,使得你在工作时身体会更加远离工作台面,这样一来,腰椎的肌肉负荷也会更大。肌肉长期超负荷工作,就容易出现劳损,损伤会进一步诱发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刺激导神经,进而导致腰痛。

除了容易引发腰部肌肉的劳损,体重还增加了脊柱的负荷,脊柱受压导致椎间盘附近的骨质血供减少,椎间盘内的营养物质也就随之减少,长此以往,椎间盘易出现退变,容易出现椎间盘突出,引发腰痛。而且,大肚腩还会引起骨盆前倾,进一步加重腰肌的劳损。

最新研究也指出:越胖,腰痛风险越高

2021年,一项关于“人体脂肪、年龄、BMI等和腰椎退变、腰痛的关系”研究指出,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和BMI等的增加,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腰痛存在很强的正相关。

可见,肥胖甚至超重体脂增加和脂肪堆积会增加腰部肌肉和脊柱压力,腰痛和椎间盘退变发生率增加。美国肥胖协会的报告也表示:近3分之1的胖子普遍存在肌肉骨骼疼痛,尤其是腰背疼痛。而腰围较大的女性腰痛的风险更大。

太胖容易腰痛,但其实“腰痛星人”也容易胖!

通常来说,由于腰痛者多需要卧床休息、减少体力劳动。加上生病后低落的情绪,热量摄取更多,就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很可能一个腰痛的瘦子,最终也会变成一个腰痛的胖子。肥胖容易腰痛,腰痛又容易肥胖,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科学研究已经指出,地球上没有所谓“健康的胖子”。如果您有腰痛又超重,更加要重视这个问题。科学地饮食、运动加上药物治疗,是可以安全有效的减重的,同时对腰痛的防治也有积极作用。

腰痛的“胖星人”,应该怎么关爱你的腰?

1. 腰痛的“胖星人”,运动时要护好腰

肥胖人士运动时首先应注意护腰。对于胖人来说,由于腰椎包裹在厚厚的脂肪中,适应力会差一些。如果突然进行大量的运动,会在短时间内给“倦怠”的腰椎增加过大的压力,导致腰椎无法承受。一些人就因运动不当,造成椎间盘突出或关节损伤。

因此进行负重练习时,一是要确保自己的姿势正确,二是不要勉强尝试太大的重量。建议肥胖人士选择游泳、骑自行车、水中有氧操等能较好保护关节和腰部的运动,同时注意加强大腿的力量,以有效地减轻膝关节和腰部的损伤。

2. 腰痛的“胖星人”,吃饭要慢

对于肥胖的腰痛人群,减重过程中,最为推荐的是要慢食。口中的食物尽量多次咀嚼,可使我们大脑中控制饮食的中枢有充足的反应时间来产生“饱的感觉”。通常大脑的这种“饱感”需要超过20分钟时间,才能做出自觉停止进食的决定。

3. 腰痛的“胖星人”,减重的同时要坚持治疗

产生腰痛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为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对此类病症的治疗,临床大多都选择保守治疗,症状较轻者,可通过休息、保暖、避免弯腰、锻炼等方式;若症状还不能缓解时,可给予针灸、推拿按摩、理疗,同时口服腰痛宁等药物来缓解疼痛,消除炎症反应。

但要注意,若想选择推拿按摩、针灸、理疗等方法,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由专业的医师或康复师来进行,以免不规范的治疗引发疾病的加重和其它意外事件的发生。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肥胖腹大的人 为何常常腰背痛、腿乏力?

肥胖腹大的危害

我们常常看到肥胖、腹大的人,患腰背痛或腰腿痛而就诊。这种腰腿痛的原因就是腹部负荷过重,腰弓过伸,导致脊柱力线失衡而致病的。

脊柱具有内源性稳定和外源性稳定。前者靠椎间盘和韧带,后者靠有关肌肉,特别是胸腹肌。内源性稳定性:椎间盘髓核内的应力使相邻椎体分开,而纤维环及其周围韧带在抵抗髓核的分离压应力情况下,使椎体靠拢,这两种不同方向的作用力,使脊柱得到较大的稳定性。

一般认为,脊柱外源性稳定较内源性重要。失去内源性稳定,脊柱的变化缓慢,而失去外源性稳定,则脊柱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腹肌和腹压对脊椎的载荷影响较大,腹肌收缩,腹压增大,胸腹腔呈圆柱状整体承载压力负荷,以增强腰骶椎的力量。

肥胖腹大使腰椎过度前凸,改变了椎体承重的力线,同时使椎弓相互接近,使上下关节突冲击的力度增大,逐渐形成向前方滑动移位而产生的变形。

移位的腰椎,椎体与相邻椎体后缘之间形成阶梯状,可牵引或直接压迫神经,产生腰酸背痛和马鞍区感觉异常,临床上常称为腰椎退变性不稳或腰椎失稳。

若是移位较大者导致椎管前后径变窄,临床上称为腰椎滑脱或合并腰椎管狭窄。可引发下肢肌肉软弱乏力或感觉异常、麻木不适,尤以刺激下肢运动神经,引起小腿肌跳动、震颤甚至抽搐而干扰睡眠。

如果有腰椎疾病或者其他骨病问题,可以在评论或者私信告诉我@骨科郑越生医生,出诊之余会抽空为大家回复。

#清风计划##真相来了##我要上头条##腰背##腰椎#@头条健康@健康真相官@真相科普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