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猪苓治疗肥胖(猪苓可以用来减肥吗)

中医药养生知识科普 0
文章目录:

肥胖、喝水都长肉?5味中药的小药方,利水去湿,轻身消胖

#健康一夏#身边有一位同事,偶然聊天时反馈,平时吃饭并不多,但体重却居高不下,甚至觉着自己,喝一碗水,都能长二两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际上,“喝水都长肉”并不是一句简单的笑话。中医认为,这种类型的人,一般体内水湿都比较重,多为水胖。因为水湿太多,看上去才会有点发胖,显臃肿。

因此,日常所谓的肥胖,在中医看来,也并非完全是脂肪多。中医所说的减肥,也并不局限于减肥,而是通过改善体质,调理内环境和各脏腑功能,让身体逐渐恢复到平衡状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

针对水湿导致的肥胖,我们要减肥,就是要想办法把体内的水湿去除。对此,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经典名方——五苓散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苓散作为利水渗湿的代表方,由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5味中药材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方中,泽泻味甘淡,为君药,能够利水渗湿,药效直达肾与膀胱,也即主要去膀胱和肾里面的水湿。

图片来源于网络

茯苓和猪苓味甘淡,淡渗利湿,兼能健脾,为臣药,能够增强泽泻利水渗湿之力量。

茯苓能够吸附水湿,健脾固守中焦,以运化水湿,把上半身多余的水湿吸走,然后集中到一起,从上往下排。猪苓固守下焦,主要去膀胱和肾里面的水湿。

紧接着是桂枝,其为佐药,能够温阳化气,以助利水。桂枝的加入,相当于把人体的阳气升发起来,去气化掉身体里多余的水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是白术,其为佐药,能够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白术入脾土,与茯苓配合,健脾以运化水湿。通过恢复脾胃运化功能,来达到去除水湿(治标),防止水湿进化生(治本),标本兼治的目的。脾胃好了,就能够把湿气气化和代谢掉。

综观全方,先利水,再气化,以治标;最后健脾,以治本。诸药配伍,共奏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健脾利湿之功,标本兼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这个五苓散的创立,古代医家并不是用来减肥的。只不过到了现代,今人发现,五苓散用于水湿类型的肥胖,效果非常好。因为在去除水湿方面,它既能气化(化湿),又能利水(利湿),双管齐下。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不太理解。下面我给大家打个比方。

水胖的人,就如同一块用水浸湿的毛巾,沉甸甸又湿漉漉。为了让毛巾变干,我们首先得用手把里面的水湿拧出去。

当然即使这样,也不可能挤掉所有水湿。其次,还需要拿到太阳下面去晒,利用太阳的热量,把水湿去蒸发掉。最后,经过一拧一晒,毛巾很快就变干了。

再结合五苓散的方药配伍,这个拧的过程就相当于是在利水湿,晒的过程,相当于是在气化,气化兼利水,还不忘健脾,这正是此方的精妙之处。

实际上,五苓散以调理水湿体质为主的。这种体质的人,喝水都长肉,身上的肉松垮、不紧实,查看舌头,舌体胖大,两边有齿痕,舌苔白腻等。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你的肥胖,不是水湿导致的,是不建议使用五苓散的。

说一剂减肥名方,两味药,化痰祛湿,赶走肥胖,消除大肚腩水桶腰

接诊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患者:肚子特别大,腰腿特别粗,看着很壮,实际上稍微一动就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一伸舌头舌体胖大、舌苔白腻、齿痕明显

而且这类人减肥特别难,属于喝水就能胖的那种。怎么回事呢?

中医认为,肥胖的形成与先天禀赋、过食肥甘、疏于劳作、七情过度、脾胃虚衰、痰饮水湿等有关,就是说“湿、痰、虚”是主要诱因。因此减肥需从健脾祛湿、理气化痰和扶正补虚三方面入手

如果仅仅腹部赘肉多,出现肚腩大、腰腿粗,则多是因为脾虚致痰湿积聚于中焦而致

脾弱气虚,气机不通,水饮失于传输,中焦既有气滞不行,又有水气内停,所以患者会出现心下痞坚、腹大如盘、腹部肥肉层层叠叠的现象。

解决此类问题,张仲景发明了一个减肥特效方,叫做枳术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文记载:“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由此可见,枳术汤是专为治疗水气停于中焦,进而导致的腹部胀满、心下痞坚诸症而发明的。翻译成白话就是专门解决肚子大、腰腿胖、腹部肥肉多等问题的,所以枳术汤被誉为中药“减肥祖方”

大家一听“减肥祖方”,心里肯定会把这个方子看得特别神秘,其实枳术汤不仅不神秘,而且组方也非常简单,只有两味药——枳实和白术

方中枳实行气力量非常勇猛,气行则痰消,是治标之药。枳实苦寒,入脾胃经。不仅能消实痞、破坚积,消除心下积聚痰癖,以破气消积;还能打开痰湿下行开关,使痰湿从下焦去,从而消除肚腹聚集痰饮,以泻痰散痞

方中白术补气力量非常好,气足则痰湿难聚,是为治本之药。白术甘温,入心、脾、胃、三焦四经。不仅能补脾益气,增强脾胃运化水湿功能;还能补脾燥湿,避免痰饮在脾胃内聚集;还可开胃消食,避免饮食毒素在肠胃过多积聚。

枳实行气散结消痞以治标,白术健脾淡渗水饮以治本,两者结合,消补兼施、标本兼治,共凑行气散结、健脾利饮之功,以消中焦痰饮。

这个方子虽然简单,但临床上治疗腹部肥胖诸症,还是需要结合患者具体症状来加减化裁,才能起到效果。

若患者脾虚较重,则需加党参、茯苓;若胃寒较重,则需加干姜、砂仁;若伴有恶心想吐症状,则需加橘皮、半夏;若伴随纳呆食少症状,则需加炒麦芽、莱菔子、鸡内金;若气滞较重,则需加木香、枳壳、佛手;若水饮较重,则需加桂枝、茯苓;若水气较重,则需加防己、猪苓、木通等。

除了治疗向心性肥胖诸症外,枳术汤还可以化裁来治疗心下痞、胃下垂、慢性胃炎、肝硬化、肝腹水、子宫脱垂、小儿肝脾肿大、肺心病水肿、习惯性便秘、脱肛、心悸、脂肪肝等疾病。

名方五苓散可治肥胖

中医认为胖人多痰湿,胖人多阳虚。所以,五苓散减肥的效果主要通过温阳化气、健脾化湿的作用起效。

名方五苓散可治肥胖

文/徐文华 万凌翔

五苓散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来源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本方由猪苓、茯苓、泽泻、桂枝、白术五味中药组成。具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饮水即吐、小便不利等;或水湿停聚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不畅及痰饮内停、心下悸动、吐涎沫而头眩等症。本方为利水之剂,常用于肾炎、肝硬化引起的水肿,以及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盛者。所治诸证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或缓为证治要点。

近年来临床实践与研究证实,本方的应用范围较广,符合阳虚气化不利者,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如单纯性肥胖、尿潴留、前列腺炎、小儿遗尿、手足多汗症、乳腺增生、荨麻疹、湿疹、顽固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中医如何认识肥胖

中医认为,肥胖的形成与先天禀赋不足、过食肥甘、疏于劳作、七情过度、脾胃虚衰、痰饮水湿等有关。

1.体形的胖瘦受先天禀赋的影响明显。中医认为体质有阴阳刚柔的差异,由先天禀赋决定的。

2.过食肥甘,饮食不节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

3.脏腑功能失调也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人体物质能量代谢与脏腑功能有关,其中与脾胃关系尤为密切。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维持人体营养物质代谢正常进行的根本。中年以后,脾胃运化功能逐渐减退,对肥甘厚味的转化功能也逐渐减弱,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输布,蓄积体内而为痰湿脂浊,躯脂满溢,再加上年高以后好静少动,形体遂渐渐肥胖。

4.痰浊水湿与肥胖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肥胖人多食膏梁厚味,日久必致脾虚,脾虚不主运化,若再多饮酒醇,必然痰湿内生,湿浊积聚。

5.好逸少劳,若过食肥甘,又疏于劳作运动,甚或久坐久卧,使体内营养精微不能消耗,日久必积聚而成肥脂。

温阳健脾治肥胖

五苓散首载《伤寒论》:“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五苓散主之”,历代医家借其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用在治疗小便不利证有良效。

中医认为胖人多痰湿,胖人多阳虚。所以,五苓散减肥的效果主要通过温阳化气、健脾化湿的作用起效。温阳可以化气,气化正常则三焦气机条达,水液代谢正常;健脾可以消导、祛湿,起到消脂祛油、化痰的效果;二者共同作用使津液布散复常,保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而达到减肥的效果。故五苓散本义是使气化得通,方中桂枝是助气化之灵药,用量不大,却调理三焦气机使之条达,使之调气而能遍于全身;茯苓、泽泻、猪苓、以行水而通利上中下三焦之枢机;白术以补脾助运,以上众药合用使气行不滞,运化得畅,总使津液布散复常。气化是人体生命的动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五苓散不仅能调节水盐代谢,还能改变血管通透性,其作用几乎涉及水液代谢的全过程 。

三类人属于五苓散体质

五苓散体质临床上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实胖型,颜面多油光,腹形肥胖,按之饱满但无疼痛,食量大,易腹泻或大便不成形;虽然胖,但没有力气,易疲劳;这种实胖型多见于中年男子。

第二种是虚胖型,面色多黄白,或黄暗,但肌肉松软,腹部按之无抵抗感,软软的像棉花枕头。这类病人容易浮肿,下肢按压有凹陷,自觉易疲劳,身体困重,而且多汗。

第三种是瘦弱型,但脸色发黄,有的黄白,或黄暗,多无油光,这些人出现的症状较多。很多是自觉症状,比如说头晕、心悸,一般都在心下或脐下动悸;也出现浮肿,很多人都是眼袋很大,但人是瘦瘦的。脸上有种虚浮的感觉,特别是眼睑浮肿。容易头晕、头痛,出现腹泻、心下痞、腹中有肠鸣音,按压有振水音。严重者多有肝硬化、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容易出现胸水、腹水。所以这种瘦弱的人要注意,出现五苓散证的要尽快检查,明确有无心、肝、肾的并发症。

临床上五苓散体质有共同特点,舌质淡或暗紫,舌体多胖,常有齿痕。舌头暗是使用桂枝、肉桂的一个重要指征,我们称之为桂枝舌;舌头出现齿痕是使用白术、茯苓的重要指征,尤其是茯苓,我们称之为茯苓舌;胖胖的舌头,还有齿痕,用茯苓最好,加上白术更好。五苓散体质的人大多会出现内分泌和代谢方面的疾病,水液代谢障碍、糖、脂类代谢障碍,会导致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嘌呤代谢障碍易出现高尿酸血症、痛风。这些疾病,应用五苓散的几率非常高。

总之,五苓散本义是使气化得通,治疗肥胖属于中医脾肾阳虚,气化无力者。如阳虚较甚,可加附子;气虚者加黄芪;痰湿较重者,加二陈汤;合并血瘀者加当归、赤芍、桃仁。临证时只要掌握五苓散本义即能灵活运用。

作者简介

徐文华,湖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痛风、骨质疏松症、垂体疾病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在慢性病的防治、中医体质调理方面也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

治未病中心亚健康门诊:周一、周三全天;

内分泌门诊:周二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