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糊精肥胖(麦芽糊精肥胖人能吃吗)
吃了2个礼拜代餐,我胖了3斤
“想减肥,记得每天吃代餐!”
“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有意思报告(ID:youyisi_cn)
采写 | 屈博洋
编辑 | 陈思
减肥能有多痛苦呢?
本着每天少吃一口饭、多走两步路“漫不经心快乐减肥法”的我,直到入了代餐的坑,才第一次尝到了减肥的苦。
钱没少花,我至今都对某代餐粉的宣传文案记忆犹新。“只需要一顿饭钱,你就可以拥有一杯代餐粉”。一顿饭钱指的是30块钱。
味道一言难尽,喝了两天代餐粉,办公室任何与食物有关的风吹草动都逃不出我的感官。“八点钟方向飘来麻辣烫的香味,一点钟方向是薯片开包的声音。”
至于饱腹感嘛,或多或少需要意念的支持,但往往越坚信自己不饿,就越能感受到食物的召唤。
减肥的氛围拉满了,就等成效了:好家伙,吃了俩礼拜代餐粉,顺利胖三斤。
“所有的代餐,最终可能都成了加餐”
代餐,顾名思义,一种可以代替部分或全部餐食的产品,以其低热量且便捷食用作为立基,却凭借着难吃且不扛饿“闻名于世”。
例如代餐产品中最有名的代餐粉,最被消费者诟病的便是难吃。
丁香医生今年发布的《代餐行业营销洞察报告》在分析无法坚持使用代餐的原因时发现,目前不使用代餐的人群中有34%认为“不好吃”是原因之一。
豆瓣截图
到底有多难吃?
冲调好的代餐粉常被形容成“鼻涕糊”,为了制造出饱腹感以及真的吃了点什么的厚重感,只好放任膳食纤维、麦芽糊精等原料兴风作浪,难免造成黏糊糊的感觉。
“鼻涕糊”入口后,甭管你是香芋巧克力还是缤纷莓果口味,最终都会变成淀粉般的“生味”和黄豆般的“腥味”。掺了大豆的饲料大抵也就是这种味道。
最可怕的还属咽下“鼻涕糊”之后的“回甘”,在代糖或食用香精的作祟下,一股无糖饮料特有的回甘瞬间就直冲头顶。
有消费者认为,或许难喝到凭一己之力让人断了对所有食物的念头,才是代餐粉的良苦用心。与“因噎废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微博截图
不过对于正常人而言,吃完了难吃的东西,难道不是再吃点好吃的食物压压惊吗?尤其是打着减肥旗号的代餐粉。都吃减肥食品了,再吃点别的大概不会胖吧?
就这样,不好吃的代餐食品,常常被吃成了加餐。
代餐食品中当然也不乏口感好的代餐奶昔、代餐棒等产品,但依然难逃“加餐”的命运。尤其是口感宛如点心的代餐棒、代餐饼干,一不小心就吃成了丰盛的下午茶,每个口味来一块,还不忘配点喝的。
图源:某代餐棒品牌淘宝店
总能被吃成“加餐”的代餐食品,吃不饱才是原罪。
科普博主“爱生活的马克君”曾做过几款大众代餐粉的测试,在饱腹感上,大部分代餐粉都在平均2小时左右徘徊。即使某产品饱腹感可达平均3.3小时,对于现在睡眠仅有6、7个小时的年轻人而言,吃饱饭才有力气干活,它替代得了谁?
图源:知乎@爱生活的马克君
《代餐行业营销洞察报告》在分析无法坚持使用代餐的原因时发现,目前不使用代餐的人群中有42%认为“没有吃饭的感觉”,有37%的人认为“吃了之后没效果”。这是占比最高的两项原因。
吃不饱又吃不好,让代餐产品尤其是代餐粉成为了减肥人群的“雷区”。难怪丁香医生调查发现,有58%的受访者买过代餐,但52%的人目前都已放弃。
如果代餐不行,控卡餐行吗?
代餐产品的问题在于,即便方便至极,甚至能实现“8秒一餐”,作为偶尔大餐过后的“轻断食”替代品或忙碌之中的能量补给,着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终究替代不了正餐。
在主流代餐产品之外,例如薄荷健康、咚吃、超级零等品牌纷纷推出了营养全餐或控卡餐,以“正餐”的形式替代正餐。
例如有控卡食品品牌推出了“21天全餐”产品,用48种食物搭配出21天的餐食。这些食物包括营养粉丝、拉面、卤肉饭 、海鲜粥、鸡胸肉等,尝试还原出正经的一餐,让人有好好吃饭的感觉。
图源:某控卡食品的天猫旗舰店
被代餐粉劝退的人们,是否能在控卡餐上重新看到减肥的希望呢?
在购物网站的消费者评论中,有不少人惊呼方便又好吃,只要按照菜谱开包、加热便可食用,根本不需要思考减肥吃啥不胖,21天被控卡餐安排得明明白白。
吃对了东西,你是怎么瘦下来的,自然也明明白白。
消费者评论截图
不过,已经有过十几年减肥史的小菲则提出了她的困惑:瘦的人都一样,但胖的人各有各的胖法,一套方法包减“各种肥”,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
例如100斤的人和200斤的人一起吃控卡餐减肥,尽管产品可能会提供2种套餐(BMI24&28),但毕竟不是定制餐,真正实施起来就会遇到老问题:胖人吃不饱。
不仅胖人吃不饱,但凡每天增加点运动量,离吃饱就更远了一步。
有消费者按照自己的基础代谢和控卡餐提供的热量算了一笔账,他每天需要1797-2196大卡的热量,但控卡餐一天只能提供833大卡的热量,中间的热量缺口能达到1000大卡以上。如此巨大的热量缺口让人难以坚持,加餐便在所难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减重外科专家张能维教授曾在采访中表示,人的机体会维持体重在一定的数值波动,即体重调定点。在循序渐进的减重过程中(以一年10公斤为佳),通常需要3至6个月才会稳定一个新的体重调定点。
迅速降低体重并不会立刻能稳定体重,反而会打乱新陈代谢,遭到体重反弹的反噬。
代餐奶昔,图自pixabay
因此,本以为能让人好好吃饭的控卡餐,最终可能又步了让人吃不饱的代餐粉的后尘。
控卡餐里藏着减肥的秘密
控卡餐做得再像正餐,也难以长期取代真正的正餐,但它依然能带给正在跟体重、体脂率搏斗的勇士们一个新的启示:好好吃饭才是减肥的真谛。
经验老到的老减肥人小兰认为,控卡餐的重要之处在于能教会人一种和体重共存的生活方式,三餐正常吃,加餐也能吃,只要吃对东西,没有不瘦的道理。
“21天控卡餐的21天就很妙,都说21天能养成一个新习惯,它最重要的作用其实在这里”,小兰说。
其实不少因为控卡餐吃不饱或缺少新鲜蔬果的消费者,已经在控卡餐的基础上默默搭配了更多的健康食材。吃对健康的食物、不挨饿,他们已经迈出了健康生活方式的第一步。
消费者评论截图
减肥达人小芬在研究过各品牌的控卡餐之后发现,另一个重要之处在于,控卡餐提供了一个减肥的仪式感。
除了每天固定的按照菜谱配餐、食用的仪式外,不少品牌都建立了消费者一起打卡、互相鼓励的交流群,找到一起减肥的伙伴往往能事半功倍,这是另一种仪式。
不过,自制力极高的小菲认为,平均下来二三十元一顿的控卡餐可谈不上便宜。“有这个钱和这个自觉性,自己花点时间配一个健康餐是最好的仪式感。”
当然,她也并不真需要自己动手,好单位的食堂早就做了全套方案,什么三低专区(低糖、盐、脂肪)、轻食专区,总能找到一种越吃越瘦的方法。
受访者供图
无论是速食控卡餐、手作健康餐还是单位食堂的肥胖友善餐,好好吃饭都降低了减肥的门槛。接下来,只需要持之以恒。
人不能一口吃成胖子,但你可以慢慢吃回成一个瘦子。
参考资料:
于紫月. 代餐产品到底是减肥路上的垫脚石还是拦路虎[J]. 食品界, 2020(2):45-47.
吃代餐粉真的能不饿或者减肥吗?我花了7天时间测试!| 知乎@爱生活的马克君
代餐行业营销洞察报告 | 丁香医生. 2021说说你的减重史?
END
原来这4种食物,会偷偷让你变胖,减肥不要再傻傻去吃了
果蔬汁/酸奶昨天有个新进群的小伙伴打卡自己的早餐,酸奶,坚果麦片,鸡蛋一个,希望这样吃可以减肥,大鹏每次看到这些东西都想告诉小伙伴们,这都只能让你越吃越胖,不要再吃了,为此,也做了一个小整理,告诉小伙伴们哪些东西是偷偷让人变胖的。
减肥最大的误区就是以为这些酸奶、果蔬汁能减肥。但是其实市面上的酸奶为了好喝,会添加很多糖,喝下去一瓶甚至比一瓶可乐的糖量要高,升糖指数也十分高,不仅不能让我们减肥,还会让我们越喝越胖。
果蔬汁也同样,因为水果的本质就是糖,当水果被榨成汁以后里面的大量的维生素已经丧失,膳食纤维也没有了。只剩下糖,试问这样的果蔬汁怎么能让人瘦呢?
加工麦片吃麦片就能瘦?这是很多小伙伴的一个误区,确实大鹏一直强烈推荐早餐老三样的麦片,麦片的膳食纤维高,一碗下去满满的饱腹感,一早上也不用饿,更加关键的是,最关键的含有β-葡聚糖,就是我们吃到的那种黏黏糊糊类似于凝胶的物质,具有延缓餐后血糖上升,延缓饥饿感,阻碍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增值肠道益生菌,提高免疫力等功能。
但是,这些都仅限于纯燕麦片,未经精加工的纯燕麦,很多市售的“加工麦片”就是让我们胖的,这些加工的麦片多种谷物混合而成的,如小麦、大米、玉米、大麦等,燕麦片只占一小部分,有的甚至不含燕麦片,甚至还有麦芽糊精、砂糖、奶精 ( 植脂末 )、香精等。
加入砂糖和糊精会让升糖指数上升,加入奶精则不利于心血管健康,所以各位小伙伴千万不要再傻傻地以为所有的麦片都能减肥。
不是所有有奶字眼的都是牛奶,市面上很多浑水摸鱼的乳制品和乳饮料,只是加入了一些牛奶,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是糖,特别是市面上那些0脂肪的,里面的含糖量高超过你的想象。
很多人说减肥吃蔬菜不会胖,同样果干也是,但是其实在这些小零食里面都含有大量的糖分,牛肉干在制作中,都会加入糖,使得牛肉干更加松软,果干会因为水分体积缩小之后,往往同样重量果干糖分是新鲜的4倍,这就相当于把糖分“浓缩”了。也是升糖指数非常高的!
减肥是饮食,运动,睡眠,情绪四管齐下的一个调整,饮食决定方向,运动决定效率,睡眠决定下限,情绪决定上限,四个点都做到有70分,你就能收获完美身材,你想要的马甲线腹肌都会有,单单做好某一点,你会很难坚持,效果也不好。
#她力量计划##健康知识##健康乐享官#@头条健康@头条健身@头条健康情报局
这种食物过量摄入增加多种疾病风险
生活中“酸、甜、苦、辣、咸”这五味中,甜味无疑是最受欢迎的味道。甜食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人从小到大都对它欲罢不能!很多家长会把糖果当做哄娃“神器”,但是你知道吗?糖摄入过量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
那么,过量吃糖对健康有哪些危害?又该如何减少糖的摄入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过量摄入糖的危害
1. 增大近视风险
长期嗜甜的孩子,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发生近视,而且度数进展更快。这是因为吃糖过多,将导致血糖增高,相应地降低体液的渗透压,使眼球内房水渗透到晶状体内,引起晶状体变形,屈光度增高,从而发生或加重近视。
2. 引发糖尿病
吃糖过多,会引起肥胖,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80%~90%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伴有超重和肥胖。此外过多的摄入糖分,会导致身体出现很多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疾病,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等。
3. 导致心血管疾病
长期大量吃糖引发肥胖后,糖分如果摄入过多,会影响到肠道中的菌群,间接提高了甘油三酯,危害心脏,容易引起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而且,过量的摄入糖分会导致血管发生硬化。这是由于摄取过多的糖分会导致体内的脂肪大量堆积,一旦脂肪大量堆积,体内的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就会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体内的血管发生硬化。需要注意的是,冠心病的成因就与血管的硬化息息相关。
4. 增加龋齿风险
糖对牙齿比较不友好,经常吃糖会为口腔中的细菌提供一个良好的繁殖空间,细菌和糖分接触后,容易造成牙齿、牙缝、口腔中酸性成分增加。牙齿经常受到酸性物质侵袭,就容易引起龋齿,增加口腔疾病的风险。
5. 导致营养不良
过多食用甜食,会使血糖升高,抑制食欲,就容易造成孩子厌食,优质蛋白摄入不足,长期以往易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此外,糖在体内的代谢需要消耗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糖摄入过多会造成维生素缺乏、缺钙、缺钾等各种营养问题。
6. 增加患癌症风险
甜食与某些癌症虽没直接关系,但它们却可能是促进癌细胞生长的潜在源头。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会通过胰腺转化为细胞能量,如果摄入过多的糖,就会促使胰腺分泌大量胰岛素来抑制血液中糖分的飙升,刺激癌细胞的生长,诱发癌症。
此外,糖进入人体之后,一部分被胰岛素分解,另一部分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被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但是,人体合成糖原不是无限量的,多出的糖会转化成脂肪,导致体重超标,引起肥胖,而肥胖是多种癌症的隐患。肥胖儿童将来患胰腺癌、膀胱癌、胃癌和肠癌等的几率都大于体重正常的孩子。
7. 增加抑郁风险
吃糖过多也会增加抑郁的风险。一项针对中年人的调查发现,膳食中含糖类等加工食品太多的人,患抑郁的风险可能会增加58%。
8. 导致衰老
糖分会与皮肤中的胶原蛋白结合,削弱胶原蛋白对皮肤的修复和再生功能,导致皮肤过早出现皱纹和变得松弛。
9. 导致骨质疏松
糖分摄入过度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钙质的吸收,就易导致骨质疏松。
哪些食物含糖量较高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糖,随处可见。糖不仅仅指那些五颜六色的糖果,还存在于很多食物中。
日常我们摄入的糖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新鲜水果、奶类、薯类和粮食中天然存在的糖,一般只要不过量摄入,不需要过度担心。
另一种是加工食品中的糖,食品包装将以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浆、葡萄糖浆和果葡糖浆等名称出现,这种糖需要减少摄入量,也被称为“隐形糖”,并大量隐藏在各种加工食品中。
1. 饮料、浓缩果汁
大部分含糖饮料都存在高糖分的问题。而浓缩果汁与原果汁相比水分减少,体积至少减少到原果汁的一半,营养素密度增加,喝一口顶两口,同时含糖量也至少升高了一倍。
2. 速冲糊粉
单纯的谷物豆类等磨成的粉,如豆奶粉、藕粉、核桃粉等,往往加了很多糖来改善口感。有的速冲糊粉糖是排在配料表的第一位,意味着糖含量超过一半,比原料都多。
3. 蛋糕、面包
为了保证香甜酥软的口感,糕点中需要添加大量的糖。以100克的普通果酱手撕面包为例,糖含量约占15%~20%。
4.零食
巧克力、蜜饯、肉脯、能量棒、果酱、饼干等也都是含糖大户。比如,一盒160克的蜜饯含糖约占20%;两三块甜味饼干的含糖量就超过了20克。
5.雪糕、冰激凌等冷饮
查看甜筒、奶砖、冰棍等包装冷饮的配料表会发现,白砂糖、麦芽糊精、果葡糖浆等都排在最前边,说明含糖量比其他成分都多。
如何减少糖摄入
糖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它可以藏在很多的食品当中,一旦稍不注意,身体中摄入的糖分就会超标,从而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1. 学会看食品包装
看配料表,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蜂蜜和玉米糖浆都属糖类,越是排在食物配料表前边的成分,其含量就越高。
没有标明含糖量的,可参考营养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要注意是“每100克”,还是“每支”、“每份”,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吃下一整袋零食,所摄入的热量是营养标签上的多少倍。
2. 用天然食物代替人工糖
水果中也有糖分,但一般不在控糖的范围内,这也并不代表可以随意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天水果的摄入量是200克~350克,且果汁不能代表鲜果。
平时喜欢喝甜粥的朋友,可以放一些葡萄干、枣、桂圆干、枸杞子等,代替白砂糖、冰糖,不仅能满足甜甜的口感,而且还能摄入钙、钾、铁、镁、磷等矿物质、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
3. 少用糖醋、红烧烹饪法
像红烧肉、锅包肉都是高糖菜肴,一份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大概加糖25克~30克,糖醋排骨和糖醋里脊每份要加入75克左右的糖,随便吃吃就超过了一天的糖推荐摄入量。
4. 吃水果选低糖的
水果的含糖量也是有高有低,不是甜就代表含糖量高哦。每天水果的摄入量是200克~350克,建议选择低、中含糖的水果,含糖高的水果每天应不超过150g。
小贴士:任何物质只要摄入过量,便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损害,所以日常饮食中不仅要注意低盐、低脂、低油,也不要忘了减少高糖分食物的摄入,切勿让“甜蜜的负担”毁了我们的身体!
来源: 吉林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