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社会影响(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严重)
研究报告:肥胖,会拖累经济发展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据《英国医学杂志·全球卫生》21日刊发的研究报告预测,到2060年,应对肥胖问题的支出将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的3.3%,比目前升高1.1个百分点。肥胖不仅损害人体健康,而且会拖累经济发展。
“现在全球接近三分之二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报告领衔作者蕾切尔·纽金特说,“我们预测到2060年,这一比例会增至四分之三。”
5月11日,顾客在美国纽约一家超市购物。新华社记者王迎摄
报告分析了肥胖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成本,前者主要是医疗费用,后者包括因肥胖导致的过早死亡和生产能力丧失。纽金特说,这些看不见的成本“构成经济发展的负累”。
根据该报告,目前全球应对肥胖问题的支出占GDP的2.2%,这一比例可能在资源匮乏型国家出现最大增幅。报告预测,到2060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应对肥胖问题的支出可能占GDP的11%,该数据在加勒比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可能达到10.2%。
据法新社报道,这份报告首次预测了肥胖在各国导致的经济成本,该报告已经过同行评议。
报告同时强调,超重和肥胖引发的经济成本更多是社会和商业环境共同导致的后果。墨西哥营养和健康研究中心主任西蒙·巴尔克拉提醒,肥胖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的复杂疾病,他呼吁停止将这些问题完全归咎于个人,停止对肥胖者污名化。(刘秀玲)
来源: 新华社
肥胖可能拖垮一个国家:诱发两百多种疾病、带来千亿医疗负担
受访专家: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肥胖与代谢病外科中心主任医师 王存川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医师 袁振芳
本报记者 张 健肥胖严重威胁身心健康。近期,世界肥胖联合会等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全球健康》上一项涵盖8国的建模研究发现,肥胖是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不仅缩短健康人群寿命,还会增加医疗保健需求,造成巨大生产力损失,降低生活质量。
肥胖经济成本在逐年升高
超重和肥胖,是指可能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堆积,可用体重指数(BMI)来衡量成人肥胖程度。为了研究肥胖的经济成本,研究人员对28种已知与肥胖相关的“疾病成本”来评估超重(25千克/平方米≤BMI≤29.9千克/平方米)和肥胖(BMI≥30千克/平方米)对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西班牙和泰国8个国家2019年的经济影响。
研究认为,肥胖给个人和国家带来的经济影响有多方面,肥胖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在所有国家中,肥胖的医疗费用平均占直接费用的90%;过早死亡的成本在所有国家的间接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约56%~92%)。按人均计算,2019年各国肥胖成本从印度的17美元到澳大利亚的940美元不等,因肥胖导致的经济损失相当于8个国家平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8%。由于肥胖患病率上升、人口变化和经济增长,研究人员估计,到2060年,肥胖经济成本将增长到平均每个国家GDP的3.6%。例如,从2020年至2060年,西班牙的肥胖经济成本将翻一番,印度则增加19倍。值得注意的是,8个国家的肥胖经济总成本预计将以1.8%~6.6%的平均速度增长,这一趋势令人担忧。
“肥胖也是我国居民健康的一个日益增长的负担。”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肥胖与代谢病外科中心主任医师王存川表示,从20多年前开始,我国肥胖人口增长速度就不断加快。总体来看,我国还处于世界中等肥胖水平,但我国成人中已有半数超重或肥胖了,因为人口基数大,我国肥胖人数已是世界第一。《柳叶刀》发表的一项针对中国肥胖潜在负担的研究预测分析表明,在不考虑医疗保健服务费用的长期增长,以及肥胖相关的间接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出勤、旷工、提前退休、残疾等)情况下,到2030年中国因肥胖的医疗费用将达到4180亿元,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2%。
带来四大沉重负担
“肥胖是一种疾病,我国成年居民肥胖率已高达16.4%,超过了糖尿病,但肥胖还没有像糖尿病一样引起足够重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医师袁振芳说,国人BMI超24千克/平方米就属于超重,需要控制;而BMI超28千克/平方米就属于肥胖,需要减重。达到这两个临界点,肥胖相关的疾病发病率和过早死亡率会出现拐点式上升,还会给个人和国家带来几方面重大损失:
更多医疗保健费用。王存川表示,肥胖与200多种疾病有关,包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多种癌症和抑郁症等,这就导致肥胖人群需要更多的医疗保健服务、手术和药物。有研究显示,肥胖人群处方数量是正常人的两倍多。而且,肥胖问题所占用医疗资源越来越多。一项报告显示,平均而言,在英、美、法等38个国家,肥胖占糖尿病所有治疗费用的70%、心血管疾病治疗费用的23%和癌症治疗费用的9%。
生产力和人力资本损失。研究显示,肥胖会造成适龄劳动力缺勤的天数更多,工作效率低,以及失业风险增加。袁振芳表示,一些年轻人会因为肥胖而影响工作,甚至还会有些中年人因肥胖引起的关节炎、精神心理疾病等出现“残疾退休”的情况。王存川也表示,他在美国、加拿大出差时,经常发现有三四十岁的年轻人因肥胖而坐上了轮椅。还有研究发现,肥胖会影响学习成绩,从长远看,会降低受教育程度,对个人成年后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国家的人力资本产生负面影响。
生活质量下降。肥胖会增加患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影响生活质量。袁振芳曾接诊过一位重度肥胖的患者,二十七八岁时体重达300多斤,并没有糖尿病、高血压等问题。而到三十多岁时该患者已经胖到400多斤,出现了糖尿病、高血压等问题,严重时走几段路都喘,影响了生活和工作,最后做了减肥手术。即使减了100多斤,但年纪轻轻的身体已大不如前。
缩短寿命。据经合组织分析,在2020~2050年,肥胖和相关疾病将使经合组织、欧盟和二十国集团国家的预期寿命减少约3年。王存川表示,肥胖也是国人过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一项研究显示,对男性青壮年来说,重度肥胖平均缩短寿命20年。
“一胖百病生。”王存川表示,肥胖就像一块滋生疾病的土壤,让很多慢性病生根发芽,给个人和国家社会造成很沉重的医疗经济负担。可以预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人均寿命的增长,因肥胖导致的经济负担会越来越重,我们需要更多的钱为肥胖问题买单。
控制肥胖刻不容缓
“虽然肥胖正引起大众重视,国家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我国肥胖控制和预防涉及政策、环境、经济、社会和个人等方方面面。”两位专家呼吁,现有的很多措施不足以控制肥胖流行,还需要下决心出台更多举措。
建立全面的肥胖防控法律法规体系。例如,限制不健康食品生产和销售,遏制甜饮料、超加工食品消费等。
考虑将肥胖纳入医保报销范畴。支持肥胖的筛查、诊断、预防和治疗。
改善致肥环境。如餐饮业和食品工业实施强制性营养标签制度;限制高能量密度、高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和高糖高盐的预包装食品的生产、销售和广告宣传;建设社区公园、体育馆、自行车道等设施,提升运动意愿。
个人和家庭要积极掌握健康饮食知识。具体包括了解每日食用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少吃糖、盐和高脂食物。
合理运动。儿童和青少年每周至少应进行60分钟中等至剧烈强度的身体活动。成人每周应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至少75~150分钟的剧烈强度有氧运动。▲
来源:生命时报2021-11-16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光明时评:6亿国人肥胖和超重:肥胖防控刻不容缓
作者:张曼 马冠生
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肥胖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发达国家,也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不仅出现在成年人中,而且出现在儿童群体中。可以说,“胖”已成为当今一个日趋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对中国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特别是膳食营养摄入和身体活动方式的变化,肥胖问题也已迫在眼前。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最新数据,目前中国的成人中已经有超过1/2的人超重或肥胖。这是全国性调查报告中首次出现超过1/2这样一个数字。这意味着,若按照绝对的人口数来计算,全国已经有6亿人超重和肥胖,这个数字在全球居首。
如果从历时性来看,从2002年到2020年,中国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11.5%和9.3%。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居民中超重肥胖率的城乡差距在不断缩小。近10年来,农村儿童中超重肥胖率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分类,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它不仅会让个体增加产生其他疾病的风险,带来疾病负担,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经济负担。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超重和肥胖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占当年卫生总费用的4.5%。及时控制超重肥胖的流行,不仅能有效控制慢性病的发生,还将降低社会卫生费用。
肥胖的发生发展受个体、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个体层面,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模式向西方饮食模式的转变,身体活动水平的普遍下降趋势,包括睡眠、遗传等都与肥胖的发生有关。而食物环境、社会文化因素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则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简单来说,当一个人处于导致能量摄入增加、身体活动减少的“致肥胖环境”时,更容易发生肥胖。“致肥胖环境”不仅指导致高能量摄入和静态行为的环境,包括食物选择以及身体活动的机会,还包括与食物和身体活动相关的社会规范,涵盖物理、经济、社会文化、政策等多个层面。
肥胖一旦发生,要实现逆是比较困难的。当前,我国防控肥胖的压力不断攀升,在这紧要关头必须抓住时机,减缓并最终控制肥胖的流行趋势。在此之前,中国已出台一系列与肥胖防控有关的政策和技术文件,为肥胖防控提供有力的支撑。未来,在在研究和制定关于肥胖防控的政策中,需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政府、家庭、社区和企业协力合作,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肥胖防治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
对于个体来说,预防肥胖应从生命早期开始,目前看来,生活方式调整仍是针对肥胖最有效、最安全的基础治疗方式。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则有必要将肥胖防控融入所有政策,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时,将健康放至优先位置,并贯穿至政策制定、实施、分析和评估的全过程。在全社会覆盖促进肥胖防控策略,要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推进肥胖防控的相关工作,让所有利益相关方参与其中,跨部门合作解决肥胖问题。
政府需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倡导并营造有利于肥胖防控的支持性环境。如对含糖饮料等进行征税、规范食品广告播放、推动引导居民学会阅读并使用营养标签、倡导企业优化食品原料配方等。再比如,建设支持性社区食物环境,如增加售卖新鲜蔬菜水果的食品商店数量等,通过降低获得高脂肪高能量等不健康食物的便利性来增加健康食物的可获得性。规划社区建成环境时,也要考虑身体活动需要和健康导向,为居民提供安全、便利的身体活动场所和游戏娱乐设施,在助力改善居民身体活动水平的同时,促进超重肥胖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分别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研究生、教授)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