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分型(肥胖分型及分类)

民福康 0
文章目录:

肥胖的种类 肥胖竟然也分“四色”

现在的肥胖人士是越来越多了,并且是越来越年轻化了,很多的青少年加入到这个行业中,那么对于肥胖我们是如何是定义的呢?今天小编告诉大家,其实肥胖也是有种类的,不信你就看看吧,看你是属于哪一种的?

肥胖的原因有很多,每一种因素的导致的肥胖的后果都是非常的严重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同济大学-十院内分泌代谢国际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最近一次覆盖全国10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超重比例达到30.6%,肥胖则占到12%,且肥胖比例与经济发达程度成正相关。

既往医学界将肥胖分为单纯性和病理性两大类,现在对于肥胖的分型,医学界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可根据肥胖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分为“四种颜色”,分别是“白胖子”、“红胖子”、“黄胖子”和“黑胖子”。每一种颜色都有其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医学干预的手段自然也不同。

白胖子——不合并代谢异常的单纯性肥胖

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习惯将“白”与“胖”联系在一起,可见白胖子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单纯性肥胖。

这类人群的BMI(体重千克数/身高厘米数2,一项反映人体胖瘦程度的精准指标体系)≥28,但是并未合并代谢异常,如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甲状腺功能紊乱、性功能紊乱等,从外表看上去属于均匀的胖,皮肤白嫩,故名“白胖子”。白胖子的健康水平较好,控制体重的关键是靠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均衡饮食、加强运动等,一般不需要特别的药物干预。

红胖子——伴高血压、多汗怕热,代谢旺盛的肥胖

红胖子的外貌特征十分明显——脾气较为急躁,一激动就容易出现面部甚至全身皮肤潮红并伴有出汗。除了皮肤红,这类肥胖者往往血压也亮起红灯。

平时生活中常常觉得精力旺盛,虽然经常活动,但体重却没有明显下降。红胖子减肥除了“管住嘴、迈开腿”的生活方式干预外,还需对高血压等并发疾病作积极的药物干预。不能仅仅满足于体重的降低和腰围的缩短,更应将血压稳定控制在135/85 mmHg以下,这样才能确保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长治久安。

黄胖子——精神萎靡、代谢率低下的肥胖

黄胖子的病情较为特殊,他们往往与“懒”有着不解之缘。当然,这种“懒”并不是主观和道德层面的,而是生理层面的——由于甲状腺、性腺等激素的分泌水平较低,无论白天黑夜,人总是处于倦怠、无力甚至嗜睡的状态。黄胖子饮食与正常人差不多,只不过由于代谢水平低、消耗少,而导致热量和脂肪的积聚。对疑似黄胖子的患者,应及时抽血检测各项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以便得到明确诊断的依据。

黑胖子——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的肥胖

黑胖子并不是指外表像李逵一样,而是患者的颈部、腋下、腹股沟、肛周、脐窝等部位,出现色素沉着和角化,局部像沉积着一层污物,但无论怎样清洗都无法去除。

如果肥胖患者伴随有这样的皮肤改变,就有可能患上了黑棘皮病。皮肤的表现只是外在的,内在原因则是严重的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游离脂肪酸等炎症因子升高。

黑胖子的病情最为复杂,若不及时干预,日后极有可能加入糖尿病的队列。因此,医学干预不能仅仅关注体重和腰围,更应一并检测空腹血糖、糖耐量、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一系列指标。只有对体脂和血糖同时干预,才能收获满意的疗效。

结语:以上就是今天小编为大家讲解的有关内容,你知道了吗?原来肥胖还有4种类型呀,太不可思议了,快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种肥胖吧,对症治疗,希望上文可以给大家提供帮助。

虚胖还是实胖?肥胖也要分型?“吃着瘦”的官方指南来了

今年春节上映的一部《热辣滚烫》,让许多人心情激荡。

毕竟,贾玲都瘦了,大家怎么还能坐得住呢。

不过减重终究是个“辛苦活儿”,人人都梦想“吃着瘦”,可惜大多数方法只是“智商税”。

别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手了!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下称《指南》),《指南》不仅给出了官方的指导意见,还有许多通过中医食养来帮助大家控制体重的方法。

赶紧来看看吧!

你是虚胖还是实胖?

在现代医学理论中,肥胖是一个代谢问题,当我们的能量摄入过多,又无法通过人体代谢掉多余的能量,这些能量就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囤积下来,导致超重甚至肥胖的出现。

不过在中医理论中,肥胖也分虚实,要辩证治疗。

虚胖:脾胃气虚、肾阳虚引起体内湿痰淤积。简单来说就是新陈代谢慢,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水湿停留在身体的时间过久。

实胖:湿热重、胃热痰瘀、肝郁气滞等,这些人经常暴饮暴食,加之运动量少,久而久之就造成脂肪堆积。

当然,仅仅是虚实分类还不够细致,《指南》将超重及肥胖分为以下5种中医辨证分型,下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介绍一下。

胃热火郁证:吃得多却依然觉得饿,经常口干、口苦,喜欢喝水,大便干燥甚至便秘,尿液偏黄,舌头呈红色,舌苔黄,脉搏过快。

痰湿内盛证:常感觉身体沉重、四肢乏力、胸腹胀满,可能伴有头晕,口干但不想喝水,大便黏滞不爽,嗜好肥甘厚味和酒精,喜欢躺着,舌质肥大,舌苔白腻,脉往来流利。

气郁血瘀证:懒动,常常情绪低落、感觉胸闷,伴有面色晦暗、肢端青紫等现象,男性可能性欲减退甚至阳痿,女性可能月经不调甚至闭经,舌质暗淡或有瘀斑、瘀点,脉象浮大、涩而有力。

脾虚不运证:常感疲劳乏力、脘腹胀闷,有时四肢会轻度浮肿,饮食正常或偏少,过去曾有暴饮暴食史,小便不畅,大便稀溏或便秘,舌质淡胖,舌边有齿印,舌苔薄白或腻滑,脉象比较细。

脾肾阳虚证:形体肥胖,易疲劳,怕冷,喜喝热饮,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脉搏沉重而细弱。

不同类型的胖,得用不同的方法“减”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对肥胖也是如此。

既然有了分型,在食养方面当然也有不同的方向和重点。

成人肥胖不同证型食药物质推荐 /

引自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 胃热火郁证

宜:日常膳食中要注意清热、化湿、通腑,多选择白菜、芹菜、竹笋、莲藕、苦瓜等食物,也可适当使用铁皮石斛、麦芽、鲜芦根、荷叶等清泻胃火、养阴生津。

忌:油炸煎炒等高温加工烹制的食品,羊肉、桂圆、生姜、辣椒等温补食材也尽量少吃。

推荐菜谱:三豆饮

材料:赤小豆15克、黑豆15克、绿豆15克、生甘草5克。

制法:所有食材洗净,加水适量,煮至豆熟烂即可。

用法:可代替部分主食,温服,吃豆喝汤。每日2次,连续食用5—7天。

  • 痰湿内盛证

宜:日常多选用包菜、豆芽、冬瓜、萝卜、香菇等健脾祛湿的食材。水果类尽量选择低糖品种,少吃热带水果。可适当选用砂仁、芡实、白扁豆、茯苓、山药、莲子、薏苡仁、陈皮等作代茶饮或药膳。

推荐菜谱:薏苡仁冬瓜汤

材料:冬瓜300克、薏苡仁20克。

制法:将冬瓜去皮去瓤,切1厘米厚、4厘米长冬瓜片备用。生姜切片、葱切段备用。将薏苡仁洗净,置于炖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小火继续煮30分钟。加入冬瓜片、葱、姜,转大火煮开,小火继续煮约15分钟,加盐少量调味即可。(不加盐为宜)。

用法用量:餐前食用或佐餐食用。孕期女性须遵医嘱食用。

  • 气郁血瘀证

宜:须舒肝理气、活血化瘀。平时可多食用韭菜、陈皮、白萝卜、酸类食物,增加葱、姜等调味品,有助行气活血。另外,当归、桃仁、佛手、砂仁、山楂等药材可作代茶饮或药膳。

推荐菜谱:佛手橘皮山楂粥

材料:佛手10克、橘皮5克、山楂5克、粳米50克。

制法:所有食材洗净,将佛手、橘皮、山楂用纱布包起,与粳米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改为小火煲30分钟。

用法用量:可做为主食食用,每周3—5次。注意:建议孕期女性遵医嘱食用。

  • 脾虚不运证

宜:饮食上要增加优质蛋白,如禽肉、鱼肉、豆类等,少吃萝卜、空心菜等耗气的食物。还可将山药、莲子、白扁豆、黄芪、麦芽、砂仁、茯苓、木瓜、大枣、冬瓜等食材加入日常饮食,或单独作代茶饮。

推荐菜谱:扁豆山药粥

材料:白扁豆30克、鲜山药100克、粳米30克。

制法:将鲜山药去皮、洗净,切片备用。将白扁豆洗净,清水浸泡2小时。将粳米洗净,加入鲜山药、白扁豆,一同煮粥,煮至米、豆熟烂即可。

用法:做为主食食用。每周食用3—5次。

  • 脾肾阳虚证

宜:适合食用的食物有枸杞子、核桃仁、茯苓等。饮食中可增加茴香、花椒、香菜等辛热温阳的食材,避免饮酒,忌食苦瓜、绿茶、西瓜等寒凉生冷的食物。此外,可应用山药、黄芪、肉桂、干姜等作代茶饮或药膳。

推荐菜谱:山药黄芪炖鸭肉汤

材料:鲜山药100克,黄芪10克,生姜3—4片,鸭肉300克,板栗100克。

制法:鸭肉切成小块,放入沸水中焯水;板栗加适量清水煮熟凉后剥皮壳备用;将鲜山药去皮、洗净,切厚片备用。上述食材一同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大火烧沸后,再用小火煲1小时,放入少许精盐调味后即可。

用法:可佐餐食用,温服。每周食用3—5次。

当然,不管搭配什么样的食养方,健康减重的第一要则依旧是“少吃多动”。

趁着春季到来、天气尚好,我们也要走出家门,适当动一动哦~

了解自己的肥胖分型,减肥路上事半功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