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女皇帝国
人物志:“肥胖,痛风,流产”—欧洲17世纪最惨的女王,安妮女王
安妮女王,在整个英格兰历史上的声量都微乎其微,她似乎成为了民众最不喜欢提及的一位君主。究竟为何,还要从一件方形棺椁说起。
尽管安妮女王生前相当低调,但在公元1714年,她的逝世仍在英国掀起了一阵轩然大坡。人们关注的焦点快速锁定在了女王的棺椁上。
现在,我们依然能从一些目击者的言辞中,窥见到引起这次举国讨论的关键。
“那棺材几乎是方形的。”
“她的体型比王子大,比她的丈夫还胖,像一个笨重的男子。”
“棺椁被一辆巨大而结实的战车带到了威斯敏斯特宫,前边有8头身披紫色的大马...”
“我不认为她应该和其他王室葬在一起,因为没有合适的地方能放下那棺材..."
...
看起来,安妮女王因为自身的肥胖问题,已经招致国内群众的嘲讽和攻击,以至于在其逝世后,这种谩骂声依旧不绝于耳。
事实上,这只是可怜的英国女王,悲惨统治中的冰山一角。因为安妮自登基时起,其实就已经注定了自己不堪的命运。
公元1702年,3月8日,天气尚好。命运摆钟敲响了安妮人生最辉煌的一刻。
她,佝偻着身体,蜷缩在特别设计过的娇子上,双手颤抖地扶着椅子的边缘。这条从威斯敏斯特音乐厅到大教堂的路不过400英尺(约122米),但在她看来却异常艰辛。
痛风已经耗尽了安妮所有元气,可她还是在接过王冠的一刹那,坚持道出了英王应有的体面。
“我知道,我自己的感情完全是英格兰人的感情,我可以很诚恳地向你们保证,谋求英格兰的幸福和繁荣必然是我唯一的任务”
四周的大臣望向她,稀松的掌声还没有他们自家的派对响亮。就这样,继玛丽、伊丽莎白一世后,大英帝国第三位女王正式诞生了。
然而,与前两位女王不同的是,安妮一生都几乎活在伤痛中。
她经历了17次怀孕,但有多次流产。其中包括六个死产婴儿;两个降生几小时后便离世的孩子;两个已经取名为玛丽和安·索菲娅(Mary and Ann Sophia)女婴,以及一个11岁死亡的儿子,威廉·格洛斯特公爵。
可怕的是,她的同龄人并没有因为这些经历而对安妮展现出过多的同情或者关心。相反,他们还向女王抛出了极为恶毒的调侃。
例如,女王的”好闺蜜"马尔伯勒公爵夫人莎拉(Sarah)曾对他们之间的友谊做出过一次匪夷所思的评论。她用一幅肖像画展示了对女王的全部敌意——按照莎拉(Sarah)的说法,画上的安妮表现得“悲惨,沉闷,幼稚且极其粗暴和肥胖。”
当然,善于捅刀子的不仅公爵夫人一位。
作家(英国辉格党人)Roger Coke曾将她形容为“异常”的胖子,脸上戴着“酸味”,“红润而肿”,并将安妮的体重归咎于暴饮暴食和对热巧克力的沉迷。
而另一位辉格党政客约翰·克莱克(John Clerk)的言论则更加尖锐。他曾在女王痛风的急性发作期间有过两次拜访经历。
他在传记中表示,自己对安妮(Anne)的“可怕”,“红色和斑点”的脸,“疏忽的衣服”,“讨厌的绷带”和“肮脏的破布”感到恐惧,并断言安妮“似乎是他在任何情况下见过的最不堪的凡人”。
他甚至还宣称:“当一个贫穷的、体弱的妇女成为世界的统治者之一时,自然似乎就倒过来了。”
对于安妮的评价,后世的学者和传记作者似乎都借鉴了约翰·克莱克的憎恨,他们不仅用刺耳的语言描绘了安妮的肥胖,而且还描绘了她不育的尴尬场景。
例如,维多利亚时代的亚历山大·波普学者就将女王形容为“丑陋,肥胖,肮脏,呆滞,贪食和倾倒者”。
1848年,女性作家艾格尼丝·斯特里克兰(Agnes Strickland)也写道:“很少有人能通过安妮女王画像上的圆润造型以及鲜艳肤色将她和诗一样的爱情联系起来。”
一时间,似乎就连精心粉饰过的人物肖像画,也无法挽救安妮女王在后世学者中的形象了。
显然,这种影响是深远和复杂的。
马克·基什兰斯基(Mark Kishlansky)在其1991年的历史著作《Penguin History of Britain》中,将女王描述为“没什么吸引力”,并嘲笑她的“阴险”和“品味“仅限于赌博和用餐。
她善于在一组桌子上”丢镑“,又在另一张桌子上“增磅”。
马克·基什兰斯基如是说。
而安妮的最新传记作家安妮·萨默塞特则形容她为“令人作呕”,并补充道:“安妮自登基之时,就早已失去了个人吸引力”,因为她“肥胖,粗暴” ,使其变得复杂而笨拙”。
此外,伊丽莎白·莱恩·富德尔(Elizabeth Lane Furdell)也在2001年用多彩的笔调描写了安妮痛风的症状,包括“巨大肿胀”,“怪异的姿势”和“胀气的扭曲”。
冷酷之情不言而喻。
许多人认为,是女王糟糕的生育能力毁掉了她的身材。
就像安妮·萨默塞特(Anne Somerset)说的那样,“多次怀孕显然在破坏她的身材中发挥了作用”。
而“受虐”一词则反复出现在了Ophelia Field的《最爱:马尔伯勒公爵夫人莎拉》中,他谈到了安妮最后的一段时光:“她去世时的身体(49岁)已经受了17次的怀孕和一生的肥胖折磨,她几乎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包围。”
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书籍开始出现了针对安妮的反思。他们认为安妮女王的肉体在统治英国的那一刻就已经“牺牲了”。
就像Sellar和Yeatman在《安妮:死后的女王》写道的那样:“除了“死”,安妮女王是一位了不起的女人”,并得出结论:英国辉格党是女王批评家中最令人不齿的一类,他们似乎认为女王从来没有真实“活过”。
在流行文化中,安妮女王也未得到像其他英国君主一样的待遇。
因为同时代人对她身体的分析、批评和嘲笑影响了人们对其贡献的判断。
事实上,安妮(Anne)是最后一位行使王室风范的英国君主。她甚至会亲手抚摸那些患皮肤病的臣民,以赐福患处早日康复。
她的“种种不堪,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很大关系。
因为安妮的痛风是公众最恐怖话的题,而她的反对者则最善于将那些“患病的、腐烂的图像作为该国政治病的隐喻”。
历史学家Starkey认为安妮女王的身体在本质上破坏了她的统治地位:“安妮的统治是一个悖论,介于公共权力和声望与个人身体虚弱之间”。
在安妮死后,她的尸检结果记录在题为“关于女王身体的观察”的文件中。
讽刺的是,生前不断抨击安妮身体的人,反而对她的尸体所做的观察甚少。她的医生说:“我们在她身上发现了一个小的脐疝,她有个“过于光滑”的胃,以及“嫩而脆弱的”肝脏和一个小溃疡。
“但我们不能再作任何解释,因为这里禁止进行除绝对必要的检查以外的任何其他检查”。
但是,结合当代的历史作品,似乎这300年间,对女王身体的“解剖”并没有像医生说的那样停止,反而越演越烈。
至于安妮究竟经历了什么,她是一个怎样的女王,至今也依旧没有定论。
历史季2:肥胖、痛风、丧子、丑闻,为何她是命途多舛的女王?
历史季2:肥胖、痛风、丧子、丑闻,为何她是命途多舛的女王?| 有料的文史
“权谋”“情欲”“女人”,这三个元素凑在一起,大多是场好戏。
去年,“英国版延禧攻略”《宠儿》上演,它根据18世纪斯图亚特王朝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百合设定的宫廷喜剧,讲述的是两个女人为在女王面前争宠,宫斗撕X的故事。
这个孤立、反复无常的女王,被她的朝臣包围,迷恋她最亲密的知己。她是一个有抱负而又冷酷无情的角色。
电影《宠儿》片段
没错,哪个国家的宫廷都不缺少这等好戏。而今天猫猫君要结合电影剧照与历史上的绘画和大家聊的,正是故事中的这位神奇女王——安妮女王。
年轻安妮的上位史戈弗雷·克奈尔《安妮公主》
年轻的安妮,命运便安排了她的戏剧性。
图像定格在1683年,这是安妮18岁时的早期肖像,由宫廷画家戈弗雷·克奈尔所作,那一年,她还是安妮公主。同一年,安妮嫁给了丹麦王子乔治。
婚后的安妮与乔治非常恩爱,由于基本上跟王位无缘,所以安妮与乔治在丹麦过着与人无求、与世无争的平淡生,主要消遣是玩纸牌、品茗和观赏园艺,直到婚后第五年的一场大变故。
威廉三世(左二)与安妮女王(左三)是亲身经历了光荣革命的两位英国国王。
安妮有一位姐姐名叫玛丽。玛丽与丈夫威廉于1689年,成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国王和王后,这一年通常被称为光荣革命。不过由于威廉夫妇一直未有子嗣,议会为防止出现权力真空,便确定安妮为继承人。就这样,安妮成为了王储。
1702年,威廉国王驾崩,安妮按照约定登基,成为英国史上第五位女王。
威廉·威辛《安妮女王》
威廉·威辛的画,也许是安妮女王最讨人喜欢的肖像了。她穿着性感,被描绘成一个大美人。在后来的生活中,她的肖像变得不那么令人称赞了。
家庭悲剧安妮的悲情,与子嗣有关。
安妮与乔治夫妇二人共育有17个子女,可惜个个都是“短命鬼”,其中安妮多次流产,有六个婴儿死产,两个婴儿在出生几个小时后夭折。总之,没有一个孩子活到成年,这实在是安妮一生中最大的不幸。
戈弗雷·克奈尔《安妮与格洛斯特公爵威廉王子》
她唯一幸存下来的孩子是格洛斯特公爵威廉王子,他于1689年出生在汉普顿宫。他在1700年11岁时去世,引发了一场继承危机,安妮是唯一一位仍在王位继承人的人。它最终导致了1701年的《移民法案》,这意味着信奉新教的汉诺威人最终将在1714年安妮死后继承了她的王位。
电影《宠儿》片段,失去17个孩子的安妮,承受了很大的打击。
青少年时期的安妮,是一位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公主,既没有过于耀眼之处,也没有另类出格之举,算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而这位本来无欲无求的公主安妮,在接受了权力与压力至上的王位后,便显得格外吃力了。
于是乎,安妮女王后半生便陷入各派贵族斡旋斗争的旋涡之中。而且她通过毫无节制的食欲和性欲排解空虚,暴饮暴食,旁边放着催吐的木桶。
电影《宠儿》片段,逐渐肥胖的安妮。
痛风,荒诞与政绩成为女王的安妮,总共统治了12年。 她的一生都饱受疾病的折磨——天花、眼疾、痛风,可能还有一种罕见的免疫紊乱。
1708年,丈夫乔治去世。接连的丧子与丧夫之痛让安妮郁郁寡欢,以至于登基之前便患上痛风,加之身体过于肥胖,行动非常不便,行动时需要乘坐轮椅或者拖车。糟糕的身体状况,对女王的施政能力来讲,无疑是种难以克服的牵制。
迈克尔·达尔一世《安娜女王》,肖像画上的女王,依然保持着体面的美丽。
沃尔特·斯内德《痛风》
痛风是一种炎症性关节炎,由于尿酸过量,身体会肿胀。有时被称为“国王病”,是由于吃了太多油腻的食物引起的。疾病最终蔓延到安妮的四肢,使她只能坐在轮椅上。
侍臣约翰·克拉克爵士,两次碰到女王被痛风折磨的场景:“在一阵极度痛苦的痛风折磨下,她周围的一切都和那些最卑贱的臣民一样混乱不堪。她的脸潮红长满斑点,由于穿得太随便,显得很可怕……”而辉格党成员罗杰·科克形容安妮女王胖得“吓人”,脸上总是“闷闷不乐”,“通红臃肿”,指责她因为进食过度和贪恋热巧克力而发胖。
总之,按照他们的形容,安妮女王是“见过的最惹人讨厌的人”。
电影《宠儿》片段,放大了安妮女王肥胖愚蠢的形象,她不是躺在床上,就是坐在轮椅里。
根据最流行的说法,安妮是一个后座女王,喜欢与宫女们一同打猎——射鸽子、鸭子和鹿,喜欢享受宫廷生活的奢华(比如吃菠萝、赛鸭),而不是参与国家事务。
在她统治期间的贵族们,就有很多我们想也想不到的恶趣味爱好,完全就是一副腐败荒淫的群像。
电影《宠儿》片段,安妮女王在位期间的荒诞宫廷享乐。
然而,也有历史学家认为,安妮其实是一位有权威和献身精神的女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她成功地维护了自己在男性主导的世界中的领导地位。
安妮在位期间,实施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军事行动:对内,实现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合并,奠定后来大英帝国的基础;对外,和法国之间发动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并占领西班牙军事要地直布罗陀,从而控制了从地中海到大西洋的海上贸易。
沃尔特·托马斯·蒙宁顿《英格兰和苏格兰的议会联盟》,安妮女王的政绩。
1714年,安妮女王驾崩,时年49岁。值得一提的是,安妮的死标志着斯图亚特王朝的结束。她的统治也因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的联合法案而著名。
女王的三角关系丑闻安妮女王的私生活,在历史上一直被诟病。
萨拉·丘吉尔、马尔伯勒公爵夫人是安妮最亲密的朋友和传言中的情人,二人的宫闱秘闻令同时代人感到很不愉快。萨拉是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的女儿,嫁给了马尔伯勒第一公爵约翰·丘吉尔,两人一起登上了宫廷的社交阶梯,成为女王的宠儿。
戈弗雷·克奈尔《马尔伯勒公爵夫人萨拉·丘吉尔》
安妮很害羞,缺乏自信,依赖于她的女性朋友,尤其是萨拉,她的性格似乎与安妮完全相反。人们认为这两个女人有隐秘感情的主要原因是她们互相写了充满激情的信——安妮写给萨拉的信中写道:“哦,明天尽快到我这里来,我可以和你在一起。”
电影《宠儿》片段,安妮女王与萨拉。
萨拉显然与女王进行了有力而坦诚的对话,这一举动最初赢得了她的尊重。她成为女王的顾问,监督国家事务,成为她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
但最终是萨拉的率直和对等级的漠视,破坏了他们20年的亲密关系,最终被女王驱逐出宫。
阿比盖尔,马萨姆夫人
而阿比盖尔·马萨姆是萨拉夫人的表妹,在宫廷中出人意料地成为安妮女王的最爱之一。当阿比盖尔成为卧房的女主人时,萨拉夫人醋意大发,这显然使安妮大为高兴。
与萨拉夫人不同,阿比盖尔性情温和,愿意听女王的话而不是责骂她。
电影《宠儿》片段,阿比盖尔温柔似水。
荒诞的是,阿比盖尔虽然不属于任何一派,但她为了上位及保全自己,拉拢了托利党派的成员,主张向法国求和。安妮女王这看似温柔如水的新任“宠妃”,其实背后依然暗藏着权力的博弈。
女王、公爵夫人、女仆的三角关系,权力和情欲的让渡与更迭,最终没有赢家。这也许,也是斯图亚特王朝上流世界的社会群像吧。
安妮女王
直到现在,安妮女王经常被描绘成英国最无趣、最缺乏魅力的君主之一。
在英国这样一个君权神授的国度里,很多研究者认为安妮女王的身体从根本上对其君权造成了损害:“安妮的统治充满矛盾,公共权力和公众拥戴与体弱多病之间的相互矛盾。”
安妮女王在流行文化中出现得也不多,每次露面往往都是一笔而过。可是,这样一个有着滑稽形象的一国君主,也许成就了最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与故事。电影《宠儿》也成为了英国独立电影奖上名副其实的“宠儿”,获了10项大奖,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剧本”与“2018英国最佳独立影片”等奖项。
这是安妮的悲剧,也是她的魅力吧。
天上掉下大皇冠——变态女皇安娜一世
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傀儡沙皇伊凡五世,他是罗曼诺夫王朝第 二任沙皇阿列克谢大老婆生的小儿子,彼得同父异母的哥哥,摄政女皇索菲亚的亲弟弟。为了看得更清楚,我再把这个王朝的谱系图贴一遍。
(罗曼诺夫王朝谱系图)
伊凡五世打小身体就不好,十足的病秧子,智力还有点问题。他哥费多尔三世“嘎嘣”以后,他和异母弟弟彼得并立为沙皇,由大姐索菲亚摄政。伊凡五世16岁继位,前几年是姐姐索菲亚的傀儡,后来弟弟彼得夺权,又变成了弟弟的傀儡,只活了30岁就蹬腿了。
(伊凡五世)
他跟老婆生了五个女儿,愣是没一个带把儿的,前面两个夭折,剩下三个跟着母亲普拉斯科维娅皇后,在皇宫里过着边缘人的生活。成年以后,三姐妹都被叔叔彼得用来政治联姻。三个公主婚姻都很不幸,尤其是二女儿安娜,过得很不好。
安娜生于1693年,她爹去世的时候只有3岁,成年后身高接近一米九,额滴神哪!这个海拔,即使放到现在,也足以让大多数男人深感惭愧。
历史资料上说安娜不仅身材高大,还长得胖,五大三粗的,说个话嗓门大得吓死人,完全就是个乡下大妈。作家托马斯说她脸就像“威斯特伐利亚火腿”,至于这种火腿长啥样,俺也不知道,百度搜了一下,大概长这样:
(威斯特伐利亚火腿)
1710年10月,安大妈嫁给了库尔兰公国的威廉公爵,他同时也是普鲁士国王的侄子。彼得为啥把她嫁到库尔兰呢?当时的库尔兰公国就在如今的拉脱维亚境内,波罗的海沿岸,看看地图就知道了。那时候俄国人正满世界找出海口呢,通过联姻能把这地盘扒拉过来,当然是很划算的事。
(库尔兰公国位置)
(拉脱维亚位置)
可是这个安大妈命不好,克夫。她新婚三个月的时候,老公喝酒喝死了,娃都没来得及生一个,大毛子小毛子嗜酒如命真不是盖的。
跟俄国的新首都——金碧辉煌的圣彼得堡相比,库尔兰鸟不拉屎、贫穷落后,老公没了以后,年轻守寡的安大妈就想搬回圣彼得堡,可是叔叔彼得不同意。为啥不同意呢?
因为安大妈一旦回了圣彼得堡,库尔兰公爵的位子就由别人继承了,如果安大妈一直作为威廉公爵的遗孀,她不再婚的前提下,就可以成为女公爵,统治整个库尔兰公国。
那时候俄国人正跟瑞典那个死胖子打架抢地盘,而鼻屎大的库尔兰公国恰好就在这两货中间,如果库尔兰被瑞典收编,那俄国就有麻烦了。鼻屎大的黄金那也是黄金,所以彼得不许侄女回娘家,也不许她改嫁,你给我好好在那里呆着。 (下图红框位置就是库尔兰公国)
(1700年左右的瑞典帝国)
可安大妈是个大活人,彼得管得了她不回娘家,还管得了她不再婚吗?所以彼得思来想去,派了一个名叫别斯图热夫的大臣去监督安大妈(俄国人的名字俺记不住),同时代理库尔兰公国内的大小政务。这个别别别挺有能耐,除了照顾安大妈的大事小事,还照顾到床上去了。
就这样到了1726年,可能是这个别别别不行了,或者安大妈喜新厌旧了,大妈生活中又出现了一个名叫恩斯特•约翰•比隆的德裔年轻人。咱们现在生活压力大,许多年轻小伙儿动不动就不想努力了、求富婆包养(我不是故意说你哈),挣个三瓜俩枣的就心满意足了。瞧你那点儿出息,看看人家比隆,吃软饭吃出了历史新高度,人家傍的是女沙皇。
1718年,28岁的比隆来到库尔兰公爵府打工,一开始他只是个普通当差的,但他心比天高,命比纸厚,不甘于这样默默无闻的生活。男人长得帅也是资本啊,他不仅长得帅,脑子还聪明,很快就在公爵府里声名鹊起,自然而然也就进入了安大妈的视野。
随后,安大妈召见了这位帅哥,这一见不要紧,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喜新厌旧的安大妈早已厌倦了力不从心的别别别,乍地看见比隆,眼睛闪着绿光啊,那是干柴碰着烈火,结果只有一个——熊熊燃烧嘛!
(安娜一世的情人恩斯特•约翰•比隆)
当然,比隆也是聪明人,能得到公爵夫人的青睐,那是八辈子修来的福分、祖坟冒青烟哪!他使出浑身解数,抓住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床上床下,把安大妈伺候得如沐春风。
没多久,比隆摇身一变,成了库尔兰公国的一号行政长官。比隆不仅是安大妈合心合意的情人,更是难得的幸运男神,自从有了他,安大妈就好运连连。这不,话音刚落,莫斯科来人了!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莫斯科。
1730年1月,不满15岁的小沙皇彼得二世感染天花病死了,还没来得及留个一男半女的,整个罗曼诺夫家族男性就绝嗣了,这可咋整?
(彼得二世)
莫斯科有一个高 级秘密委员会叫枢密院,核心成员有七个人,为首的就是彼得二世的发小多鸡鸡公爵(哎哟搞错了,是多尔戈鲁基公爵),个个都是保守派的大贵 族。
说是保守派,其实就是旧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国家改革哪怕是进步的,肯定也会给原有的一部分人带来损失,所以这些人有动力维持旧秩序,我们称之为保守派。
枢密院的七大金刚关起门来,嘀嘀咕咕一整天,我看看你,你瞅瞅我,然后会心一笑,OK,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枢密院七大金刚会议)
彼得和叶大姐(叶卡捷琳娜一世)生了两个女儿,长女小安娜公主嫁到德国后因难产去世了,小女儿伊丽莎白公主是她爹彼得大帝的思想继承者,如果让她来当沙皇,改革势必会继续进行,肯定不行。
彼得大帝的前皇后洛普欣娜年纪太大了(妈呀,你还活着?你把老公儿子孙子情敌都熬死了),而伊凡五世的女儿安大妈很合适,她是正统嫡出的罗曼诺夫皇 室公主,从血统上来说她当沙皇完全合法。
而且自从她嫁到库尔兰,已经快二十年没回娘家了,对于俄罗斯的家长里短一无所知,背后也没有什么势力,控制起来得心应手,所以保守派觉得她是理想的沙皇继承人。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这些老贵 族内心里对女仆出身的叶大姐很瞧不上,背地里称她是“女仆”、“那个外国女人”,认为她生的子女血统也不高 贵。貌似欧洲人到现在也挺讲究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优越感够够的,还有什么“蓝血贵 族”的说法,其实都是瞎掰掰。
中世纪的欧洲一片漆黑,民不聊生,贵 族们长时间不干农活,皮肤白嫩白嫩的,手上静脉的蓝色就很显眼,他们就说自己的血是蓝色的,是高 贵的“蓝血贵 族”,啊呸!
1730年1月19日,彼得二世咽气了,枢密院的老同志迅速达成了一致意见:库尔兰女公爵安大妈将继位沙皇。同时,枢密院为了篡权,要求她签署一份协议,限制了她各种权力,沙皇就等于一个吉祥物。就跟现在很多王室一样,国王只是国家的一个象征,出席个会议,视察个孤儿院,跟政客合个影啥的,没有实际权力。但这对于安大妈来说,也是天上掉馅饼,她毫不犹豫就签署了这个协议。
1730年2月15日,芳龄37岁的安大妈在隆重的欢迎仪式中来到了莫斯科,俄罗斯民众迎来了帝国的新沙皇——安娜一世。
(安娜一世登基)
不过枢密院七大金刚很快就发现,他们低估了这位乡下大妈。安大妈登基不久,就联合朝中的反对派,纠集了八百多人的近卫军,突然包围了枢密院,强迫他们宣布之前的协议作废。
面对明晃晃的屠刀,要权还是要命,那还有得选吗?七大金刚瞬间变成了七大软蛋,安大妈成了独裁沙皇。所以古人云:“枪杆子在手,天下我有!”是很有道理的。
安大妈独揽大权之后的头一件事就是解散了枢密院,想算计本大妈?门儿都没有!安大妈重新建了个组织叫内阁,处理国内大小政务。除此以外,安大妈还专门成立了秘密刑侦部,这就是个特务机关,相当于俄罗斯版锦衣卫,专门清洗那些反对自己的莫斯科贵 族,锦衣卫的头子不是别人,正是安大妈的情人比隆。
安大妈到了更年期,疑心病比较重,一天到晚担心别人要害她,所以大臣们被她多瞅一眼就打哆嗦。这个特务机关,秉持的理念就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安大妈执政十年,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有两万多人,另外还有大几千人被杀害,非常残酷。
(俄罗斯式大流放)
彼得二世生前的发小,那个多鸡鸡公爵(哎哟又错了,是多尔戈鲁基公爵),被判处车裂刑,他整个家族的核心成员要么被砍头,要么流放到西伯利亚,莫斯科的贵 族势力遭到了沉重打击,安大妈身边的宠臣大多数是外国人,当初那七大金刚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据史书记载,安大妈的性格是典型的乡下地主婆式的,又肥胖又庸俗,她喜欢打听别人隐私,对大臣们的家长里短风流韵事各类绯闻饶有兴致。比如张三出轨啦,李四包养小白脸啦,王五婆媳闹矛盾啦,BLABLABLA……,简直是个超 级大八婆。
安大妈每天正事不干,专门找些歪门邪道的乐子,她有个常人难以理解的爱好:在宫中重金收养了好多奇奇怪怪的小丑,比如三只眼的,歪鼻孔的,驼背严重到脑袋弯到膝盖的。其中zui丑的是一个侏儒女人,安大妈给人取个外号叫“炖猪肉”,十分恶趣味,格调低俗得难以形容,完全是个变态狂。
(沙俄皇宫女侏儒)
安大妈晚年的时候,有三个贵 族无意中得罪了她,你知道安大妈是怎么处罚他们的?她命人做了个超大号的鸡窝,鸡窝里铺满鸡蛋,再让这三个贵 族全身粘上羽毛,趴在鸡窝里呆一礼拜,还得天天学鸡叫。你说这是正常人干的事么?你以为这够离谱了吧?不,还有更离谱的!
1739年底,安大妈的宠物“炖猪肉”忧郁了,因为她已经年过三十,在当时来说这年龄绝 对是个“齐天大剩”了,却没一个男人看上她,她又不想孤独终老,发愁啊!然后安大妈就给她挑了个贵 族丈夫,哎哟喂,是哪个男人倒了八辈子霉呀?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彼得大姐、前摄政女皇索菲亚、的情人、的孙子,外号“格瓦斯罐”。俺也不知道“格瓦斯罐”是个啥,百度了一下,原来淘宝有卖,价格还老贵,大概长这样(我不是打广告):
(格瓦斯罐图)
1729年,罐子的前任老婆死了,他出国后改信了天主教,再婚娶了个天主教的老婆回国了。而沙皇一直以东罗马帝国继承人和东正教共主自居,岂能容忍自己的贵 族改信他教?咱们无神论的人理解不了那些宗教教徒有多顽固,就像别人家的娃,无论如何没法当成自己的娃一样。
这下得罪了安大妈,安大妈命令罐子离婚,还把他老婆给流放了,强迫他改信东正教,并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么上断头台,要么娶“炖猪肉”。
罐子无奈,只好被迫娶了“炖猪肉”。安大妈安排人给他们办了场“冰宫”婚礼,邀请了各种三教九流的人参加,排场盛大,热闹非凡,变态程度令人大开眼界,两百多年来一直为欧洲人津津乐道。
1740年初的圣彼得堡异常寒冷,气温在零下30度,撒泡尿能立马儿变冰雕。罐子和“炖猪肉”在安大妈的指令下,在冰块制成的“冰宫”里举行婚礼。小丑们当着宾客诵读下流的诗,新婚夫妇扮成小丑的模样,坐在大象背上一个锁着的笼子里走街串巷。
安大妈还强迫他俩光着身子入洞房造人,并把卧室和所有大门都锁起来,防止两人逃跑。要不是仆人偷偷扔了两件大衣过去,这两货准得变成“冻猪肉”。
(圣彼得堡的“冰宫”)
这场无厘头的恶趣味婚礼震惊了当时的欧洲人,一百年后的俄国作家以丑角婚礼故事为原型,写了一本书《冰宫》,后面还拍成了电影。
两年后“炖猪肉”死了,她给罐子生了两个孩子,后来罐子又结了一次婚,活到87岁。(想不通,面对一个丑侏儒,罐子真下得去手啊)
1740年10月5日,47岁的安大妈和比隆在共进晚餐时感觉不适,就此病倒。10月16日,安大妈宣布了遗诏,指定两个月大的婴儿为沙皇继承人,比隆为摄政王。第 二天晚上,变态沙皇安大妈蹬腿了。
漆黑的监狱里,一个被蒙着眼睛的小男孩每天晚上都仰望星空,祈祷上苍给他三天光明。他静静地等待,悄悄地腐烂,然后,默默地死去……
下期预告:
如果有来世 不生帝王家——帝国一号囚徒伊凡六世(上)
如果有来世 不生帝王家——帝国一号囚徒伊凡六世(下)
(伊凡六世)
往期文章:
帝国的匆匆过客——短命沙皇彼得二世
从女仆到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传奇人生(上)
从女仆到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传奇人生(下)
俄国王室:少年天子——彼得大帝往事(下)
俄国王室:少年天子——彼得大帝往事(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