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和多盐(肥胖者每天适宜摄入的食盐量是多少?)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爱吃咸、口重,真的会胖

说到健康饮食,减油减盐,很多人都觉得是老生常谈了。对减油比较在意的人还稍微多点,至于多吃盐,很多人就没有多在意了。有些人会觉得“吃盐多就是让人渴,升血压嘛,自己血压正常就没事”。但其实,即便一日三餐吃进来的热量没增加,吃盐多,本身就会增加体重,也会实实在在地催肥——这真的不是谣言!

盐会通过渗透压的作用

快速增加体重

很多在意身材的女生,日常饮食很节制,注意控制三餐热量。但是,只要一天聚餐大吃重口食物,第二天就会长两三斤体重,自己也觉得身体变得臃肿不清爽。这是因为,盐(氯化钠)只要溶入水中,就会超级强烈地吸引水分子。

血液里的盐多了,血液渗透压高了,就会把组织中的水吸引到血管里。这件事情一方面促进高血压,一方面使组织缺水,皮肤和黏膜失去滋润。然后身体感觉到渴,就特别想喝水。然而,喝进去的水,并不像以前那样容易排出,因为水被盐所“绑定”,而肾脏的排盐速度又很慢。所以,在一两天甚至几天的时间当中,身体里都会积存过量的水,导致轻度的水肿。

所以,身体里含盐量上升之后,水分增加会导致增重。对于日常吃盐不太多的人来说,头天晚上多吃盐,第二天体重就会明显上升,效果在秤上看得见。

当然,吃盐多这种增重,短期而言还是可逆的。一天吃多了,只要后面两三天少吃咸食,就能恢复正常。

一些只吃蔬菜水果的减肥方法,正是利用了“不吃盐”这个方法,让你身体里的盐含量下降,于是更多的水分被排出去。虽然只有几天工夫,体脂减少不多,但人就显得轻了好几斤。

现在日常的钠盐来源

已经远远不仅限于菜肴

流行病学调查中屡次发现,吃得咸和长得胖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而且不仅仅是增加水分那么简单。但是原理还不够清楚。

2018年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Lanaspa MA, PNAS,2018)就用小鼠实验探索了咸食促肥的机制。研究者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高盐会促进醛还原酶-果糖激酶的代谢途径,增加肝脏和下丘脑中的内源性果糖生成,增强食欲,促进肥胖、脂肪肝和胰岛素抵抗。如果敲掉内源性果糖合成途径的基因,小鼠吃高盐膳食就不容易胖了。

其实,跟过去相比,现在日常的钠盐来源,已经远远不仅限于菜肴了。比如咸味的薯片、锅巴、膨化食品、苏打饼干,比如牛肉干、辣条、怪味豆、话梅之类零食,比如各种瓜子花生炒货……哪个不是含钠大户?方便面也好,挂面、拉面、乌冬面也好,饺子皮馄饨皮也好,大多含有不少氯化钠和碳酸钠。

甚至面包、点心、枣糕等焙烤食品中,也都是要加少量的氯化钠或碳酸氢钠的。

过去的贫困生活中,吃不起零食,只有过年过节才吃点糕点,是没有这么多食物钠来源的。

高盐高钠的食物

往往特别促进食欲

仅仅加一大堆盐,食物真的会好吃么?恐怕还得配上很多的油来增加香味,这就增加了食物的脂肪含量,升高了热量值。很多时候还得加味精、鸡精和肉类香精。这些增鲜、增香成分是有利于促进食欲的,至少有这种短期效应。浓味食物往往还要加糖调味,因为加糖烹调既能促进美拉德反应,增加香气,又能让咸味显得“浓郁醇厚”,不那么齁咸。但是,糖也是热量的来源啊!美拉德反应产生的香气也会强烈地促进食欲。

这些手段都用上,食客才会觉得浓味菜的口味特别过瘾。特别是那些本身食材质量不高的餐馆,很可能是用这样的重口味来遮掩原料成本太低、品质低下的问题。

但是这样调出来的重口味,本身高热量,糖多盐多味精多,又让你食欲大增,吃起来停不住,如果不会催肥,那反倒奇怪了。

七个方法轻松控盐

那么,在重口催肥的残酷事实面前,我们应当怎么办呢?如何与各种咸味美食和谐相处呢?给大家提供以下几点控盐建议:

1.除了菜肴,尽量不吃其他咸味食品

把咸味零食先戒掉,或者尽量少吃。只有在饭菜很清淡的时候,才偶尔吃含钠多的零食。

尽量减少有咸味的主食。

尽量不喝有咸味的汤,用白水、茶、黑咖啡、柠檬水、大麦茶、米汤之类替代。

以上三点都能做到,把有限的盐的额度尽量用在享受菜肴方面,就已经减了至少三分之一的盐了。

2.用淡味食物来配浓味食物,总量控制

下馆子、做家宴的时候,用清淡的菜来配浓味的菜。比如有一个京酱肉丝已经很咸了(又甜又咸的菜,通常比不甜的菜含盐更多),就用一个不咸的大拌菜来配它。

想吃咸味的酱料、酱菜、梅干菜、榨菜等,就用原味不加盐的菜来搭配。比如家人喜欢吃香菇酱、辣椒酱来佐餐,那么就做一个水油焖青菜叶,完全不放盐,让他们自己来蘸酱料,避免过咸。

吃肉的时候,尽量不选择肠类和火腿。因为它们的咸度特别高,远比家里的炖肉钠含量多。如果一定要吃,用不加盐、不加沙拉酱的生菜来配合。

3.用鲜味、香味、酸味来减咸味

如果觉得盐放少了没味道,多加点醋、胡椒粉、花椒粉、辣椒粉,就显得好吃一些。营养师反对重口味,并不包括醋和各种香辛料,只包括过多的油盐糖。

如果要加鲜味调味品,就先加它们,然后加盐的量减半,或只加三分之一。你会发现,因为有了味精鸡精的帮助,少放盐的菜也足够好吃。

4.购买食物的时候,仔细看看钠含量数据,选钠比较低的

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上,都有钠的含量数据。记得1000毫克钠≈2.5克盐,算起来不是很麻烦。即便不想算也可以,直接比较一下数据,同类产品哪个钠含量最高,就一定不要选它。

5.咸味调料减量

在吃火锅的时候,别用太多蘸料。无论吃方便面的时候、拌沙拉的时候,还是拌煲仔饭等的时候,只用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调料。

6.过咸之后,用淡味餐给自己放个假

偶尔吃了一顿浓咸的大餐,第二餐乃至第二天、第三天,都要给自己的舌头和肾脏放个假,吃少盐清淡的食物,让它休息一下。特别是早餐,可以完全吃没有咸味的食物搭配。

不要连续吃重口味的大餐,让身体有及时排除过多钠盐的机会。这样就不至于引起脂肪合成增加。

7.经常运动,出汗减盐

这条我就不用解释了吧。

只要做到这几条,就可以和重口味食物和谐相处。偶尔吃个过瘾的大菜,也是人生的乐趣之一,健康生活,预防肥胖,也不必像顿顿清水煮白菜那么苦哦。

文/范志红(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变胖太容易!每天多吃1克盐,肥胖风险增加29% 开灯睡觉、家里灰尘太多都是变胖的原因

吃太咸也会发胖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JCN)》近期发表一项研究称,吃得太咸,也可能是肥胖和超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这是一项对日本、中国、英国、美国共计4680名40~59岁男女进行的横断面研究。研究人员发现,食盐的摄入量,与日本、中国、英国和美国人的BMI和超重/肥胖患病率呈正相关。

日、中、英、美的志愿者每天多吃1克盐,超重/肥胖的额外风险分别增加21%、4%、29%和24%。

研究人员分析,高盐摄入可能刺激口渴和食欲,导致更多的能量摄入,从而增加肥胖风险,但该机制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变胖太容易了

除了摄入过多热量、糖分和盐使人发胖,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可能也会让你变胖:

开灯睡觉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子刊的一则新研究表明:在睡觉的时候关掉一切“人造光源”可以减肥,包括阻挡窗外的光线,或者关掉电视机。

与不开灯、使用小夜灯相比,喜欢在房间开着电视,或者开灯睡觉的女性更易变胖——她们增重5公斤(或以上)的可能性上升了17%。

不吃早饭

英国《每日邮报》刊出的一项调查显示,不吃早餐的人一年可能增重26磅(约22斤)。

吃饭太快

日本冈山大学研究生院和保健管理中心的一项共同研究表明,与喜食油腻、吃太饱等其他进食习惯相比,吃饭过快更影响体重。

研究显示,在热量水平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快食”(吃饭速度快)者与吃饭速度正常者相比,发胖风险高了4.4倍,吃饭快的男性比女性受影响更大。

不爱晒太阳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专家们指出,体内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脂肪在肌肉内堆积,可体内的维生素D只有在阳光下才能合成。那些喜欢过“夜生活”的人都有变成大胖子的危险。

周末爱补觉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周末补觉会让人发胖,损害健康,甚至比睡眠不足还要糟糕。研究人员表示,工作日睡不够、周末补觉的人通常会比持续睡不够觉的人吃更多零食,这不仅让人变胖,还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家里灰尘太多

《环境科学与科技》上一项研究显示,家里不干净、灰尘多,会令人变胖。杜克大学研究人员收集了11间住宅的灰尘样本。结果发现,其中9间的灰尘会刺激细胞分裂、产生大量脂肪细胞;7间会使脂肪细胞转化为成熟脂肪细胞,产生新的脂肪细胞,且该转化不可逆。

常在这四个位置吃饭

美国《健康生活》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称,吃饭的地点也会影响体重,在四个地方吃饭可能让你变胖。

车内。边开车边吃饭时,为避免长时间一只手握方向盘,经常会狼吞虎咽,吃得更快更多。厨房内。走进厨房就陷入了食物的“包围”,最终吃得会比预想的要多。尤其站在冰箱或食橱前吃,或直接从包装袋里拿出来吃,这样容易让你很难记得自己究竟吃了多少。电视机前。饥肠辘辘的晚上,电视里的食品广告更能能激起食欲。办公桌旁。一边工作一边快速吃饭,会让大脑“记不住”吃下的食物,所以你最后还是感觉饿,还会吃下更多的东西。营养专家的减肥“食谱”

很多人为了减肥主食不吃、热量过高的不吃、含淀粉的不吃……殊不知,这种减肥方法可能肥减不下去,身体也毁了。

主食追求质量

减肥时的确需要减少精白淀粉的摄入量,但不用寻求淀粉低的主食。如果一味地追求淀粉含量低,只喝稀粥、羹汤等,身体会提出“抗议”,让你疯狂投入各种甜食、点心的怀抱,吃起主食来也无法克制。

给食物淀粉含量排个名:

大米、面粉、小米、玉米等淀粉含量大同小异,大多数在70%~80%之间。

一般来说,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略高,淀粉就略少点。比如小麦(面粉)和荞麦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两三个百分点,它们的淀粉含量就比大米低两三个百分点。

红豆、绿豆、芸豆等杂豆和大米、白面相比,血糖指数低,淀粉含量占50%~60%。淀粉少了,蛋白质就多了。大米只含7%的蛋白质,而各种杂豆高达20%。且豆子顶饿,在节食减肥期间,主食里加点杂豆能做到减热量而不减饱腹感。

马铃薯、甘薯、芋头、山药等薯类含16%~24%的淀粉,如果按干重来算,土豆粉和大米的淀粉含量基本一样,但鲜土豆、鲜红薯水分含量高,平均大概4斤鲜薯才相当于1斤大米的淀粉含量。1斤大米能蒸出2.3斤的米饭,熟米饭的淀粉含量约为34%,所以,1碗白米饭还是会比一碗蒸土豆淀粉多。

提醒:吃蒸红薯、炒土豆丝和拔丝山药等食物时,一定要扣减米饭、馒头等主食,否则两项加在一起,淀粉就吃得太多了。如果用同样数量的蒸土豆来替代米饭,是有利于减肥的。

减肥时不如放弃对淀粉含量的苛求,改成追求淀粉食物的质量。把一部分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含量低的淀粉食物,替换成营养质量高的淀粉食物。

比如,杂豆的蛋白质含量是大米的3倍,B族维生素也高很多,钾含量更是高出十几倍。薯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钾,膳食纤维也比较高。用它们替代一部分精白米面,就可以做到减量而不减饱,减量而不减营养了。

控制总热量,低脂饮食

成人应按身高标准体重控制每天总热量的摄入,注意全天热量的合理分配:

早餐占全天热量的30%,午餐占全天热量的40%,晚餐占全天热量的30%。

限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适当增加植物油,每人全天植物油用量以20~25克为宜。

少吃或不吃肥肉,烹调时不用动物油,尽量避免高能量食品,如糖、甜食、油炸食品、肥肉、烧烤、卤货等。

减重时适当减少钠盐的摄入,并忌食腌渍食品。全天食盐总摄入量小于等于5克。

饱腹感强的食物更减肥

很多人容易将饱足感和饱腹感混淆。易吃饱的食物提供的是“饱足感”。在吃完饭一段时间,或者下一餐之前仍能让人不饿的才叫食物的“饱腹感”。

例如糯米食品,吃时胃部负担大,容易饱。但进肠道后消化很快,不一会就又感觉到饿了。提供良好“饱腹感”的常见食物包括:杂豆、蔬菜、瘦肉、水产等高纤维或高蛋白食物。

多喝水

有些人认为喝水会使身体发胖,其实饮水不足才会引起人体不断积储水分作为补偿,并使体内更容易积聚脂肪,导致肥胖。

坚持运动

每天应累计活动30-60分钟以上。注意刚开始的运动量要少一点,让身体慢慢适应,然后再适当地增加运动量,在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不适感,一定要及时停止运动。

提醒:减重速度不宜过快,控制在每周降低0.5-1千克,使体重逐渐降低至目标水平。过于快速的减重会伤了骨密度,还会给身体各个部位造成负担。

编辑:顾军

高盐对人体的杀伤力更强,你知道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各种慢性疾病的出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三减三健”对于我们来说,是迈向健康最“触手可及”的方式。说到高盐、高油、高糖的危害,有人可能会有疑惑,今天说说摄入过多食盐对人体的危害。

食盐有度不可不记

盐被誉为“百味之首”,大部分菜可以少放盐,却不能不放盐。不仅如此,食盐所提供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维持着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在保持神经和肌肉的应激性、调理生理功能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食盐是个科学问题、适不适度的问题。

“健康中国行动”中推荐,每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克,但实际上大都远远超标。过量的盐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

很多研究都已证实,吃盐量与高血压的发病率密切相关。当摄入过多的盐后,为了保持体液平衡,细胞外液就会随之增多,血容量也会增加,血压也就升高了。而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导致心血管疾病。

摄入过量食盐加重肾脏负担、易致骨质疏松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而人体约95%的盐分是以尿液形式经过肾脏排出体外的。摄入过量食盐,若不能及时排出,会导致水肿,这又进一步加重了肾脏负担。

此外,研究显示,盐过量会使得尿液中的蛋白质升高,而尿蛋白升高正是肾脏功能受到损害的危险信号。

钠离子在排出体外的同时需要钙离子的协助,而每排泄1000mg的钠,同时损耗大约26mg的钙,也就是说需要排的钠越多,钙的消耗越大,罹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也就越大。

另外,若尿液中的钙离子过多,还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增加胃病、血管疾病及肥胖风险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中的氯离子会使胃酸浓度升高,高浓度的胃酸会腐蚀胃黏膜,进而诱发各种胃病。

过量的食盐会抑制呼吸道细胞活性,减少口腔唾液分泌,从而降低呼吸道系统的抗病能力,增加病毒和病菌在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如感冒、咽喉炎等上呼吸道炎症都可能经常发生。

我们都知道多吃糖会胖,殊不知,过多的食盐也会让你发胖。高盐饮食会促进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脂肪储存,不仅会导致肥胖,还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