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宅男肥胖率(肥宅体重)

谱大酱 0
文章目录:

中日韩肥胖率差距显著:日本4.3%,韩国34.4%,中国连年飙升

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大家吃的食物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就导致了一些人变得比较肥胖,同时肥胖不仅给一些人带来了外表焦虑,还会让人的身体出现多种疾病,像脂肪肝、心肌梗塞、血小板浓稠这些都会使人出现生命危险。

据世卫生组织统计,日本全国的肥胖率仅有4.3%,韩国的肥胖率是日本的8倍34.4%,中国又有多少呢?

日本食物文化

在大家普遍的认知之中,日本应该是吃碳水食物较多的国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寿司莫属了,但是为何日本的肥胖率仅有4.3%呢?

寿司作为日本美食的代表之一,因制作方法简单多样却又风味十足,深受不少人的喜爱。

在日本,寿司不仅是日常食用的食物,还是日本文化的象征,每家每户都经常吃,而且基本上所有到日本旅游的游客都会去品尝一次正宗的日本寿司,可为何吃不胖呢?

日本寿司里面使用的大米,大部分是由“半糯性”的大米做成的,什么是半糯米呢,就是普通的糯米和粳米混合而成,先将拌好的大米放到海苔上,再在上面添加肉松、黄瓜、海鲜等肉食最后用海苔将其包裹住,寿司就做成了。

但是对吃有较高讲究的人,会把“半糯性”的大米换成日本的珍珠米,这种米虽然价格较高,但是米粒透明、口感微甜比半糯性的大米口感上会好上很多,绝大数日本人在做寿司的时候,用的米其实很少,主要是吃寿司里面包裹的蔬菜类和肉类,添加大米只不过是为了增添风味,让其与食材匹配,从而得到更好的口感。

另外,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健康的,地区的狭小加上人口较多,开车上班非常的不方便,所以日本的工薪阶层上班都是乘坐地铁、走路或者是骑自行车,这样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也让日本人的身体较为健康。

一些窝在家里的宅男宅女在吃方面可能并没有讲究,但是定期会受到社区工作人员的监督,如果变胖就会亲自控制他们的饮食来,来让他们减肥成功,这也就是日本人只有4.3%的肥胖率了。

韩国肥胖原因

韩国泡菜相信很多人都品尝过吧,好吃是好吃,但韩国人的肥胖率过高有部分是来自韩国的泡菜的原因。

韩国泡菜为了能够长久的保存,韩国人在里面添加了大量的食用盐、味精等香料,食用盐里面有大量的氧化钠,吃多了会引起高血压甚至是心脏疾病,同时,过量盐分的摄入就可能导致钠水留在身体里面,让身体出现浮肿的现象,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就会使身体发胖,同时炸鸡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大家应该对韩国的炸鸡并不陌生,在韩国炸鸡店不说一条街有10家,那最少也会有6-7家,但这并不是说明韩国人非常喜欢吃炸鸡,他们只不过是喜欢吃辣酱,在韩国的炸鸡店里,老板会涂抹了一种自家特制的辣椒酱,哪一家的辣椒酱的口味最符合周边人的口味,谁家的生意就会最好。

炸鸡的油脂有多大,相信不用多说了吧,经常摄入大量油脂性食物会让肠胃等新陈代谢功能大大大下降,使体内的油脂越来越多,导致身体会患上脂肪肝、血脂浓稠从而让身体发福变胖。

说到吃,那不得不说中国可是被世界各国人称为最会吃最敢吃的国家,既然我国这么能吃那么,中国的肥胖率又是多少呢?

中国饮食习惯

据数据得知,23年中国成年人的肥胖率高达近36%,生活的多样性,让中国的群众变得越来越会吃,也越来越能吃。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家,每年都能够生产近6亿吨的粮食,这样让中国的主食变得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馒头、米饭和面条。

大米作为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之一,在日常食用方面基本上是隔三差五甚至有些米饭爱好者是天天吃米饭,其实吃米饭是长胖最最主要的原因了。

过量的摄入米饭,会导致肠胃的消化不良,增加肠胃的负重,非常不利于肠胃的功能运作,并且米饭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在肠道中被分解后,会变成葡萄糖,你想想糖是不是非常黏的,如果大量的糖在肚子里面不消化,就附在肠道周围让肠道变得非常的黏、也导致别的食物一直被黏在上边,不向胃中流动,这是不是就导致大家有明显的变胖行为。

有网友就会说了:“不是应该少吃肉类么,因为肉类油水大,其实说的是对的但也有不对的地方,其实吃肉是不太容易长胖的,但是也要分哪一种肉了,像猪肉、鸭肉等油水是比较大,吃多了也可能会导致身材肥胖。

但是牛肉和羊肉就不一样了,它们的肉质之中含的蛋白质非常高,热量非常地少,多吃这两种肉类,不仅不会长胖,还能够增强免疫力、让身体变得更加强壮。

鱼肉虽说肉质细腻,营养也很高但却是一种发性肉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鱼肉吃多了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浮肿,还有脸上有痘痘的尽量少碰鱼肉,一些经常治痘痘的朋友们,反复不好是不是吃鱼肉较多。

鱼肉

结语

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群众现在最担心食品安全问题,地沟油了,现在非常多的无良商家,不使用当天的新油就算了,竟然还为了图让利益变得最大,使用垃圾的地沟油让一些情况较轻食客坏肚子,严重的甚至出现生命危险,绝对是现在我国最需要担心的问题民以食为天下,食都变得劣质了常吃这样的食物,人的身体能好么?

地沟油

信息来源

光明网2024年12月26日 关于从体重管理这件小事做起的报道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110月15日 同样一日三餐吃碳水,为什么日本肥胖率这么低?

为什么胖子那么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出炉 每两个成年人就有一个体重超标

川观新闻记者 李寰

现状

●超重肥胖成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成年居民超重或者肥胖人数已经超过一半

原因

●大多数中国人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不足。此外,生活方式明显改变,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能量摄入和消耗控制失衡,这些都是导致超重肥胖的重要原因

●在外就餐、点外卖已经成为年轻人中较为普遍的就餐行为。调查发现,前10位经常购买的菜肴多为油炸食物、动物类菜肴

●对于长期叫外卖和在外就餐为主的人群,存在油盐用量过度、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高钠(盐)摄入仍是导致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高糖摄入已成为青少年肥胖、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不久前,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发布: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的营养保障和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期望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3岁,居民营养不足与体格发育问题持续改善,主要表现在居民膳食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充足,优质蛋白摄入不断增加,居民平均身高持续增长,这些都是食物供应充足、膳食质量提高的主要贡献。

《研究报告》同时提到,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存在很多不健康因素,因此带来的慢性疾病不断增加。如何吃出健康?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养科专家。

健康意识增强,但缺乏健康行为

“几十年前因为营养不良而患结核的患者已经越来越少,而现在习以为常的是因为营养过剩而出现的慢性疾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养科主任胡雯介绍,自从华西医院10年前成立“营养门诊”以来一直门庭若市,市民接受了“不是生了病才去看医生”的理念,而是未雨绸缪。一方面的原因是,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在于,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尚不合理,大量“富贵病”患者出现。

《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慢性病人数已经高达几亿人,仅高血压一项就有2.66亿。心脑血管病患病率以及死亡率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病人数到2.9亿。这些疾病大都与不良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研究报告》的前身是2016版《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其中提到,从1990年以来,心血管等慢性疾病一直呈上升趋势。到2015年,每10万城市居民中就有284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5例死亡人口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这也意味着,心血管疾病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根据《研究报告》的提示,大多数中国人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不足。此外,生活方式明显改变,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能量摄入和消耗控制失衡,这些都是导致超重肥胖的重要原因。超重肥胖也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病问题日趋严重。

油盐酒量超标,全谷物等摄入不足

《研究报告》显示,家庭烹饪用盐摄入量平均每天每人为9.3克,尽管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依然与健康标准相差甚远。日本是全世界推荐值最高的国家,男性每天每人不超过8克,女性每天每人不超过7克;而中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国家,推荐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每天每人6克。

中国推荐油脂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30克,并且建议选用更加健康的油,如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烹饪用油的摄入量仍然较高,特别是农村居民烹饪油使用量增长幅度较大。

《研究报告》还提到,在外就餐、点外卖已经成为年轻人较为普遍的就餐行为。调查发现前10位经常购买的菜肴多为油炸食物、动物类菜肴,对于长期叫外卖和在外就餐为主的人群,存在油盐用量过度、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高钠(盐)摄入仍是导致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高糖摄入已成为青少年肥胖、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此外,饮酒超标也需要引起重视。根据统计,饮酒行为在中国较为普遍,一半以上的男性饮酒者过量饮酒。由于中国的饮酒文化历史久远,饮酒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习俗。2015年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年男性居民饮酒率为64.5%,按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15克定义为饮酒过量,那我国男性饮酒过量就达到56.8%。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以谷物为主,但谷物以精制米面为主,全谷物及杂粮摄入不足,只有20%左右的成人能达到日均50克以上。我国居民奶类平均摄入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奶类摄入不足是居民钙摄入不足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大豆类食品是中国传统的健康食品,但是目前消费较低,还有40%左右的成年人不常吃大豆类制品。而这些食物都是膳食均衡的基础。

这些摄入超量

中国推荐油脂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30克

并且建议选用更加健康的油如植物油代替动物油

一半以上的男性饮酒者过量饮酒

家庭烹饪用盐摄入量平均每天每人为9.3克

而推荐食盐摄入量不超过每天每人6克

宅男宅女多,活动水平显著下降

《研究报告》提到,近20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居民总体身体活动量逐年下降。2018年,成年男性身体活动量大幅下降,日均能量消耗减少79.7卡路里。尽管成年女性休闲性和交通性身体活动略有增加,但也远小于职业性和家务性身体活动的运动量,导致日均能量消耗减少64.7卡路里。

在能量摄入不变的情况下,身体活动量降低是造成人群超重肥胖率持续增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因为油盐等摄入过多,而全谷物、杂粮等摄入量不够,因此很容易导致肥胖。目前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超重肥胖增加冠心病、2型糖尿病、绝经后妇女乳腺癌、儿童高血压发病风险。

此外,肥胖常伴有多种代谢异常,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成年居民超重或者肥胖人数已经超过一半,也就意味着每两个中国成年人中就有一个“胖子”。

《研究报告》说了啥?

奶类

豆类

这些摄入不足

●奶类

平均摄入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奶类摄入不足是居民钙摄入不足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

●豆类

是中国传统的健康食品,但是目前消费较低,还有40%左右的成年人不常吃大豆类制品

这些有待改进

●就餐行为

对于长期叫外卖和在外就餐为主的人群,存在油盐用量过度、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膳食结构

谷物以精制米面为主,全谷物及杂粮摄入不足,只有20%左右的成人能达到日均50克以上

●生活方式

我国居民总体身体活动量逐年下降。2018年,成年男性身体活动量大幅下降,日均能量消耗减少79.7卡路里

四肢匀称为啥腹部“丰满”?

有一种胖叫“隐形肥胖”

“胖,不仅仅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对健康的威胁,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与肥胖密不可分。”华西医院营养科党支部书记饶志勇介绍,很多慢性疾病都是吃出来的。更让人扎心的是,除了肉眼可见的肥胖,还有一种胖叫“隐形肥胖”。或许有人看起来四肢匀称,腹部却很“丰满”,这在医学上被称为“隐形肥胖”。超重是指体质指数超过28,肥胖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分布异常,肥胖常伴有多种代谢异常,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网红咖啡”减肥是否可靠?

有作用也有明显副作用

减肥成为头等大事。“管住嘴,迈开腿”,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真的很难,于是,网上一些减肥产品纷至沓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养科主任胡雯表示,减肥市场大热,催生出各种类型的减肥产品。她经常遇到门诊患者咨询:市面上的“网红咖啡”是否可靠,有患者说喝了“减肥咖啡”后确实有强烈的饱腹感,看到食物却没有进食的欲望。还有的说,喝了一天之后感觉口干舌燥,身体无力。胡雯表示,这不是减肥带来的正常反应,而是因为“减肥咖啡”中添加了一种在我国被明令禁止添加到食物中的处方药——西布曲明。这种药物具有抑制食欲中枢,增强胃部饱腹感,降低食欲和增强代谢的作用。但也具有明显的副作用,如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增加罹患心脏病的风险,严重的话可能导致中风甚至死亡。

减肥没有捷径,除了“管住嘴,迈开腿”之外,还要吃得科学,吃得营养。

回锅肉、水煮肉片、火锅……

这些川味我们该怎么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养科主任胡雯认为,过去,老百姓习惯高盐食物,这是为了“下饭”,而这样的饮食习惯与今天推荐的健康膳食是相违背的。为了健康,我们就应该放弃“饮食文化”吗?

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以麻辣鲜香著称。大家一提到川菜,自然想到水煮肉片、回锅肉等这些重口味的食物。而实际上,开水白菜这种“阳春白雪”的菜品也是川菜中的佳品。川菜大师彭子渝在接受采访时说,麻辣鲜香能够满足人们的味蕾,但是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要在味道中吃出健康。他建议,在保持烹饪方式、调味原则的基础上,菜品在烹饪的过程中少用猛火爆炒、高温油炸等方式。彭子渝认为,今后红油川菜将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少油分、鲜辣味的新川菜,“人们在追求味道的同时,会更加注意健康。”

四川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回锅肉、水煮肉片、火锅这类食物,已经深入川人的灵魂,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川菜,保留其精华是必须的。“如果我们连回锅肉、火锅这些都不能吃了,生活还有什么乐趣?”胡雯经常听到患者有这样的哀怨。她说,其实味蕾和健康是可以协调的,比如,以牛油打天下的火锅底料其实可以换成植物油。同时,建议市民在吃火锅的时候尽量少摄入香油,可以用开水涮一下再吃,否则,一顿火锅吃下来,往肚子里“灌”下去的就是几天的食油量了。四川人吃火锅的时候,毛肚、脑花、鸭肠这些内脏食物占据半壁江山,高胆固醇对人体的伤害是很大的,建议大家吃火锅时应该荤素搭配,减少动物内脏的摄入。吃回锅肉的时候,不要一直盯着肉“拈”,应该在吃肉的同时大量摄入白水煮的绿色蔬菜。

胡雯还经常给患者建议,可以从“两荤一素”改变为“两素一荤”,现代社会,多吃素菜更能体现生活水平高。

每两个成年人就有一个体重超标 为什么胖子那么多?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寰

2月25日,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发布: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的营养保障和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期望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3岁,居民营养不足与体格发育问题持续改善,主要表现在居民膳食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充足,优质蛋白摄入不断增加,居民平均身高持续增长,这些都是食物供应充足、膳食质量提高的主要贡献。但同时也提到,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存在很多不健康因素,因此带来的慢性疾病不断增加。如何让自己健康起来?喜欢吃味道的四川人,如果在保证味蕾的情况下吃出健康?记者采访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养科专家。

01

有健康意识,但缺乏健康行为

从吃不饱到吃得太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2年时间,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十年前因为营养不良而患结核的患者已经越来越少,而现在习以为常的是因为营养过剩而出现的慢性疾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养科主任胡雯介绍,自从华西医院10年前成立“营养门诊”以来一直门庭若市,市民接受了“不是生了病才去看医生”的理念,而是未雨绸缪。

一方面,是人们不断增强的健康意识;但另外一方面,确是人民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尚不合理,因此大量“富贵病”患者出现。

《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慢性病人数已经高达几亿人,仅高血压一项人数就有2.66亿。心脑血管病患病率以及死亡率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到2.9亿,这些疾病大都与不良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研究报告》的前身是2016版《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其中提到,从1990年以来,心血管等慢性疾病一直呈上升趋势。到2015年,每10万城市居民中就有284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5例死亡人口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这也就意味着,心血管疾病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根据《研究报告》的提示,大多数中国人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不足此外,生活方式明显改变,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能量摄入和消耗控制失衡,这些都是导致超重肥胖的重要原因,超重肥胖也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病问题日趋严重。

02

油盐酒量超标,全谷物等摄入不足

《研究报告》显示,家庭烹饪用盐摄入量平均每天每人为9.3克,尽管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依然与健康标准相差甚远。日本是全世界推荐值最高的国家,男性每天不超过8克,女性不超过7克。而中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国家,推荐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其实,中国人每天摄入9.3克,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因为在2016版《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中介绍,1992年,家庭烹饪用盐量达到了14克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烹饪用油的摄入量仍然较高,特别是农村居民烹饪油使用量增长幅度较大。中国推荐油脂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30克,并且建议选用更加健康的油,如植物油代替动物油。

在《研究报告》中还提到,在外就餐、点外卖已经成为年轻人中较为普遍的就餐行为。调查发现前10位经常购买的菜肴多为油炸食物,动物类菜肴,对于长期叫外卖和在外就餐为主的人群,存在油盐用量过度,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高钠(盐)摄入仍是导致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高糖摄入已成为青少年肥胖、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此外,饮酒超标也是一件需要引起重视的事情,根据统计,在中国,饮酒行为较为普遍,一半以上的男性饮酒者过量饮酒。由于中国的饮酒文化历史久远,饮酒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习俗。2015年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年男性居民饮酒率为64.5%,按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15定义为饮酒过量,那我国男性饮酒过量就达到了56.8%。

除了“三多”以外,中国人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均不足。华西医院营养科主任胡雯介绍,在很多人看来,“吃肉代表生活质量,尤其是请客的时候,琳琅满目的荤菜,让主人感觉有面子。”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以谷物为主,但谷物以精制米面为主,全谷物及杂粮摄入不足,只有20%左右的成人能达到日均50g以上;我国居民在奶类平均摄入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奶类摄入不足时我国居民钙摄入不足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大豆类食品是中国传统的健康食品,但是目前消费较低,还有40%左右的成年人不常吃大豆类制品。而这些食物,都是膳食均衡的基础。

03

宅男宅女太多 身体活动水平显著下降

在《报告》中提到,近20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居民总体身体活动量逐年下降。2018年,成年男性身体活动量大幅下降,日均能量消耗减少79,7卡路里。

尽管成年女性休闲性和交通性身体活动略有增加,但也远小于职业性和家务性身体活动的运动量,导致日均能量消耗减少64.7卡路里。

在能量摄入不变的情况下,身体活动量降低是造成人群超重肥胖率持续增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因为油盐等摄入过多,而全谷物、杂粮等摄入量不够,因此很容易导致肥胖,目前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超重肥胖增加冠心病、2型糖尿病、绝经后妇女乳腺癌、儿童高血压发病风险。中国居民超重及肥胖患病率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胖,不仅仅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对健康的威胁,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与肥胖密不可分。”据华西医院营养科党支部书记饶志勇介绍,很多慢性疾病都是吃出来的。更让心扎心的是,除了肉眼可见的肥胖,还有一种胖叫“隐形肥胖”。或许有人看起来四肢匀称,但腹部却很“丰满”,这在医学上被称为“隐形肥胖”。超重是指体质指数超过28kg/m2,肥胖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分布异常,肥胖常伴有多种代谢异常,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了10.4%和19%。成年居民超重或者肥胖已经超过了一半人数,也就意味着每两个中国成年人中,就有一个“胖子”。

因此,减肥,成为了头等大事。“管住嘴,迈开腿”,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真的很难,于是,网上一些减肥产品纷至沓来。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养科主任胡雯表示,减肥市场大热,催生出了各种类型的减肥产品。她经常遇到门诊患者咨询:市面上的“网红咖啡”是否可靠,有患者说,喝了“减肥咖啡”之后,确实有强烈的饱腹感,看到食物却没有进食的欲望。还有的说,喝了一天之后感觉到口干舌燥,身体无力。

胡雯表示,这不是减肥带来的正常反应,而是因为“减肥咖啡”中添加了一种在我国被明令禁止添加到食物中的处方药——西布曲明。这种药物具有抑制食欲中枢,增强胃部饱腹感,降低食欲和增强代谢的作用。但也具有十分明显的副作用,如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增加罹患心脏病的风险,严重的话可能导致中风甚至死亡。所以靠“网红咖啡”让你“躺着就能瘦”,是做梦而已。

所以,减肥没有捷径,除了“管住嘴,迈开腿”之外,还要吃得科学,吃得营养。

04

四川人的回锅肉该不该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养科主任胡雯说,中国在几十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但是人民对于饮食的习惯更多还停留在“困难时期”。原来,老百姓习惯高盐食物,这是为了“下饭”,而这样的饮食习惯与今天推荐的健康膳食是相违背的。为了健康,我们就应该放弃“饮食文化”吗?

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以咸香麻辣而著称天下,大家一提到川菜,自然想到水煮肉片、回锅肉等这些重口味的食物。而实际上,开水白菜这种“阳春白雪”的食品也是川菜中的佳品。川菜大师彭子渝在接受采访时说,麻辣鲜香能够满足人们的味蕾,但是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要在味道中吃出健康。他建议,在保持烹饪方式,调味原则的基础上,菜品在烹饪的过程中少用猛火爆炒,高温油炸等方式。彭子渝认为,今后红油川菜将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少油分,鲜辣味的新川菜。“人们在追求味道的同时,会更加注意健康。”

比如四川人民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回锅肉、水煮肉片、火锅这类食物,已经深入川人的灵魂,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川菜,保留其精华是必须的。“如果我们连回锅肉、火锅这些都不能吃了,生活还有什么乐趣?”胡雯经常听到患者有这样的哀怨。她说,其实味蕾和健康是可以协调的。比如说,曾经以牛油打天下的火锅底料,其实可以换成植物油。同时建议市民在吃火锅的时候,尽量少摄入香油,可以用开水涮一下再吃,否则,一顿火锅吃下来,往肚子里“灌”下去的就是几天的食油量了,四川人吃火锅的时候,毛肚、脑花、鸭肠这些内脏食物占据了半壁江山,高胆固醇对人体的伤害是很大的,所以建议大家吃火锅的时候,应该荤素搭配,减少动物内脏的摄入。吃回锅肉的时候,不要一直盯着肉“拈”,应该在吃肉的同时大量摄入白水煮绿色蔬菜,而不是用油炒出来的。

胡雯经常给她的患者建议,你们可以“从两荤一素”改变为到“两素一荤”,现代社会,多吃素菜,更能够体现生活水平高!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