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病人扎针(肥胖病的针灸治疗)
肥胖治疗针剂:能打?不能打?
关于减肥的方法,相信不少人都会有着自己的心得。从最基础的调整饮食,到稍微费力但效果不错的体育锻炼,再到适用于某些特定人群的药物减肥,都有着不错的效果。而在2014年的12月23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则批准了一种全新的肥胖治疗药物。它之所以吸引了很多医学人士的目光,不仅仅因为它有着很好的减肥效果,而是因为——它是第一款,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款用于减肥的针剂。
从希拉毒蜥到减肥良药
这款全新的减肥药物叫利拉鲁肽,在2010年就作为一种降糖药在美国上市,并在2011年进入了中国市场。不过很多人对此可能感到疑惑,一款降糖药,是如何做到帮助肥胖患者减肥的呢?要解释这个问题,还要从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偶然发现说起。
当时曾有一小队内分泌学家,正在实验室内致力于降糖新药的研究。当他们偶然研究到希拉毒蜥(Heloderma suspectum,一种分布于美国西部的有毒蜥蜴)的毒液之时,惊喜降临了:这种蜥蜴的毒液之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了良好的降糖效果。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这种蛋白质被开发成了降糖新药艾塞那肽,并成功于2005年上市。之前说到的利拉鲁肽,则是与艾塞那肽机理相似的降糖药物。
而在上市之后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又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一般而言,由于胰岛素具有使身体加速利用葡萄糖的作用,诸如胰岛素或是磺酰脲类药物等能提升血液内胰岛素水平的降糖药,会使患者的体重增加;而即使是不通过这一机理起作用的二甲双胍等药物,也仅仅能维持患者的体重不变。然而在使用艾塞那肽或利拉鲁肽的患者中,却观察到了体重明显降低的趋势,而体重降低由于能改善身体对胰岛素的抵抗程度,对II型糖尿病患者是十分有利的。基于这一发现和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利拉鲁肽成功地成为了首款减肥针剂。
追根溯源的减肥手段
利拉鲁肽和艾塞那肽其实都是在模仿人体内一种生理性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作用来达到自身效果的。在每次进食之后,受到食物刺激的小肠都会分泌GLP-1,它相当于小肠消化和胰岛工作的“中间人”,可以根据体内的血糖水平,来指导胰岛素的分泌。
而GLP-1的工作不止于此,它还可以随血流到达大脑,在脑内负责掌控食欲的部位(如下丘脑)发挥作用,从而帮助人体调节食欲和热量摄入。这一作用在肥胖患者中,便体现为控制他们过度旺盛的食欲,促使患者在食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既然可以帮助肥胖患者“管住嘴”,那么只要让他们适度“迈开腿”进行体育锻炼,减肥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为了证明利拉鲁肽的疗效,研究人员在肥胖人群中开展了关于利拉鲁肽的大型临床试验(SCALE研究),参与这项研究的都是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已经减重≥5%的肥胖患者。研究结果十分满意:利拉鲁肽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平均又减掉了6.1%(5.7kg)的体重,而安慰剂对照组的体重几乎没变(增加了0.16kg)。除此之外,利拉鲁肽组有51%的患者体重在基础上进一步降低5%(安慰剂组仅有22%),26%的患者体重降幅甚至超过10%(安慰剂组只有6.3%)。
至于研究的另一个重点——维持之前减重的效果,利拉鲁肽组有81%的患者达到了这一目标(安慰剂组为46%),且体重反弹回减肥前水平的几率只有1.9%(安慰剂组为18%)。而由于利拉鲁肽同时具有降糖效果,加之很多肥胖患者都合并有II型糖尿病,利拉鲁肽此时的优势可谓十分明显。
打针减肥,也要因人而异
虽然利拉鲁肽用于减肥这一适应症还尚未在中国获批,但基于国内已有利拉鲁肽制剂上市,想借此减肥的患者不妨前往医院内分泌科咨询有关医生。不过,利拉鲁肽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用于利拉鲁肽减肥。
甲状腺肿瘤风险:在大鼠和小鼠中进行的试验显示,利拉鲁肽能引起甲状腺C细胞(甲状腺内一种分泌特定激素的细胞)发生癌变,从而导致甲状腺髓样癌。尽管在人类研究中暂时没有观察到这一风险,但为安全起见,利拉鲁肽不能用于曾有此类癌症家族史或病史的患者,也不能用于某些患此类癌症风险较高(如患有某些特定遗传病)的患者。
胃肠道反应:尽管在临床试验中,利拉鲁肽的副作用很轻微,但仍有2.4%的患者无法耐受副作用而选择停止治疗。利拉鲁肽和同类的艾塞那肽都可以引起诸如恶心、腹泻、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有时可能会比较严重。
价格问题:同其他可行的减肥手段或药物相比,此类药物的费用稍贵。至于需要更大剂量来减肥的患者,费用可能会更高。
利拉鲁肽在临床试验中的优异表现以及它帮助诸多肥胖患者成功摆脱并发症的特点,是它能够获得批准的重要前提。然而,昂贵的治疗费用、复杂的使用方法,以及对某些患者可能难以忍受的胃肠道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药的肥胖适应症尚在国内进行临床试验,有意采用此法减肥的读者,一定要到大型医院的内分泌科就诊,由医生决定是否使用。
胖哥出院了!他说:“我比较胖,本身就不好打针,但护士都非常地细心,也很耐心…”
“大家加油……”2020年2月3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传来喜讯,住院部12楼的邵先生达到出院标准,在母亲的陪同下与医务人员挥手告别。
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正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第一批医疗救援队队员所支援的医院。1月25日,武汉的邵先生因反复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转入武汉红十字会医院。
“这个患者我印象非常深刻,他体型较胖,有200多斤,我们都叫他胖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疗救援队临时党支部书记罗英说。
按照传染病相关规定,所有的医护人员进入病房都需穿戴包裹严实的防护服和护目镜,4个小时下来,护目镜早已雾气弥漫,厚重的防护服让操作变得尤为困难,再加上胖哥重度肥胖体型,血管很难发现,让穿刺变得难上加难。
“平时体型较胖的患者都不好穿刺成功,胖哥的血管更是难找,穿刺的时候,护目镜充满了雾气,我们只能靠平时积累的经验,按照大体解剖部位触摸寻找血管后,凭血管弹性感觉穿刺成功。每一次穿刺成功后,我们都是一身大汗。”据罗英介绍,他们目前负责58个患者,胖哥的穿刺治疗永远是最难的难关,给他做治疗最快需要20分钟,有时甚至需要1个小时才能完成。
“我比较胖,本身就不好打针,但这里的护士都非常地细心,也很耐心,这一点让我非常感动。”胖哥说。
心理疏导 胖哥充满希望相比刚入院时候的他,胖哥变得更加坚强了。“刚入院的那几天,胖哥和其他患者一样,非常焦虑,对这个病感到恐惧。”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疗救援队队长雷波说。
针对胖哥的具体情况,医务人员每次去病房时将心理疏导放在首位,给他讲解目前疫情的情况以及治疗前景等,慢慢地,胖哥一改以往焦虑的状态,树立了战胜病毒的信心。
2月2日在出院前夕,胖哥和医务人员一起留下了珍贵的照片,并录下了一段视频:感谢一线的医务人员,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大家一起加油!
武汉加油!
我们与你同在!
文/图 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汪建英 、张小玉 提供
降糖处方针剂成了减肥“神药”?
近期有网友称,在好友群和社交平台上流行一种打针减肥法,对于效果有人表示“打了6次针瘦了20斤”,还有的说“7天掉了10斤”。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种针剂其实是治疗糖尿病的处方药。
现象
传减肥有“奇效”
血糖不高也用药
“三个月,瘦了快10斤。”小颖(化名)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她不是在公布减肥效果,而是在和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她因治病注射GLP-1受体激动剂后体重发生的变化。
“第一次注射时反应特别大,有时候吃不下饭,也不想吃,一旦硬吃就会吐,逐渐的饭量也变小了。因为这种药是处方药,必须经医师确诊后开出处方并在医师指导下方可购买与使用。我就诊的医院说这款药断货了,因为是一周打一次,现在也只能暂时停药,等来货后再去购买。”小颖说。
同样在使用类似药物的媛媛(化名)却是因为另一个目的——减肥。168厘米的身高、130斤的体重,在她看来并不完美。媛媛对自己的体重目标是达到曾经的108斤。“听说最近打这个针的人不少,直接抑制食欲,每天不饿,副作用小。虽然是处方药,网上也能随时买到,要求没那么严格。”
调查
不用处方也能网购
价格300至3000元不等
处方针剂,网上也能买到?北青报记者半信半疑地在网购平台搜索后发现,GLP-1受体激动剂类商品竟然多达4000多个结果。
从类别看,分一针1.5毫克和3毫克两种剂量,根据标准装、3盒装、5盒装等包装不同,价格从300-3000元不等。有店铺月销量最高达200多单,但因为需要冷链运输,有的商家设定的运费就高达180元。
当北青报记者咨询客服这类药物是否能用于减肥时,不少商家直接回复“可以”,有的则称“不建议”。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购买页面并不能直接下单购买,第一步必须先填写包括姓名、身份证、手机号、确诊疾病、处方等在内的问诊信息。对此,客服解释,因为是处方药,系统要求提交处方单、病例、检查报告中的任何一个,才能下单购买。
不过,对于没有处方又想购药的买家,有客服透露:“可以留下联系方式电话沟通。通过私下转账后,商家直接发货,这样可以规避网购平台系统的审核。”
专家
未获国家批准用于减肥
医生不建议用此类药物减重
在社交平台上,有人统计自己12天瘦了大概4斤,27天掉了10斤,但伴随体重下降而来的却是呕吐、恶心、便秘等副作用。
据了解,这些针剂作为处方药,均需由医疗机构有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才能使用。对此,一位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向北青报记者介绍,目前市面上的GLP-1受体激动剂是用来治疗糖尿病的,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有的是每周注射一次,也有每天注射的。在降糖、降血脂的基础上的确可以减重。原理就是通过抑制摄食中枢,让患者食欲下降,抑制胃排空,有了饱腹感,就会吃得少。但是在我国,这类药品均没有获批用于减肥,所以从医生的角度肯定是不建议大家用它来减重。
该主任医师解释,之所以有人觉得使用了这种药物后有一点减重的作用,最主要的就是不想吃饭,减少了进食。她提醒,即便是糖尿病患者,也要从小剂量开始应用,否则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比如不想吃饭、没有食欲、恶心、便秘、影响肠蠕动等。
国家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孙延庆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正常人使用降糖药物可能会出现低血糖、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害等一些身体其他机能的损害。肥胖的最主要因素就是遗传、饮食习惯和运动量少等原因。“靠药物减肥不可取,虽然能起到一点微弱的效果,但不对症,副作用会大于获益。”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彭永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我国没有批准这些药物在肥胖方面的适应症,目前所有的使用都属于超适应症用药或不规范用药。
内存
何为GLP-1受体激动剂
在我国批准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包括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度拉糖肽等,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根据作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短效和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需一日多次皮下注射,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可一日一次或一周一次皮下注射。
文/本报记者 宋霞
统筹/余美英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