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影响血供(胖会不会引起脑供血不足)
肥胖的根源在于气虚,活血化瘀才是关键
所谓治标不如治本,治病要先求因,减肥亦是如此。只有找到肥胖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中医认为,肥胖是一种虚证,其根源为气虚,宋代杨仁斋就曾提过:“肥人气虚生寒。”
另外,我们还常说,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气赖血以附,血为气之母,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故要想减肥,活血化瘀是关键。
那生活中有什么好的措施有助于活血化瘀呢?一起来了解下!
肥胖根源在于气虚
有篇文章里面曾经提到肥胖是为虚证而非实证。一般来说,肥胖者多气虚、阳虚、痰湿。
宋代杨仁斋就曾提过“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痰,故肥人多寒湿”的观点。转至清代,名医叶天士指出“夫肌肤柔白属气虚,外似丰溢,里真大怯,盖阳虚之体,惟多痰多湿”。
由此可见,肥胖的病理属性是本虚标实,气虚阳虚为本,多痰多湿为标,故减肥要以加法为主,补气补阳,活血化瘀是为关键。
气虚为什么会导致肥胖
所谓气虚,是人体虚证的一种。在中医中,虚证与实证相对,共有气血、血虚、阳虚、阴虚四种,各种虚证病因不同,所呈现的症状也不一样,其中气虚一般是指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
中医临床上,气血的具体症状多表现为免疫力低下、身体虚弱、四肢无力、头晕、呼吸短促、运动易出汗等。
中医中,气为宏观的概念,具体还可分为肺气、肾气、肝气、脾气、卫气、营气、宗气等,这些气存在于人的五脏六腑之中,是人体内外各种活动的原始动力。
人体一旦气虚,机体脏腑功能便会减退,使得脾胃受纳运化失健,肝胆疏泄分解失职,肺不能主治节、朝百脉,肾无法藏精纳气调水。
各脏腑功能失健,所食之物便不能被有效利用,人体既未吸收到相应的营养物质,也没有将代谢的废物及垃圾排出,对于该气化的物质也未进行气化。
结果,这些没有被气化掉的物质就被转化成脂肪,滋于皮下,造成肥胖。
如何快速判断气虚?
气虚除了会出现肥胖、有气无力、心虚胆小、无精打采等症,我们还可以从一个人的舌头来判断这个人是否为气虚。
如果一个人舌体胖大,舌淡红,边有齿痕,又有肥胖之症,多半可以判断其为气虚。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常说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但根据中医临床经验,很多患者都会出现气血皆不足。
中医常说:“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血无气的统帅和推动,就无法到达身体需要的地方。
气无血作为基础,气就变成了身体里的邪火。所以对于气虚者,一般要气血双补,而对气虚肥胖者,要以活血化瘀为重点。
活血化瘀是减肥关键
在中医中,减肥虽为“减”,但我们更讲究做加法,既然肥胖根源在于气虚,那么减肥就要先补气、补阳,阳气足,则气化功能增强,痰饮浊毒水饮等可自动排出体外。
早在《灵柩·卫气失常》中就曾将肥胖者分为膏型、脂型和肉型3种,其中膏型、脂型肥胖的原因在于痰湿,肉型肥胖的原因在湿热。
所谓痰湿,其实指患者身体内有痰和湿,二者相互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导致气虚,造成肥胖。
《说文解字》中说:“凝者曰脂,释者曰膏”,意思是说,凝聚在一起的肥肉叫脂,松软的肥肉叫膏,膏人就是身上的肥肉松松垮垮,所以古人称这类胖子为“膏人”。
湿热,则是指身体内的湿和热相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从而造成了气虚,造成肥胖。
《灵枢·卫气失常》中说:“肉人者,上下容大。”这类胖子圆乎乎的,浑身上下,一眼望去全是肉,古人称这类人为“肉人”。
正如叶天士所说:“气虚阳虚为本,多痰多湿为标”。无论是膏型、脂型还是肉型,其减肥重点无非除湿、祛痰、清热,最终的结果便是活血化瘀。
在食疗中,活血化瘀的食疗方非常多,今天推荐大家海带绿豆汤,方便易做,亦可有效除湿、祛痰、清热,活血化瘀。
食材:海带(15g)、绿豆(15g)、甜杏仁(9g)、玫瑰花(6g)、红糖(少许)。
烹饪及食用方法:将各种食材一同入锅,加水,熬汤,最后加红糖调味,一日一次,25天左右为一个疗程。
肥胖之症,古已有之,与其他病症一样,也需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达到良好的减肥效果。
尤其是依靠果蔬减肥的朋友,更需注意,寒凉食品助湿,长期如此不仅不利于减肥,还会积痰致胖,故减肥要做加法,补气补阳才是根和本。
胖瘦和血型有关?哪种血型更易发胖?医生告诉你真相
本文专家:王海东,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本来信心满满准备减肥,但是身边有人说“你是B型血,本来就容易发胖”,听到这样的话立马底气不足了,啥时候胖瘦也和血型有关了?
不少人表示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到底是真是假?减肥一定要节食吗?有没有比节食还管用的方法?
胖瘦和血型有关?
血型出现有先后顺序,受周围环境和人文的影响,对这类群体的饮食习惯、性格也是有影响的,所以会影响一部分人的身材胖瘦。
比如说O型血,可以说是其他血型的“老大哥”,这种血型出现的时候人们的饮食很简单,有啥吃啥,通常是树上结出的果实,地上的菌菇和苔藓。所以这类人前期不会太胖,但是后期学会了狩猎,尝试了动物肉的滋味后,就有发胖的风险了。
而当A型血出现的时候,人们的饮食更丰富了,能够自己饲养动物,同时也能寻找到更多的果子、野菜、谷物,此时饮食结构相对均衡,不容易有肥胖的人。
而B型和AB型出现得比较迟,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为了抵御寒冷,大量进食肉类、海鱼、奶制品,身体慢慢囤积脂肪,当最后一种血型出现的时候,人类的饮食习惯初步形成,因为这类群体人数比较少,所以对总体饮食习惯没有太大影响。
哪种血型更易发胖?
根据上文的描述,应该是B型血更容易胖,一方面是为了耐寒身体容易往横向发展,另一方面也和肉食摄入量较多有关。而不容易胖的人就是O型,因为当时的生存环境没办法获取太多的肉。
但是,这个结论如果放在现代就有点站不住脚了,血型还是那些血型,但是生存环境和人们的饮食变得复杂了,没有什么是我们吃不到的,胖瘦就在一念之间,如果平时注重饮食管理,就不容易胖,不管是什么血型。
不过,少部分群体也会受肥胖基因影响,一生下来就是个小胖墩,再加上家人亲戚都是这样的饮食习惯,在容易肥胖。这类人若想瘦下来,就要调整饮食结构,还有可能需要做所谓手术。
不吃主食比节食还管用?
让人肥胖的元凶是米面之类的碳水,因为身体大部分能量都是它提供的,肉提供的只占了一小部分。于是很多人在尝试节食失败后都会改变策略,变成不吃米和面。
米面容易升高血糖,这一点应该没什么疑问,当摄入的米面过量时,胰岛素就变多了,它会积极地把葡萄糖转化成脂肪囤积起来,留着供机体使用,这就是为啥米面吃多了会胖的原因。所以反过来,当我们控制米面的摄入量后,体重很快就会减轻。
因为胰岛素没法转化脂肪了,也没有多余的脂肪堆积下来,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甚至还要消耗平时肝脏存储的糖原。所以,在改成低碳水饮食后,很快就能瘦下来。
但是,用这个方法减肥的人迟早有一天会失败,医生也不建议你这么做,为什么?
试过的人应该深有体会,前几个月是会变瘦,但是自己每天也很煎熬,总是感觉没吃饱,心情很差,有时忍不住还会偷吃零食,吃完了又充满负罪感。
令人难过的是,因为碳水长期缺乏,代谢效率减慢了,很快体重就没有下降了。而且身体还出现了月经失调、胆结石等情况。
科学减脂,到底应该怎么减呢?
1. 碳水减少三分之一即可,不可一点不吃
能量不足对免疫力、肠胃功能都有损伤,女性朋友还有可能出现闭经、脱发、失眠的情况。七分饱是刚好的状态,碳水能满足机体运转,又不会转化成多余的脂肪,肥胖风险小。
2. 不吃米面的朋友,可以换成红薯、山药等
要学会寻找替代品,能提供碳水的食物太多了,每种营养都不一样,有的食物碳水适中,而且还有较多的膳食纤维,经常吃这种食物对减肥是有利的。
3. 果蔬和水分要摄入足够,不能减少
有人担心喝水也发胖,所以不到口渴是不会喝的,同时还担心水果糖多,平时也很少吃。这种错误的观念都要改一改,很多蔬菜粗纤维都比较丰富,比较扛饿,水果里也有不少是低糖的,记住,甜≠糖多,没有哪一种食物一定会让人发胖,关键看你会不会吃。
综上所述,通过血型看胖瘦不太靠谱,胖瘦不是一个因素就能决定的,所以,就算你是B型血,也可以通过后期管理获得苗条的身材,但是要注意减肥方法,饮食均衡和科学运动是两大基石,哪一个都不能少。
来源: 健康时报
白黄红黑!你是哪种“颜色”的胖子
511,我要腰! 世界防治肥胖日
5月11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防治肥胖日。
“511”,谐音是“我要1”,最后的那个“1”代表苗条,通俗地讲就是“我要瘦”,“我要腰”。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事——除了发胖。肥胖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人和近20%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
预防控制肥胖,迫在眉睫,今天,你努力减肥了吗?
我国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
肥胖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是当今社会仅次于吸烟的致死原因,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
2016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联合美国内分泌学会建议将“肥胖”更名为“以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
肥胖不仅仅是让人身材走样,更严重的是,因超重和肥胖引发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代谢性疾病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肥胖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若不及早干预、治疗,任其发展下去不但会引起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代谢性疾病,还会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自身免疫疾病和多种癌症等,同时还会影响到下肢关节、脊柱等,严重时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对于女性来讲,肥胖还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及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45岁就跨入“胖的年龄坎”
据了解,江苏省疾控中心曾经做过统计,在江苏,18岁以上成人体重平均为61.5公斤,男性为65.8公斤,女性为58.4公斤。总体体重超重率为33.6%,总体肥胖率为11.3%,两者之和为44.9%。
进入45岁,江苏人就迈入了“胖的年龄坎”。在江苏居民的BMI(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情况曲线图中,45-59岁是BMI的最高峰“年纪段”,不管男女,而此年龄段的超重肥胖率也达到了一个最高值,接近60%。
过了这个年龄段,BMI值慢慢下降,其中,女性的BMI值一直到74岁以后才有明显的下降。
很多人觉得,人到中年更容易发胖?除了吃得多,代谢能力下降,运动量偏少也是现代人的一个“通病”。
来自江苏省疾控中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江苏居民真正运动的其实并不多。江苏省疾控中心曾对部分15-69岁江苏居民的身体活动情况进行过调查,每日活动量来自主动锻炼的不足9%。由此可见,江苏居民主动锻炼的意识不高。
专家说,现在虽然看电视的人少了,可是每天下班后、空余时“刷手机”的时间太久了。另外,现代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节奏加快,一些人已经没有时间去锻炼了。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胖子”
目前通常是靠BMI指数判断: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成人的BMI数值对应体重情况:消瘦:低于18.5,正常:18.5-23.9,超重:24-27.9,肥胖:28以上。
肥胖的临床分型分为腹型肥胖、周围型肥胖和混合型肥胖。
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肥胖,也是人们常说的“苹果型”身材。多余的白色脂肪主要分布于腹部,尤其是腹部、皮下、网膜和内脏器官。
我国定义腹型肥胖的最新标准为,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腰围(也称“苹果型”身材)大于臀围,腰臀比=腰围/臀围:男性WHR大于0.9,女性WHR大于0.8。
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腹型肥胖的患病率平均年增长1.1%,显著高于肥胖的增长速度。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腹型肥胖患病率31.5%。腹型肥胖发生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脑血管病的风险高于周围型肥胖和混合型肥胖者。
周围型肥胖:其多余的白色脂肪主要分布于髋部、大腿和下部躯干的皮下,也称“鸭梨型”身材,多见于女性。
混合型肥胖:兼有腹型肥胖和周围型肥胖的特征。
看看你是哪种颜色的胖子
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的专家还有一种用颜色分类的方法:根据肥胖者的不同症状和体征,分为白、黑、黄、红四种颜色。每种颜色都有其特殊的病理变化,对应的减肥方法和治疗手段也各有不同。
白胖子(代谢正常型肥胖):皮肤白润,体型均匀,皮下脂肪增多但分布基本正常,各项代谢指标及激素分泌正常。这类胖子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科学减重以防止体重增加带来的物理性损伤,如关节炎症,心肺功能负担加重。
黄胖子(低代谢型肥胖):皮肤萎黄无弹性、无光泽;脂肪分布多以腹型肥胖为主;低代谢率、低激素水平,可伴有严重脂肪肝和其他代谢异常。精神萎靡、气血均乏。
红胖子(高代谢型肥胖):多为红胖血淤之人,血供丰富、皮肤菲薄,体表可见紫纹及毛细血管增生等;脂肪分布以内脏脂肪为主,代谢率高、激素水平偏高,易发生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
黑胖子(炎症代谢型肥胖):皮肤色素沉着(黑棘皮病多见)、皮厚肉多;脂肪肌肉均丰富;代谢率高,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高瘦素血症及高尿酸等炎症状态。
【相关】
“局部瘦身”不科学
“管住嘴,迈开腿”是健康减肥的核心六字真言。如何做到科学地“迈开腿”?有没有专门瘦腰瘦腿的局部瘦身运动?最近火热的毽子操,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练习?运动医学专家一一回答减肥热点问题。
运动减肥也有科学讲究。所谓“减肥”,准确地说,应该是减脂。广东省中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杨伟毅表示,运动不仅能消耗体内脂肪和糖原,还可以改善神经与内分泌系统,调节新陈代谢,减少脂肪沉积,从而健康减肥。
怎样运动能更高效安全减脂?“一般情况下,有氧运动比无氧运动更利于减肥。”杨伟毅解释,在有氧运动初期,身体供能更多依靠燃烧糖原;而持续有氧运动时,则更多通过燃烧脂肪供能。因此一般建议运动强度保持在有氧运动最佳心率区间内,每次持续40分钟以上,更有利于减脂。而无氧运动主要消耗糖原而非脂肪,且容易造成乳酸堆积,也就是说,运动后3天内会产生延迟性肌肉疼痛的,则是进行了无氧运动的表现。
“运动减肥贵在坚持,应选择能使锻炼者感兴趣、能长久坚持的方式,配合饮食管理。”杨伟毅表示,选择具体运动方案时要视年龄、心肺功能、健康状况及肥胖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对于从不运动或体能基础较差的人,刚开始运动时,可采用低强度、多组数的方法;当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逐渐提升,再逐步加量。比如快走与慢跑穿插进行,跳绳分为间断多组完成。
“局部减肥的方法是不存在的。”杨伟毅提醒,“运动时的卡路里消耗是全身性的,脂肪的分解也是全身性的,所以并不会练哪儿瘦哪儿。”
那么,针对特定部位的运动,意义何在?杨伟毅表示,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有不同意义。例如一些针对腰腹部的力量训练,属于无氧训练,虽然燃脂效率不如有氧运动高,无法让你直接减掉腰腹赘肉,但可以增强特定部位的肌肉力量,令身体线条更紧实精干。同时身体肌肉含量增加,也会增加基础代谢率,能令你的基础能量消耗增加。
不少人最近都迷上了毽子操,觉得看起来简单易学。杨伟毅表示,毽子操的动作看起来容易跟学,对腹、髋、臀、腿部等部位肌肉力量训练都有好处。不过,这其实是一种高强度间歇性运动(HIIT)。尽管燃脂效率很高,但可能更适合基础条件较好的年轻人。而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若简单重复某个动作时间过长,要当心因疲劳和动作僵硬带来的运动损伤风险。
综合《扬子晚报》《羊城晚报》报道
来源: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