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癌(肥胖患癌的率是正常人的多少倍)
这6种癌症,偏爱肥胖的人!
经常听人说“一胖毁所有”
肥胖不只毁美感,还毁健康
它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导火索”
更是引发“癌症”的直接诱因
6种癌症“偏爱”肥胖人群
肥胖诱发癌症,主要是因为肥胖者身上脂肪过多,会刺激体内激素水平的提升。
脂肪细胞能释放雌激素,会增加女性肥胖者患乳腺癌的风险。
腹部脂肪细胞则会促使人体产生生长激素,而这正是诱发多种癌症的关键所在。
科学家们又进一步明确了更为青睐“肥胖一族”的肿瘤,分别是:食道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子宫癌、肾癌和乳腺癌。
此外,小肠癌、胆囊癌、喉癌、膀胱癌、子宫颈癌、卵巢癌、脑瘤、淋巴瘤等与肥胖也有一定关系。
每个人都应在正常体重范围内尽可能瘦,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²(m))控制在18.5~24之间为宜。
发胖的8个预兆
看你中招了没?
嗜睡,整个人懒洋洋
食量大增,嘴里永远嚼着东西
几周都没运动过
一个多月没有记录体重
经常感到口渴
过度疲劳,感到压力大
饮食不规律
长时间便秘
......
如果你也出现了这些现象,就要好好调整自己的状态了。
控制体重应该怎么吃?
容易变胖的食物
土豆、豌豆、莲藕、山药、毛豆等蔬菜,进食不当反而容易长胖。
一个大马铃薯大约等于1.5碗米饭的热量。所以要是吃了土豆,还是少吃几口饭吧!
10颗毛豆的热量你大约得散步7分钟才能消耗完。当零食吃吃可以,吃太多小心腹胀和发胖!
3种让你不饿还不胖的食物
那么到底如何吃才能科学减肥呢?试试这3种让你不饿还不胖的食物吧!
1
优质蛋白质类食物
如鸡蛋、鱼虾、纯瘦牛肉、兔肉、鸡胸肉等。
每天吃多少肉?
每天吃鱼虾等水产品的量约为40至75克,相当一整只手的量。
每天摄入畜禽肉类的量控制在手掌心(不包括手指)大小,约为40至75克。
2
膳食纤维类食物
如富含膳食纤维的燕麦、水果、蔬菜等。
哪些蔬菜减肥效果好?
冬瓜:冬瓜本身基本不含脂肪,而且热量特别低。冬瓜利尿,可以缓解水肿,但吃多了会使水分流失过多,所以还是适当食用为好。
菌类:菌类蛋白质含量高、热量低,再加上膳食纤维丰富,饱肚子还不怕胖。
3
抗性淀粉类食物
如放凉一下的米饭、土豆等。
什么是抗性淀粉?
简单地理解,就是正常人体不容易消化吸收的淀粉。这种淀粉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缓慢,因此会让你既有饱腹感,食物里面的热量又几乎不会被人体利用,适量进食,不容易长胖。
胖和生活习惯是互相影响的
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管住嘴、迈开腿
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ID:scmingyi
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内容合作,请致电:028-86780845
本文来源:综合果壳网、生命时报、
中国经济网、一路风景一路歌等
图片来源:123RF等
本文编辑:曾荷琳
研究证实:腹部肥胖可能诱发癌症,做好这2点,帮你减掉“肚腩”
48岁的梁叔是一名网约车司机,最近他非常苦恼。由于工作原因,长期坐在驾驶位上,吃完饭还没休息好就得继续开车。
一段时间下来,梁叔的肚子越来越大,用他自己的话形容,“就像一个充满气快要涨破的气球,都不知道会不会出什么事。”
后来梁叔出现了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的情况,去检查医生竟告知是早期胆囊癌。
梁叔被吓坏了,没想到这个“大肚腩”竟然会引发癌症。
在日常生活中,身边有“啤酒肚”或“肚腩”的人并不少,在医学上,将这样的“腰粗肚子大”称为“腹型肥胖”。与全身性的肥胖相比,腹型肥胖对人体的危害更大,甚至有致癌的风险,需要引起重视。
研究发现:腰围越粗,患癌风险越大近日,《BMC医学》 杂志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腰围越粗,患癌风险越大。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350万参与者进行了平均8.3年的长时间随访研究,发现20万以上的参与者罹患癌症。
根据以上参与者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体重指数(BMI)和腰围(WC)与罹患癌症的几率有很大的关系:体重指数(BMI)越高,罹患子宫癌、肾癌、胆囊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绝经后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这九种癌症的风险越大。
此外,较高的体重指数(BMI)还与头颈癌、霍奇金淋巴瘤和中枢神经肿瘤的患病率成正比。
人们一般将“腰粗”称为“腹型肥胖”,又被称为内脏型肥胖和中心性肥胖。
目前,腰围的大小是衡量腹型肥胖的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当男性的腰围大于94cm,女性的腰围大于80cm时,便可以判定为中心型的肥胖。
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人种体质有较大差异,判断标准不尽相同,因此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将中心型肥胖标准定为:男性腰围大于或等于85cm,女性腰围大于或等于80cm。
若符合以上标准,那么你可能就属于腹型肥胖人群,需要特别注意自身的健康问题了。
肥胖有多可怕?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学营养减重门诊主任医师陈伟表示,目前中国人的肥胖率在逐年增长,并且中国已经成为了腰围增长速率最快的国家之一。
陈伟还表示,肥胖会对身体的所有器官系统产生影响,引发糖尿病,痛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还可能影响人体的心理健康和正常的社交。
根据2018年《国际癌症杂志》的研究数据,肥胖容易提高人们罹患18种癌症的几率,例如子宫内膜癌、食管腺癌等。
根据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公布的一项调查研究,全球肥胖人数已高达6.41亿,而中国的肥胖人口居于全球首位。肥胖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病,面对人口逐渐肥胖的问题,有研究发现除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还和以下三种因素息息相关:
- 1.基因对肥胖程度影响较大
有专家表示,基因、饮食方式和环境因素是中国人容易肥胖的根本原因,其中人种基因对肥胖的影响较大。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朱善宽表示中国人的脂肪容易堆积在深皮下组织和内脏组织中,对周围器官产生影响,对人体的危害远远大于体型的改变。
- 2.不良的饮食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人体肥胖,例如喜欢吃零食和甜食等习惯。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文慧表示中国人自古以谷物粮食为主食,因而遗传基因对粮食的代谢效率也比较强,但如果摄入过多富含脂肪类的食物,则不易人体代谢,进而引起人体肥胖。
- 3.久坐不动,缺少运动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大多以坐姿为主,但是久坐不动,缺乏运动容易使脂肪堆积在体内,从而导致肥胖。
减肥需要积极锻炼,但均衡饮食也很重要。美国合众国际社报道的一份报告显示,均衡饮食和运动相结合可以预防肥胖,降低发生癌症的风险。
- 1.均衡饮食很重要
大部分腹型肥胖人群并不是因为体质导致的,而是由不合理的饮食习惯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减少高油脂,高盐,高糖的摄入,多摄入蔬菜水果,平衡膳食。这样才可以早日摆脱腹型肥胖。
- 2.运动不可少
俗话说“管住嘴,迈开腿”,减肥光管住嘴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适量的运动。美国合众国际社报道的一份报告显示,均衡饮食和运动相结合不仅可以预防肥胖,还能降低发生癌症的风险。
腹型肥胖者可以每周进行三天的有氧运动和两天的力量训练来提高机体的基础代谢率,有氧运动可以是45分钟至一小时的慢跑或游泳等,力量训练则可以做仰卧起坐或是借助器械进行锻炼。
俗话说“肥胖是疾病的开始”,肥胖对人体健康及正常生活会产生各种影响,而腹型肥胖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因此我们需要预防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均衡饮食、规律作息、积极运动。#清风计划##谣零零计划##39健康超能团#
参考资料:
[1]《肉长在哪最可怕?肚子上!与几十种癌症有关!》.健康时报.2021-02-01
[2]《“一胖生百病”中国式肥胖有两大特点,减肥记住三原则》.健康时报网.2020-06-0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为何胖人更易得癌
深圳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李 强
肥胖就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一般认为,肥胖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易患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尿酸血症、骨关节病等。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肥胖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涉及500多万英国成年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较高的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与10种常见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当BMI超标(18.5~23.9千克/米2),每增加5,子宫肿瘤风险就会增加62%,胆囊癌增加31%,肾癌增加25%,宫颈癌增加10%,甲状腺癌和白血病风险约增加9%。此外,还有研究发现,肥胖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比正常女性高2~3倍,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生率随体重增加而升高,胆囊和胆道癌也较为常见;肥胖男性结肠癌、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较正常体重的男性更高。
为什么肥胖人群更易得癌?这或许可以从胰岛素抵抗来解释。由于脂肪组织分泌的瘦素、TNF-α及游离脂肪酸,都会导致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所以肥胖人群大多存在这一问题。他们体内的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以致身体误以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无法满足基本的生理代谢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胰岛素分泌量就会增加,最终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胰岛素可以直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分化,也可以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增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活性,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不仅如此,肿瘤组织还能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
从这个角度说,肥胖人群应当主动减重,降低胰岛素抵抗,进而达到预防癌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