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型胃病(肥胖性胃炎的症状)

中医吴秋玲主任 0
文章目录:

慢性病或久病缠身,1个健脾祛湿中成药,改善身体虚弱,营养不良

什么样的人喜欢看中医?我总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属于疑难杂症,西医没办法诊断病因,拿不出治疗方案了,才来找中医求治。还有一类就是慢性病或久病缠绵的患者,天天吃药,结果身体越来越虚弱,来找中医,想知道有什么可以长期服用没有副作用的的中药方?

其实我曾多次强调过,西医是看人的病,而中医是看病的人。两句话看似差不多,但事实上却大相径庭。就比如我刚刚讲到的第二类人,患有慢性病或久病不愈,身体越来越虚弱,在西医看来就是营养不良,开一大堆的营养药,结果患者越吃越虚。为什么呢?

在中医看来,慢性病或久病不愈多数伴有脾虚湿盛的情况,人的运化功能出问题了,这时候再多的营养药你消化不了。吸收不了,吃什么都白搭。对于这样的情况,应该从本质入手,先解决脾胃的运化问题,消化好了,能吸收了,一切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

对此,遇到这样的患者,我建议坚持服用“参苓白术散”。此方诸药皆属药食两用,非常平和,温而不燥。我常用于治疗慢性胃肠炎、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肝炎,慢性肾炎及其它消耗性疾病,甚至是肿瘤晚期所出现的营养不良,本方也表现出非常好的效果。

具体来讲,参苓白术散最适合以下这些人群:

头晕、疲乏、身体困重、容易水肿、痰多清稀、白带清稀量多、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水滑的脾虚湿盛的人;

脾胃虚弱,食欲不佳,身体消瘦、面色发黄的脾虚不长肉的人;

经常腹泻或者五更泄泻,大便溏泻带有不消化的食物的脾虚久泻的人;

肾病、结核病、溃疡病、久病缠绵导致神疲体倦、身体虚弱、食欲欠佳的人。

以上疾病常以“参苓白术散”通过益气健脾,培补后天之本,能够使患者体质尽快恢复,同时促进疾病的康复。

为何“参苓白术散”在临床上能够具有这么全面的功效呢?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

组成: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

主要成分由多味健脾药+化湿药组成,其中以人参(或党参)、白扁豆、甘草甘补脾胃;白术、茯苓、山药、莲肉燥渗利湿;砂仁辛香醒脾;桔梗宣肺,以利脾气通达。诸药合剂,为益中气健脾胃之良方,主治因脾胃虚弱导致湿气偏盛的一切病症。

刚刚我讲过了脾虚湿气过盛,在慢性病或久病缠绵的患者身上太普遍了,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有这个问题。

去看中医时,伸出舌头一看,几乎都是舌体胖大,有齿痕,这些都是体内水湿过盛的表现。很多人都知道,脾虚为百病之源,湿气为万恶之邪,而脾虚又加上湿气的困扰,身体健康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除了对于慢性病和久病缠绵的患者有效外,西医所说的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肝炎,慢性肾炎,各类结石,息肉,囊肿,肿瘤,结节等疾病,也都有用到此药的机会。

如女人孩子过食水果、牛奶、饮料,男人过食啤酒,绿茶等。这些寒凉之物,会严重伤害脾胃的阳气,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受到影响,水分代谢也就会出现严重失调,过多的水在体内久了,就会与血瘀结合,形成各类难治之症。

通俗点讲就是:过多寒凉食物,降低了人体的温度,很多东西消化吸收不了,堆到身体里,形成臭水沟,自然毒气四处漫溢,百病丛生了。人就会觉得疲劳,痰多,大便黏,头上脸上易出油,这就是脾虚湿气大的表现,“参苓白术散”便是非常好的调理之药了。

总结:脾胃,土也,为后天之本。诸脏腑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强。脾胃若亏,则众体皆无以受气,日见羸弱。然脾喜燥恶湿,喜甘恶苦,喜香恶臭,喜利恶滞。治脾者,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而已。“临证凡以脾胃虚弱旁及诸症皆宜此方药。当然,治本的方法就是少吃各类性质寒凉之物了,否则华佗在世也枉效!

糖尿病人吃二甲双胍,不但降血糖,还防癌,吃了胃不适,伤胃吗?

糖尿病药物治疗中的明星用药当二甲双胍莫属!它从1957年问世以来,已经63岁的“劳模”二甲双胍,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凭借其强大的作用功效和性价比,二甲双胍逐渐被大家奉为“神药”,是医生们治疗二型糖尿病的首选用药,也是糖尿病人最常选用的经济实惠的口服药之一。

许多人会发现,在刚开始服用二甲双胍时,会感觉胃部有不适应,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当出现上述现象且严重时,可以及时调整用药, 也可以改为服用普通片,建议选择随餐服用或餐后服用,从而减少胃肠道反应。

有糖尿病人问:我吃了二甲双胍胃痛,会不会伤胃呢?今天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个答复:

其实,查看了许多文章和资料,发现二甲双胍的作用真不只是降血糖这么简单,它还有肥胖、抗癌的作用:

多国科学家已发现其在治疗癌症方面的功效。包括:联合用药或可治疗三阴乳腺癌;和禁食协同抑制肿瘤生长;可护胃、降低胃癌风险; 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二甲双胍与另一种老药血红素联用,可以靶向治疗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三阴乳腺癌。有证据表明,这种治疗策略可能对肺癌、肾癌、子宫癌、前列腺癌和急性髓性白血病等多种癌症有效,相关研究发表在顶级期刊《自然》上。

可见二甲双胍不但不伤胃,反而是保护了胃,而且还防止的癌症的发生,真是太厉害了!

关于二甲双胍减肥,这里还得提醒大家,二甲双胍只可用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减重,对正常人群无确切作用,减重还得要少吃多运动。

那么,糖尿病如何减少二甲双胍的胃部不适反应呢?

第一,糖尿病人如果吃了二甲双胍胃部不适,可以选择在餐中或餐后立即服用,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胃的不适感;

第二,糖尿病人可以从小量开始服用二甲双胍,让胃部慢慢适应,可以从0.25克或是0.5克一天1-2次服用 ;

第三、如果刚开始服用二甲双胍感觉胃部有不适,如果没有特别能受,可以忍受一下,过几天就慢慢缓解了,如果实在是受不了,可以找医生调整用药。

阿卡波糖是常用的降糖之一,吃后爱放屁怎么办?科学服用注意4点

60多岁的张大爷是一名退休的公务员,平时身体很好,也喜欢去进行长跑、游泳等户外锻炼,除了血液稍高一点外,没有什么其他不适。

上个月单位组织退休职工进行体检,结果发现张大爷的糖化血红蛋白为6.8,但是他的空腹血糖是正常的,于是医生怀疑是张大爷的餐后血糖偏高,建议他进行全面的血糖监测,结果发现张大爷的餐后血糖波动在11-14mml/L之间,已经需要用药控制,于是给他开具的阿卡波糖,并嘱咐他规范服用。

张大爷回家服用一段时间后血糖是控制下来了,但是他感觉肚子总是发胀,特别是进食后明显,并且每天放屁的次数明显增多,这让喜欢户外运动的他尴尬不已,于是连忙咨询医生,医生解释道阿卡波糖主要的治疗机制就是减少胃肠道对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未能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会滞留在肠道中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发生发酵反应,所以容易导致腹胀、腹痛、排气增多,同时建议张大爷将每次1片改为每次半片,服用1周后再改回1片,经过调整用药方案后张大爷的不适感果然好了很多。

一、阿卡波糖的作用机制和特点

阿卡波糖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之一,其本质是一种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小肠上皮细胞中α-糖苷酶的活性,进而起到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并且阿卡波糖生物利用较低,几乎没有全身性的不良反应,并且不易引起低血糖反应,因此安全好,临床上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类型的降糖药联合使用。

阿卡波糖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可以从多个方面达到调控血糖的目的。首先,阿卡波糖可以抑制胃肠道对于葡萄糖的生成和摄入。食物中的糖分大多数是以多糖的形式存在,如淀粉、蔗糖、麦芽糖等,这些多糖是不能被直接吸收的,需要通过小肠上的α-糖苷酶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入血。阿卡波糖是α-糖苷酶抑制剂,其可以有效抑制α-糖苷酶的活性,减少葡萄糖的生成,进而直接减少人体对于葡萄糖的摄入。

其次,阿卡波糖可以减少葡萄糖的转运。葡萄糖想要从肠道吸收入血,这个过程需要相应的糖酶进行结合和运输,而阿卡波糖可以与这些糖酶发生可逆性结合,阻止或者减少其对于葡萄糖的转运,从而有效降低葡萄糖的吸收和转运,降低体内血糖水平

第三,阿卡波糖可以降低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增强降糖药的作用。长期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中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效应,这导致降糖药的作用效果下降,需要不断追加药量,而阿卡波糖可以有效降低体内的胰岛素抵抗,联合用药时可以增加其他降糖药的降糖效果,从而促进调控血糖

最后,阿卡波糖可以抑制胃排空,减少进食冲动。多饮、多食是糖尿病患者的普遍特点,因为血糖利用率的下降导致身体经常容易感到饥饿,不断进食,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而阿卡波糖对于胃肠道蠕动具有抑制作用,可以抑制胃排空效应,使得患者产生饱腹感,抑制饥饿感,减少进食,从而有利于控制血糖。

二、阿卡波糖常用于治疗以下3种疾病

阿卡波糖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是临床常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其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其它降糖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1、糖耐量异常

糖耐量异常是一种血糖异常的表现,其被定义为在糖耐量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在7.8-11.1mmol/L直接,这种情况的患者达不到2型糖尿病的标准,但是有极大的风险进展为2型糖尿病,而阿卡波糖是治疗糖耐量异常的药物之一。临床研究表明糖耐量异常的患者服用阿卡波糖后可以有效地调控餐后血糖水平,同时可以通过减少葡萄糖摄取,抑制食欲等作用,减少糖耐量异常患者转化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

2、肥胖并伴有2型糖尿病

临床研究表明肥胖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比例更高,并且由于肥胖人群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效应,因此单纯的降糖治疗效果往往不佳。阿卡波糖不仅仅可以控制血糖水平,而且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抑制食欲,因此不仅可以控制血糖,而且可以促进肥胖患者体重下降,这独有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单种降糖药控制不佳糖尿病

对于长期存在血糖异常的患者而言,其体内往往存胰岛素抵抗,对于单种的降糖药效果不佳,这时就需要进行联合用药。阿卡波糖是临床上常用的联合用药之一,其可以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反应,并且由于阿卡波糖不容易导致低血糖,因此不会增加导致低血糖的几率,在增强疗效的同时不会明显增加副作用

三、如何缓解阿卡波糖导致的腹胀、放屁?

胃肠道反应是口服阿卡波糖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多表现为进食后腹胀、腹痛、排气增加、食欲不振等,这导致许多患者无法耐受阿卡波糖,或者因为频繁腹胀、排气而非常尴尬,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用药方案和服药习惯来改善这种不良反应。

1、可以在用药初期降低药力,然后逐渐增加药量

常规剂量下,阿卡波糖每次需要服用50-100mg ,三餐时嚼服,但是对于刚开始服用的阿卡波糖就已经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是可以调整用药剂量的,临床建议存在明显腹胀、腹痛、喜欢放屁的患者,可以从25mg每次用起,连续使用1-2周后,等可以耐受不良反应后再调整回50-100mg每次

2、一定要与第一口食物同服

阿卡波糖的服用方法是一定要与第一口食物同时服用,许多患者对于这种要求不屑一顾,认为餐后、餐中服用效果是一样的,其实这是一种很错误的观念,阿卡波糖几乎不会被人体吸收,其主要作用就是在肠道,无论是餐后、餐中服用都会导致降低其降糖效果,并且容易增加食物滞留在肠道风险,导致发生便秘、排气增加等不良反应,因此一定要与第一口食物同时服用。

3、用药初期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对于存在明显胃肠道反应的患者而言,在用药初期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也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如减少淀粉、糖类等食物,可以多吃蔬菜,多食用优质蛋白,在保证营养的同时减少糖类食物的比例,等待身体可以耐受后再改回普通饮食。

四、科学用阿卡波糖应留意4点注意事项

虽然阿卡波糖本身安全性较好,不容易产生低血糖反应,并且副作用较少,但是依然需要科学服用,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科学服用阿卡波糖应注意以下4点。

1、注意阿卡波糖的服用剂量

阿卡波糖的常用剂量为每次50-100mg,每天3次;根据血糖的控制水平可以调整为每次200-300mg,每天3次,阿卡波糖的最高剂量每天1500mg,过高剂量阿卡波糖容易引起严重的肝功能异常,导致肝酶升高,并且容易诱发便秘、肠梗阻等不良反应,因此一定要在规范剂量下服用。

2、一定要与第一口食物同时服用

再次强调阿卡波糖的特殊用法,一定要与第一口食物同用,临床研究表明无论是餐后或者餐中服用其降糖效果都元逊与进食前或者进食第一口,并且与食物同时服用时可以明显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因此无论是保证降糖效果,或者减低不良反应,保证正确的服药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3、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阿卡波糖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临床多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排气增加等,可以通过调整药量和调整饮食习惯的方法来缓解;其次,当阿卡波糖与其他降糖联用时,一定要注意可能出现的低血糖反应;最后,极个别的患者在服用阿卡波糖后可出现无症状的肝酶升高,导致肝功能异常,虽然发生率极低,但是如果出现请立刻连续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4、下列人群慎用或者禁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18岁以下青少年禁用,缺乏相关的研究数据和安全性数据;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吸收障碍、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的患者禁用,会延缓胃肠道蠕动和胃酸分泌,导致严重营养不良;严重疝气、肠梗阻、肠道溃疡的患者禁用,容易诱发疾病发作,加重肠道溃疡;严重时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慎用,容易加重肝肾负担。

五、总结

综上所述,阿卡波糖是临床常用的降糖,其主要用于降低餐后血糖,并且可以有效降低糖耐量异常的患者发展成为糖尿病,并且副作用较少,但是阿卡波糖容易引起胃肠道反应,临床上可以通过调整用药方案或者调整饮食习惯来缓解,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雨药物,同时注意可能的不良反应。

#家庭健康守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