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胖的虾(胖人吃虾好吗)
好吃不胖的油焖大虾
东京奥运冠军杨倩妈妈说,油焖大虾做好了 让奥运冠军挂念的油焖大虾,到底是多么好吃呢? 一起来看看做法吧,简单好做,鲜香有味,好吃到舔手指
By 艺术家手作
用料
- 新鲜基围虾 300克
- 生抽 25克
- 料酒 35克
- 白糖 10克
- 白胡椒粉 5克
- 食用油 20克
- 姜丝 10克
- 香葱 4根
做法步骤
1、新鲜的基围虾,基围虾剪掉须,牙签挑去虾线
2、虾背切一刀,方便更入味
3、准备一个碗调料汁,放白胡椒粉,白糖,六月鲜轻盐原汁10克酱油25克
4、味达美臻品料酒25克,注意留10克后面用
5、调好的料汁,搅拌均匀备用
6、锅烧热,放食用油烧至6分热,放入基围虾中小火煎至5分钟左右
7、煎出冒出虾油,虾壳酥脆
8、加入刚刚留出来的10克味达美臻品料酒,去腥
9、再加入姜丝,香葱段
10、最后放入之前调好的灵魂料汁,盖锅盖中小火焖5分钟,收汁出锅,收汁不要收的太干哦,保留些汤汁
11、装盘撒上葱花点缀,一盘好吃不胖,高蛋白,喷香诱人的油焖大虾就做好啦
12、注意,油焖大虾不需要放盐,生抽里含有盐了
小贴士
1,虾背要开刀,方便炸更入味 2,收汁留些汤汁,因为有白糖,收太干容易焦,影响美观和口感 3,菜谱里不需要放盐,不需要放盐哦,也不要放鸡精,油炸过的虾已经很鲜啦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看虾识病:读懂一句,早用药一时,出虾就能多出百斤
养虾难,虾难养,似乎已成为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痛楚,目前养虾拼的不是产量有多高,而是成数有多高,能否有虾卖。大多数虾农在养殖过程中,往往陷入“亡羊补牢”的困境:当养殖的虾出现不正常症状后,才开始寻找应对的方法,结果有时虾是治好了,整个虾塘也没有继续养殖的意义了;有时是还没开始养就已排塘,又继续放苗。其实,虾病并非无迹可寻,发病前通常有先兆“信号”,所以我们要掌握对虾发病的信号后,方能准确辨别虾病。
1、虾须颜色的不同来看水体情况
须体色为正常,须淡红为短时间应激,须大红长时间应激,须深红为水体毒性过大血液受阻而造成断须。
2、虾尾颜色
尾体色、尾内侧淡红、尾外侧淡红、尾大红、尾深红、尾气泡(手摸)、尾淡蓝色、尾深蓝。蓝色为正常,南美白对虾最早叫:蓝尾白对虾。尾巴发红和虾须情况大致相似。长时间应激就会血液不通产生水泡引起烂尾。
3、虾腮部
水体偏酸黄腮。水体毒性过大,肿大黄腮。消毒刺激应激导致白腮。水体药物引起中毒导致绿腮。水体有机物过多,阻塞腮部,可能导致黑腮。
1、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对虾的习性 ,它是一种昼伏夜出的动物,但我们一般很少在塘边能看到它的存在,它大多都藏在水体的中下层。如果发现虾塘上层水面出现大量的对虾, 我们第一个考虑的是虾出问题了。
2、观察对虾的活力,我们在虾塘边观察有一小部分 , 游上来看望自己的时候。应该仔细观察,对虾的活力如何,比如运动是否活泼,游泳是否迅速,弹跳力是否强劲,如果运动活泼,游泳速度迅速,弹跳力强劲,一般为正常虾。
如果病恹恹地躺在塘边,或者原地打转, 游泳速度缓慢,连我们从它的身边走过,它一点都没有反应,那就是虾出问题了。
3、投喂观察法。一般我们给对虾投喂饲料后,大约半小时后, 我们在虾塘抓一些虾观察一 下。 健康的对虾应该是大多胃肠饱满或饱满的,而出现问题的对虾, 一半或者一半以上都出现空胃的现象。这个好判断吧。投喂观察法还有一点就是,对虾的吃料突然减少,料台发现残饵增多,连续多天都看到对虾长个,这也是对虾出问题的表现。
4、发现对虾出现非正常的死亡。哪些是非正常的死亡呢?连续七八天 ,都发现有死虾现象。一两天内出现大量的死亡现象。这两种都属于非正常的死亡现象,排除天气的影响,水质正常的话,我们就得考虑对虾是否发病了,这种情况比较危险。得尽早解决。
5、出现软壳的对虾属于一个亚健康的状态。这时候,我们得非常的小心处理,一般对虾出现大量软壳现象 ,我们需考虑下面这几个方面的因素。感染了某种病菌,同时伴有进食量的减少,导致对虾体质差,无动脱壳,或者是脱壳时因为体力不支,从而导致死亡的现象;或是对虾体内缺少某种钙,或者其钙代谢出现问题,从而导致脱壳困难。
鲤鱼在美国泛滥成灾,重达几十斤胖成“猪”,为什么却没人吃?
你知道吗?有着中国“国鱼”之称的鲤鱼,居然在美遇冷了。
美国人对这种“裂变式”繁殖的鱼类敬而远之,食欲不大。甚至在看到鲤鱼泛滥成灾后,还打起了打包鲤鱼“遣送”回中国的主意。
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解释鲤鱼名字的由来,书云:“鳞有十字纹理,故名鲤”。中国历来对鱼有着极强的执念,中国人的鱼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每到新春佳节之际,家家户户总会在餐桌摆上一道香气四溢的烧鱼菜品,寓意着五谷丰登,年年有余(鱼)。
古代文人墨客爱鱼之甚,恣意传颂“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借用鲤鱼洄游的壮观场景,表达了对顽强不屈精神的肯定与向往。
鲤鱼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在中国人食谱中不可或缺的。在国人巧夺天工的厨艺下,鲤鱼被做成大补的鲤鱼汤、爽口的糖醋鲤鱼、清脆的香煎鲤鱼。每每说来,都令人馋涎欲滴。在国人好鱼的背景下,几乎很难听到鲤鱼在中国境内出现什么泛滥成灾的现象。
鲤鱼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的自然水体之中,是一种适应力很强的鱼类。鲤鱼头小腹圆侧扁,体背大多为灰黑色、黄褐色,尾鳍呈现别致的叶红色,整体看来十分具有观赏性。
1227年,鲤鱼被当作观赏性鱼类,引入奥地利,专门为贵族服务。彼时,融入异国环境的鲤鱼,被当作权贵的衍生物之一,一时风头无两。
1876年,移民风潮涌动,移民到美国的“万户侯”们发现本土没有鲤鱼可观赏,因此联合上书要求政府引入鲤鱼。几经周折之后,在1877年,美国境内终于引入345条鲤鱼。哪知,这一引入,就如同触发了地雷阵一样,产生了一系列由鲤鱼带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鲤鱼非常好养活,而且繁殖能力也很强。光是一条鱼在一年中就能产卵300万枚。并且,这家伙入主美国之后,发现在美国生活安逸得很。
一是没有天敌的追赶和捕食,二是食物充足,栖息空间大。鲤鱼想游多远就游多远,在不断游动的过程中,极为有力地锻炼了鲤鱼身上的肌肉,使其变得更加健硕。
三是美国人对它们实行松懈管理,一开始根本没把鲤鱼非同一般的繁殖速度放在眼里。很快,鲤鱼家族迅速占领了美国的几大湖泊,在平平无奇的水面上留下它们俏皮活跃的身影。
体胖肥圆的鲤鱼为何征服不了“美国胃”?如今美国很多河流里,都能看见肥美的鲤鱼,小点的能有十几斤,而大点重达几十斤,胖得跟头猪似的。
相较于体胖肥圆的鲤鱼,美国人更钟爱的是火鸡、大虾、牛排。为何在我国有着“国鱼”之称的鲤鱼入不了美国人的法眼呢?
其实,鲤鱼的处境并不是一直那么尴尬。早年,在“物以稀为贵”、“物以稀为奇”观念的影响下,鲤鱼也曾是美国中上层阶级的名菜之一。
1890年,纽约市高档酒店供应的鲤鱼菜品就曾经广受欢迎,成为美国食客的尝鲜、品奇的最佳选择之一。鲤鱼“裂变式”的繁殖速度,大有席卷美国之势。鲤鱼市场也逐渐从中高端下沉,许多贫困的美国家庭也能够品尝来自东方的美味。
从表面上看,鲤鱼进入越来越多美国人的口中,可却“触碰”了权贵阶层“专属”的底线。经过5年的波折变动,鲤鱼被富人阶层踢出“名贵珍稀”菜品的行列。
美国上层社会尝鲜的劲头过了,美国底层人民也填饱了肚子,鲤鱼的处境变得尴尬无比。一边是不断出生的幼鱼,一边是继续蚕食当地生态的成年鲤鱼,美国的鲤鱼大军仍旧保持野蛮生长的态势。
深究鲤鱼无法征服“美国胃”的原因无疑有三点。一是美国人没有成熟的处理鲤鱼的经验,导致鲤鱼的鲜嫩口感无法充分发挥。鲤鱼属于河流中下游鱼类,长期生活在河淤积蓄的地方,肉质难免会带上土腥味。
而美国人喜爱原汁原味,不习惯使用太过复杂的烹饪流程和调料,饮食的差异让美国人错失鲤鱼这道原本可以很美味的菜品。
二是美国人的健康意识较强,对于鲤鱼这种生活在中下游富含腐殖质水域的鱼类,存有顾虑心理。担心长期生活在河淤之中的鲤鱼大量吸收堆积在河流中下游的重金属、化学剂,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是入驻美国的鲤鱼,在当地环境与气温的影响下,本身的口感变差,不符合美国人的味蕾。
生态失衡后,鲤鱼该何去何从?鲤鱼在美国已经构成了泛滥成灾的态势,鲤鱼的大量存在严重挤占美国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鲤鱼大量蚕食河流中下游的小鱼、小虾,导致美国本土淡水鱼闹起了“饥荒”。鲤鱼逐渐成为许多美国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对于鲤鱼的“入侵”,美国人绞尽脑汁想要消除鲤鱼泛滥带来的影响。既然本土消耗不了,美国人就将算盘打到中国市场上。
抓住中国喜欢吃鱼的特性,将美国泛滥成灾的鲤鱼经过深加工,经过包装、宣传,再运输到中国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售卖。主打的就是一个“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但是美国的操作乍的一看猛如虎,但却忽略了我国优秀的鲤鱼养殖技术以及早已成熟的鲤鱼市场。中国人更喜欢“自己养,自己吃”的模式,满满都是本土的口味,吃得更放心。
另外,从美国进口的鲤鱼加工产品售价比本土鲜活的鲤鱼要高。喜欢吃鲜食的中国人,一般不会多此一举地为美国昂贵的“滞销品”买单。
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虽然美国人对鲤鱼嗤之以鼻,恨不得连夜打包外销。但对于国人来说,却稀罕得很。毕竟,鲤鱼在厨艺精湛的国人手中能够带给食客登峰造极的味蕾体验,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