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肥胖度(骨密度高的人体重重吗)
肥胖对骨健康的影响,详解都在这里!
骨质疏松、关节损伤、脆性骨折、关节突出、O型腿、活动障碍……有多少骨科疾病与肥胖有关,你知道吗?肥胖是怎样对骨健康造成危害的?肥胖人群应该怎样科学运动,正确减肥,减少对骨骼系统的伤害?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矫形外科学科带头人王江宁教授做客“健康大家谈”直播间,围绕肥胖与骨健康的问题,为大家答疑解惑。
说说肥胖与骨健康
01
怎样理解骨健康?
王江宁教授:实际上,骨健康不是医学术语,它是老百姓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骨健康。首先,人体的206块骨头是不是畸形,是不是出现了疼痛等症状?第二,和骨相连接的韧带,比如说膝关节的侧副韧带是不是松弛了?第三,和骨相连,为人体运动提供动力来源的肌肉和肌腱,是不是健康?平时正常活动时有没有疼痛?如果正常活动时感受到疼痛,可能就是骨关节系统出现了异常。另外,也要警惕骨质疏松。比如骨头拍片检查是正常的,但是人体有疼痛的症状,这可能就是骨质疏松的表现。
检查骨骼系统的健康状况,医学上有多种手段。第一,可以用X线、CT来查骨头。第二,可以查骨密度。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能够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第三,可以通过核磁检查关节。核磁检查可以看到关节的软骨以及周围韧带的损伤情况。通过以上几种手段,我们可以评价骨头和相关的韧带、肌肉、肌腱是否正常。
整体上来讲,当人体的骨头、韧带、关节等整体的骨骼系统处于健康水平时,就可以称为骨健康。比如人们平时运动时没有异常,骨头没有畸形等。如果骨密度降低,就会有骨质疏松,甚至是脆性骨折的情况。所谓脆性骨折,指轻微活动或日常生活受力,即可发生的骨折。
02
肥胖的人群可能会遇到哪些骨科疾病?
王江宁教授:肥胖对骨健康的影响是从关节磨损开始。
从关节活动来讲,轻度的关节损伤可能表现为走路有轻微的疼痛,中度的关节损伤多有韧带松弛,关节疼痛,膝关节增生等。重度的关节损伤,多是关节软骨遭到破坏,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疼痛得几乎不能走路,带来人体劳动力的丧失。如果出现重度关节损伤的情况,就需要置换人工关节。
在体重的压迫下,肥胖人群的关节容易出现损伤。首先,骨关节损伤会引起疼痛。如果把关节理解为一个轴承系统,体重越大,轴承系统的磨损也就越大。当关节磨损到一定程度,比如软骨部分被磨掉时,人体肯定会感到非常疼痛。其次,关节磨损也会引起骨质增生、骨刺、韧带松弛等问题,影响病人的正常行走能力。骨刺压迫神经后,会引起上肢疼、手疼,然后麻,甚至下肢一侧或两侧的腿疼等。椎体因为体重受损的道理也是如此。比如椎间盘突出后,压迫周围的神经,导致病人一走路就疼痛。
另一方面,肥胖人群运动时,对关节的磨损也会加大,甚至出现O型腿。西方人由于体重因素出现O型腿的情况就比较多。O型腿想要变直,难免要经过手术截骨,但这种手术效果有时间限制。假如维持10年或者20年以后不行了,就需要进行全髋或者全膝关节的置换手术。
有些骨质疏松的肥胖病人,没有外伤也会出现骨折,比如可能稍微弯弯腰,就出现压缩性骨折。除了骨质疏松、骨折等,肥胖人群可能也会有呼吸道的问题,锻炼时喘气困难,以至于越胖就越不锻炼,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外伤、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也会对关节、肌肉等造成影响,影响骨骼系统的健康。
我遇到过一位250多公斤的病人,伴随多个骨科疾病,甚至有多次骨折,踝关节扭伤,尤其是韧带的损伤最常见。当韧带损伤甚至韧带断裂以后,就需要打石膏固定,而且韧带损伤以后就容易松弛,如果再经常扭动,就容易引起外伤,骨性关节炎的几率也越来越大。同时,出现髋关节、骨坏死的概率也非常大。因为股骨头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股骨头缺血、塌陷,出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情况。
异常疼痛、关节突出等要警惕
03
对于老年人、儿童青少年这些特殊人群,如果肥胖的话,会不会带来一些骨健康的问题?
王江宁教授:老年人因为年龄的原因,骨密度逐渐降低,往往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如果叠加肥胖,即使没有外伤,可能也会引起压缩性骨折。
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肥胖也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引起骨骺滑脱,O型腿或者K型腿等。首先,青少年骨骺长得不是很结实,体重增加以后可能会出现骨骺脱位的情况。其次,青少年的骨头不是很硬,长时间走路加上肥胖,一旦引起骨头歪斜,孩子出现O型腿或者K型腿的几率就比较大。
04
肥胖的人群身体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警惕骨骼系统受到了损伤?
王江宁教授:疼痛和活动障碍是骨骼系统损伤的典型症状。对于肥胖的人来说,如果有长久的身体部位疼痛,或者走路久了腿疼,需要尽快蹲下缓解的情况,可以尽早检查,预防早期的关节损伤,半月板撕裂,早期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甚至是关节软骨的病变等。
此外,骨关节突出(正常的骨头突然鼓出来),走路时腿的形状发生变化等,这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尽快找专科医生来诊断。
糖尿病足也是肥胖对骨健康的一大危害。过度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足的概率较大,严重时病人会面临截肢的危险。我遇到过一个糖尿病足患者,37岁,115公斤,重度肥胖,糖尿病伴随血管堵塞,下肢溃烂,肾功能损伤,甚至糖尿病引起一侧眼睛失明。
这位病人管不住嘴,也迈不开腿,整日睡在床上,脚部因为糖尿病足烂掉了约1/3。我们团队多方研究,通过膝关节的介入手术和小腿外侧的腓肠神经皮瓣手术,才避免了病人的截肢。经过两个多月的恢复,病人也能够下地走路了。对于这类患者,要特别避免过多的能量摄入,合理饮食,注意锻炼。
科学运动和减肥
减少肥胖对骨骼系统的伤害
05
对于肥胖人群来说,怎样合理运动,预防骨关节的损伤?
王江宁教授:预防骨关节的损伤,是不是肥胖的人就不能去运动?当然不是,肥胖人群完全可以运动,但要把握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尽量选择不负重的运动方式,不做激烈的运动,运动强度要比正常人最低减少4%。
比如,尽量不要做跑步等运动,特别有斜坡的时候跑步,这对关节的损害非常大。可以尝试上肢的运动,比如拉力器等。滑雪的运动也是可行的,但不要像运动员那样做大坡度的回旋式的动作。
游泳是我们提倡肥胖人群尝试的运动。游泳不仅拼耐力,拼肺活量,而且它不是负重的锻炼,关节不会受到压力。同时各个肢体的运动,包括髋关节、膝关节、脚部、腹肌等的运动都非常好。
对于糖尿病足,或者怀孕、骨折等卧床休养的肥胖人群,可以做上肢和抬腿运动,甚至可以用肺部去做呼吸运动。比如躺在床上吹球,可以增加肺活量,增强肺的排痰功能,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可能性。
06
肥胖人群节食暴瘦,会不会对骨健康带来影响?
王江宁教授:我们不主张突然间暴瘦。如果通过低碳饮食(碳水供能占比在45%以下)的方式减肥,摄入碳水占比低于正常的标准,尤其是低于25%就容易出现内分泌失调,反倒会引起或者加重骨质疏松。而管住嘴,迈开腿,合理饮食、科学运动的科学减肥方式,对骨健康没有太大的损害。
总体上来讲,减少肥胖对骨骼系统的伤害,肥胖人群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调整饮食结构,营养均衡,降低体重。
第二,常做体检,警惕身体的突然疼痛。体检不仅能看出体重的变化,还可以通过x光片、核磁等,查看骨密度值,关节受损等状况。
第三,经常锻炼。管住嘴,迈开腿,是我们维系骨健康的最基本要求。
第四,科学减肥,找到适合自己的减肥方式。对于减肥的年轻人来说,合理补充营养和体育锻炼都不能少。对于上了年纪的肥胖朋友来说,运动所带来的减肥效果并不明显,而早饭和午饭吃好,晚饭少吃或者不吃,减肥的效果会更立竿见影。
辟谣常见的骨骼系统问题
07
冬天骨头会变脆,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王江宁教授:医学上没有“骨头变脆”这个概念,到了冬天骨头就变脆了,其实是一则谣言。
有人误认为冬天骨头会变脆,多是进入了惯性思维的误区:一提到骨折,除了跌倒或击打的外因,很多人就会认为与骨头太脆、缺钙等因素相关,所以中老年人冬季骨折频发时,人们习惯性地就认为,到了冬季骨头就变脆了。
还有人给这种说法添加了看似合理的解释,认为由于冬天过于寒冷,人们出门活动的时间明显减少,以至于缺乏足够的日晒时间,进而引起体内钙、磷失常,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也就是使骨头变脆了。
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人体若要出现骨质疏松,需要一个长时间渐变的过程,不会仅仅因为冬天出门活动减少、日晒时间不足而导致。冬季因出门活动时间减少导致的钙流失问题,也完全可以通过其他三个季节在外活动弥补回来。
冬天骨折高发,多是因为冬天地面变硬、易滑以及人们穿着过于厚重、行动过于笨拙易摔倒所致,跟所谓的“骨头变脆”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08
孩子做不了坐位体前屈的动作,是骨骼发育的问题吗?
王江宁教授:不一定。体前屈是测量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这些部位的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学生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人的四肢的长度是有比例的,立位或坐位体前屈成绩较差,不是腿长胳膊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躯干、腰、髋关节的韧带、肌肉的伸展性差引起的。
(本文根据直播内容整理)
医者名片
王江宁,北京世纪坛医院矫形外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现任国际医学保肢协会副主席,国际医学保肢协会中国区主席,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感染与损伤防治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全国主任委员,教育部及北京市科技进步奖行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卫健委批准的全国唯一糖尿病足知名专家团队首席专家,是中国治疗糖尿病足、褥疮及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瘫、急慢性骨髓炎的顶级专家。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
“健康大家谈”简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支持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科学的健康科普知识,2020年初,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向社会公布了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名单。为动员专家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形成系列品牌,专家库管理办公室将开展“健康大家谈——国家健康科普专家系列直播活动”,由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具体实施,力争聚合国家级专家资源,打造精品科普栏目,并通过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矩阵进行推广,扩大权威科普内容传播。
策划:方彤
文字:李君
编辑:李君
肥胖和骨质疏松之间的关联:一项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摘要:文题释义:
孟德尔随机化:是流行病学研究中评估病因推断的数据分析技巧,它在非实验数据中,使用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来估计感兴趣的暴露因素与所关注结局之间的因果关系。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应用基因组中数以百万计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为分子遗传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水平上的对照分析或相关性分析。
背景:多项临床研究观察表明肥胖与骨质疏松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肥胖与骨质疏松症之间是否存在遗传因果效应尚不清楚。
目的:利用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数据,通过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究肥胖和骨质疏松之间的关联。
方法:肥胖数据来自人体特征遗传调查(GIANT)和英国生物样本库(UKBB)的汇总统计数据。骨质疏松症的数据来自从骨质疏松症遗传因素联盟(GeFOS)获得的2种骨密度表型:全身骨密度和跟骨骨密度。逆方差加权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基于Egger回归的孟德尔随机化法(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Egger regression,MR-Egger)和加权中位数法作为补充方法来计算肥胖遗传变异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因果关联。采用敏感性分析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利用Cochran’s Q检验分析结果的异质性,利用MR-Egger截距检验分析结果的水平多效性,留一法评估合并的逆方差加权法估计值是否具有潜在影响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结果与结论:①肥胖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除身体质量指数与前臂骨密度外,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经身体质量指数调整的腰臀比与全身骨密度、跟骨骨密度、前臂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及股骨颈骨密度两两之间呈正向因果关系;进一步Meta分析显示,肥胖会增加骨密度的风险(OR=1.08,95%CI:1.05-1.11,P < 0.01);②骨质疏松症对肥胖的影响:除了前臂骨密度、腰椎骨密度作为暴露因素对肥胖有因果关系外,其他数据集均显示全身骨密度、跟骨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与肥胖之间不呈现因果效应;进一步Meta分析显示,骨密度并不会增加肥胖的风险(OR=0.99,95%CI:0.98-1.01,P < 0.01)。③结果证实:肥胖与骨质疏松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肥胖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因素,但未发现骨质疏松症对于肥胖的因果关联。
https://orcid.org/0009-0005-8055-9318(詹群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关键词: 肥胖, 骨质疏松症,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系, 骨密度, Meta分析, 身体质量指数
引用本文:詹群璋, 张钰玲, 韩雨欣, 吕嘉振, 郑晓霞, 曲崇正. 肥胖和骨质疏松之间的关联:一项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4, 28(27): 4319-4324.
阅读更多请登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官网
肥胖和骨质疏松之间的关联:一项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骨质疏松不是老人专属,胖人也要注意
今天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很多老人一摔倒就骨折,骨质疏松就是其罪魁祸首。
骨质疏松症是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以往认为,更年期后性激素水平大幅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最重要的原因,殊不知,其实肥胖也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
肥胖如何“侵蚀”骨头肥胖与骨细胞
临床发现,身体里的脂肪含量与骨量呈反比,脂肪比例越大的人,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几率越大。原因可能是脂肪细胞和骨细胞都是由同一种干细胞分化而成的,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多了,骨细胞便相对减少。另外一些研究发现,高钙质的摄入有助于减轻体重,从反面支持了这一发现。
男性到中年后雄激素分泌渐少变胖,也会令骨骼生长减慢;一些人因病须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导致头身肥胖、四肢瘦小的“向心性肥胖”,而这些激素的其中一个副作用是会引起骨质疏松。
膳食脂肪
很多人以为喝骨头汤能补钙,其实,骨头汤里的钙质远远少于同等体积的牛奶,而且溶解了大量脂肪,反而不利于补钙。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时,会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皂钙,由粪便排出,从而使钙丢失。有些肥胖者好食含油多的食物,无形中减少了钙的吸收。
碳酸饮料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经常饮用如可乐等含咖啡因和磷酸的碳酸饮料会降低骨密度,从而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同时,碳酸饮料与肥胖,特别是青少年肥胖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研究未能确定碳酸饮料导致骨密度降低的原因,但医学专家仍呼吁少喝为妙。
宅无天日
很多肥胖者喜欢宅在家里,过着缺乏运动、暗无天日的生活。
人骨中有成骨和破骨两种细胞,成骨细胞从血钙中提取钙质构建骨骼,破骨细胞则溶解骨骼以维持血钙水平,两者共同维持骨骼与血钙的动态平衡。运动时,在重力和肌肉牵拉的作用下,成骨细胞更活跃,令骨骼生长加速、密度增加以对抗外力;如果缺乏运动,这种效应便会减弱。
具有帮助吸收食物中钙质的活性维生素D,需依赖紫外线照射皮肤来合成。足不出户的宅人们光照往往不足,一些女性出门喜欢涂厚厚的防晒霜或用遮阳伞,也会影响活性维生素D的合成,使骨质疏松几率加大。
减肥不当
不少肥胖者热衷减肥,不外乎运动和节食。运动一向是最不受欢迎的减肥方式,节食则大行其道。更准确地说,很多人只是胡乱节食或挑食——选择性地少吃甜食、肉类、谷类或自己不喜爱的食物。
这样不均衡的饮食可能会导致身体无法吸收足够的蛋白质和钙质,长期可导致骨基质蛋白合成不足,新骨生成减少,若同时存在钙缺乏,那么年老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就会增加。一部分年轻减肥者甚至患上厌食症,就诊时多被测出有骨质疏松。此外,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例如锰、镁、锌等,也会对骨骼产生不良的影响。
其实,节食减肥是可以的,但要保证足够营养,并且一定要配以运动才能保护骨头。
肥胖者的保骨法减肥保骨的食物
服用维生素D片、钙片是预防骨质疏松的简便方法。但其实只要膳食合理,是没有必要服用的。那么有没有热量既少、又能保护骨头的健康食物呢?
卷心菜:它不但含有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还含有维生素K,研究表明,足量的维生素K能令骨折发生的几率下降30%。深绿色的叶类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都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豆腐:豆类含有结构类似于雌激素的异黄酮,可降低胆固醇、减轻更年期潮热症状,并可强壮骨骼,特别是脊椎骨;其他大豆类制品也有这样的效果。含有大量石膏成分的豆腐堪称最经济实惠的补钙食品。
脱脂奶类:牛奶、乳酪和酸奶都能提供大量钙质和维生素D。美国卫生保健机构自2005年就开始建议家庭每日都食用低脂或脱脂乳制品,以终生保持骨健康并降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
简单的运动
跳绳半小时能消耗400卡热量,持续跳绳10分钟,热量与慢跑30分钟或跳健身舞20分钟相差无几,可谓耗时少,耗能大的需氧运动,对减肥和预防骨质疏松都有相当大的帮助。建议以5分钟为一节,每天跳5到6节,每周跳6天,逐步加量,长期坚持。
使用橡胶带或健身器进行阻力锻炼,瑜珈、跑步和散步等,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也可以收到减肥、壮骨的效果。
实在没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多做以下两个动作:
下蹲:两脚微开与肩同宽,上身挺直,弯曲髋部和膝部,直到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三秒再起来,重复12遍以上。若两手各拿一个哑铃负重训练效果更佳。
侧压:双脚并拢站立,手放两边或胸前。向右迈出一大步,并将身体的重心移到右腿上,左腿的膝盖保持笔直,三秒后右腿蹬地回到原来的站立姿势,然后左腿做同样动作,交替做12遍以上。
其他建议
过于静态的生活习惯常是肥胖形成的原因,这往往是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延续下来的。正如发育时期对锻炼的反应最敏感,成年以后,骨骼对锻炼的敏感性也比较差。成年前的锻炼对骨骼健康更为重要,奔跑和跳跃等不仅仅是儿童游戏,还能使骨骼健康终身受益。因此,父母应多培养孩子运动的习惯和爱好。
充足的光照对活性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的吸收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肥胖者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
吸烟、酗酒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所有人均应尽量戒烟,每日饮酒量应当控制在标准啤酒570ml、白酒60ml、葡萄酒240ml或开胃酒120ml之内。#2020世界骨质疏松日特别策划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