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儿假期管理(肥胖儿如何管理)

南海网 0
文章目录:

教育周刊 | 每逢假期胖三斤?“体重管理”应成为暑假必修课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杰

近年来,不少中小学生由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原因成为“小胖墩”。许多中小学生“假期肥”问题尤为突出。

专家建议,暑假中,中小学生应将“体重管理”作为一门必修课。“小胖墩”应充分利用假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轻体重远离肥胖。

“小胖墩”管不住嘴、迈不动腿

8岁的海口小学生林明(化名)体重120斤,快走几步就气喘吁吁。

上小学后,父母给的零花钱都被林明用来买碳酸饮料。“一开始我们觉得也花不了多少钱,孩子喜欢就让他喝。”林明的父亲说。后来,林明每天都要喝两三瓶饮料,日积月累就变得越来越胖。

和林明的情况相似,三亚中学生小陈的肥胖也是吃出来的。下个月将上高三的他,体重严重超标,达到280斤。

初中一年级时,小陈身材保持得不错,将近130斤。后来,他爱上了炸鸡等高油脂食物。小陈的父亲说,“一开始,我们也会批评他,让他少吃点,但说了他也不听。”后来,小陈晚上还经常吃烧烤当宵夜,加上缺乏运动,每年体重都在增长。高中阶段,他的体重直接突破了200斤大关。

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周海燕介绍,中小学生成为“小胖墩”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一是饮食不均衡,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如油炸食品、糖果、饮料、快餐等,蔬菜、水果、全谷物、豆制品等食物摄入不足;二是缺乏运动,很多学生沉迷电子设备,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时间较少,日常消耗能量不足;三是受到环境因素影响。日常生活中充斥着许多高热量食品的广告宣传,容易诱导学生购买不健康的食物;父母喜欢吃高热量食物和点外卖,也会对孩子的不良习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睡眠不足、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等,也是导致中小学生肥胖的重要原因。”周海燕说,中小学生肥胖,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最主要的因素。

体重管理问题不容小视。今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全国爱卫办、教育部等16个部门联合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将“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提高体重精准管理水平”作为重点内容。

肥胖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好渴啊,我想喝水。”体重超标后的林明,经常感到口干舌燥,经常喝很多水,小便次数也增加了。父母带他到医院就诊后发现,他出现了高血糖、高脂血症等症状,必须马上治疗。

“他刚入院时血糖很高,是正常孩子的三到四倍。”林明的父亲说,医生要求林明每天打胰岛素、补液来降低血糖。

因为身体肥胖,林明在学校成了一些同学开玩笑的对象。他心里很难受,产生了自卑心理,觉得同学们不喜欢他、排斥他,慢慢变得孤僻、不合群。

一天晚上,小陈和家人一起坐在沙发上。突然,他感觉头晕目眩,非常不舒服。父母将他送到医院。“医院的诊断结果是高血压、重度肥胖,医生给他开了降压药,现在每天都要吃。”小陈的父亲说。过度肥胖让小陈只能从网上购买特大号衣服,一般的商场里都找不到适合他穿的衣服。

“近年来,到门诊就诊的‘小胖墩’不少,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周海燕表示,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许多疾病都有密切关系,如果不加以控制,这种危害会持续至成年时期。同时,肥胖还会严重危害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最直观的是影响外在形象,容易成为小伙伴开玩笑的对象,影响日常学习和社交,严重者甚至会因此患上抑郁症。

节食减肥不可取

在医生的指导下,林明出院后改掉了爱喝碳酸饮料的坏习惯,开始决心减轻体重。合理饮食、适量锻炼……经过数月有效的健康管理,他目前已经基本脱离药物治疗,尿酸、血脂等指标逐步恢复正常,心态也越来越阳光了。

“很多人觉得少吃甚至不吃就能瘦下来。但是,这种节食减肥的方法是不可取的,短期来看体重可能下降,但长期节食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体重易反弹,成为易胖体质。”周海燕建议,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清淡食物,少吃高热量食物,饮食结构要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这样不仅吃得饱、吃得好,还有助于控制体重。

日常运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很多肥胖的中小学生,跑两步就累得气喘吁吁,运动时十分痛苦。有关专家建议,平时很少锻炼的人心肺耐力差,切忌一开始就疯狂运动,心脏负荷突然快速增加是很危险的,严重者甚至可能猝死。可以先从低强度运动开始,比如骑单车、快走等,每次锻炼20分钟。运动初期,以建立运动习惯为主要目标,等身体适应后,再逐步增加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贵在坚持。

“大手拉小手”,告别“小胖墩”

体重管理是一项长期工程,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帮助孩子科学合理地减轻体重。“父母要‘大手拉小手’,与孩子一起通过饮食、运动等手段控制体重,享受健康生活。”周海燕说。

林明之所以能逐步摆脱肥胖,除了医生的科学诊疗外,还离不开父母的积极引导和鼓励。减肥期间,母亲每天都为他提供清淡饮食,父亲每天陪他运动,并根据他的体重变化调整膳食结构和运动计划。“全家总动员”,让林明每天都离减肥成功的目标更近一步。

“想让孩子告别‘小胖墩’,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少喝碳酸饮料,少吃油腻食物,养成清淡饮食的好习惯。家长买菜烹饪时,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引导孩子了解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周海燕说。

暑期,中小学生看电视、看手机、玩游戏的时间比上学时大大增加,应将“体重管理”作为一门暑期必修课。家长要引导孩子走进大自然多参加户外活动,培养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此外,在孩子减肥期间,家长还要多给孩子提供精神鼓励,对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进行点赞,从而激励孩子更有信心和决心减轻体重。

每逢佳节胖6斤!肥胖儿童过节应该注意这些事

文/金羊网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吴远团 李雯 周密

图/金羊网记者 张华 (另署名除外)

每到春节,肥胖儿童的饮食往往失去控制,导致节后营养科就诊的小胖墩增加。近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营养科主任刘喜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节后营养科就诊的饮食不调、肥胖儿童大部分都是增重五六斤。因此专家提醒家长,在节日期间不能放纵孩子,不然节后恢复体重艰难。

图:节日期间,切勿让孩子自我放纵 图/视觉中国

小胖墩吃到咽喉,一低头要吐

近些年,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比例增加。据统计,我国20岁以下男孩超重肥胖率已达23%,女孩为14%。在儿童营养科,刘喜红主任经常遇到肥胖儿童的问题。“肥胖孩子本身对肉类和甜食就比较偏好,在春节期间,走亲访友,餐餐大鱼大肉,加上各种美味零食,家长如果不对孩子的饮食加以控制和管理,孩子放纵自我,往往就会暴饮暴食,导致体重短时间内急剧增加。

肥胖儿童除了饮食有偏好外,在行为习惯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比如吃得快、吃得撑,有的孩子每餐都要吃到咽喉,拿他们自己的话讲”一低头就要吐出来“,吃完又不动,在家看电视,打游戏,这肯定会导致体重增加。

所以,在春节美食堆起来的节日里,家长一定要对孩子的饮食加以控制,同时多督促参与户外活动。

饮食控制,每餐七八分饱

孩子是不是胖,其实也有标准可依。所以,也不是看起来胖或瘦的主观感觉。广东省中医院肥胖内分泌专科主治医师杨庆声指出,控制儿童肥胖的最佳时期是超重期,在此时期实施有效措施,效果最好,事半而功倍。如果已经发生中度以上肥胖,要想减下来就很困难。

图:9-12岁儿童的体重指数标准 图/张华

因此,应当切实注意那些超重的儿童,杨庆声认为,限制饮食,通过限制饮食既要达到减肥目的,又要保证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1)控制红灯食物。

为满足小儿食欲,消除饥饿感,可进食热量小且体积大的食物如蔬菜及瓜果等,同时也应当保证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

“绿灯食品”——应保证的食品:瘦肉、鱼和海产品、蛋类(去黄)、脱脂奶类、豆制品、蔬菜和除含糖较高之外的各种水果。

“黄灯食品”——应限量的食品:谷类食品、薯类食品、全蛋(包括蛋黄)类食品、香蕉、葡萄和甜橘等水果。

红灯食品——应严格控制的食品土豆、白薯、糖、巧克力、甜饮料、甜点心、洋快餐食品、油炸食品、膨化食品、果仁、肥肉、黄油。

图:肥胖儿童应该少吃甜食 图/张华

另外,这些食物也应该尽量少吃或不吃。

面食类:方便面、点心面

速食类:汉堡、热狗、意大利肉饼、薯条等。

糕饼类:派、蛋糕、小西点饼干等。

饮料类:含糖饮料、碳酸饮料、奶茶等。

零食类:糖果、饼干、米果、口香糖、洋芋片、海苔、蜜饯、鱿鱼丝、肉类加工品等。

在临床上发现,肥胖儿童饮食嗜好与正常儿童不同,往往爱吃荤食和甜食。杨庆声表示,可以试试“淡味减肥”,即增加蒸、煮、烤和凉拌菜,减少油炸和炒菜。同时,菜中少放盐,尽量不放糖和味精。这样,无形中减少了脂肪的摄入量,同时蒸煮菜体积大,味道淡,有助于减少饮食数量。

(2)改变饱足感

肥胖儿童饱足感与正常儿童不同。杨庆声指出,家长应当逐渐改变肥胖儿童的饱足感,首先让他们减到十分饱,然后逐渐减至八九分饱。这种措施与饥饿疗法不同,不会损害儿童身体健康。

图:让孩子自己体会吃饱的感觉 图/受访者提供

(3)减慢进食速度

人进食以后,血糖会慢慢升高,当升至一定水平,就会刺激大脑,发出饱足感信号,于是人就会停止进食。刘喜红说,肥胖儿童进食速度与正常儿童不同,他们常常狼吞虎咽,吃得又快又多。进食太快,血糖上升速度相对滞后,发出饱足感信号也较晚。快食的结果是不知不觉就吃多了。所以,建议每口饭要咀嚼20下才吞咽,一餐饭需要15-20分钟才吃完最好。

动起来,少静坐家长做表率

有一些肥胖儿并不比正常儿童吃的多,而主要是活动比其他孩子少。所以要减轻体重,增加运动消耗是重要的。

图:锻炼才能消耗多余的热量 图/张华

杨庆声强调,对肥胖儿童的行为干预,首先就是减少静坐时间、增加室内活动时间、多进行户外运动。体育活动不在形式,贵在坚持。运动的方式很多,如游泳、快走、跑步、跳绳。踢球、爬楼梯等,但要达到一定运动量。

在春节期间,全家去打打球、爬爬山,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好过大人在家打麻将,孩子在家打游戏,所以,动起来,家长首先要做好表率,同时还要分利用孩子好奇心强和争强好胜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运动项目,激发锻炼的热情。

Tips:春节期间,给肥胖儿童家长的建议

1.三餐多增加五谷杂粮、全谷类、豆类、新鲜蔬菜。

2.二餐之间不吃零食、饮料。

3.二餐之间鼓励多喝水。

4.带孩子到户外运动,每周至少3次,每次1—2小时。

5.鼓励兴趣培养,减少不动看电视时间。

6.保证充分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有时间吃早饭。

7.培养运动嗜好与专长。

肥胖瘦身开始时不可操之过急,使体重骤减,只要求控制体重增长,使其体重下降至超过该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的10%即可。

告别“小胖墩”!六部门发布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

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

为破解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难题,今天,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其中在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教师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课,保证学生每节课间休息并进行适当身体活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儿童青少年开放,支持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儿童青少年开放;对高糖、高脂、高盐食品加强食品标签管理,不鼓励针对儿童的营销及食品包装中使用吸引儿童的图片、描述和外形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逐步改善,生长发育水平不断提高,营养不良率逐渐下降,但与此同时,由于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加之课业负担重、电子产品普及等因素,儿童青少年营养不均衡、身体活动不足现象广泛存在,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儿童青少年期超重肥胖增长趋势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将极大影响我国年轻一代的健康水平,且会显著增加成年期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过早发生的风险,给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压力,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该方案提出,将以2002至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2020至2030年0至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根据各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现状,将全国各省(区、市)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流行水平地区。2020至2030年,高流行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80%,中流行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低流行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60%。

同时,方案提以强化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政府责任为核心,提出四项重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强化家庭责任,充分发挥父母及看护人作用。包括帮助儿童养成科学饮食行为、培养儿童积极身体活动习惯、做好儿童青少年体重及生长发育监测、加强社区支持等措施。例如,为孩子合理选择、搭配和烹调食物,保证食物多样化,减少煎、炸等烹调方式,控制油、盐、糖的使用量,避免提供不健康食物,减少在外就餐;培养儿童青少年运动兴趣,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经常锻炼习惯,减少儿童使用电子屏幕产品时间,保证睡眠时间;定期为孩子测量身高和体重,做好记录,并能根据相关标准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进行评价等。

在强化学校责任方面,方案提出,要制修订幼儿园和中小学供餐指南,培训学校和供餐单位餐饮从业人员。学校应当配备专(兼)职营养健康管理人员,有条件的可聘请营养专业人员;优化学生餐膳食结构,改善烹调方式,因地制宜提供符合儿童青少年营养需求的食物,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粗杂粮及适量鱼禽肉蛋奶等供应,避免提供高糖、高脂、高盐等食物,按规定提供充足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保证在校身体活动时间。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各地各校要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照有关规定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等考核。教师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课,保证学生每节课间休息并进行适当身体活动,减少静态行为;保证幼儿园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内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和强健骨骼练习。

此外,要加强幼儿园和学校医务室(卫生室、校医院、保健室等)校医或保健教师配备和能力建设,做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监测,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方案还提出医疗机构应指导支持学校和家庭通过合理膳食、积极身体活动和心理支持对超重肥胖儿童进行体重管理。同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根据需求为超重肥胖儿童提供个体化的营养处方和运动处方。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儿童青少年开放,支持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儿童青少年开放。鼓励运动场所为儿童青少年免费提供充足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方案还要求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要制定完善部门规章,对高糖、高脂、高盐食品,加强食品标签管理,不鼓励针对儿童的营销及食品包装中使用吸引儿童的图片、描述和外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