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恐怖片(肥胖的恐怖片)

环球网 0
文章目录:

全国胖子最多的城市原来是这里!你的肥胖被平均了吗

脸大不是病,腿粗要人命!眼瞅着一件件加大款t恤成为塑身内衣,胖子们的悲伤谁都无法书写。

中国的肥胖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又是什么让减肥成了许多人毕生的修行?

在这个瘦子都说自己脱衣有肉,胖子都说自己只是骨架大的时代,如何判断一个人究竟是不是胖子?通俗点说,用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其得数在25以上的,都是胖子。据说好女友的标准是比男友轻40斤,你达到了吗?

据调查,中国平均肥胖率达12%左右,肥胖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其中北京肥胖率高达25.9%,为全国首胖。二胖河北肥胖率为22.2%,且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1985年,中国城市男性平均腰围是63.5厘米,而现已接近76.2厘米,腰围膨胀度在15%以上。

肥胖也带来了健康危机,中国现有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9700万糖尿病患者,有80%的家庭人均食盐和食用油摄入量超标。活在这个以瘦为美的世界,“我在减肥”几乎成了一句口头禅。

据阿里数据显示,平均每天有近百万的减肥大军在淘宝上探寻减肥之路,仅在2018年下半年搜索减肥的次数已突破6亿次!对减肥的执念也催生出各种奇葩瘦身方法,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人们观看恐怖片时,肾上腺素水平会急剧飙升,导致基础新陈代谢率上升,使身体燃烧掉更多的热量,看一部90分钟恐怖电影消耗的卡路里相当于散步半小时。所以,当再有人吐槽窝在被子里刷剧的你,请大声怼回去!

其实,没几个人是天生细腰长腿,怎样的生活习惯造就怎样的身材,减肥的原理无非是管住嘴、迈开腿。

(原标题)【揭秘】全国胖子最多的城市原来是这里!你的肥胖被平均了吗→

希区柯克的胖与恐怖片

希区柯克是个令我十分着迷的家伙。看他的电影的时候,我总在想这个有着肥胖身躯的人为什么总有如此让人惊叹的想象力。以前的我不是很喜欢那些黑白胶片传递出的好像很遥远的影像风格,但是自从几年前看过希区柯克的电影之后,我开始疯狂的寻找那些已经发黄的黑白胶片。我甚至可以很放肆的说,如果不看希区柯克,你会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如果已经看过了希区柯克,我毫不怀疑你已经爱上了他诡谲而优雅自如的电影叙事。

我看过的希区柯克的第一部电影是久负盛名的《惊魂记》。已经在好莱坞电影的氛围中看惯了气势恢弘的电影配乐和那些宏大的电影场面之后,我惊异的察觉到看黑白胶片拍出来的《精神病患者》那种单调的像磁片划过玻璃刺耳的声音也能营造出来强烈的恐怖感受。这部电影的配乐才让我真正的见识到了希区柯克的独一无二所在。而后看过的《火车怪客》中,透过一个掉在地上的眼镜的镜片看到的一场谋杀这种取景角度让我惊叹不已。在《西北偏北》中男女主人公在火车上相遇在车厢中含蓄而高雅的调情场面又让我对希区柯克有了新的认识。除了这些,很不经意间,你会在他的影片中经常发现一个胖胖的目不斜视的路人走过摄像机,几乎每部影片中都会出现那个熟悉的背影,不用说,那个路人就是希区柯克。希区柯克总是喜欢出现在自己的影片中饰演一个微末不奇的角色,但是当他出现在我们视野的边角处的时候,我总还是禁不住惊喜的叫出来。对于具有这样反应的人,斯拉沃热·齐泽克亲切的称之为“真正的希区柯克狂”。

齐泽克编了一本名为《不敢问希区柯克的,就问拉康吧》的书籍,其用意是“对拉康和希区柯克电影的双重研究互证,从立意到编纂结构都颇有后现代风格”。书中收录了研究希区柯克电影的文字数篇。这本书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这些文章的作既有有帕斯卡尔·博尼采、米歇尔·西昂这样的电影理论家,也有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这样的文化批评家,更有像米拉登·多拉这样的哲学家。这些学者都是希区柯克的影迷,他们无疑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向希区柯克致敬。

据说,由于商业电影的繁荣,作者电影已经逐渐消失了。在投资愈发惊人,画面日益宏大的影像中,我们却找不到导演和作者,他们的个性和独特的影像风格悄悄的隐匿不见了。我们在看电影,但是我们看不到独一无二的影像品质,越来越雷同的模式让我逐渐对观看的影片缺乏耐心,我感到沮丧、失望和绝望,我愈发怀念那个胖胖的,秃头的男人的出现。希区柯克的电影,只是希区柯克的,烙上了希区柯克的独特标签,没有人可以替代。

据说,希区柯克有一个很奇特的电影理论,越是二流的剧本越能翻拍出经典的电影,那些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剧本,事实证明大都是不入流的电影。这也许就是希区柯克聪明的地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自以为比巨人高了一大截儿了,这种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论调罢了。希区柯克比别人聪明的地方就是,他不会和巨人比聪明,他只会和瘦人比谁胖。“希区柯克到底有多胖?”据说这也是电影界的一个永远的谜。

“你喜欢希区柯克吗?”这句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句,而是一部法国恐怖影片的名称。“你喜欢希区柯克吗?”这句话在这部恐怖片中成为了一个谋杀案的线索。一个痴迷于希区柯克的电影的杀手喜欢模仿希区柯克影片中的杀人桥段来进行自己的连环谋杀。这个杀手无疑也是一个真正的希区柯克狂,但是和《不敢问希区柯克的,就问拉康吧》里面的那些学者不同,他选择了一个更加极端的方式向这位电影大师致敬。学者们通过一篇篇文字来解析希区柯克的电影给人带来的乐趣,他们甚至想解剖了希区柯克本人看看他的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引人入胜的故事,但是——他们也仅是说说而已。可是那个影片中的杀手不同,他把希区柯克带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用一种让希区柯克尴尬的方式向他致敬。

这样的尴尬也许不仅仅是发生在电影中,被誉为美国电影最伟大的社会工作者的马丁·斯科塞斯,在1981年就曾被传讯法庭,事情原因是一位男子声称看了15遍马丁的《出租车司机》,忽发灵感决定要刺杀里根总统。尽管事后这位男子被诊断患有严重的精神病因而成为了美国电影史上的一出闹剧,但是马丁还是陷入了这种尴尬无比的遭遇之中。这样看来,希区柯克好像比马丁要幸运些。我们喜欢他的电影,喜欢模仿他影片中的某些桥段,这些都无可非议。假如我们觉得希区柯克是一位伟大的值得尊敬的电影大师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向他致敬,这些也无可非议。我只是希望我们向他致敬的时候最好能选择一种温和的能被他接受的方式,比如像《不敢问希区柯克的,就问拉康吧》这本书中的作者那样。虽然在那些人的视野中,希区柯克已经被带上了后现代的面具,但是总比作为一个谋杀案的线索要好的多吧。

最后再问一句,你喜欢希区柯克吗?

美国研究:观看恐怖电影易造成发胖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每日邮报》2月19日消息,美国一所大学进行了一项电影类型与体重关系的研究。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第一个探究电影中暴力内容对食物摄入、食物选择和食欲影响的研究。

受试者年龄在20至30岁间,共有84人,这些人被安排随机观看恐怖片或爱情片。测试开始前,研究员对这些受试者的心率、血压、握力、压力水平、胃口进行了评估。

在观影过程中,研究员给予观影受试者一个盛满小吃的碟子。这些小吃有爆米花、薯片、饼干、巧克力、甜点、苹果、橙汁和百事可乐。受试者被告知可以随意享用任何一种零食。在观影过程中,为使受试者感到舒适,在他们享用零食的时候并不对受试者进行观察。观影结束后,观看暴力影片的受试者比观影前更为紧张、疲惫、悲伤。而观看爱情或喜剧片的受试者前后无差异。

这项发表在《饮食行为》上的研究表明。和影片刚开始时相比,影片结束后两组受试者在食欲和饥饿水平上出现了很大差异。42名试验组受试者中,62%的人多食用2种高脂食物,71.4%的人多食用2种咸食。观看暴力影片的受试者在观看影片时吃的更多,平均每人吃6.45个食物,而观看爱情片的受试者为4.93。两组人的含糖食物食用量未出现显著差异。

研究表明,体重增加以及肥胖不仅只是因为静坐,还因为食用了高能量的零食。另一方面,暴力影片所特有的听觉刺激、节奏和背景音乐,对食物的选择和摄入产生影响。零食摄入量的增加可能是因为食物可以缓解紧张反应,促进积极情绪,比如安全感和幸福感。俗称借食消愁。暴力影片的观影者为减少观影带来的紧张感,通常会食用高脂食品或含盐食品。

在政府试图解决儿童肥胖问题的时期,研究员们认为该研究强调了一些关键问题。他们说:“解决儿童肥胖问题可以通过干预观影内容来实现。(实习编译:闫静 审稿: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