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术(肥胖术后伤口一直不愈合怎么办)
减重术效果大揭秘——改写肥胖患者体重命运的神秘魔法?
在肥胖问题泛滥成灾的时代,减重术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这种医疗手段究竟有怎样神奇的作用呢?
减重术后的效果很是明显,首先就体现在术前术后的体重变化。减重术通过改变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
比如胃旁路术,将胃切了两个部分,减少诶的溶剂,患者的胃口大量减少使身体摄入热量明显降低。一般来说,患者术后一年内可以减掉大量多余体重,有的甚至能减掉超重部分的60%-80%。
对于肥胖患者常伴随着的代谢综合征,减重术有着出色的改善作用。它可以调节血糖水平,许多有着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术后血糖能够得到显著控制。减重术还能降低血压和血脂。术后患者的血压往往会逐渐降低,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健康风险。
减重术后能够缓解因为体重过大给关节造成的巨大的负担,负担减轻后患者的行动会方便快捷很多。呼吸会顺畅很多,心脏的负担也会减轻很多,减少肥胖患者的很多问题。
减重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身体在术后会更加行动自如,增大肥胖患者的自信心,减少因为肥胖而产生的自卑、抑郁等情绪。患者能更好的融入社会,享受正常的社交生活。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家庭还是社交场合上都展现出新面貌。
减重术虽然有很多神秘的作用,但是并非适合所有人,还是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再决定。
文中案例综合过往经验及临床所得,仅供个人参考!减重能够很快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减肥的预期,然而,他不适合所有人,在施行减重前,会根据个人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
304斤男子成功减重84斤,上海仁济医院完成一例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
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肥胖症多学科诊疗(MDT)团队的支持下,胃肠外科赵恩昊完成了西院首例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帮助一位原体重152公斤的重度肥胖患者成功减重42公斤。
术后,MDT团队为患者量身定制了药物、营养和运动处方,让曾经因肥胖而难以行动的他重获“自由身”,拥抱健康生活。
患者小陈是一名“80后”,自幼肥胖的他因为缺乏日常锻炼和毫无节制的饮食,让肥胖症日趋严重。近一年来,小陈发现自己的体力大不如前,平地行走200米已经气喘吁吁,爬三层楼梯就要停下休息,甚至还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
在朋友的建议下,他曾经尝试锻炼节食等减重方法,不见成效;甚至还由于节食、三餐不规律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改变,诱发了胆囊结石、胆囊炎。
万般无奈下,小陈来到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子臻的专家门诊寻求治疗。
此时患者的体重已达152公斤, BMI指数高达46,初步检查还发现他罹患糖尿病和高脂血症。
肥胖症MDT团队针对该患者进行了多学科讨论,结合目前情况以及以往减肥经历,同时考虑患者还存在胆囊炎发作的病史,一致认为实施腹腔镜袖状胃切除联合胆囊切除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作为在仁济医院西院施行的第一例减重手术,各相关科室都做好了充分的预案。胃肠外科主任医师陈锦先,副主任医师赵恩昊、张子臻组织了科内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手术方案。
消化科主任医师陈萦暄安排了王吉林医生在术中进行胃镜配合,实施手术切除后胃腔内的检查。考虑到患者严重肥胖并合并糖尿病等情况,麻醉科主任医师王珊娟和苏殿三充分评估了患者的心肺功能,做好了麻醉预案,并与重症医学科进行了沟通协调,确定了术后复苏、拔管、监护等措施。
手术室谭波和病区张艳燕两位护士长更是提前考虑了许多护理细节问题,包括病房床位的安排、转运床的承重(最高上限155公斤)、手术台液压调整角度、腹腔镜加长器械的准备等。
经充分术前准备,在胃肠外科赵恩昊、张子臻、王书昌等医师的娴熟配合下,手术仅用2小时顺利完成。术后第二天患者就能自如地下床活动,术后6天顺利出院。
出院后,患者遵医嘱继续在内分泌科肥胖专病门诊随访,成功减重42公斤,血糖、血脂等各项指标已趋于正常。
近年来,仁济医院胃肠外科积极开展减重手术的临床实践,已常规开展多种减重手术术式,扩展了肥胖症外科治疗的手段。西院完成的首例腹腔镜减重手术,代表了胃肠外科东西两院同质化的管理水平。随着仁济医院肥胖症MDT平台的建立,将进一步优化肥胖症管理新模式,为疑难和复杂的肥胖症患者提供安全以及长期有效的诊治服务。
48天,减重100斤!357斤胖小伙在协和成功手术“缩胃”
楚天都市报12月21日讯(记者刘迅 通讯员彭锦弦) “我终于能躺着睡觉了!”昨日,33岁的小伙张宣(化名)看到自己瘦了100斤的样子,兴奋不已。他从小就是大胃王,1米54的个子重达357斤,多病缠身。上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减重代谢MDT团队为他微创切除八成胃。48天,减重100斤。
男子吃出357斤巨无霸身材
33岁的张宣家住青山,在家附近的社区当保安。他从小经历坎坷,父亲早逝,母亲卖农产品为生,家境不太富裕。从小,张宣就很能吃,小学时一顿能吃下6两米饭,渐渐地,他的肚子像吹气球一样鼓起,体重飙升,20岁时已长到250多斤。
“吃完饭过会就饿,我可以一口气吃掉5包薯片”张宣说,年龄渐长,胃口愈好,除了一日三餐,薯片、巧克力、炸鸡等小零食是每日必需品。加之运动很少,他的体重飙升至357斤。
沉重的体重让张宣生活极不方便。下肢肥肉堆积,导致行走困难;晚上睡觉,一躺下就觉呼吸困难,只得靠在床边打盹。白天上班时,他总犯困,一上午坐着睡着7、8次,为此挨了不少批评。同时,他变得越发自卑,开始封闭自己、疏远朋友,也无缘爱情。
他无奈表示,为了减肥尝试过各种方法,比如节食,每天只吃原有食量的三分之一,可只坚持了一天,就被旺盛的食欲“打败”;去健身房锻炼,膝盖酸痛无法坚持;购买网络上热销的减肥茶、减肥药,体重依然只升不降。
肥胖惹得一身病,下决心手术减重
今年6月起,张宣常觉得口渴,一天要喝600毫升水,饭量也变得更大;下肢与腋窝处布满湿疹、压疮,又痛又痒,膝关节与足后高高肿起,走路更加困难;呼吸不畅、睡觉时甚至会出现呼吸暂停,严重时整夜无法入睡。
张宣说,此前他只觉得胖不美观,没想到肥胖是病。在武昌一家医院,张宣被诊断出代谢综合征、中重度脂肪肝、高血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一系列因肥胖引起的疾病,并为他进行相应的内科治疗,但状况并无明显好转。显然,对于重度肥胖症来说,对症下药还不够。
辗转多家医院后,张宣得知武汉协和医院可以做减重代谢手术。该手术将调整代谢功能与手术缩胃同步进行,帮助肥胖患者减重。于是,他下定决心,向协和医院减重代谢MDT团队专家、胃肠外科主任陶凯雄教授求助。
多学科专家密切协作,制定“术前270斤”减重计划
“体重基数过大,冒然手术可能会产生严重并发症。”陶凯雄教授回忆,初次见到张宣时,他神情木然,1米54的个子,体重357斤,BMI(身体质量指数)高达75.22Kg/㎡,属于重度肥胖。此时手术,只会加大围手术期风险,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
陶凯雄教授迅速作出初步手术评估,积极联系减重代谢MDT团队的内分泌科专家孔雯教授,将其收至内分泌科进行相关排查,调整血糖、血脂、心肺功能等,使身体各项代谢指标趋于稳定。
经过17天降糖、降脂等治疗,并严格控制饮食,张宣成功减重52斤,血糖逐渐平稳、心肺功能有所改善。11月8日,他被转至胃肠外科,进行减重手术准备。
鉴于患者合并症众多,仍然存在的二型呼吸衰竭和心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等问题,陶凯雄教授再次组织心内科、麻醉科、内分泌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呼吸内科、皮肤科、营养科对其术前评估。专家一致认为,减到270斤再做手术。
为此,营养科蔡红琳教授制定详细的膳食方案;管床医生陈俊华教授、李钢主治医师每天监督,饮食、运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定期监测睡眠,并治疗呼吸衰竭;麻醉科、心内科、呼吸内科在不同时间段评估心肺功能等。
经过近一个月手术准备期,张宣的体重降到了265斤,BMI降至55.9Kg/㎡,他不仅能较轻松地走路,晚上也能平躺睡觉。不仅如此,他的二型呼吸衰竭也得到缓解,心肺功能明显改善,各项指标满足了手术条件。
穿过小孔切除8成胃,48天减去100斤
12月8日,陶凯雄教授再次会同减重代谢MDT团队专家进行术前评估,并于当日为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
麻醉完成后,陶凯雄教授在张宣肚子上钻了5个小孔,孔径约钥匙孔大小,并在腹腔镜下沿胃大弯切除8成体积,使残留的胃呈“香蕉状”。手术不仅缩小了胃部容积,还因胃底全切,大部分内分泌细胞随之减少,从而使患者饥饿感减少,达到减重效果。
因前期完备的术前准备,张宣恢复极快,术后第三天便能进食流食、下床走路,现已出院。
出院前,他再次穿上自己入院时的衣服,裤腰带松垮,往称上一站,257斤!经过48天的代谢减重治疗,张宣足足减重100斤!
“瘦了!瘦了!”他激动地对医护人员们说,他想做很多事,去游乐场坐过山车,还有谈场恋爱。
代谢减重手术有特定适用人群
“肥胖的危害远大于切胃手术。但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手术,一般只适合中重度肥胖的人群。”陶凯雄教授说,一般情况下,减重手术后两年内能减掉6成左右的多余体重,还能改善甚至治愈肥胖症引起的Ⅱ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
但在进行减重代谢手术之前,需明确一个指标——体重指数BMI,如超过27.5Kg/㎡就属于肥胖了。如果肥胖的患者伴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代谢综合征或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多囊卵巢、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就可以考虑进行外科手术干预。
专家强调,对轻度肥胖者,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药物等综合方法减肥;少吃多动、均衡饮食,“管住嘴,迈开腿”是保持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