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D肥胖
学习笔记 | 儿童肥胖监测与预防技术规范
儿科医生欢迎您
= 请关注:whekys =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目前的肥胖儿童增多,总人数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北京等大城市的中小学生肥胖率已达30%左右,全国2013年的统计0-5岁的儿童超重肥胖率城市为23.2%,农村为20.1%,儿童肥胖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早期筛查、加强监测意义重大。
儿科医生根据千佛山医院李燕主任的讲稿整理关于儿童肥胖的知识供朋友们学习参考。
儿科医生 ID:whekys
肥胖判断标准?
以身高别体重或体质指数来衡量。
超重:体重/身长或体质指数 M 1SD--M 2SD;
肥胖:体重/身长或体质指数超过M 2SD
体质指数=体重(kg)除以身高(m2)
如何监测?
对筛查出的超重/肥胖儿童每1-3个月监测1次;
测量身高体重后计算出体质指数;
评估生长速度;
使用体质指数/年龄百分位的曲线图观察。
如何预防?
1.在婴儿期要避免过度喂养。6个月后到12月龄阶段建议奶量600ml,不强迫进食;
2.不提倡多吃水果的方式,因为含糖过多;
3.指导家长使用生长曲线图观察,不要把增长过快当做‘健康’;
4.建议幼儿期的饮食以一天一两肉、一个蛋、一包奶的量,减少谷物及水果;
5.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减少静坐;
6.美国儿童肥胖防治中心的5210防治建议。每天吃5份水果和蔬菜;每天看电视要少于2小时;每天1小时或以上的运动,每周至少2次20分钟以上的剧烈运动;使用水或低脂牛奶代替含糖饮料。
肥胖的危害?
肥胖易出现骨龄提前,影响最终身高,易维生素D缺乏,易出现性早熟;肥胖易大运动落后,易大脑皮层缺氧影响智力;易被同学嘲笑出现自卑心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风险增高。
儿科医生
做你信赖的家庭医生
whekys
关注并分享
做智慧家长
儿科医生
duersi
儿科医生科普公众号介绍:是为普及儿童养育及就诊知识的。版主田致洲医生系威海市儿科副主任医师,儿科主任,中国优妈宝贝杂志特邀撰稿人,中国妈妈网特邀专家、搜狐健康金牌科普作者,多家APP育儿平台特邀专家。儿科医生的医学科普公众号的创始人。在微信中搜索:whekys就找到了。
怎么回事?10岁男孩两个月重了12斤 接近中度肥胖
喜欢吃油炸食品甜食,一个年仅10周岁的小男孩,暑假两个月足足增重了12斤,肝功能指标升了一倍多。
日前,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儿童诊疗中心任昱主任接诊了一位由妈妈带过来的胖男孩辰辰(化名)。“孩子胖墩墩的,看着挺喜气,但一直不愿意称体重,好说歹说,终于称了体重。”任昱说,结果称出来有46kg,孩子身高138cm,体重指数25.2,已经接近中度肥胖症水平了。
辰辰妈妈告诉医生,孩子很喜欢吃油炸视频和甜食,这个暑假几乎天天吃,一下子胖了12斤,家里人都很担心会不会出问题。刚好有个朋友的孩子也是肥胖症儿童,在这里看的,这段时间体重降下不少,所以也过来看看。
任昱详细诊疗后发现,辰辰的症状远不止这些。他的脖子和腋窝皮肤偏暗,而妈妈说孩子很脏,怎么洗都洗不掉。没想到,这也是因为肥胖引起的。任昱表示,局部皮肤偏黑用板刷是刷不掉的,这是肥胖引起的并发症叫做黑棘皮病,需要及时治疗,警惕往糖尿病转变。
好在,相关检查显示辰辰的骨龄还好,血糖和甲状腺功能正常,但肝功能谷丙转氨酶高达110多,胰岛素200多,尿酸和甘油三酯都明显偏高,出现了代谢综合征表现。
任昱说,肥胖是指身体脂肪的过度堆积,包括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多或体积增大,或二者兼有。儿童肥胖的标准一般指体重超过同性别、同年龄或同身长健康儿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M±2SD),或超过平均体重的20%,即为肥胖。如今,单纯性肥胖症多见,占95%~97%,也有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肥胖。
辰辰的肥胖跟饮食直接相关,高热卡食物摄入过多,又懒于运动,喜欢玩电子产品,整天宅在家里。孩子体形肥胖,动作看起来比较笨拙,平时可能被其他人嘲笑过,所以不愿称体重,肥胖很容易引起自卑心理。肥胖症还会出现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并发症。此外,孩子的阴茎看起来比较短小,肥胖男童容易并发隐匿性阴茎,必要时还需要手术。而患有肥胖症的女孩还容易引起性早熟,多有痰火。
针对辰辰的症状,任昱为他开了中药汤剂口服帮助减肥护肝,并且内外合治,施以“减肥散”膏药外敷。还嘱咐辰辰妈妈要定期复查监测各项指标。
任昱叮嘱家长和孩子,一定要控制体重,截断往糖尿病转变的可能性!记住减肥六字真诀:“管住嘴多动腿”。
做好膳食管理,限制饮食,调整饮食结构。进食需细嚼慢咽,胖的人往往狼吞虎咽的,仿佛有人跟他抢食似的,这时胃还不及告诉大脑已经吃够了,又塞了很多食物下去。晚上主食少吃点,逐渐减少主食用量,有个过渡过程。建议平时多吃玉米等杂粮、鱼类、蔬菜和豆制品(尿酸偏高,又需控制海鲜和豆制品摄入量),其次为家禽和瘦肉类。限制零食,甜食材料及糖果尽量不吃,面食类少吃。为满足小儿食欲,消除饥饿感,可进食热量小且体积大的食物如蔬菜及瓜果等。
运动锻炼,适当增加运动量。剧烈活动反而会引起食欲增加,不利于饮食控制,运动应选择低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氧运动锻炼,并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和活动量。可先从散步、打球等运动做起,培养其兴趣,每次进行1-2小时,另外也可以爬楼梯、跳绳、打球、跑步、游泳。同时,鼓励孩子参与一定的家务活动。循序渐进,但要持之以恒。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减肥健身锻炼计划表,同时有一定的奖惩措施。
鼓励支持。解除精神负担,鼓励孩子不要自卑,激励孩子加强锻炼和控制饮食(少吃快餐)。也请大家不要嘲讽肥胖儿童。
“防重于治,预防肥胖要从娃娃做起。”任昱表示,奶胖会增加脂肪细胞,为今后的肥胖埋下祸端。因此,要从婴幼儿开始避免过多食物的摄入,提倡母乳喂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体育锻炼。
据悉,任昱曾接诊过一位肥胖女孩患者,有性早熟表现,骨龄提前1.5年,达到了要打抑制针的程度。但经过自身努力,每天坚持跳绳半小时左右,经常游泳,同时辅以中药治疗,最后2个月体重减了10斤,性征发育也控制住了,骨龄进展延缓。后续中药少量干预,定期监测骨龄,个子目前已经158,月经刚刚初潮,还能长不少,估计接近165。
Circulation | 生物钟与肥胖悖论
生物钟调节生物体的生理生化和行为的昼夜节律,Rev-erbα/β 是分子生物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应的激动剂或抑制剂在睡眠、情绪异常以及代谢紊乱等动物病理模型中具有治疗效果。Rev-erb的激动剂和抑制剂都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但是心肌细胞中的Rev-erb如何调控心脏功能尚不明确。"肥胖悖论"指虽然肥胖是心脏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在罹患心衰的人群中,肥胖者的预后较非肥胖者反而更好。
2022年1月18日,美国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孙正教授和张丽蕾教授团队与北京阜外医院宋江平教授团队合作在Circulation 上发表了题为Myocardial Rev-erb-mediated diurnal metabolic rhythm and obesity paradox 的论文。研究人员使用Rev-erbα/β心肌特异性敲除(Rev-CKO)小鼠结合多组学分析,对Rev-erb在心脏中的功能做了详细探讨和分析。
Rev-CKO小鼠心脏发育正常,在2个月时心功能与正常小鼠无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Rev-CKO小鼠出现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心脏扩张,并最终在6-8个月时死于心衰(图1)。
多时间点转录组分析显示,在野生型 (WT) 小鼠心脏中,脂肪酸代谢相关的基因呈现昼夜波动,且大部分基因的表达峰值出现在黄昏时分。但是Rev-CKO小鼠心脏中这些基因表现持续性的低表达。与之相反,葡萄糖代谢相关的基因虽然在WT小鼠心脏中昼夜间呈现相对恒定的表达,但是却在Rev-CKO小鼠的心脏中获得较大昼夜波动,且其中大部分基因的表达峰值出现在黎明时分(图2)。研究人员结合多时间点的蛋白组和代谢组的分析结果以及同位素示踪实验结果,推断认为Rev-erb在小鼠心脏的心肌细胞中能够在白天促进脂肪酸氧化代谢,而在夜晚抑制心脏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
研究人员推测,Rev-CKO小鼠之所以会出现心衰可能是由于其心肌细胞脂肪酸氧化功能障碍,迫使其过度依赖于产能效率低的糖酵解,造成心脏能量供应不足而出现心力衰竭。据此,研究人员猜想,或许可以通过激发Rev-CKO小鼠心脏脂肪酸氧化代谢来减缓其对糖酵解的依赖,进而改善心脏的供能状况和收缩功能。于是,他们尝试了高脂饲料,希望通过提高食物中的脂肪供给,为心脏氧化代谢提供底物并激发心脏氧化代谢功能。有趣的是,高脂高蔗糖饲料(HFHSD)可以改善小鼠的心功能,而高脂无蔗糖饲料(HFNSD)并无改善。由于两种饲料提供给小鼠的饮食来源的脂肪是等量且同类的,研究人员认为饮食来源的脂肪的超量供给并不具有心脏保护作用。通过进一步比对两种高脂饲料对小鼠产生的影响,他们发现其中最明显的差异是HFHSD导致显著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而HFNSD效果不大,因此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或许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更有趣的是,HFHSD喂养的Rev-CKO小鼠心脏中的脂肪酸氧化基因表达只在白天(睡眠时段)较常规饲料组有所升高,晚上的时候则与常规饲料无异 (图3)。除了觉醒时来自食物的脂肪,睡眠时脂肪组织水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FFA)是心脏氧化代谢的重要底物。HFHSD在造成小鼠肥胖的同时也为脂解作用产生FFA提供了脂肪储备,而胰岛素抵抗促进脂肪水解产生FFA。这两个因素联合在一起为心脏在睡眠期间提供燃料,提高了Rev-CKO小鼠心脏脂肪酸氧化代谢水平,改善了Rev-CKO小鼠的心功能。
临床意义:
1. 心脏分子生物钟异常是心衰的危险因素。研究团队利用人体心脏标本探究了分子生物钟类型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关系。结果显示,心脏中分子生物钟表达模式异常的扩心病患者,心脏扩张更为显著。
2. 为心衰肥胖悖论提供了一个潜在解释。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在特定情况下或许可以通过促进脂肪细胞的脂解作用,在睡眠时段为心脏提供游离脂肪酸进而保护心脏。
3. 从时间治疗学 (chronotherapy)角度为治疗心衰提供了新思路。研究人员对Rev-CKO 小鼠实行了时段特异性的药物治疗。他们发现,在睡眠时段促进脂肪酸氧化而在觉醒时段促进糖利用,对Rev-CKO的心衰有治疗效果, 而颠倒药物干预的时段则无治疗效果。
在贝勒医学院做交流访问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博士生宋诗阳、贝勒医学院田至良博士、和北京阜外医院崔皓博士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其他作者包括桂林医学院祝宁侠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龚颖芸博士、贝勒医学院李文博博士、西安空军军医大学曹瑞博士、温州医科大学褚茂平教授、贝勒医学院谢亮教授、和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常江教授等。
原文链接: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1.056076
贝勒医学院孙正教授实验室欢迎学生学者交流访问合作:
https://www.bcm.edu/people-search/zheng-sun-31489
原文链接
制版人: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