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症食盐(肥胖吃什么盐)

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 0
文章目录:

比糖和盐更“可怕”的调味剂,我们可能每天都在吃!怪不得三高、肥胖等找上门

糖和盐都是常见的不可缺少的调味剂,而我们也都知道,过量食用会诱发各种健康问题——盐超标,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风险;还会加重肾脏负担、损伤胃粘膜等

而“嗜糖之害,甚于吸烟”,过多的糖会加速衰老、影响智力、损伤视力、诱发肥胖……

虽然现在很多人为了健康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控制糖和盐的摄入。但你可知,其实我们身边隐藏着比二者更可怕的“健康杀手”!

一、放多了的味精

味精、鸡精是烹饪时常用来提鲜的调味剂,而为了增加食物的口感,很多人喜欢多放点;但也有人认为味精会致癌,不能吃,选择鸡精更好……这些想法到底对吗?

1、鸡精和味精,主要成分一样

在化学成分上说,二者都是谷氨酸钠构成,都有提鲜调味的作用,功能差别不大。

只是鸡精的谷氨酸钠含量比味精少,并且在味精的基础上,额外添加了鸡肉或鸡骨粉、香辛料、肌苷酸、鸟苷酸、鸡味香精、淀粉等物质,使之更加鲜美

2、味精不会致癌,但多吃无益

在超过120℃的温度下,谷氨酸钠就会变成焦谷氨酸钠,不过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其致癌性,只是会失去鲜味

但味精虽然无毒无害,却含有不少盐,如果吃味精的同时不减少食盐等其他钠盐的摄入,容易钠超标。而高钠饮食容易带来肥胖,还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3、正确使用才是安全的

①出锅前再放

谷氨酸钠常温下不易溶解,在70~90℃时溶解最好,鲜味最足。因此,不管是炒菜,还是炖汤,都不宜过早放味精、鸡精,而应该在将出锅时放入

②加醋,不加味精

在烹饪糖醋鱼、糖醋排骨、醋熘白菜等食物时,最好不要再放入味精、鸡精。因为味精在酸性食物中加热,更容易产生焦谷氨酸钠,使菜肴走味

③控制量

谷氨酸对人的安全摄入量是每天每公斤体重30毫克。对于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相当于每天不超过1.8克。大概就是三分之一啤酒瓶盖的量。

平时做菜时,也可以适当加点鸡汁汤、菌菇等提鲜,减少味精等调味料的使用。

二、摄入过量的食品添加剂

为了延长保质期、改善品质、增加营养成分等,基本上加工食品(像碳酸饮料、冰激凌、果脯、蜜饯、汉堡、罐头等)都会有食品添加剂的存在

不过,这类食品添加剂,只要不超范围,完全按照规定限量使用添加,对于人体健康基本无害

但有些添加剂存在于很多食品中,一不小心就摄入过量了。

1、无处不在的的果葡糖浆

从奶茶、啤酒、果汁,到番茄酱、面包、即食麦片,都有果葡糖浆的身影,可以说它真的无处不在。

果葡糖浆有着冷甜的特性,溶解度高、果香十足,还能够防腐蚀,成本还低,因此在食品加工领域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但是摄入过量,其危害也是所有添加剂中最大的!

①引发脂肪肝、糖尿病

食品及饮料中的果葡糖浆,是液态果糖,摄入后,会被人体以最快的速度吸收。而且果糖易被肝脏摄取,过量摄入后,会促进肝脏大量合成脂肪,长期如此易导致脂肪肝;人胖以后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造成糖尿病

②诱发痛风

果糖在肝脏代谢会产生嘌呤基,嘌呤的最终产物是尿酸,过多的尿酸堆积以及结晶,会形成痛风石。所以长期食用含果葡糖浆添加剂的食物,还可能引发高尿酸血症增加痛风风险

2、会破坏代谢的外源添加性丙酸

奶制品、火腿肠、面包、蛋糕、方便面,这些耳熟能详的食品由于制作、保存、运输以及保持风味的需要,难免会加入一些防腐剂,而丙酸则是最常使用的一类防腐剂

人体结肠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膳食纤维生成丙酸,而作为一种短链脂肪酸,其能调节免疫、改善系统性炎症,减轻高血压造成的心血管损伤

然而外源性的、添加在食品中的丙酸对人体的影响则完全不同。

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报告称:外源性丙酸可能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14名健康人开展了对照试验,受试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的餐食中添加1克丙酸盐,另一组添加安慰剂。

结果显示,进餐后不久,丙酸盐组受试者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水平明显增长。

由此证明,丙酸盐可能会作为“代谢破坏者”,潜在地增加人类患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风险。

3、越吃越“呆”的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更耐高温、不易变质,并能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增添食品酥脆口感,因此被大量应用于制作各类饼干、糕点的原料中,包括植物性奶油、人造黄油、起酥油、沙拉酱、代可可脂等。

而这些“人造”的反式脂肪酸,是一种人体非必须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对健康造成很大伤害!

发表于国际期刊《Neurology》的一项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可能是全因性痴呆和阿尔兹海默病的危险因素。此外,其还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

因此,为了健康,更推荐大家选择天然的、未加工的食物,更要控制好量。

盐油糖摄入超标 国人越来越肥胖

央视网消息: 虽然我们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但您知道怎么做、怎么吃才更健康吗?昨天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的盐油糖摄入量超标,存在不合理膳食现象。

调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0.5克,远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克数值;居民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的摄入量为42.1克,也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的25克到30克的标准值;居民膳食脂肪提供能量的比例达到32.9%,而《膳食指南》中推荐的上限值为30.0%。

世界卫生组织鼓励人均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控制到5%以下,或者不超过25克,但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约为30克。3至17岁常喝饮料的儿童、青少年,仅从饮料中摄入的添加糖提供的能量就超过总能量的5%。由此带来的超重肥胖问题也日渐突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2.0%和67.6%;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也分别增加了1倍和2倍。

腹部肥胖全是湿重惹的祸?日常饮食更要注意温补脾肾,散寒通络

减肥,已经是现代社会一个永不降温的话题,其中腹部肥胖最为多见,也最为棘手。大家都知道减肥需要做有氧运动,消耗热量,也知道肥胖很多都是湿重引起的,需要服用祛湿的中药或食物,然而寒气却被忽略了。

今天为您推荐适合你的健康膳食方

李女士,28岁,主要问题如下:

1、腹部肥胖

2、手脚冰凉,怕吹空调。

3、容易疲劳

4、喜喝温水热水,进食生冷食物易不适

分析:

腹部肥胖,手脚冰凉,平素喜温饮热饮,进食生冷食物易不适,舌头稍紫暗,基本上可以判断是阳气不足,脾肾虚寒引起的。舌苔不厚腻,体内湿气不重,但仅用祛湿化湿的药物,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以温补脾肾,散寒通络为则才是首选。

白胡椒煲猪肚汤

材料:

猪排骨150克,猪肚1只。

白胡椒30~40粒(小孩减量)。

生姜3片,腐竹30克,食盐、生粉、生抽、白芝麻适量。

做法:

(1)将猪肚内外翻转,加食盐与生粉反复擦拭3次以上,再用水反复冲洗干净后,焯水备用。

(2)把白胡椒打碎,将所有材料放入锅内,加适量开水,文火煲1.5小时,至猪肚酥软,再加食盐调味。

(3)将煲好的猪肚切条装盘,再撒上白芝麻,蘸生抽食用即可。

专家点评:

本品具有良好的食疗效果。猪肚性温。

《本草经疏》曰:“猪肚,为补脾之要品。脾胃得补,则中气益,利自止矣... ...”所以猪肚多适合于胃寒脾虚泄泻的人群食用。

汤中胡椒香辣辛温,温中散寒,醒脾开胃,胡椒气味还能够增进食欲。生姜温中和胃,对胃寒、心腹冷痛、肠鸣腹泻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小贴士:

(1)胡椒性温热偏燥,故咳嗽咯血、痔疮、咽喉炎急性发作期、眼疾患者及阴虚有火者慎食。

(2)高脂血症人群可饮汤,少食肉。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