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压力是人肥胖(压力使人肥胖)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导致肥胖的3个主要因素

科普【导致肥胖的3个主要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先天的,父母肥胖则孩子肥胖的概率大。虽然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遗传因素往往是和其他两种因素一起作用的。生活方式因素:现代人从事体力劳动相对较少,也不再需要为食物短缺而苦恼,为了追求口感,饮食中精细加工食物的比例越来越高。另外,聚餐和朋友一起吃饭更容易吃多,所以经常聚餐也是容易肥胖的原因之一。心理因素:压力与进食、肥胖有密切关系。人体在应激情况下会分泌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这些激素能帮助人应对压力,但慢性压力导致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内分泌也会发生相应改变,使人更容易饥饿,对食物的渴求增强。压力还可能导致瘦素分泌减少,促进脂肪堆积,进一步增加肥胖风险。(via 健康中国)

来源: 广东12320

科普:长期压力或上夜班为何可能导致变胖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周舟)美国《细胞-代谢》杂志3日发布的一项科学研究发现,长期压力或上夜班等情况会导致体内的糖皮质激素在不适当的时候大量分泌,从而使得脂肪细胞数量增加,让人变胖。

此前研究发现,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水平,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转变为脂肪细胞,所以人们所受压力与肥胖之间有一定联系。但此前研究人员不清楚,为何体育运动等短期压力不会导致肥胖,但倒时差、上夜班等较长期的压力常与肥胖有联系。

美国斯坦福大学玛丽·特鲁埃尔等人开展的这项新研究说,这是因为糖皮质激素分泌的时间点很重要。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节律性涨落,早8点水平最高,次日凌晨3点最低,而5个小时后又恢复峰值。但如果由于倒时差、上夜班等原因,在本应是糖皮质激素水平低谷的时候,因为压力而分泌太多的糖皮质激素,就会导致更多的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

动物实验显示,在打乱小鼠正常分泌糖皮质激素的生理节律后,其脂肪会翻倍,变得肥胖。但如果顺应节律,在本来就是激素水平峰值的时候,即使注射相当于平常水平40倍量的糖皮质激素,也不会引起脂肪增加。

特鲁埃尔说:“压力产生的时间点最为重要,如果你压力很大或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不一定会变胖,只要这发生在白天。可如果在夜间经历长期持续性压力或使用糖皮质激素,体重就会明显增加。”研究人员认为,这个发现可用于医疗等方面,只要选对了时机,一些激素疗法可以不产生变胖等副作用。

越累越胖?别让压力成为“长肉肉”的原因

26岁的市民叶先生(化名)是一位媒体从业者,最近他发现自己实习加工作5年时间中竟然长胖了40斤……其实,像叶先生这样工作后长了很多肉肉的人不在少数。近日,“人为什么会越累越胖”更是冲上了热搜,引发众多网友热议。为此,记者请教了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张倩。

“压力胖”“过劳肥”并不少见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上班族面临的工作强度也在增加,与之而来的,是“压力胖”“过劳肥”也越来越多被大家提及。在张倩看来,这种由于压力、劳累引起的肥胖确实是存在的。

“在我们内分泌科门诊中常常会接诊这一类的患者。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中青年、高强度工作,经常出差或者熬夜,久坐不动。常见于白领、司机、高强度脑力工作者等等。”

张倩说,上个月接诊的30岁患者黄女士(化名)从事IT行业,没有肥胖以及其他代谢病的家族史,但由于工作性质,不得不经常加班、熬夜,她还爱吃甜食、火锅,却几乎不运动。这直接令黄女士1年多的时间体重增长近20千克。“通过系统的检查,我们发现这位女性不单有肥胖的问题,还合并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脂肪肝以及月经紊乱等问题。”张倩表示,针对黄女士的情况,需要通过饮食、运动以及药物联合干预的治疗手段。据了解,通过干预,黄女士的身体指标正在逐渐好转。

靠安抚性食物减压,容易越累越胖

张倩指出,其实过度劳累,压力大,本身并不会直接引起肥胖。“我们人体长肥肉的本质是身体有多余的能量没有及时消耗掉,从而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人体变胖。”任何原因所致的摄食过多,消耗减少,久而久之都会引起肥胖。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除了长期久坐不动,部分人甚至会将外卖食品视作家常便饭。张倩提醒,外卖食品往往与“高糖、高油、高盐”不分家,而长期摄入这种高热量食物,“发胖”就在所难免。

压力,也是无法忽视的一方面因素。张倩指出,如果从事的是高压力工作,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人体大脑就会想通过摄入一些“安抚性食物”来抵抗压力反应。“安抚性的食品”,顾名思义指的是能够使人获得安抚或幸福感的食物,包括高糖,高脂肪或是童年记忆里喜欢的食物。“当压力大时,人们会持续摄食增多,导致肥胖。而肥胖会进一步引起皮质醇水平的紊乱和一些代谢问题,这些又会进一步激化压力反应,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从而出现越累越胖的现象。”

拒绝“压力胖”, 分辨是馋还是饿

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的节奏都很快,怎样才能不让“肉肉”找上门?张倩给出如下建议:

1、调整作息,排解压力。尽量少熬夜,避免连续熬夜。白天工作之余安排一些活动,哪怕是在工作空间就可以完成的简单运动。 2、分辨是“馋”还是“饿”。尽量规律三餐,可以适当加餐,学会抵制不健康食品的诱惑。

3、用健康食品替代“三高”食品。选择热量低的全谷物、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类,以满足想吃食物的欲望。

4、关注压力,及时发现身体异常信号。(见习记者 吕彦霖)

来源: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