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肥胖的非(“肥胖”)
肢纤细,惟独肚子胖?这次原因找到了
胖有很多种,有人胖得均匀,但有的人偏偏只胖一个肚子。
对于这种看起来不胖,但却肚子总是鼓鼓的人来说,即使想减肥,也不能像全身胖那种一样,单纯靠节食减肥。
因为很多时候,肚子依然瘦不下来。
所以想要知道自己为啥只有肚子胖,首先我们得知道原因在哪。
接下来就跟大家说说,这导致大腹便便可能的六种原因。
很多人四肢纤细,体重不超标,甚至还偏瘦,但就是肚子,特别是小腹会凸起。
这种普遍都是内脏脂肪偏多造成的。大家可以观察下自己,是不是日常很少运动,身体肌肉也不发达,脂肪主要沉积在腰腹部,
平常一般穿件宽松的衣服,基本上看不大出来有肉肉。
对于内脏脂肪多的人,如果只是小肚子胖,腰还细,那问题不大。解决的办法就是加强运动,特别是增肌、锻炼腹肌的运动。
饮食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能帮助长肌肉)就好。
大家如何判断自己的腹部脂肪超标呢?除了一些仪器外,大家还可以用手把肚脐旁边1cm位置轻轻拉起来掐住,
如果厚度除以2大于1cm,其实也可以判断腹部脂肪过多了。
但如果是腰腹都胖的那种,其实就要多注意了。特别是男性腰围超过90cm,女性腰围超过80cm。
这类人群是糖尿病高危体型,很容易出现血糖代谢紊乱,减重都不是最重要的了,把腰围减下来才更要紧。
肠胃问题,是中国人普遍都有的一个问题。像饭后胃部饱胀感、腹胀、嗳气打嗝等其实都属于肠胃消化不良问题。
而这些多与菌群失调有关,导致胃肠内产生很多气体,从而导致胃和肚子向外凸出。
对于这类人,一般饮食量不定,有时吃多,有时又太少。特别是有些女孩为了减肥节食,导致肠胃功能变差。
所以除了要改变这种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外,
也需要做一些增肌锻炼,提高体能,做做腹式呼吸等。
如果排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不是腹部脂肪过多,也非胃下垂问题的话,那就有可能是骨盆前倾导致的。
如何判断呢,你可以试着调整姿态,把腰往后收,如果这样小肚腩不见了,腹部没那么凸了,那就很可能是骨盆前倾导致的腹部凸起。
这类问题需要通过调整姿态来解决,具体的大家可以试试瑜伽中的一些体式。
营养不良,特别是儿童蛋白质营养不良时,肚子就会凸出来。这是因为严重蛋白质营养不良导致的身体发生胸水和腹水。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应及时就医。另外,还有一种因为便秘导致的肚子显大,这种一般进行通便就能消除。
如果近期有便秘或排便不畅,可通过增加膳食中纤维素的摄入,这样因此胀大的肚子会很快消减下去。
很多人其实日常小腹不凸,就是饭后会发生腹部凸起。
如果不是由于一次性吃很多东西的缘故,那么就很有可能是因为有些人天生体型比较纤细,胸廓窄,胯骨小,导致可以容纳内脏的地方有所局限。
让肠胃没有更多的舒展空间,外加上腹肌薄弱,如此导致一吃东西,小腹就会凸起或者是胃部凸起。
面对这种情况,想要解决,只能说加强腹肌的锻炼,然后饮食忌暴饮暴食。
除了上述的那些原因,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新陈代谢减慢和机体功能下降等原因,身体很容易变成易胖体质,
变成了即使少吃也容易长胖。
这种胖,除了全身性的发福外,脂肪也容易向腹部囤积,所以你即使没有上述的那些问题,随着年纪的增长,你的小肚子自然也会凸出来,
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腹部脂肪过多都是不利于健康的。
特别是老年人如果有腹部脂肪过多问题,那罹患身体代谢方面疾病以及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的概率就会高很多。
所以想要不胖、抵抗腹部以及内脏脂肪的囤积,就需要一直保持运动的习惯,特别是适当的增肌运动,以及饮食上注意蛋白质摄入,以及控制精白米面的摄入。
想要拥有好身材,想要肚子一直平平,是需要一直努力的,
不要想着自己这会20多岁还年轻,新陈代谢快,胖和瘦可能就一餐饭的事。
但是你知不知道,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可以提前消耗身体机能的,也就是说20多岁的人也可以是30多岁的身体,
这代谢一旦下去,想要它恢复就没那么容易了。
最后小编附了一个判断自己新陈代谢是否变慢的小测试,大家可以测试下,看看着这十二点,看你占了多少?
结果分析:
占了5个以下
你的身体代谢能力还不错,基本上是个不容易吃胖的体质,但是由于代谢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所以也不能够就掉以轻心,还是要注意饮食,不然中年发福可就难救了。
占了6—9个
你的身体代谢能力偏慢,如果年纪在28岁以下,那么你的代谢慢的原因可能不只是年龄增加的自然现象,而更多的是全身肌肉比较少,生活习惯不好等原因。
占了9个以上
你的基础代谢能力非常地弱,是个易胖体质,而且身体也出现比较多的健康问题。必须尽快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运动,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这样才能解决你的肥胖难题。
导致肥胖的3个主要因素
科普【导致肥胖的3个主要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先天的,父母肥胖则孩子肥胖的概率大。虽然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遗传因素往往是和其他两种因素一起作用的。生活方式因素:现代人从事体力劳动相对较少,也不再需要为食物短缺而苦恼,为了追求口感,饮食中精细加工食物的比例越来越高。另外,聚餐和朋友一起吃饭更容易吃多,所以经常聚餐也是容易肥胖的原因之一。心理因素:压力与进食、肥胖有密切关系。人体在应激情况下会分泌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这些激素能帮助人应对压力,但慢性压力导致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内分泌也会发生相应改变,使人更容易饥饿,对食物的渴求增强。压力还可能导致瘦素分泌减少,促进脂肪堆积,进一步增加肥胖风险。(via 健康中国)
来源: 广东12320
人“胖”牲畜“肥”?最初刚好相反,“肥”指人,“胖”指牲畜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对“肥”和“胖”二字的使用分工非常明确,“肥”一般说动物,“胖”一般指人。
那么,"肥"和"胖"最初就是各有分工吗?是否也是这样使用?它们到底是怎么个来头呢?
《现代汉语词典》中“肥”、“胖”解释是:肥,含脂肪多(跟"瘦"相对,一般不用于人);胖,(人体)脂肪多,肉多(跟"瘦"相对)。也就是说,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胖"主要用来修饰人的脂肪多,如胖小孩、胖姑娘等;而"肥"则用于人之外的物,如肥猪、肥肉等。如果把"肥"用在人身上,真的是很难听。那么,二者意义相近,那为何又出现了这样的差别呢?下面我们就从它们的渊源讨论一下。
一、古代汉语中的"肥"和"胖"在古代,"肥""胖"的区别也是很大的,但这种区别恰恰与现在相反 。《说文解字》:"肥,多肉也。从肉,从卩""肥"是一个会意字,从肉,从卩(跪坐的人),会人肌肉丰满之意。可见,"肥"的本义是人的脂肪多,而非指称动物。《礼记·礼运》有"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后来,"肥"也用来指动物,《礼记·曲礼下》:"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
篆文“肥”
"胖",《说文解字·半部》:"胖,半体肉也。一曰广肉。从半,从肉,半亦声。""胖"最初读为"pàn",本义为祭祀用的半体牲,与"脂肪多"没有直接的关联,当然,最初也与人无关。《玉篇》:"胖,牲之半体也。"《仪礼》也有"司马升羊右胖,髀不生。"这两处的"胖"都是用来指称牲畜。
半只羊
"胖"字的意义不断引申发展,由“半体牲”义引申为“大块肉”和“大”义,进而又引申为舒坦、宽适,比如现在常用的"心宽体胖(pán)"。意义的变化促使语音的变化,这是在形体不变的情况下,语音做出的妥协。当"胖"引申出肥胖义时,其读音就演变成了pànɡ,受"心宽体胖"的沾染,"胖(pànɡ)"也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发展轨迹:指称动物—动物、人—专门指称人。
篆文“胖”
大概宋元时期,"胖"开始代替"肥",主要用来指"人"。例如:"妻儿胖了咱消瘦。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全元散曲·马致远》)明代《训世评话》第14则故事有"吾闻肥黑者味美 , 我肥且黑 , 愿就烹以代夫死。"对应的白话为 :"我曾听得'妇人黑色胖身的有味中吃,我从小这般黑色胖身,却好煮吃,情愿替汉子死。"《训世评话》是一本重要的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它代表了明代前期的语言,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推测,明代前期,北方口语中,"胖"已经替代了"肥"。有学者对《金瓶梅》《红楼梦》《儿女英雄传》《聊斋志异》等明清小说中"肥""胖"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肥”“胖”的用例统计
这说明,"胖"在明清两代的用法已经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
二、方言中的"肥"和"胖"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虽然"肥""胖"的用法与古代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在方言中,却依然保留着古代的用法。如闽南话中的"肥",既可以表示人的脂肪多,也可以表示动物脂肪多,广东话中,也有肥仔(肥胖的男生)、肥妹(肥胖的女生)、肥佬(肥胖的男人)等说法。
其实,除了方言,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还依然隐藏着"肥"指称人的说法,比如"肥胖"一词就是指称人,只不过这里"肥"指称动物的意义已经不再凸显,"胖"才是该词意义的主要承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