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对腓神经(腓神经有问题严重吗)
科普|都是减肥惹的祸——腓总神经损害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工作繁忙、精神紧张、多吃少动,导致很多年轻人肥胖。减肥似乎已经成为生活常态,今天要提醒大家,要科学减肥,不可心急,减重过快也会导致神经病变。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病例。小伙子,20岁,来看病的时候左脚无力麻木3个月。3个月前感觉走路左脚轻度无力,拖曳感,仍坚持高强度步行锻炼,平均12公里/日,最多20公里/日。2个半月前,患者平地行走7-8公里后即感觉左小腿肌肉酸疼,仍未引起重视。6天后,左足无力加重,不伴疼痛和肿胀,就诊于当地医院,检查时发现左脚脚背、脚趾无法上抬、左小腿外侧感觉减退,考虑“腓总神经受损”,予以甲钻胺、VitB1、针灸治疗,左小腿感觉完全恢复,但左足无力无改善。2个月前,左脚有踩棉花感,并逐渐加重。1个月前无力和踩棉花感症状达到最重,走路左腿划圈,我院门诊考虑“腓总神经麻痹”,给予甲钻等营养神经治疗以及佩戴足踝护具。半个月前左脚脚趾无力稍好转,可以微微上翘。病前没有感冒发热、腹泻等感染史,既往身体健康。但通过追问得知,但肥胖超重(体重190斤),4个月前开始节食、锻炼减肥,体重在1个月内下降7-8kg。就诊时发现:行走时呈左侧“跨域步态”,能正常蹲起,左足不能足尖、足跟走,左侧胫前肌萎缩,左侧踝关节不能背屈,左侧脚趾背屈力弱,双侧踝反射未引出。双下肢肌电图:双侧腓浅神经感觉传导未引出肯定波形,双侧胫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双侧腓总神经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左腓总神经运动传导(腓骨小头上-下)可见传导阻滞,胫前肌记录波幅降低。所检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均正常。针极肌电:左侧胫前肌可见肌强直样电位及少量正锐波、纤顫电位。
这位小伙子住院后,考虑为左侧腓总神经损害,原因与不当减肥相关,虽经过营养神经治疗,但由于神经损害较重,效果不佳。
腓总神经病变的主要症状是足下垂,容易在平地突起的物体上绊倒,严重时患者步态的变化(跨步式步态),即向前迈腿时将脚抬高,以避免脚尖撞到地面上;同时伴有感觉缺陷,脚背外侧和小腿前外侧触觉和针刺感减弱,比疼痛或感觉异常更为常见。其实,减肥过快是腓神经单神经病变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却容易被忽视,数周内体重减轻超过10%容易发生。
为什么体重过快减轻会引起腓总神经损害呢?
1.腓总神经易受损伤是由它特殊的解剖特点决定的:在经过腓骨头的部位,非常表浅,表面仅被皮肤、皮下组织和脂肪垫所覆盖,易受压迫而受损,尤其是过度屈伸膝关节、习惯性交叉腿和长时间蹲坐时更易发生。
2.由于脂肪迅速减少,保护神经的脂肪垫也减少了,在腓骨小头的部位更易发生卡压损伤。这位小伙子的神经传导检查很典型“左腓总神经运动传导(腓骨小头上-下)可见传导阻滞”。
3. 在减肥过程中过度控制饮食,周围神经也会产生营养障碍,小伙子的神经传导检查可见除了左侧腓总神经损害之外,较为广泛的亚临床神经损害,考虑与此有关。如果合并有内分泌和代谢紊乱(即糖尿病、酒精中毒、甲状腺毒症或维生素B缺乏)、创伤、围手术期损伤、静脉血栓、也是腓总神经损害易感因素。
减肥引起的单侧腓总神经损害能不能恢复呢?
这要看神经损害的程度和就诊是否及时,需要做神经传导和肌电图检查:如果神经波幅显著下降,为轴索损伤,加之病史过长、未及时诊断治疗的患者症状不容易恢复。若神经传导速度轻度降低、传导阻滞,提示局灶性脱髓鞘,大多在排除易感因素、营养神经治疗后可顺利恢复。
需要做哪些检查?
1.抽血查血常规、生化、叶酸和维生素B2水平,了解营养状况。
2.神经传导和肌电图了解神经受损程度,
3.小腿的核磁共振成像,以排除引起腓神经损伤的其他损伤(如神经节囊肿、动脉瘤、动脉瘤等),滑膜囊肿或骨软骨瘤。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包括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2.如果神经卡压和黏连明显,可充分进行评估后外科手术,手术探查、神经松解、部分腓骨切除和移植修复是常见的手术方式。
3.康复治疗;手术后3周左右,病人可以开始物理治疗;支具可矫正足下垂,改善走路姿势。
总之,有减肥计划的朋友,应咨询营养师制定一个良好的平衡和营养饮食计划,并避免习惯性的、长时间的压迫神经的姿势,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单侧腓总神经损害的症状应及时就诊,不要像这位小伙子一样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男人跷二郎腿,最大危害竟然是……
人为什么不自觉的会跷二郎腿呢?其实跷二郎腿对人体健康是日积月累、慢性的,长时间跷二郎腿,确实是会增加诸多疾病问题!跷二郎腿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呢?
风险一:影响男性生殖健康
跷二郎腿时,两腿通常会夹得很紧,这样使大腿内侧皮肤及生殖器官周围温度升高。对于男性而言,这种高温会损伤精子。精子最适宜生存的温度是35℃左右,当温度升高几度,则会导致精子的活力大大降低,甚至可能导致不育症。
另外,长时间跷二郎腿导致会阴部的压力增加,前列腺的血运受到明显影响,分泌功能会下降。同时阴部、尿道口部位的温度增高,有利于细菌繁殖,逆行性感染前列腺,从而发生前列腺炎。
风险二:很容易形成高低肩
首先,跷二郎腿时,髋关节一高一低,会致使骨盆高低倾斜严重。其次,双肩着力不同,一边紧张一边放松,时间长了就会形成高低肩。并且,跷二郎腿时身体要看腰椎去找平衡,那么就会造成腰椎与胸椎压力分布不均,引起脊柱变成“C”形,脊椎长时间弯曲容易劳损,严重者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诱发强直性脊柱炎,形成慢性腰背痛。而其中,强直性脊柱炎常发于长期劳累、压力大、经常久坐少运动的年轻人。
风险三:导致小腿变粗和弯曲
走在街上,放眼望去,很多人都是O型腿、X型腿,这其实很影响美观。无论男女,都想拥有一双细长直的腿,走在哪里回头率都杠杠的。
造成双腿变形的原因很多种,跷二郎腿就是其一。跷二郎腿时,一条腿别着一条腿,主要靠小腿受力,小腿会变粗。而上位腿受力不均,向内偏斜,可能造成内侧膝关节间隙压力增加,软骨磨损加重,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我们的腿变形,甚至双腿差异严重。
风险四:提早出现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病变,系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
当你在跷二郎腿时,就增加了膝关节内部结构的压力,关节内软骨的营养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而且还会加快它的磨损。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软骨结构已经有不同程度退化,经常跷二郎腿更会增加患骨关节炎的风险。
风险五:导致腿部静脉曲张
跷着二郎腿久坐,由于双腿互相交叠,不仅会让腿部扭曲,还会妨碍腿部血液循环,时间久了小腿就会变麻。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腿部静脉曲张,严重的会造成腿部血液回流不畅、青筋暴突、溃疡、静脉炎、出血等其他疾病。
另外,个别人会因腓总神经(坐骨神经主要分支之一,与骨膜紧贴,最易受损)长时间受压缺血,导致运动和感觉功能受损,可出现下肢麻木、酸痛,甚至突然不能行走的后果。
跷二郎腿的最大风险竟是这个!
长时间跷二郎腿将导致腿脚发麻,这是因为交叉双腿压迫膝盖后面的腓总神经,如果这样维持长达数小时,甚至会导致腓总神经麻痹,令人无法抬起脚掌和脚趾。但只要恢复正常坐姿,症状很快会消失。
另外,双腿交叉可能导致血压暂时上升。目前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当把一个膝盖交叉放在另一个上时,需要先做出把膝盖抬高至胸部这样的动作,从而增加了心脏的供血负担,引起血压上升。另一种则认为,血压上升是由于腿部肌肉的收缩运动,增加血管中血流的阻力。
小腿肌肉阻断术靠谱吗?医生:神经无法复原,胖了后会更难看
最近,“小腿肌肉阻断术”登上热搜。这种近似疯狂的“瘦小腿”方法,通过切断控制小腿肌肉的神经达到瘦腿的目的,真的靠谱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生黄佳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腿后群的肌肉主要包括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平时站立和行走主要靠的比目鱼肌,只有在需要更多力量和速度时,才有腓肠肌的参与。
黄佳指出,“小腿神经阻断术”针对的就是腓肠肌,通过离断腓运动神经肠肌的运动神经,例如“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腓肠肌就会失去相应的支配,逐渐产生废用性萎缩。
“一般,这种手术后,早期部分患者会感到小腿乏力、酸痛,2-3周即可改善,大约在2周以后就能看到小腿肌肉萎缩的效果。”黄佳进一步表示,这种手术给人感觉好像少了腓肠肌,也不怎么会影响日常活动,但其实并非如此。
首先,做完手术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黄佳表示,虽然一般站立平衡可能用不到腓肠肌,但当我们跑步、跳舞、旋转、踢球等需要肌肉爆发力的动作时,离不开腓肠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共同组成跟腱,腓肠肌神经萎缩会影响踮脚和蹬腿的力量,还有可能影响踝关节的背伸活动。”
黄佳还指出,在这一手术过程中,要选择离断的神经也并非容易,万一误切到其他神经,比如支配比目鱼肌的神经,则可能会造成小腿功能障碍,连走路站立都成问题。
黄佳表示,目前在正规医院整形外科早就已经淘汰这种手术,因为被切断的神经无法复原,“如果有爱美者去一些医疗机构想要尝试这类手术,要看清楚这类医疗机构是否合规。”
黄佳说,即使你成功完成了这一手术,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劳永逸了。因为被切断的神经无法复原,但腿还是会以各种方式粗回去。你长胖了,你的脂肪也会相应填充你的小腿,失去肌肉支撑后,皮肤下坠会更加难看。另外,如果腓肠肌废掉了,周围的比目鱼肌有可能出现代偿性肥大,从而使得小腿再次变粗。
“当前在社会上,往往有人会用体重、腰围、罩杯、腿围等简单而单一的数字去定义女性的美,但活在别人的定义里,用健康风险换来的美丽,实在是不值得。”黄佳表示,要真的想保持健康和苗条的身材,不如管住嘴巴,多运动,坚持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
来源:澎湃新闻
流程编辑:U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