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脾湿肥胖(脾湿肥胖如何处理治疗)
体型肥胖,痰多湿阻,送你两味中药,健脾消脂,除湿化痰
经常痰多,身体肥胖?很多朋友经常觉得自己痰多,比周围人都爱长肉,而且身体总是很“虚”没力气,不爱动,尤其是吃了饭之后,总感觉困倦,昏昏沉沉,还经常喜欢吃甜食,脾胃功能不好,经常动不动就拉肚子,大便很稀。短期影响消化,长期会形成痰湿体质,肥胖等诸多问题。
为什么会形成痰湿体质,而且体型肥胖呢?
实际上,中医认为,痰湿体质,身体肥胖,与我们脾虚有关,脾为后天之本,不仅化生气血,而且能代谢痰湿,若脾虚不足,痰湿不化,对机体内,很容易导致体内水湿泛溢,湿聚成痰,逐渐形成痰湿体质,而且总是痰多,消化也不好,总是胃胀,大便稀,皮肤油腻。有的朋友不仅会有痰湿严重,而且还会体脂多,腹型肥胖严重,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中医认为,痰湿在体内排泄不出去,会阻碍人体营养的吸收和代谢,导致该吸收的营养没有吸收,该排泄的废物堆积在皮下,内脏等部位,出现人很“虚胖”,但是没有力气的现象,而且痰湿堆积在胃肠,还会导致上面没胃口,下面却经常大便稀,大便频,拉肚子的局面。同时,这类人群往往兼有不爱运动,耐力差,又很爱吃甜食,爱吃高热量食物的情况。
怎么解决痰湿体质,身体肥胖没力气呢?
今天给大家分享两味中药组成的方子,健脾胃,祛痰湿,分别是茯苓和薏苡仁,我们来了解一下。
首先看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作用,常用于各种脾虚问题,能补中健脾,对于脾胃虚弱,食少倦怠,湿盛泄泻等问题都有很好的改善效果。此外,茯苓还具有安神养心的效果,对于心脾两虚导致的心悸、失眠也有不错的作用。
茯苓
《本草衍义》:“此物兴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其次看薏苡仁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和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的功效,对于脾虚湿滞,痰水互结,水肿腹胀,食少泄泻等问题,都有不错的改善效果,尤其是麸炒薏苡仁,可有效祛湿除痰,达到湿去肉消的效果。此外,薏苡仁还能祛湿痹拘挛,对于筋骨拘挛不舒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本草纲目》:“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萎、肺痈用之。筋骨病,以治阳明为主,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胜水除湿,故泄泻、水肿用之。”
综上,茯苓配合薏苡仁,健脾除湿,尤其是健脾扶正,改善脾虚正气不足,痰湿泛滥导致的肥胖,痰湿内盛问题,调理痰湿体质,对于胃胀,腹泻,失眠多梦,腹型肥胖也有不错的改善作用。
过度肥胖,光祛湿不够!一碗消脂汤,化脾湿、排痰浊,成功变瘦
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也变得丰富多彩,但过嘴瘾的同时,身体也逐渐发胖。为了减肥,试了各种办法,不但没有用还会反弹。其实,在中医看来,这种情况多和脾虚湿重有关。想调理这个问题,并不是单纯祛湿就能解决的。
我之前接诊的一位患者,才20岁,身高165cm,体重却高达170斤。患者自述,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自己经常暴饮暴食,喝冷饮、吃一些肥甘厚腻、辛辣刺激的食物,来缓解压力。
但是体重涨的厉害,走路都磨腿,看着自己肚子上一层层的赘肉,患者终于决定减肥,但是非但没效果,甚至还反弹的更厉害了。
除此之外,她还有以下症状:
1.没精神、浑身没劲;
2.经常头晕、恶心干呕;
3.头发、脸上爱出油、口中粘腻;
4.手脚冰凉、总是腹泻。
再看其舌象:舌体胖大,舌苔白腻。
综合分析,患者是痰湿浊瘀所引起的肥胖。
患者发胖是从暴饮暴食、喜食肥甘厚腻之物开始,导致她的脾胃运化不利,肠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谢失调。
中医认为,代谢失调,会引起脾不运湿,肾不主水,输布排泄津液的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引起水湿痰浊积聚停滞的病症。
水津不化,聚而成湿,停而为痰,留而为饮,积而成水,因此,脾的运化失职是湿浊内生的关键,肥胖也正因此而生。
而浑身没劲、头晕恶心、头发及脸上爱出油、便秘或腹泻的情况出现,也正是因为痰湿浊瘀所致。
那么对于患者的情况进行调理,关键点就在于健脾化湿,排痰祛浊。
于是开方:泽泻、白术、鬼箭羽、荷叶、桑叶、三七等,随症加减。
一个月后,患者说有精神了,不再头晕恶心、手脚不凉、而且不拉肚子了,最重要的是体重掉了15斤。原方加减继续巩固一段时间后,她体重已达140斤。
随访一共服药3个月,体重就达到了110斤,而且没有反弹,到目前为止一直保持的很好。
【方解】
泽泻、白术——主治水饮停稽心下,清阳不得升腾,浊阴上犯不降;鬼箭羽、三七——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荷叶、桑叶——升清化湿。
全方能够健脾祛湿、活血化瘀、排痰祛浊,除了能把体内的痰湿浊瘀去除外,还能健康减重不反弹。
我用2味中药:苍术+白术,赶走痰湿,巧妙解决了肥胖问题
我用2味中药:苍术 白术,赶走痰湿,巧妙解决了肥胖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肥胖和超重问题的困扰。其中大部分情况都与体内的脾湿有关。脾湿引发的肥胖,通常伴随着腹胀、食欲不振、大便不畅、全身乏力等症状。
脾湿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脾湿阻滞了身体的气机流通,二是脾失去了正常的健运功能。
如果你经常出现以下症状,很可能是脾湿型肥胖:
1.脾胃功能差,食欲不振,不爱吃饭;
2.吃完饭肚子很撑,即使吃得不多也会感到腹胀;
3.嘴里发粘,小便短少,大便粘滞不爽;
4.头身沉重,总觉得头顶有东西蒙着,昏昏欲睡;
5.肢体肿胀,皮肤发黄,面色晦暗;
6.舌体胖大,舌苔白滑。
中医认为,脾湿型肥胖的调理方式主要包括健脾祛湿。脾主运化水湿,如果脾功能虚弱,则无法有效运化水湿,导致水湿在体内停滞过久,从而引发肥胖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大家看完这个个门诊案例,就很好理解了。
严女士,36岁,身高164厘米,体重接近160斤。她的肥胖问题表现在全身各处,包括四肢和腹部,都明显肥胖。
除了肥胖外,她还经常感到头脑昏沉,耳中不断响起耳鸣声,四肢感觉沉重,总是感到无精打采,月经不规律,心跳急促,口干舌燥等。再观察她的舌象,白腻有齿痕,典型的脾湿肥胖。
详细考虑后为其开方:苍术,白术,半夏,陈皮,荷叶,通草,瓜蒌,大麻仁,桃仁等。
调理期间,我建议严女士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并养成饮食均衡、规律的生活习惯。调理不到一个月,严女士的腰围明显缩小,感觉身体更轻盈了,整体明显瘦了一圈,眩晕和心慌的感觉也有所减轻。
随后继续调整原方并加以巩固,在三次复诊时,严女士的体重已经降到110多斤,体力增加,全身不适感基本都消失了。